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大豆分离蛋白是除去大豆中的油脂、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后的大豆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详细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分类及组成、制备工艺、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80%的乙醇溶液萃取脱脂豆粕,将浸取液蒸发浓缩后,用正己烷萃取脂溶性物质,用盐酸除去蛋白,经分离后用大孔树脂进行纯化,最后用丙酮萃取提纯,大豆异黄酮纯度可达到70.56%,其中大豆甙元占44.66%,染料木黄酮糖甙为55.34%。  相似文献   

3.
李铮 《肉类工业》2013,(1):50-51
大豆分离蛋白是除去大豆中的油脂、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后的大豆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大豆分离蛋白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产品仅靠理化、卫生和微生物指标难以区分其优劣。利用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溶解性和持水性能的特点,鉴别大豆分离蛋白的类型、质量,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产品,合理定价,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1、无豆腥味的大豆蛋白质 由法国EBS健康和营养公司生产的新豆大豆蛋白质“活性大豆蛋白TS”,是一种完全除去了豆腥味的新产品,而大豆蛋白的豆腥味是以大豆为原料的众多食品所固有的那种令人不快的异味,过去一直是影响大豆食品市场扩大的不利因素。该公司采用了新开发的方法,将包括豆腥味在内的大豆原料中所含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充分除去后才制成新产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制造大豆蛋白质的新方法中使用凝胶,其目的是从母液中分离蛋白质。(如含有白蛋白albumin的全部蛋白质)。根据这种方法,可以除去低聚糖,并且可以多回收非酸沉淀性蛋白质10%左右(比再来法)。最后可以得到耐热性高、机能性或营养价值极高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大豆7S和11S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性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主要介绍大豆7S和11S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性质,大豆蛋白质各个成分的分子量有所不同,按超速离心分离系数可分为2S,7S11S和15S4个组份。7S组份占总蛋白质的30.9%,它是由4种不同大豆蛋白民组成,11S组份占总大豆蛋白质的41%,而且都是单一的11S球蛋白,11S球蛋白的等电点为pH4.64。  相似文献   

7.
张柏青 《食品科学》1986,7(11):42-44
<正>豆乳是以大豆或脱脂大豆等为原料,磨碎后除去不溶性成分,需要的话还可添加些油脂和糖类等,再经乳化而制成的大豆蛋自饮料。大豆蛋白质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蛋白质,又因其价格比较便宜、所以作为蛋白质来源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大豆分离蛋白超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超滤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研究,在小试规模基础上,探讨物料浓度、温度、操作压力、pH值、循环速度对超滤过程的影响。选取适宜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超滤膜,经超滤浓缩后,蛋白质的截留率高于95%,蛋白质的回收率达93.9%。  相似文献   

9.
超滤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崔岸  朱峰 《食品科学》1996,17(11):18-22
对超滤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研究,在小试规模基础上,探讨物料浓度、温度、操作压力,PH值,循环速度对超滤过程的影响。选取适宜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超滤膜,超滤浓缩后,蛋白质的截留率高于95%,蛋白质的回收率达93.9%。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自古以来即栽培大豆,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大豆既是油脂的重要来源,也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我国东北地区盛产大豆,不仅种植面积大,而且质量也是最好的,其中蛋白质和脂肪占其营养成分的60%以上。在农作物中。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比小麦、玉米高出2~5倍和6~10倍。它含有多种氨基酸,最为丰富的是赖氨酸和色氨酸,蛋氨酸也优于其它农作物。综合分析其营养价值发现:大豆蛋白质是优质蛋白,大豆脂肪在人体内消化率高达97.5%,其特点是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脂肪酸含量的60%左右,因此易于氧化,也易于阻止在血管中的沉积。在成熟大豆中,功能性低聚糖约占5%。低聚糖是最近  相似文献   

11.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S1.398中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并利用浊度法测定了不同水解度、不同pH条件下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特性,结果表明:AS1.398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最大水解度为36%,水解度为9%时乳化活性最大,水解度为3%是乳化稳定性最好。同一水解度时,pH越高,蛋白质的乳化特性越好。水解度为3%、9%、15%的大豆分离蛋白在pH等于或高于5.0时的乳化活性明显地高于原蛋白质,且水解度为3%时乳化稳定性也明显地高于原蛋白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制浆过程中大豆蛋白质分离抽提率α与整粒大豆吸水率Q、用水pH伍P和磨制大豆的粒度D的关系。计算机处理数据得到了α与Q、D和P之间的实验数学方程。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大豆蛋白质抽提率α与实验方程的计算值吻合较好。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制浆过程中大豆蛋白质分离抽提的适宜条件,其分离抽提率可达到92%~98%。  相似文献   

13.
(一) 酱油原料中的氮成分 1.大豆中的氮成分大豆是酿造酱油的主要蛋白质原料,酱油中大约3/4的氮来源于大豆。大豆全部分大豆蛋白质在pH4~5的条件下发生等电点沉淀(占全部大豆蛋白质的80%以  相似文献   

14.
豆基婴儿配方奶粉的发展与营养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基配方奶粉是指以大豆蛋白为基质的一种婴儿配方食品,它与普通婴儿配方奶粉相比,提供了一个更加完善合理的婴儿配方营养模式。其设计依据是大豆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水溶性蛋白质,主要是球蛋白(94%)和白蛋白(6%)这两部分。大豆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牛奶中蛋白质的组成相近,营养丰富,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通过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纯化能够提高其营养价值,并且更易被人体所吸收。在安全性上,国外一些研究表明使用豆基配方奶粉与使用乳基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在蛋白质代谢上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大豆分离蛋白热压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粮油加工》2009,(8):72-75
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热压,探讨了经热压后大豆分离蛋白亚基、维持大豆分离蛋白分子构象的分子作用力及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热压后大豆分离蛋白分子亚基无显著改变,分子作用力增强,蛋白质功能特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采用胃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法水解,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蛋白质的水解度逐渐增大,水解6h,DH为7.90%。采用分子筛凝胶过滤色谱(SE-HPL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不同的酶解时间下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胃蛋白酶选择性地酶解大豆11 S球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经胃蛋白酶水解6 h后,分子量大于10 ku的部分占21.34%,其中主要是7 S球蛋白;分子量小于5 ku的部分所占比例为68.30%。对酶解物中的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酶解的进行,游离巯基的含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二硫键的含量总体变化不大。该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胃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机理,并为开发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花生、大豆所含的蛋白质丰富,其中水溶性蛋白质占90%左右。大豆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A、B1、B6、C、E及胡萝卜素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如果将花生与大豆等混合使用,可起到食品的强化营养作用。对人体保健、降低胆固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大豆分离蛋白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 国内大豆分离蛋白产业现状大豆分离蛋白是从大豆脱脂后的低变性脱脂豆粕中提取的蛋白质质量在90%以上(以干基计)的蛋白质类食品添加剂。由于其特异的营养组成及功能特性,其应用范围和需求量不断扩大。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豆分离蛋白开发研究和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60年代开始生产,其生产技术及产品一直在世界本行业领域内处于垄断地位。1998年世界大豆分离蛋白的产量约70万吨,美国就生产约35万吨,占50%。我国是70年代开始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及应用技术。80年代初,从日本不二制油株式会社和伊腾忠商株式会社…  相似文献   

19.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5,41(3):68-68
大豆蛋白质约占大豆含量的40%,是谷类食物的4-5倍。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质相近.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丰富.是植物性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等同。  相似文献   

20.
谢良  许时婴 《中国油脂》1997,22(1):27-30
用自旋滴体积法分别测定了大豆分离蛋白和水解度为DH6.4%的大豆水解蛋白在茴香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研究表明:两种大豆蛋白质在界面吸附的过程是相似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松驰时间τ1与其体相的浓度无关,而大豆水解蛋白的松驰时间τ1与其体相的浓度有关,说明大豆分离蛋白在水溶液中为球蛋白,当它水解到DH6.4%时,分子呈伸展型柔性分子;大豆水解蛋白的松驰时间τ1和τ2都比大豆分离蛋白小,显然大豆水解蛋白(DH6.4%)分子扩散到茴香油/水界面的速率以及在界面上分子的重排都比大豆分离蛋白分子快;通过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的测定,表明大豆水解蛋白分子较小因而扩散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