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建筑前室送风口位置对建筑正压送风防烟效果的影响,针对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形式,设定3个工况,通过全尺寸实验研究前室送风口与前室门处于正对与垂直两种位置时的门洞风速分布,得到前室送风口位置对前室门气流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送风口位置较低会造成前室门顶部风速较小,底部风速较大的风速分布,不利于阻止烟气的侵入;当送风口与前室门处于正对位置时,门洞靠近送风口一侧的风速较大;当送风口与前室门呈垂直位置时,远离送风口、靠近与门垂直的墙面一侧的风速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正压值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余压的影响因素,包括风机选型不当、剪刀楼梯间送风口设置不合理、正压送风系统未设楼梯间压差调节装置、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未分段设置送风系统、前室送风口的开启控制不合理、前室送风口关闭不严密、防烟楼梯间送风口选型不合理、送风竖井的有效截面积被占用、加压送风竖井表面粗糙、防烟楼梯间、前室防火门门的缝隙过大等方面,分析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在消防系统施工和检测中注意避免和发现所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合具体工程,探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并探讨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系统风道的设置及正压送风机的选择,指出地下和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位于同一位置且合用同一送风道时采用常闭型送风口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合用前室机械防烟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设有机械防烟系统的合用前室,通过改变加压送风量及送风口位置研究合用前室开门工况条件下的防烟情况,分析影响合用前室防烟效果的原因。结果表明,加压送风量越大,送风口位置越靠上,防烟效果越好。为机械防烟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不同组成,分析了影响其防烟设计的门的开启层数、数量,加压送风口的形式及加压部位正压值等诸多因素,提出了不同形式时加压送风风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该方法与规范不同之处在于综合考虑了影响加压送风的各种因素,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建筑模型,运用FDS软件,对着火楼层有无送风口对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效果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火源设置在一层,设置每层有送风口、奇数层有送风口和偶数层有送风口的工况。研究发现,当着火楼层楼梯间内设有送风口时,加压送风系统工作良好。而当着火楼层楼梯间内没有送风口时,烟气在很短的时间内侵入楼梯间,导致楼梯间内的温度较高,将造成人员的伤亡。结果表明:着火楼层没有送风口将导致加压送风系统失效。建议对于需要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应在楼梯间每层都设置送风口,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7.
利用FDS数值模拟软件,结合某建筑实际,设置6种不同工况,对前室正压送风系统送风口位置设置对防烟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模拟结果发现,当送风口设置在与前室一道门正对的墙体上部位置时防烟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高层建筑设置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分析了不同形式前室加压送风口的特点,提出了风口形式不同时,楼梯间及前室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所需的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肖昀 《住宅科技》2007,27(8):48-53
在建筑的防排烟系统中,前室的防烟对于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和顺利的消防扑救相当重要。文章时前室防烟的理念做了阐述,明确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火灾时只应开启着火层的送风口、针对我国及上海市现行的建筑防排烟规范,文中通过实例时前室机械防烟系统不同的送风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的加压部位进行了优选,确定前室或合用前室为最佳加压部位。对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与自然排烟防烟设施进行了甄选,认为应淘汰自然排烟防烟设施,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建议由最佳加压部位(即前室或合用前室)和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组成只向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相似文献   

11.
1关于加压送风口的形式问题1.1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应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可采用自垂百叶风口或常开式百叶风口在设计中,不少设计人员将楼梯间的送风口设计成电动送风阀,平时关闭,着火时只开启着火层及相邻层的送风阀,其余送风阀不动作。这种设计一方面电动送风阀的成本高,另一方面设电动送风阀进行单点送风,对于保持楼梯间全高度内风压的均衡性造成困难。而使用常开式送风阀可以实现多点送风,使楼梯间压力值达到均衡一致。1.2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一般每层设一个,而送风口的形式,则有不同的选择1.2.1前室的加压送…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软、硬件部分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刘朝贤 《暖通空调》2007,37(11):74-80
为了分析系统可靠性,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表8.3.2-1~4的4种加压送风防烟方案进行了简化。分析硬件部分的可靠性时,根据该规范规定的防烟技术条件,运用概率理论和可靠性原理推导并建立了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数学模型,经过简化、推理分析,对不同方案的可靠度进行了比较。软件部分是防烟系统致命失效的重要原因,涉及加压送风防烟的许多原则问题,如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加压送风的最佳部位、加压送风口的形式及开启方式,以及笔者从实际工程调查中发现的加压送风系统保障体系等,对这些软件元素故障机理和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等分别进行了分析。对系统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可靠性分析的结论,可为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优化和防烟规范条文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供高层建筑防烟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剪刀梯及其合用前室(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提出两个改善方案。针对防烟楼梯间在避难层进行转换的情况,指出其增加的前室应判断是否需要设单独的加压送风措施。对负担上、下两段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风机,其风量应为两段楼梯间各自加压送风量之和,且加压送风口尺寸按各自加压送风量计算。  相似文献   

14.
以多个工程设计实践为基础,对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箱体的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了设计经验。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推荐采用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的布置方式;排烟设计中建议仅对长度超过40 m的疏散走道进行排烟设计,箱体空间及底层管廊间不建议设置排烟系统;无自然通风条件的变配电间,推荐设置事故后通风设施;防排烟机房应结合绿化、工艺布置等条件设置,力求系统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正压送风-气幕联合防烟系统,以提高防烟楼梯间的防烟效果,减少系统总送风量。利用FDS模拟研究了气幕送风速率、送风角度对联合防烟系统总送风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幕的最佳设置参数为送风速率7m/s,气幕送风口向烟气区偏转25°;在最佳气幕设置参数下,当开启门数量为两扇时,联合防烟系统的总送风量为独立正压送风防烟系统送风量的50%~60%;在相同的有效送风量下,应用联合防烟系统进行楼梯间防烟时,可开启疏散门数量为应用正压送风防烟系统时的3~4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设计难点,运用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走道的加压送风方式、送风量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全疏散走道可参考防烟楼梯间的防烟方式,采用对安全疏散走道送风而前室不送风的方式;加压送风量可综合考虑压差法、风速法和面积法计算确定;通过数值分析结果,当安全疏散走道内加压送风量为2.5×104 m3/h时,能够有效阻止烟气进入,可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建议送风口沿疏散走道均匀布置。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火灾中所产生的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 ,对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解决好建筑的防排烟问题已引起有关人员的普遍关注。一、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当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 ,确保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无烟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加压送风。(一 )加压送风风机位置的确定及安装“高规”8.3.9条规定 :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式风机或中、低压离心式风机。风机的位置应根据供电条件 ,风量分配均衡 ,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 ,风机设置在建筑物的顶层较好。这是因为 ,上海气…  相似文献   

18.
在建筑物内需要考虑防烟措施的楼梯间及前室,当楼梯间及合用前室(除首层外)均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应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首层扩大前室由于它的特殊性,是否必须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还是优先考虑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虞杰 《浙江建筑》2000,(3):39-40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防排烟设计已得到众多设计人员的重视,但对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消防楼梯间前室的风口方式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拟对前室设置一般常开百叶风口作一定量分析。 目前高层建筑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风口设置大致有以下四种方式,即:①前室送风口为电动风口,平时均严密关闭,发生火灾时,只开启着火层前室的风口。②前室送风口为电动风口,平时均严密关闭,发生火灾时,自动开启着火层及  相似文献   

20.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5条明文规定:“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保持正压,且楼梯间的压力应略高于前室的压力。”国内外通常把这种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称为正压防烟楼梯间。那么,正压防烟楼梯间设计中具体应考虑和注意到哪些问题呢?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些问题,有必要从正压送风防烟的工作机理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