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磊 《石化技术》2023,(6):247-249
现如今我国乃至全球都处于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当中,其中氢能源是重要的转型方向之一,通过积极推动氢能源产业、加快改革氢能源技术,对山东来说意义非凡。氢能源被划归为清洁能源中,其便携性强、清洁度高,转换能源效率高等优势,因此,氢能源符合山东省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污染能源排放的实际需求。以山东省为例,探讨利用氢能源的前景,并根据氢能源的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氢能源利用发展战略。以期为利用氢能源、发展氢能源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气候变化,开展低碳化变革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氢能、碳捕集等技术深度耦合,是未来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未来主旋律,通过构建氢电耦合产业发展格局,可充分发挥清洁能源在产业绿色低碳升级中的示范作用,以及在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中的主体作用。总结了近年来能源结构优化及工业低碳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分析了新型的“工业+绿氢”低碳发展模式;探讨了能源承载型绿氢化工产业发展可行方向,以助力低碳乃至零碳产品供给;进一步对低碳技术应用于零碳园区创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2021年11月,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低碳和可再生氢的政策工具箱》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推出氢战略,宣布了520多个大规模的可再生氢项目.预计至2030年,可再生氢能源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600亿美元.氢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并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4.
氢能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具有来源多样、洁净环保、可储存和可再生等特点,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当前传统炼油厂主要有制氢装置生产、炼油重整副产、乙烯生产副产等三种主要产氢方式,绝大多数属于灰氢范畴;为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优化炼厂氢气资源势在必行,并且要逐步经“蓝氢”过渡、朝“绿氢”方向发展。该文介绍对传统炼厂氢气资源的优化思考,提出通过回收火炬气氢资源、煤制氢等产氢装置碳回收、淘汰落后产氢工艺、制备燃料电池氢等措施,为炼厂的氢气绿色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通讯员王环)据Oil Price网站2022年11月25日发表的《绿色氢不是解决气候变化的灵丹妙药》一文称,氢是一种多功能的能源载体,预计将在全球制造业和工业供应链的脱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的生产、运输和转化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投资,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延缓绿色能源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6.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能源问题,氢能作为新能源的一个分支,被看作未来的终极能源.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绿氢时代"将会到来.盐城作为长三角地区城市集群中的一员,在绿氢供应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本课题正是分析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盐城如何抢占先机,在氢能产业长远发展中发挥重大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规划》首次将氢定义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明确氢是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我国的氢能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方兴未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制定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正当其时,将对我国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关键引领作用。《规划》首次将氢定义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明确氢是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是具有革命意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氢能制备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氢能,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环保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正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氢能的开发与应用高度重视,制氢技术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氢的用途也越来广泛。  相似文献   

9.
绿色复苏致力于解决困扰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能源公平、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难题,已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潮流,为能源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重要的机遇.以绿色经济为核心的刺激方案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各国纷纷发布碳减排与碳中和目标,建立绿色复苏的倒逼机制,短期将主要是通过投资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全球经济活动,中长期则要全面转向清洁低...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研究院在能源部氢能发展计划项目中指出:“在将来的50年里,氢将逐渐转变为美国的主要燃料,这将会根本地改变美国的能源系统。使用国内的各种各样的氢能源,将大大降低CO2气体的排放及污染指数,减少能源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使用的安全性。”国际上氢能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特别重视,美国早在1990年就通过了Spark M.Matsunaga氢能研究与发展、示范法案。  相似文献   

11.
按照2007年底美国颁布的法律,为满足能源法规的乙醇生产标准,美国在新的技术开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物燃料炼油厂开发方面将需投资17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化工》2006,31(1):34-34
英国BP公司最近与大连化物所签署了“氢分离膜及其应用”框架协议和“合成气制液体燃料”联合开发及产业化合作协议。上述项目预期在5年内做到商业化示范,该技术将极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全球能源和交通等领域提供更清洁的能源。  相似文献   

13.
全球正经历从化石能源向氢能等非化石能源过渡的第三次能源体系重大转换期。为给我国实现能源体系转型和"能源自主"战略目标提供参考,综述了国内外氢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人工制氢、储氢技术的发展途径,明确了氢工业的战略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发展氢工业,是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在实现我国"能源自主"的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2)全球氢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人工制氢仍主要依靠化石资源,煤炭地下气化制氢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与氢工业相结合的新能源,将是未来能源消费的主体;(4)电解水制氢将贯穿于氢工业发展的全过程;(5)安全、高效储运氢技术是氢能实用化的关键,液态储氢将是未来主要的储氢方式。结论和建议:(1)氢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2)我国发展氢工业,近期应在煤炭地下气化制氢方面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产业链;(3)中期促使氢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4)远期力推氢能成为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实现"氢能中国",依靠新能源等实现国家"能源自主"。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都把氢看作是未来的清洁能源。医为它燃烧后的副产品只有水,在氢能够成为能源经济的重要部分之前,必须要解决许多基本技术问题,政府研究机构和商界,包括油气行业。必须在解决与氢的生产、运输、储存和配送有关的问题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氢作为一种来源广、零污染、零碳排的绿色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发展的理想能源载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氢能产业与技术创新发展,纷纷出台政策和投入资金,加快氢能产业与技术研发布局,重点推动燃料电池汽车量产和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世界氢能技术创新十分活跃,氢气绿色制取、高效储运进展显著,氢能产业已进入商业化发展前期。中国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布局近年取得积极进展,氢能上中下游产业集群已具雏形。石油公司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市场等优势,应谋划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氢能发展战略研究和试验示范;通过构建创新联合体、构筑产业联盟,加快氢能科技创新,推进氢能与传统油气业务一体化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氢能新兴产业,坚定迈向综合性能源公司。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联手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打造氢能汽车应用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区域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重点规划在该区新建20座以上集加氢、加油、非油、充电、光伏发电等五位一体综合能源销售站,预计系列项目营收将超100亿元。氢分布广泛,燃烧热值高,燃烧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发展概况 液化天然气(简称LNG)是优质、清洁、高效和方便的“绿色能源”,进口LNG能大大改善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我国的LNG产业已经从项目论证、项目建设、发展到项目运营阶段,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化工》2007,32(3):48-48
BP公司和力拓矿业集团5月17日宣布成立氢能源合资公司,以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脱碳能源项目。合资公司成立初期将主要致力于氢气发电,利用化石燃料并通过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技术实现新的大规模清洁电力的生产和供应。  相似文献   

19.
<正>4月24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安徽马钢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攻关的氢能源系统应用及产业化研究项目,被列入安徽科技成果转化与融资项目,并在皖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会上进行了对接签约。三方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书》,约定就氢能生产、储存、运输、转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第一大国,优化能源结构、加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关键。综合分析既有研究成果,统筹考虑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碳减排目标,设置了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3种可实现碳中和的情景,对我国2021—2060年关键时间节点的能源需求与碳排放进行预测。展望各种类型能源发展趋势:煤炭消费中短期内稳中有降,未来要重点做好兜底保障;石油消费中短期内仍将持续增长,未来回归原料属性;天然气消费中长期内快速增长,未来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最佳伙伴”;非化石能源方面,核电要安全有序发展,水电要保持稳健有序开发,风能、太阳能中长期内将持续快速发展,以绿电和绿氢为载体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