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油食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优化黄曲霉毒素的吸附工艺,分别从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水平等方面研究4种吸附剂(活性白土、膨润土、改性蒙脱土A、改性蒙脱土B)对花生原油中AFB1的吸附效果以及对花生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1%~1.0%时,4种吸附剂对AFB1的吸附率随添加量增加而提高,达到一定水平后,吸附率维持动态平衡;吸附时间为20~60 min、吸附温度为45~115℃时,4种吸附剂对AFB1的吸附率均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和吸附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花生原油中AFB1的污染水平对吸附率的影响不明显;花生原油经4种吸附剂处理后,污染物(总砷和铅)未检出,脂肪酸组成(油酸和亚油含量)无明显变化,酸值、过氧化值、维生素E含量、角鲨烯含量以及甾醇含量均变化不大;4种吸附剂对花生油中的风味物质均有吸附,其中活性白土吸附程度最大,仅保留30.6%的风味物质,而改性蒙脱土B对风味物质吸附最...  相似文献   

2.
活性染料染色常用Na3PO4、Na2CO3、NaOH作为固色剂,但Na3PO4含磷量高不符合环保要求,早被淘汰;Na2CO3使用量大,染色工人劳动强度大,成本高;NaOH作为强碱染色不稳定难以操作。以混合碱Na2CO3和新型碱剂WF-AKLN取代其他碱剂,探讨两者对染料上染率、匀染性、色差和色牢度的影响。合理使用混合碱Na2CO3和代用碱WF-AKLN,选择染色效果较好的适宜染料,染料的上染率和色牢度与用其他碱剂固色基本一致,色差更小,匀染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旨在为霉变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脱除提供技术支持,以自然霉变花生粕为实验材料,用二乙烯三胺脱除花生粕中的AFB1。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脱毒条件,并对二乙烯三胺脱除AFB1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乙烯三胺脱除花生粕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1、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45 min、二乙烯三胺溶液质量浓度10 mg/mL,在此条件下AFB1脱除率为95.5%;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分析表明,AFB1可能的降解机制是其酮羰基与二乙烯三胺发生脱水反应,并且反应产物通过离心随着上清液被脱除。二乙烯三胺具有应用于花生粕中AFB1脱除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东省市售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状况,评估其暴露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并为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2015—2020年于山东省16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农贸市场、商店)随机采集花生、花生酱、花生油共计246份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其AFB1含量,计算AFB1平均膳食暴露量和暴露限值(MOE),评估山东省市售花生及其制品中AFB1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花生及其制品中AFB1总检出率为28.46%,不合格率为7.72%。花生酱和花生油中AFB1检出率显著高于花生;散装花生酱、花生油中AFB1检出率显著高于预包装产品;一般消费居民通过花生、花生酱和花生油AFB1平均膳食暴露量分别为0.01、0.61、1.09 ng/(kg·d),肝癌发病风险分别为0.000、0.019、0.034例/10万人,其MOE分别为30 500、500和280;高消费居...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组氨酸改性蒙脱土(His-MMT)脱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效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His-MMT脱除花生油中AFB1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His-MMT吸附前后花生油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is-MMT脱除花生油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is-MMT添加量0.17%、吸附温度110℃、吸附时间22 min,在此条件下花生油中AFB1含量从(58.26±0.48)μg/kg降低到(1.05±0.07)μg/kg,脱除率为(98.20±0.11)%;His-MMT吸附后花生油的红值由7.0下降至5.0,酸值(KOH)由(0.90±0.02)mg/g下降至(0.86±0.01)mg/g,总生育酚和总甾醇的保留率分别为85.85%和97.26%。综上,His-MMT不仅可以高效脱除花生油中的AFB1,且对花生油的品质影响较小,在花生油精炼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低温等离子体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其在农产品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低温等离子体不同激发条件(峰值电压、工作频率、作用时间),研究其对溶液中AFB1的降解效果。通过Center Composite Design(CCD)法进行响应面试验,获取最优降解组合及各因素交互作用机制,并考察此条件下玉米中AFB1降解效果。结果:当AFB1浓度为1000 μg/L时,其降解率随峰值电压及作用时间(除90~120 s)的增加,工作频率的下降而极显著升高(P<0.01)。响应面优化后最佳工艺条件为峰值电压160 kV、工作频率50 Hz、作用时间165 s,此时AFB1降解率为99.62%。此外,将优化后的降解条件在受AFB1污染的玉米(23.18±0.06 μg/kg)中进行应用,发现180 s处理时间下,其降解率可达39.29%。结论:通过CCD法确定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AFB1最优工艺,证实了其在玉米中的降解效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降低谷物黄曲霉毒素污染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具有强毒性、强致癌性的一种真菌毒素。为了筛选出AFB1降解菌,将实验室保藏的真菌菌株与AFB1共培养,选取降解率最高的菌株,经形态学和ITS rDNA分析确定其种属,分离菌株不同组分(菌悬液、菌体、孢子液、发酵液)后探究其降解AFB1的有效组分,并将有效组分菌体破碎后作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培养72 h后的郝克氏青霉MD1菌悬液和未破碎菌体对AFB1降解率分别为98.15%和28.20%,菌体破碎后对AFB1的降解效果更好,培养24 h后对AFB1的降解率为55.40%。因此,郝克氏青霉MD1的菌悬液和菌体内的活性组分能有效降解AFB1。本研究筛选出的郝克氏青霉MD1扩大了AFB1降解菌的菌种库,为AFB1的生物降解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波、紫外线、γ射线辐照三种物理技术降解苦荞饭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FB1的含量。试验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紫外照射时间、紫外照射高度、γ射线辐照剂量对其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饭中AFB1降解率依次为γ射线辐照 > 紫外降解 > 微波降解,γ射线在辐照剂量为20 kGy时,降解率分别为33.6%±1.5%(污染剂量7.5 μg/kg)、35.1%±1.7%(污染剂量30 μg/kg)、45.7%±1.3%(污染剂量60 μg/kg)。与单独降解技术相比,将任意两种或者三种降解技术联合后,其降解率均显著增加(P<0.05),微波+紫外线+γ射线辐照三种技术联合降解率可达51.9%±0.9%(污染剂量7.5 μg/kg)、66.5%±0.7%(污染剂量30 μg/kg)、71.5%±0.9%(污染剂量60 μg/kg)。三种物理降解技术对于苦荞饭中低剂量的AFB1污染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金方  李梅  陈伟 《食品科学》2024,(7):218-224
为研究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效果,分析不同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9.05%、22.25%、25.55%)、射频加热温度(55、65、75、85℃)和加热持续时间(10、15、20、25 min)对玉米籽粒中AFB1降解效果及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射频-热风联合处理可有效降解AFB1,在高水分含量下,加热温度和时间一定,初始水分含量越高,AFB1残留量越高;初始水分含量一定,随温度增加和时间延长,AFB1残留量随之减少,且加热持续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大于加热温度;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籽粒过程中,对其品质有一定影响,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与对照组相比,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黏度系数显著降低(P<0.05);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射频加热过程中水分迁移效果明显,且水分迁移特性与玉米的糊化特性、蛋白质、脂肪含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以AgNO3和Na2CO3为原料,聚乙二醇为辅助剂,采用水热法合成Ag2CO3光催化剂,再以Ag2CO3、AgNO3与卤化钠为反应物,采用原位沉淀法制得卤化银/碳酸银复合光催化剂。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谱仪及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性能,并以甲基橙(MO)溶液为模拟染料溶液,对卤化银/碳酸银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gBr/Ag2CO3复合光催化剂(其中AgBr质量分数为90%)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可见光光照5 min后,0.1 g AgBr/Ag2CO3复合光催化剂对MO的光催化降解率为96.6%,分别是单相AgBr、Ag2CO3、TiO2降解率的1.2倍、4.7倍和5.3倍;复合催化剂循环使用3...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泰安市居民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膳食摄入风险,指导消费者购买安全食品提供依据,随机采集2021年泰安市各县市区内小麦粉、大米、谷物加工品、玉米粉、玉米油、花生油、坚果炒货等粮油食品共计553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对其AFB1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暴露限值(MOE)法和数学模型法对不同种类、不同来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粮油食品AFB1膳食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泰安市粮油食品中AFB1总检出率分别为2.53%,平均含量为0.73μg/kg,总不合格率为0.72%;高新区、新泰市、宁阳县3个县市区小作坊、小食杂店,餐饮店,小型超市购进的花生油与玉米粉中AFB1检出率较高;泰安市粮油食品AFB1暴露量为3.90 ng/(kg·d),MOE为103,AFB1致肝癌发病风险为0.084 2例/(10万人·年);玉米粉、小麦粉、花生油中AFB1膳食暴露风险较高,高新区、新泰市、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钠基吸收剂(NaHCO3和Na2CO3)在垃圾焚烧烟气中脱酸失活热力学机理。采用HSC Chemistry 6.0热力学数据库对钠基吸收剂在垃圾焚烧烟气中失活热力学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在100~200°C的温度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化学反应,并比较了各气体组分的热力学主导反应。结果表明,酸性气体HCl、SO2和HF均能使钠基吸收剂失活,其中,SO2对Na2CO3的失活影响最大。体系中共存O2或H2O时,不会对NaHCO3的脱酸产生影响,但O2会参与Na2CO3的脱硫和脱氮过程,H2O会参与Na2CO3的脱碳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西藏高原粮油作物曲霉菌污染状况及黄曲霉菌产毒能力,连续5年对西藏青稞、小麦、花生3种作物中曲霉菌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分离到的黄曲霉菌株开展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204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5种曲霉菌,曲霉菌污染率呈花生>青稞>小麦。青稞、小麦中曲霉属优势种均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真菌毒素主要为杂色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花生优势种为黄曲霉(A.flavus);仅受黄曲霉毒素污染。来源于不同作物的黄曲霉菌,其产毒类型也有差异,麦类作物产毒菌株以产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为主;花生产毒菌株以产AFB1、AFB2、AFG1、AFG2为主。  相似文献   

14.
旨在寻找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花生油吸附脱毒工艺,以脱酸花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活性炭、活性白土、凹凸棒土、膨润土4种吸附剂对花生油中苯(a)并芘(BaP)和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吸附脱除效果,挑选合适的2种吸附剂进行复配用于花生油的脱毒。以吸油率、过滤速度、BaP含量、AFB1含量、成本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复配吸附剂脱毒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活性炭和膨润土进行复配脱除BaP和AFB1的效果较好;最佳复配吸附剂脱毒工艺条件为活性炭和膨润土复配比例1∶5(质量比)、吸附剂添加量2.0%(以脱酸花生油质量计)、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90℃,在此条件下复配吸附剂的吸油率为39.47%,过滤速度为2.08 mL/min, BaP含量从32.11μg/kg降至0.15μg/kg, AFB1含量从19.45μg/kg降至0.12μg/kg,吸附剂成本低至4.41元/t。优化的工艺符合花生油工业化生产低风险、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有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生物菌剂,筛选降解率高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降解产物,以前期筛选到AFB 1降解率高达83.5%的菌株WTX1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菌株16S rRNA基因测序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S/MS,UPLC-MS/MS)测定菌株各组分降解率,将降解液产物质谱图与软件中标准质谱库比对,分析菌株降解AFB1产物结构。菌株WTX1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降解AFB1起主要作用的是生长过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菌株WTX1降解AFB1机制是破坏AFB1的毒性结构即呋喃环二氢双键,香兰素内脂环结构,达到脱毒效果。较目前筛选到降解AFB1的菌株,菌株WTX1更具有食品安全优势。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是危害最大的真菌毒素之一,而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具有高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为了有效脱除AFB1,综述了近年来研究的具有解毒作用的微生物,介绍了采用生物技术脱除AFB1的方法,重点探讨了生物脱除AFB1机制。用于脱除AFB1的菌株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乳酸菌、非产毒曲霉等,可采用单菌种发酵、多菌种协同发酵和菌-酶协同作用脱除AFB1。生物脱除AFB1机制主要为降解脱除和吸附脱除。可进一步筛选具有高优良能力的菌株以及更深层次地研究微生物脱毒的机制,探索微生物制剂对AFB1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广西贵港市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GB 5009.22—2016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2018—2022年从贵港市不同地点采集的625件食用植物油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并应用人群肝癌发病风险法和暴露限值(MOE)法对AFB1的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625件食用植物油样品中,AFB1的检出率为96.80%,超标率为20.00%,其中定型包装油均合格,散装油超标率为31.97%;花生油中AFB1的检出率为97.04%,超标率为24.70%,其他食用植物油均合格;采集自油坊、杂货店和街头摊点的样品的AFB1超标率较高;食用植物油中AFB1的日膳食暴露量为5.26 ng/kg, AFB1致肝癌发病风险为0.236例/(年·10万人),其中散装油为0.581例/(年·10万人),花生油为0.416例/(年·10万人);食用植物油的MOE值为76,其中散装油为31,定型包装油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探究了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位点及毒性机理,并对比了微生物法破坏AFB1毒性位点从而降解AFB1的优势。重点综述了微生物法中的脱毒酶法对AFB1的降解机制。同时,对脱毒酶法联合其他方法的复合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分析了传统蒸炒和微波加热对黑花生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方式对原料花生仁和成品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及锌元素等安全和质量指标的影响;详细分析了二滤黑花生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微波烘烤与传统蒸炒相比并未显著降低黄曲霉毒素B1和苯并[a]芘的含量,而对于花生仁中的锌元素具有更高的保留效果。微波烘烤的黑花生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吡嗪类占比68.00%~79.31%,醛类类占比8.52%~19.16%;微波烘烤与传统蒸炒2种加热方式对黑花生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类别产生影响不大。微波不均匀性会导致少量花生产生焦糊现象,因此在替代传统蒸炒工艺用于热榨花生油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微波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碱性蛋白酶等酶制剂和NaOH溶液复配等工艺优化减少化学清洗原料对设备耗损,降低化学残留物对乳制品的影响以及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危害。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和NaOH溶液按照恰当的复配方式将取得良好的降解效果。不同种类的酶制剂复配可能降低酶制剂的利用率。NaHCO3和Na2CO3两种碱性盐与碱性蛋白酶复配能降解部分奶垢,分别达到NaOH溶液降解效果的62%和74%。研究结果为乳制品生产设备的清洗工艺改进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