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春  梁行 《室内设计》2023,38(5):133-138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城市建设用 地向外蔓延,住宅房地产开发也不断向外拓展, 而城市中心依然承担了大量就业岗位,居住与就 业分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比分析不同时段 城市职住关系变化,对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和治理 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关于职住关系的 研究缺乏动态变化分析。本文选择重庆市中心城 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信令数据,以组团为基 本研究单元,结合重庆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 运用核密度、职住比、自足性等对比分析2015年 与2021年重庆市中心城区职住关系变化。研究结 果表明:第一,2015年与2021年重庆市中心城区 职住呈现基本平衡的态势,而城市组团之间发展 差异较大,导致跨组团通勤增加;第二,结合新 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对职住关系进行测度,发现茶 园组团职住分离严重,南彭和龙盛组团的通勤效 率较低。本研究结果为重庆中心城区职住关系调 整,提高通勤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承载了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其中就业-居住是城市空间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单元,因职住分离而产生的通勤行为,关乎到城市的宜居性。随着我国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快速城市化进程途中,国内大城市的职住空间关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产生并面临城市交通拥堵、通勤成本增加等问题,影响了城市与社会的发展。北京作为面积1.6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超两千万的典型超大规模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在2020年为41千米,高居全国榜首,并且是超大规模城市(北京、深圳、上海、广州)中唯一正增长的城市1。  相似文献   

3.
4.
居住和就业是两个重要的居民时 空行为要素,通勤行为规律能够直接反映城 市空间结构特征,而大数据的发展对城市职 住通勤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源与方法论。本 文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居民职住锚点计算方 法,针对网络位置大数据提出基于密度的聚 类算法;并以北京市东部及北三县地区为例 进行案例分析。结论发现:基于密度的聚类 算法速度快、准确度高,适合网络大数据在 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牛艳华  高倩倩 《山西建筑》2021,(5):20-21,55
基于居民通勤交通出行调查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就业—居住比、独立指数及平均通勤距离、通勤时间等指标,分析郑州市各分区的职住结构特征及职住平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郑州的职住空间关系整体呈现非平衡状态,城市各分区职住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上街区、金水区和惠济区的职住独立指数较高,具有相对较好的职住自足性;中原区、二七...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多源大数据研究,对比多个尺度下不同职住比城市单元的活力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异同;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人们主观认为的各类兴趣点对生活便利性的影响程度,对比其与职住关系指数、城市活力之间的关系,并为不同尺度下的城市空间改善职住关系现状提出了以下建议:(1)通过在城市合适区位增加餐饮及购物设施,在较小尺度上改善城市职住关系;(2)通过在合适区位增加交通、医疗、科教及公司企业,在较大尺度上改善城市的职住关系。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单元职住平衡水平受用地布局的影响明显,根据用地规划数据预测城市内各单元的职住比对指导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用地结构与人群聚集的相互关系,以百度热力数据、2018年和2020年用地现状及规划数据为基础,选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对规划方案的人群聚集分布进行预测,进而分析和比较城市空间结构、职住平衡状况和不同职住类型单元的用地结构差异。结果表明:(1)MGWR模型能更好地对规划方案的人群聚集进行预测;(2)贵阳市主城区各城市功能组团在不同时段的人群聚集均存在较大差异,主城区始终呈“双核多组团”的空间结构;(3)按职住比对空间单元类型进行划分,其空间分布格局由内向外始终呈“居住倾向—相对平衡—就业倾向”的圈层变化,规划方案对研究区的职住平衡具有促进作用;(4)居住倾向型单元与就业倾向型单元在用地构成上的差异最大,相对平衡型单元与就业倾向型单元的差异其次,居住倾向型单元和相对平衡型单元的用地构成差异最小。最后,从促进职住平衡的目标出发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规划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深圳市14个居住型城中村作 为案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城中村的通勤特 征,探讨其与就业的职住关系模式。研究发现, 城中村的通勤特征呈现出了显著的区位差异性: 从通勤距离看,城边村最长,城内村次之,城外 村最短;从通勤方向看,城内村和区位条件较好 的城边村具有较强的市中心指向,而城外村的 通勤多局限于外围区。结合深圳的就业空间布局 特征,研究归纳了不同区位城中村的职住关系模 式,分析职住空间错配的表现,进而提出优化职 住空间格局的政策建议,包括针对不同区位的城 中村制定差异化的空间引导政策,以及在城市中 心区外培育非工业类就业中心等。  相似文献   

9.
降低居民居住地和职工工作地的过度分离,可从源头降低通勤交通总量,成为理论、实践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测度职住分离(或职住平衡)有多种方法,基于职住比的单元平衡法长期处于主流地位,其局限性也很明显,而且以单元尺度、边界隔离问题最难解决.研究提出,用通勤距离为自变量的函数估计职工居住密度,和从业居民的实际密度相比较,将两者的偏差来测度职住分离.用于估计密度的函数应符合交通出行分布特征,函数的概率期望值等于调查得到的平均通勤距离.因函数连续,不存在边界隔离问题,也可化解单元尺度的局限性.以上海中心城区为实例,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为基础资料,手机信令为辅助资料,本方法得到初步尝试.根据经验认知,本方法得到初步验证.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上海中心城区的产业、居住分布特征,可以进一步体现工作岗位、居住人口的分布密度对职住分离、通勤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职住平衡与通勤的苏州城市职住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平衡是城市规划考虑的重要课题。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交通出行调查数据,从不同的空间尺度,采用平衡度指标、自足性指标以及平均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测度苏州市职住空间的结构特征和职住平衡情况。研究认为,苏州市总体职住平衡处于合理范围,但由于苏州市的产业布局导致职住空间分异明显,随着城区一体化的发展,职住空间结构正在加速重组;在此基础上,研究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和住房等城市发展政策方面提出优化苏州市职住平衡的建议,为苏州市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环境要素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重庆都市区用地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团安排,对都市区进行了一次全覆盖的生态综合区划。划分7个一级分区,共包含37个二级分区,继而确定了各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生态建设发展方向,期待能在具有实施性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上指导城市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融入并落实到城市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网络并划定生态控制区能够有 效提升城市韧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 象,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指数法,对土地利用 类型中的耕地、林地、水体和草地进行网络要素组成统计和景 观格局分析,并提取耕地、林地2类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依 据斑块面积和斑块重要性指数进行重要性分级,将级别高的斑 块作为生态源地。而后,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 生态廊道,通过重力模型完成了生态廊道的重要性分级。结果 表明:1)重庆市主城区中耕地与林地面积之和占比达69.86% 且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2)应对耕地和林地斑块进行分级 规划保护,划分耕地与林地的生态控制区;3)重庆市主城区共 计构建出281条廊道,其中林地型廊道28条、耕地型廊道253 条;4)通过识别生态廊道的土地利用类型,根据重要性分级结 果对生态控制区进行调整,最终识别和划定了重庆市耕地控制 区和林地控制区。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主城区生态控制区的划 定、调整及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城市时代的来临,城市发展出现一个新的空间单元--都市圈.作为都市圈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理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概括出影响都市圈空间界定的主导要素为空间、时间、流量和引力,以此为基础探索了一条新型的、综合型的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即分别以四个要素为依据界定都市圈范围,然后对四个范围进行空间上的叠加,取其交集、并集和补集,它们分别对应都市圈的直接影响圈、泛影响圈和间接影响圈.最后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对新方法进行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14.
苏畅  李姝颖  戴菲 《风景园林》2023,30(6):96-104
【目的】都市圈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建设的主体形态,以市民农园为代表的都市农业是其中重要的体验型绿色人居互动空间。明确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发展特征,能够为未来中国都市圈发展背景下的都市农业空间形态及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日本首都圈内的市民农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分析、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揭示日本首都圈内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市民农园数量、平均面积大小等5项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针对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组成、政策4个层面要素,利用相关性分析与空间叠合展开关于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制的讨论。【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首都圈内的市民农园在空间上具有片状结合点状、向心性、圈层性的分布特征,轨道交通、年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人口老龄化程度以及政策制度对市民农园分布均有一定影响。【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比中国都市圈水平下城市发展现状及治理问题,分析市民农园发展前景与趋势,提出适合中国都市圈建设背景的体验型绿色开放空间的布局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勇军 《城市建筑》2013,(12):22-22
对城市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得出城市的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郑州作为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特别是以郑州为中心的都市圈,在中原崛起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郑州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带动中原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都市圈的区域协同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都市圈协同治理的特征与问题,提出一体化发展的治理目标、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方式及全流程的治理制度设计是现代化都市圈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次,以深圳都市圈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市场主导、多方协同是深圳都市圈的重要特征,坚持产业先行、临界突破、模式创新与制度保证是深圳都市圈协同治理的重要经验;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激励机制、统一规划管控、夯实社会基础、强调考核问责与完善法规体系6个方面提出面向治理现代化的都市圈协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批发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配送和流通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布局对城市商业空间和货运交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局域Getis-Ord Gi~*指数法,采用重庆市主城区批发类城市兴趣点(POI)数据,分析城市内批发业空间特征以及热点区域,并进一步探索分行业的批发业态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和选址特征。研究表明:①重庆市主城区批发网点圈层分布呈现城市批发业活动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特征,批发网点主要布局在距市中心5~10km的圈层范围内;②批发网点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形成多中心集聚的分布状态,内环以内集聚中心呈现出"一带两点"的分布格局,且核密度均值显著高于外围地区;③批发网点符合局域Getis-Ord Gi~*统计特征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内,其中九龙镇和石桥铺街道是显著性热点区域,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较大;④各批发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不同,食品饮料类批发业数量多且布局分散,纺织服装和文化体育类批发业主要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城区商业中心地区或靠近城区的商品集散地,建材化工和机械设备类批发业多布局在城市外围地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交通走廊作为区域空间整合切入点,分析厦门湾都市区空间整合的基础和条件,应用"点轴开发模式"进行区域层面空间整合,完善厦门作为区域门户城市的服务功能;应用"轴向组群发展模式"进行都市区层面空间整合,促进形成网络化的都市区内部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广佛都市圈工业空间拓展的战略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广佛都市圈占据着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已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最集中区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轴心(如下页表1)。根据新的动态区域圈层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圈核心区与经济腹地已经不是简单的支配与依附关系,而是一种更为平等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分工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关系中,广佛都市圈在制定空间  相似文献   

20.
WGS-84坐标到城市独立坐标系之间的高精度转换是进行RTK测量的关键,而难点是高程转换。常用的高程拟合算法有平面拟合法、二次曲面拟合法等。平面拟合法适合小范围平坦地区,山区则宜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法。考虑重庆山地城市特点,还应考虑地形起伏对高程转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重力影响的情况下,利用重庆市都市区已有高程控制点数据,采用基于地形改正的二次曲面拟合法所建立的山地城市高程异常模型能够满足城市测量及工程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