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介绍了多频道环绕声录音制作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详细介绍了操作中使用的设备。  相似文献   

2.
环绕声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视听享受。应用环绕声录音技术制作出的音乐作品,能给人们带来比双声道立体声更为丰富的听觉感受。除了直达声和来自于前方的混响声外,人们还能够感受到来自后方和侧墙各个方位的反射声,感受到其所带来的逼真的空间重现,真实的听音环境使听者如同被带到歌剧院、音乐厅等真正的演奏场所。  相似文献   

3.
近年,随着国内电视业"大片化"风潮的形成,国内综艺节目和影视剧在提高画面质量,实现高清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声音制作的要求。全面的高清应当是高清画面和高清声音的结合。然而,并非所有的"高清+环绕声"的配合都能达到理想的播出效果,录播乃至直播过程中仍会出现诸如声画不对位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哪里?从单声道到环绕声,其在制播流程上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制作完美合格的环绕声都需要哪些准  相似文献   

4.
《家庭影院技术》2008,(11):10-17
早在多年前,我们就一直关注国际环绕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环绕声制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为环绕声一定是继单声道、立体声之后,未来音频重播方式上的大趋势与大的发展方向,我们有义务与责任推动多声道环绕声在中国的技术进步及普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5.1环绕声系统为基础概述环绕声音乐录音,介绍了环绕声音乐录音的服务对象,从音乐录音师参与创作的角度出发对环绕声音乐录音进行分类,并就中间声道、低音声道、相关性与包围感等几个环绕声音乐录音比较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立体声录音技术现在已相当成熟,形成了多种拾音制式及制作工艺。建立在立体声基础之上的环绕声节目录制,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在电视、广播及音像制品当中,环绕声节目的拾音与制作至今仍处在摸索与实践之中。本文介绍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拾音方法,以及环绕声制作的六类表现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回顾家庭影院的概念和发展,从最初的阶段就开始强调5.1声道环绕声的重要性。可惜的是,多年来的应用普及面还不够广,甚至到了2014年Dolby(杜比)已经将电影院中的杜比全景声技术下放至家用市场,但是我们不少普通的家庭用户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双声道立体声阶段。为什么5.1声道环绕声系统这么难以普及到平常百姓家?其中,缺少相关的节目源是最大的原因。不过,现在的节目源限制逐渐开始放开,我们已经可以接收到少数采用5.  相似文献   

8.
环绕声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的声音从来就是包围着我们人类的。当然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也没有单声道的,但是如果某个人的双耳有一只失去昕觉,那么此人感受的世界就是单声道(亦称单耳声)的了,如果两只耳朵都不能听的话。那么对于他来说,这个世界是没有声音的。所以,所谓单声道、立体声和环绕声是对有两只耳朵及其听觉系统的人类而言的。  相似文献   

9.
樊元茗 《电声技术》2022,46(3):33-37
近年来,浙江卫视制作了多部环绕声大型音乐综艺节目,如《中国好声音》《天赐的声音》等.在终混时,如何与音乐混音师合作以制作高品质的环绕声音乐,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为此,对环绕声音乐的制作进行深入讨论,介绍利用立体声分层素材制作环绕声音乐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详细比较电视与电视各自适合的节目类型、还原环境,特别是环绕声下的空间呈现的差异,就多语种播出方法及其衍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对未来电视声音走向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头戴式贴耳耳机(旧时称听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除功能增多、性能提高、品质升级外,最初的单声道经过立体声双声道过渡后现已迈入多声道环绕声阶段,也有了有线与无线之区分。无论是消费级耳机还是专业级耳机都随着技术上的变革和创新而有了各自的华丽转身。尽管外观上变化不大,但耳机内在的声驱动结构、发声器部件档次和质量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从而使得声音的音质和音品都比以前有相当显著的改善,听感体验与听觉享受也是格外浓烈。  相似文献   

12.
11.2声道环绕声的由来与发展电影的伴音无论在专业影院还是在家庭设备中,都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技术从低到高、声道从少到多的过程。以声道数目说,从单声道,双声道,三声道,到现在的HD高清5.1-11.3声道。未经压缩的高清音频是LPCM,Dolby  相似文献   

13.
《家庭影院技术》2009,(8):10-11
为了推动中国环绕声录音及制作技术的发展,普及环绕声知识,在多次成功举行环绕声技术研讨活动并获得广泛认同与成功后,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家庭影院技术》杂志、广州市家用电器应用技术研究协会联合多位中国顶级音乐、音像与录音制作专家及有关机构举办了首届多声道环绕声录音与制作技术专家论坛。  相似文献   

14.
在功能齐全、构成庞大的家庭影院杜比环绕声系统逐渐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音响随身听仍然深受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受。80年代诞生的音响随身听经历了磁带、CD、MD等三代产品,第四代MP3数字随身听又粉墨登场。这是一种全新创意的高科技产品,从录音方式到硬件结构都与传统的音响还声设备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刚开始听音乐那阵子,很忌讳听单声道录音。看到新唱片,除了考虑演奏版本之外,最要紧的一件事情是看看是哪年录音,是不是单声道录音。凭着一点粗浅的经验,大抵知道1958年以后制作的,大多是立体声录音,于是就很着急的去看唱片背后的版权年代,那个有“P”字样的圆框后的时间。可偏偏那时并非CD一统天下,而是LP和MC兼而有之的时辰,有的制作年代在封套前后都不注明,非得付款拆开包装后才能看个明白,所以有时候“不幸”买到了1955、1956年的录音,那种心情是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6.
《电子与电脑》2011,(11):99-99
汽车娱乐系统供应商恩智浦半导体NXP宣布已与全球领先环绕立体声及音频技术供应商SRS实验室达成合作协议,将SRS实验室针对汽车环境优化的环绕声技术CS Auto引入到中高端汽车中.为用户在路上提供更佳的汽车娱乐体验。恩智浦公司的DiRaNA2汽车收音机与音频解决方案可支持Circle Surround Automotive(简称CS Auto),这意味着未来在汽车中也可以体验到与家庭影院类似的环绕声音效,汽车信息娱乐从此将跨入真正的数字音频处理时代。  相似文献   

17.
环绕声一词应该是起源于杜比系统。最初的杜比立体声(DolbyStereo)与杜比环绕声(DolbySurrund)相对于传统的立体声来说都已经算作是多声道系统,以后的杜比定向逻辑(Dolby Pro Logic,或称杜比专业逻辑)是对杜比环绕声系统作进一步改进后的电路。无论是杜比立体声、杜比环绕声还是杜比定向逻辑,都是一种4-2-4编、解码技术,即把录制的4声道信号合成到2个声道中,重放时再解码还原成4个声道(当然为了能够在双声道系统中使用,也能够由两个声道播放出全息信号)。这种模拟的多声道,其环绕声道其实只是非全频的单声道。到了杜比数字(Dolby Digital,即旧称的AC-3)、DTS(Dgital Theater Systems数码影院)等数字多声道技术后,除了超重低音声道外,其他所有声道都是完全独立的全频声道。以后又有了杜比数字EX、DTS-ES等6.1、7.1声道系统(杜比数字EX所增加的后中环绕声道是矩阵的,即音源取自左右环绕声道;DTS-ES所增加的后中环绕声道则包括矩阵的和完全分离独立的两种)。环绕声格式还有很多种,例如THX Surround及其EX,Dolby Surround Pro Logic II;DolbyPro-Logic IIx,DTS Neo:6,DTS 96KHz/24bit,CS-5.1,MPEG2-AAC(Advanced Audio codng)等,以及诸多环绕声后处理技术。另外还有专门用于听音乐的多声道格式,例如DTS CD(包括DTS-ES CD),Dolby CD(包括Dolby-EX CD——虽然据说杜比公司并未授权以杜比数字格式制作音乐CD,但这种软件确实存在);SACD,DVD-Audio等。若具体介绍需很多文字,由于不是本文重点故不赘述。  相似文献   

18.
化所学为所用娄炜是78级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毕业生。78级是高考中断10年后电影学院的第一批学生,78级的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陶经等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的脊梁。同为78级录音系毕业的电影学院录音系主任黄英侠曾经如此说过:"当时的录音系是三年里唯一一个录音本科班,当时我们普遍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想  相似文献   

19.
珍珠 《高保真音响》2014,(11):111-113
近年来.中国的录音技术已经突飞猛进.就目前录音棚的质量、录音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以及录音师的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包括后期的压片生产环节.其技术层面完全可以和国际接轨.个别优秀的录音棚和录音师完全可以走向世界.也陆续出现了不少好的制作。达人艺典,就是一间近年来屡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杰出国产唱片品牌。  相似文献   

20.
全宅多区音乐播放系统,是一种可以在多区多房间内实现高保真立体声音乐播放的影音技术,随着技术与市场的日渐成熟,全宅音乐播放系统已经越来越流行。在网络化越来越普及、家用市场的需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全宅音乐播放系统已发展出多种类型,并且功能越来越广泛,我们可以从整个系统的连接方式、播放系统的结构类型等进行分类。本期的"全宅多区音乐播放系统大全"特别策划将会对多区播放系统的组成与产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让更多的读者朋友对全宅音乐播放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