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简述了稀硫酸浓缩的意义、原理,对比分析了常见浓缩方法的浓缩范围、优缺点、适用对象。结合实例讨论了几种最新的浓缩新工艺,并预测改进优化现有浓缩装置,利用低温位余热作热源及开发浓缩低浓度酸将会是下阶段稀硫酸浓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采用熔融结晶法浓缩稀硫酸的新工艺。以初始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溶液为料液进行熔融结晶实验,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成功地将料液浓缩至23%以上,验证了熔融结晶法浓缩稀硫酸的可行性。建立熔融结晶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取得了良好的拟合结果。考察并分析了熔融结晶过程的各操作条件对浓缩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过热度、合适的进料速率、较高的降温速率对于提高浓缩效率和晶层生长速率有益。对熔融结晶浓缩过程和工业上常用的蒸发浓缩过程分别进行了耗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稀硫酸浓缩程度下熔融结晶浓缩过程的耗能量仅占蒸发浓缩过程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3.
稀硫酸浓缩新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运用撞击流技术浓缩稀硫酸的工艺,该工艺主要由硫酸雾化装置、撞击流浓缩器、硫酸回收装置等几部分构成.实验以20%的稀硫酸作为待浓缩液,研究改变空气进口流量(35.1~49.1kg/h)、空气进口温度(300~360℃)、稀硫酸进口流量(5.59~9.79kg/h)等因素对稀硫酸浓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较好的浓缩效果(最大浓度达70%以上),浓缩后硫酸的浓度随空气进口流量的增大、空气进口温度的升高、稀硫酸进口流量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硝基苯生产中产生的稀硫酸原采用锅式浓缩工艺,维修费用高、不环保。采用真空浓缩代替锅式浓缩装置后,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每年节约维修费用26万元左右,回收原料约26万元。  相似文献   

5.
萃取-膜蒸馏法处理钛白废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三异辛胺-仲辛醇-航空煤油体系萃取硫酸与减压膜蒸馏浓缩相结合的钛白废酸治理新方案。对萃取工艺参数、膜蒸馏浓缩稀硫酸的基本规律及萃取回收硫酸的浓缩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9mol·L-1的钛白废酸经8级萃取和6级反萃取,酸回收率可达92.15%,稀硫酸浓度为1.21mol·L-1,再经减压膜蒸馏浓缩可得到10.82mol·L-1(质量分数67.3%)的硫酸,达到了返回钛白生产循环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硫酸生产尾气浓缩稀硫酸的装置 该实用新型专利利用硫酸生产尾气浓缩稀硫酸,结构简单、投资小、可降低生产成本。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将稀废酸槽、第一稀酸加热器、第二稀酸加热器、热稀酸槽、尾气浓缩塔、沉降槽、成品稀酸槽依次用管路连接;在稀废酸槽与第一稀酸加热器的连接管路上和热稀酸槽与尾气浓缩塔的连接管路上分别设有酸泵;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稀硫酸减压降膜浓缩吸收工艺,介绍了设备性能和设备选型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有机合成用硝硫混酸作硝化剂的大型生产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在回收硝、硫酸的脱硝稀硫酸中,经常含有少量的硝酸。这种残余的硝酸对稀硫酸的浓缩设备腐蚀作用较大,并对环境空气污染,因此要求测定稀硫酸中硝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喷雾蒸发浓缩稀硫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利用喷雾蒸发浓缩稀硫酸的实验进行了总结。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找出了热空气进口流量、热空气进口温度和稀硫酸进口流量等操作条件对硫酸浓缩液浓度的影响规律。由试验结果的拟合 ,得到了一个与试验数据比较符合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磷矿质量下降、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采取多种中低品位磷矿、多种稀硫酸生产过磷酸钙,对45%稀硫酸加热浓缩提到58%,并摸索出优惠的混化工艺条件、不同杂质含量的翻堆熟化条件,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仅2008年1季度使用稀硫酸2874t(折纯),获经济效益86万元。  相似文献   

11.
稀硫酸腐蚀性强,硫酸法-浓硝酸工艺采用98%H2SO4脱除硝酸中的水,产生了大量的稀硫酸须予以处理.介绍了用稀硫酸作为硫酸生产装置干吸工序补充水,在提浓的同时又提高了装置的硫酸产量,提出了使用稀硫酸时的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沈粹卿  曹伟伟 《硫酸工业》2021,(1):53-54,58
介绍了双氧水脱硫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维持H2O2一定浓度的必要性,分析了稀硫酸浓度对SO2脱除率、气相中硫酸雾含量的影响,提出了适宜的控制浓度.双氧水法脱硫的稀硫酸w(H2SO4)一般不宜超过30%,w(H2O2)控制在0.3%~0.5%,硫磺制酸企业稀硫酸w(H2SO4)可适当降低至20%~25%.  相似文献   

13.
有机废硫酸的浓缩回收已成为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的一项急需解决的课题,由于稀硫酸腐蚀性强,浓缩设备的维护和更换费用高,科学合理地选用耐酸腐蚀材料是废硫酸浓缩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介绍了钽材和玻璃的特性,以及钽材换热器和玻璃设备在废硫酸浓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孟山都公司近期开发的三项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孟山都公司近期开发的ZeCor硫酸不锈钢、MonPlex气体换热器和WavePak瓷填料。这三项技术已在硫酸工业中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硫酸用新型耐蚀合金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硫酸对金属腐蚀的特殊性和合金设计的基本原理。介绍高温浓硫酸用高硅不锈钢HD-1,合金球墨铸铁HD-3以及稀硫酸用高钼含氮奥氏体不锈钢HD-7、HD-11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Regeneration of spent sulphuric acid . Several processes are available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spent sulphuric acid. Generally, the dilute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20% of H2SO4 are preconcentrated to 60 – 70% and then either further concentrated to over 90% or decomposed to SO2. Purifying operations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se steps. Spent sulphuric acid highly contaminated with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unds can frequently only be regenerated after a prior purification step, e. g. by extraction of electrolysis. Dilute spent sulphuric acid containing less than 20% of H2SO4 can also be regenerated, but the costs incurred by evaporation increase out of proportion with decreasing sulphuric acid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7.
唐剑 《硫酸工业》2020,(2):19-21
介绍了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第八冶炼厂制酸系统氟氯状况及危害。针对企业实际,采取源头把控原料质量、降低冶炼烟尘率、优化净化工艺指标、投加水玻璃除氟、加大稀酸外排量等措施固氟降氯。技术改造后,稀酸含氟质量浓度低于行业经验值0.3 g/L,稀酸含氯质量浓度接近行业经验值0.3 g/L,冶炼装置作业率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8.
1600kt/a铜冶炼烟气制酸装置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有色冶炼项目1 600 kt/a硫酸装置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设计特点及主要技术经济参数。制酸采用绝热蒸发、稀酸洗涤净化、预转化+"3+2"二转二吸工艺。尾气采用离子液吸附、解吸脱硫工艺,副产高浓度的SO2气体。装置充分合理利用低温位热能和高温位热能,循环水量和用电量明显降低,硫利用率达98.9%,尾气排放ρ(SO2)≤150 mg/m3。  相似文献   

19.
介绍新型催化法脱硫技术在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冶炼厂980kt/a硫酸装置中尾气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和取得的实际效果,并对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促进该技术的工程优化。新型催化法技术采用低温非钒系催化剂,使SO2氧化成SO3生成稀硫酸,从而有效脱除硫酸尾气中的SO2,保证尾气中ρ(SO2)≤50mg/m^3,符合GB2132-2010《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所规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20.
崔子祥  薛永强  李冰  李萍 《化工进展》2012,31(6):1290-1292,1297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纳米铜在稀酸中溶解的可能性,导出了溶解度与粒度间的热力学关系式;然后测定了不同粒径的纳米铜在稀硫酸中的溶解度,讨论了粒度对纳米铜在稀酸中溶解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对铜在稀酸中的溶解度影响很大;不溶解于稀硫酸中的块状铜,制备成一定粒度的纳米铜后能够溶解于稀酸中,粒度越小溶解度越大;并且纳米铜溶解度的对数与其粒径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