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寨南勘查区构造中等偏复杂,见煤层数多,煤层有分叉突变现象,岩煤层对比非常困难。通过分析该区煤层赋存特征,解决煤层发育部位和对比框架后,确定煤4层底板油页岩和煤5组底板灰褐色砂质泥岩中可见似鲕状结构作为标志层,运用地震时间剖面中发育3组反射波、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图中煤层物性特征不同等对比方法,结合邻区资料,对该区岩煤层进行精细对比,确定了可采煤层空间位置。结果表明,主要可采煤层煤3组、煤5组煤层地震反射波明显,标志层明显,为较稳定的可采煤层,地质勘查成果为该区进行下一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观音堂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二,煤,矿区内断裂发育,含煤地层赋存格局受到构造制约.在分析区域构造及演化特征的基础上,依据钻孔和矿井地质资料,总结观音堂矿区地质构造发育特征以及其对煤层厚度、煤层开采的影响,对今后规划矿井采区、布置巷道工作面及矿井安全生产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豫西芦店勘查区东区内煤层埋藏深、地质构造复杂,滑动构造大面积发育,很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志层缺失,给地质工作者认知、预判煤层层位带来较大困难,常用的煤岩层对比方法在该区的应用受到限制。分析探讨了在该区地质勘探中应用的煤岩层对比方法及适应性,总结出了一般性规律,为该区乃至豫西以石炭系、二叠系为主要赋煤地层地区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进良  张元基 《煤》2013,(3):46-50
通过钻孔柱状、勘探线剖面和测井曲线综合对比较好地解决了白岩子勘查区大倾角地层的煤层对比问题,文章尤其注重测井资料的研究和应用,采用分段、分块办法建立测井剖面,从中找到一些细微变化的规律和特殊标志,作为对比的依据,克服了由于井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太大、标志层偏少,采用单一方法不能可靠对比煤层的问题。通过上述方法综合对比后认为白岩子西井田煤5、煤6、煤7、煤8对比是可靠的,其它煤层对比不可靠或基本可靠,对矿井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碧峰  王果 《中州煤炭》2022,(10):296-302
为了进一步了解河南省内黄煤普查区煤层分布概况,研究了河南省内黄煤普查区地质及煤层特征,采用先二维地震后钻探,配合数字测井、测试化验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研究了普查区地质特征(主要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得到了构造复杂程度以及控制可能影响矿区划分的主要构造;分析了煤层主要含煤地层,含煤性,可采煤层厚道、夹矸、分布范围以及煤岩层对比情况等,大致确定了可采煤层煤类特征以及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研究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下一阶段的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近距离煤层同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煤层西三采区的37102与37202工作面为近距离煤层同采工作面,针对此地质赋存条件,采用岩层钻孔探测仪,实测了近距离煤层同采过程中,不同开采阶段时,覆岩的破坏分布规律,得出首先第一阶段开采上层71煤层时,上覆岩层形成的跨落带高度为5.5m,裂隙带高度为23.8 m;第二阶段71、72煤层全部开采时,上覆岩层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八连城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高、渗透率低复杂地质条件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等特点,提出了立体交叉钻孔以及顶板高位钻孔抽采卸压瓦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构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低渗透高瓦斯煤层群开采瓦斯治理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低渗透高瓦斯煤层群开采的工作面瓦斯超限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煤层对比对矿井后期规划、设计、开采十分重要,黑眼泉北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含主要可采煤层2层,编号为A3、A6号煤层。在分析勘探阶段煤层对比及对比依据基础上,通过补充勘探,提出了对勘探阶段煤层对比的新认识,根据新增钻孔资料分析,从地层组合特征,煤层组合特征,测井曲线物性反映特征等方面相互验证,证明补充勘探阶段井田内煤层对比认识的正确性,同时补充了煤层对比认识的依据。通过前期钻孔施工、地质“三边”工作对勘探阶段煤层对比,认识得到转变,为该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尚庄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地质条件较复杂,断层、褶曲发育,开采的B4煤层属高瓦斯低透气性松软煤层,且不具备开采保护层的条件.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底板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在煤层底板抽采巷道掘进过程中,通过超前施工探煤钻孔,掌握掘进巷道前方煤层及地质构造情况,分析勘测验证地质资料,编制巷道剖面图,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防止误穿突出煤层.7131风巷底抽巷断层发育,实际施工证明,只要做到先探后掘,就能杜绝煤层底抽巷误揭突出煤层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0.
建立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是实现智能开采的基础,通过综合物探技术对工作面内煤层顶底板高程和隐伏构造展布情况进行全面探测,可为地质模型提供基础数据。以国家能源集团金凤煤矿01181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工作面两巷按照间隔50 m、孔深80 m,垂直煤壁顺煤层方向施工钻孔30个,通过钻孔地质雷达剖面结合钻孔测斜和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钻孔轨迹上的煤层界面预测。将所测煤层顶底板数据与三维地震数据融合并进行高分辨的地质统计学反演,精细地刻画整个工作面范围内的煤层厚度及其顶底板岩性。在隐伏构造探查方面,以槽波地震透射+反射联合勘探所解释的构造异常为基础,依据地质雷达钻孔的自然伽马测井成果,推测钻孔钻进方向上的岩性变化,并通过钻孔测斜数据准确定位断层位置,实现对槽波异常区的精细解释,确定了工作面内隐伏断层的延展方向和落差情况。工作面回采后对模型进行了精度验证,工作面开切眼长度300 m,施工测量点20个,将实测剖面与模型剖面对比发现,地质模型预测的煤层底板高程最小误差0.061 m,平均误差0.503 m;模型煤厚最小误差0.040 m,平均误差0.242 m。基于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综合物探技术能...  相似文献   

11.
煤岩层对比是井田地质勘查、煤矿开采最基本的地质工作,利用数字测井中的视电阻率、自然伽玛和密度曲线的异常特征,凭借其良好的连续性以及高分辨率,可以有效地进行煤层变化规律研究,以弥补由于钻探岩芯采取率不足造成的地层划分失误,为合理层位划分、储量估算、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下组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理论指导,在华北地层奥陶系顶部存在隔水层的理论基础上,对东滩煤矿奥陶系顶部岩层的隔水性进行论证分析。利用揭露奥灰的地质钻探资料和地质水文试验以及钻孔测井等手段,分析奥陶系顶部结构特征和岩溶裂隙发育情况,结合奥灰含水层井下放水试验过程中的钻孔出水量,并借助测井资料的反复对比、验证,从而确定奥灰顶部隔水层的厚度。研究结果对于东滩煤矿高水压下的下组煤开采有借鉴意义,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奥灰底板突水危险性,为下组煤开采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工作面回采引起煤层底板岩层的变形破坏深度及特征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要依据。以淮南谢桥矿B组6煤层开采条件为研究对象,在工作面回风巷底板布置钻孔电法测试系统和巷道电法测试系统,构建测试空间系统,依据回采进度进行实时监测,结合岩层电阻率值对比,以获得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岩层变形与破坏深度值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该工作面6煤层开采破坏深度为13.5 m,可为B组煤层其他工作面开采底板条件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煤层对比研究是煤炭资源勘探、矿井采掘过程中重要的地质工作,依据黔北煤田8个井田的煤岩层资料,结合沉积环境分析和煤岩层组合特征,采用地质剖面、标志层、岩煤层组合、沉积旋回、古生物化石、测井曲线等方法进行煤层分析与对比,统一煤层命名,以中部砂岩底界为界将龙潭组划分为上下两段,详细划分为25个小旋回,将沉积旋回与煤层、石灰岩编号相对应,编号自上而下,全区共编号煤层25层,煤层对比可靠,对比结果对有效指导矿井设计和煤炭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矿井的煤质特征是矿井设计的依据,决定着煤炭加工利用方向。为了查明掌石沟煤矿煤质特征及其开采技术条件,结合历次勘查钻孔的煤质测试资料与工作面采集的煤质样品测试成果,综合分析可采煤层的煤岩、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工艺性能和简易可选等煤质特征,以及煤尘爆炸性、煤自燃倾向性等开采技术条件的横向、纵向上的展布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勘查阶段与矿井阶段煤质特征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宏观煤岩类型为半暗淡型-半亮型煤,各煤层具有低灰-中灰、低硫-高硫、中发热量-高发热量、较高软化温度,煤类均属无烟煤(WY3),可作为动力用煤和民用煤;煤尘无爆炸危险性、具有自燃倾向性特征等较好的开采技术条件;研究成果可以为矿井煤的综合利用以及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新集一矿112煤层构造煤分布特征及成因,根据钻孔测井曲线,结合钻孔资料揭露情况,对112煤层各钻孔构造煤厚度鉴定、统计,并绘制构造煤层厚度等值线,在此基础上对112煤构造煤层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矿井内112煤层的构造煤普遍发育,尤其是在以F10断层为核心的断层带发育区域,以及向斜核部位置内,构造煤厚度较其他区域加大。构造煤发育受受阜凤推覆构造前期形成影响,并受后期断裂构造与褶皱的改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定边县勘查区煤层对比复杂的问题,笔者在分析以往资料及本次研究结果基础上,采用沉积旋回、标志层、测井曲线、煤层间距及煤质等综合对比手段对该区内煤层进行对比,并简要分析了各对比方法适用范围及特点。煤岩层对比显示定边县勘查区3、3-1、8号煤层稳定,而1、2、5、8、9号煤层稳定性较差、对比结果基本可靠。  相似文献   

18.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是煤田勘探中确定煤层厚度的主要依据,但在一些地区因钻孔漏浆严重,无法测量三侧向电阻率和声速曲线,煤岩层的识别和定厚只能采用放射性测井曲线。通过分析研究区密度、自然伽马和伽马-伽马等测井曲线的形态及组合特征,对井田的煤岩层进行综合对比。提出标志层与测井曲线相结合的煤岩层识别与定厚方法,在研究区确定了曲线特征相对稳定的两个标志层,有效解决了煤岩层识别和定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兴盛园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开采的1#、2#煤层为近距离煤层,带压程度较高,受周边小煤窑开采破坏严重。为超前探明1-101首采工作面地质构造及小窑破坏区范围,采用了矿井瞬变电磁法、探地雷达、音频电透视法等综合物探技术对1-101首采工作面进行地质探查,查明了工作面隐伏导水构造及小窑采空破坏区范围,为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煤炭地质勘查中,将煤层对比并进行编号,主要依据各煤层层间距,岩、煤层自身特征,岩、煤层的组合关系,标志层,生物化石,测井地球物理特征,地震物性特征等方面进行岩煤层的综合对比.对沙梁井田而言,使用煤层层间距对比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在勘查过程中,指导钻探生产、进行地质分析是必不可缺少的,也是直观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