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为提高煤、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合成气成分,进行了煤与天然气气流床共气化技术研究。介绍了煤与天然气气流床共气化的试验装置及工艺流程,考察了气化温度、压力、水煤浆浓度、CH4与煤比对共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化温度和CH4与煤比是共气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较高的气化温度对共气化反应有利,气化温度为1 350℃时,共气化指标较好,有效气体积分数大于90%;随着CH4与煤比的增大,合成气n(H2)/n(CO)增高。CH4与煤比为0.9 m3/kg时,合成气中n(H2)/n(CO)约1.2。根据后续合成工艺要求,通过调节气化温度和CH4与煤比,可获得n(H2)/n(CO)在0.8~2.0的合成气。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Z1):36-40
借助Aspen plus软件,在进料粉煤10 kg/h、氧气流量6. 3 kg/h、CO2与水蒸气流量1. 5 kg/h、气化压力3. 5 MPa、温度1 450℃的反应条件下,对添加CO2部分替代水蒸气气流床粉煤气化反应的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CO2/H2O质量比为0. 4时,固定床生产工艺比较发现:合成气总产量、(CO+H2)浓度、CO浓度以及CO2比耗在相同条件下比固定床工艺平均分别高出2. 147 Nm3/h、12. 44%、4. 55%和92. 582 Nm3/k Nm3(CO+H2)  相似文献   

3.
以CO2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水蒸气作为气化剂,采用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在减少水蒸气用量的同时,能够增加煤气中CO含量,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工艺流程设计及设备结构设计,开发出10 kg/h气流床气化实验装置,针对装置的设计和建设进一步评价技术可行性及优化的可能性,为实现CO2的减排及高碳资源的低碳化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4.
大型煤制甲醇的气化和合成工艺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纪龙 《煤化工》2005,33(5):1-5
阐述了大型煤制甲醇装置中煤气化和甲醇合成的工艺路线选择。对比了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三种气化工艺,得出:大型煤制甲醇的煤气化宜选气流床气化技术;对比了干粉煤气化和水煤浆气化两种流化床工艺,得出:前者优于后者。并以固定床的甲醇合成为例,介绍了串塔合成流程和双级合成流程以及几种大型甲醇合成塔的选用。  相似文献   

5.
高温煤气化转化CO2为C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O2难处理、难利用的特点,提出了1种新的CO2资源化利用途径,即将CO2取代水蒸汽作为煤高温气化剂生产CO.通过实验验证了动力学可行性,用ASPEN Plus模拟验证了工艺可行性,并建立了CO2的0排放生产模型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6.
气化参数对气流床粉煤气化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和优化中国高、低灰熔点煤气化运行参数对气流床气化特性的影响,在1600℃的一维常压沉降式气流床气化实验系统上,着重研究了中国典型高、低灰熔点煤在1200~1600℃温度范围内、O/C摩尔比在0.9~1.2范围内的干煤粉气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产气中CO、H2含量逐渐增多,CO2、CH4含量逐渐减少,碳转化率有很大提高;随着O/C的增加,CO、H2含量不断减少,CO2逐渐增加;煤的灰熔融性也是影响煤气组分一个重要因素,当气化反应温度接近煤灰熔点温度时,煤气组分(CO+H2+CH4)达到一个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Li2CO3与CO2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在浆态鼓泡床反应器内对粗Li2CO3常压鼓泡碳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且对影响碳化过程的诸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Li2CO3的转化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反应温度、固体质量浓度、颗粒粒径、反应器中浆料填充度的增大而减小.动力学研究表明:在反应的前期过程受控于化学反应,随反应的进行该过程逐渐转变为内扩散控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了实验范围内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方程.该研究为Li2CO3碳化工艺条件的优化和反应器的放大设计等提供了基础效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制甲醇项目采用的大型气流床气化技术;对比分析了水煤浆气化和粉煤气化的优缺点,根据项目所用煤质特点,认为选择粉煤气化工艺路线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合成气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及其利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备合成气的甲烷蒸汽转化、非催化部分氧化、催化部分氧化和甲烷自热转化工艺的特点。分析了流化床、气流床和移动床煤气化工艺优缺点和煤气化工艺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天然气-煤共气化原理及其新工艺,该工艺可直接生产H2/CO体积比在1~2之间可调的合成气。讨论了应用合成气生产甲醇、二甲醚、液体燃料工艺和联合发电技术,并指出天然气-煤共气化工艺是一项值得开发的合成气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0.
肖祥  周臻  黄歆雅 《广东化工》2012,39(18):22-24
文章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为工具,建立了以纯氧为气化剂的气流床煤气化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Texaco气化炉的制气过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氧煤比和水煤浆浓度对煤气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煤浆浓度和氧煤比是影响水煤浆气化过程和出口煤气成分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提高出口煤气有效成分(CO+H2)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烯胺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气中二氧化碳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陆诗建  李清方  张建  杨向平 《应用化工》2009,38(9):1245-1248,1253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三乙烯二胺(TEDA)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同浓度DETA、TETA吸收速率及吸收容量均高于MEA和DEA,再生简单,是优良的烟道气CO2吸收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α-萘乙酸与β-萘酚在含夹带剂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流动法,以乙醇、丙酮、环己烷为夹带剂,测定了固体溶质α-萘乙酸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并与相应的β-萘酚的溶解度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溶质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高压下高温萃取有利,低压下低温萃取有利;无论何种夹带剂的加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溶质的溶解度,但对于极性溶质,极性夹带剂对其溶解度的提高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氯醚橡胶/氟橡胶共混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具有不同共混比的氟橡胶(FKM)/氯醚橡胶(CO)共混物的硫化特性、物理机械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压缩永久变形性能。结果表明:CO用量少于20份时,共混胶拉伸强度、100%定仲应力及压缩永久变形性能与纯FKM相当;当CO用量为20-40份时.共混胶拉伸强度和压缩永久变形性能均急剧下降;当用量高于40份时,趋于缓慢。FKM/CO共混胶耐老化性能保持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14.
碳酸钠溶液吸收CO2的过程为一带有化学反应的相际间对流传质过程。吸收速率不仅与CO2沿扩散途径的扩散速率有关,而且与液相本体中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过程的总推动力较物理吸收为大。近期国内外研究工作者依据不同的思路和数学方法,提出了各自的描述碳酸钠溶液吸收CO2动力学的传质-化学反应模型和计算方法,并与实验结果相对照。本文试以对流传质的溶质渗透、表面更新和双膜等三种理论模型将他们分类,并分别扼要介绍,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5.
A FTIR study of the CO oxidation on Au/ZnO from 90 to 300 K in the absence and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has been performed. An insight on the origin of deactivation during CO oxid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on the regeneration effect of hydrogen is given. FTIR spectra show that at 90 K only carbonylic species on the metallic particles and on the support cations are produced. Carbonates and/or carbonyl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metal and the oxide are produced by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from 90 to 300 K.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in the mixture inhibits in some extent the formation of transient intermediates and of stable carbonates adsorbed on the support. The amount of stable species at the interface is reduc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lowered basicity of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t the borderline between the metal and the oxide.  相似文献   

16.
四种有机酸钾盐对卷烟纸热重及卷烟常规烟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对添加四种有机酸钾盐的卷烟纸进行热重分析,同时检测卷烟常规烟气指标。结果表明,卷烟纸热失重起始温度及最大失重速率温度点与钾盐的含钾量有关,热失重起始温度点和最大失重速率温度点的高低均为:对照>葡萄糖酸钾>苹果酸钾>乙酸钾>草酸钾;焦油和一氧化碳释放量为:对照>葡萄糖酸钾>苹果酸钾>乙酸钾>草酸钾,对4种有机酸钾盐而言,较高的钾含量,卷烟纸起始失重温度和最大失重速率温度点相对较低,同时卷烟总粒相物、焦油和一氧化碳释放量也较低。  相似文献   

17.
合成气成分对甲醇合成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绍民  王磊  邵立红 《煤化工》2003,31(2):41-44
主要探讨了合成气成分对甲醇合成生产的影响以及循环气中甲醇含量、氢碳比对甲醇合成的影响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介绍了NC 30 6触媒在我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Isotopic switching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exchange of gaseous CO* with chemisorbed CO molecules on metal surface. The kinetic curves observed on Re(0001) exhibit a nonlinear dependence of desorption rate on the surface coverage of CO. However, the desorption rate for CO on Rh(111) in the same temperature range is strictly linear with the coverage of CO. A concerted adsorption-desorption mechanism is postulated which emphasizes that the desorption of CO in enhanced by the pressure of gas phase CO* on the one hand, and may be retarded by the screening effect of the CO* molecule chemisorbed on the surface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dsorption of CO* (or CO) and the desorption of CO (or CO*) on a surface at high coverage, i.e. the molecular exchange processes, are primarily taking place simultaneously and concertedly.  相似文献   

19.
戴乐亭 《煤化工》2011,39(1):35-36,50
介绍了Shell粉煤加压气化工艺中CO_2替代N_2作为煤粉输送气的工艺流程及项目实施情况,并对掺入CO_2后的合成气组成及尾气排放量,粗甲醇产量等指标进行了对比。掺入CO_2后,减少了甲醇生产装置中N_2含量,提高了甲醇产量,开辟了副产CO_2应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子良  李瑞军  解东来 《化工进展》2012,31(3):523-527,53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需要CO含量低于10μL/L的富氢合成气作为燃料。CO优先氧化是一种深度脱除CO的有效方法。设计了一种CO优先氧化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装填方式、CO空速和氧碳比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所测试的操作条件,催化剂稀释之后分三段装填有利于反应器床层温度的均匀分布和出口CO浓度的降低;氧碳比越高出口CO浓度越低,当氧碳比为2.8时出口CO浓度为7μL/L。连续20 h的测试表明,反应器床层温度分布均匀,出口CO浓度保持在10μL/L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