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相法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相氯化法制备了不同氯含量的氯化聚乙烯弹性体(CPE),考察了氯含量及制备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产物结晶度随氯含量及氯化条件变化的规律。氯含量为37%左右的CPE具有较好的强度和伸长率,在合适的氯含量范围内,高温(130℃)氯化程度增加时,产物弹性增加,拉伸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作者将废弃 PE 农膜加以破碎,再用固相氯化法进行氯化。研究了氯化条件、氯含量对氯化反应速度及产物性能的影响,并与相同氯化条件下的氯化高密度聚乙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废 PE 农膜氯化制成的氯化聚乙烯在氯含量范围为25~45%内为一弹性体,具有较大的断裂伸长率、较低的硬度和永久形变。作者认为废 PE 农膜经氯化制取氯化聚乙烯弹性体是提高废 PE 回收利用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其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产品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用固相氯化法制备了氯含量在22.1~67.7%硬质氯化聚乙烯(CPE)塑料。研究了氯含量以及一些氯化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将硬质CPE同ABS以及PVC作了比较,指出硬质CPE有希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工程塑料。  相似文献   

4.
在125~135℃下氯化所得低度氯化聚乙烯(LCPE)的结晶度和熔点随其氯含量增加迅速下降;在80℃氯化所得LCPE的结晶度随其氯含量增加稍有降低,而其熔点基本不变;当氯化温度远低于原料HDPE的熔点时,局部过热是引起低熔点晶粒破坏、产物结晶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酶解木质素为原料,在水相条件下通入氯气合成氯化木质素。考察了木质素与水的配比、有无紫外光催化、反应温度和通氯量对产物得率和氯含量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在氯气过量的情况下,产物氯含量达到29.8%,有紫外光催化时产物氯含量比较低,不加热时的产物氯含量更高,产物氯含量随氯气的增加而增大。氯化木质素的红外光谱图在1720cm-1处羰基强度明显增强,680cm-1附近出现C-Cl的特征吸收峰,说明Cl2与酶解木质素发生了取代反应。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氯化木质素的耐热性比酶解木质素稍差。与PVC共混改性的结果表明,氯化木质素改善了原有木质素分子的极性,有望作为极性高聚物共混改性的相容剂使用。  相似文献   

6.
固相法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结构的裂解色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利用裂解气相色谱测定了一系列不用氯碳比以及具有相同氯碳比而氯化条件不同的固相法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的特征裂解产物的相对收率,根据分子轨道能量的差异并对照聚氯乙烯的特征裂解产物分析了氯化聚乙烯特征裂解产物的分子结构来源,进而研究了氯化聚乙烯分子链上氯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与悬浮氯化、溶液氯化法一样,在弹性体的氯含量范围内,聚乙烯的固相氯化形成E(—CH_2—CH_2—)、V(—CH_2—CHCl—)、D(—CHCl—CHCl—)型的无规共聚物,无—CCl_2—基团生成.在整个氯化过程中,随着氯含量的增加,D、V 结构均增加,但 D 结构的增加趋势远小于 V 结构的增加趋势,并且直至氯含量超过50%,D 结构的浓度仍相当低(仅为5.0%)。当在聚乙烯熔点以下氯化至氯含量为24%左右,然后再升温至聚乙烯熔点以上氯化时,这样制得的氯化聚乙烯氯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7.
固相法低度氯化聚乙烯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的温度下合成了氯含量小于等于30%的低度氯化聚乙烯(LCPE),讨论了氯含量,氯化温度等对LCPE的结晶度,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LCPE的热氧化稳定性。发现氯含量为7.4%时,LCPE的脆化时间发生突跃,而氯含量小于7.4%的LCPE和原料HDPE在老化过程中都有一个从脆化状态到耐脆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关军  许健  张俊  李树军 《中国橡胶》2011,27(4):36-39
氯化聚乙烯(CM或CPE)是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经氯原子取代后得到的一种高分子无规氯化物,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无毒无味的具有塑料和橡胶双重特性的新型聚合材料,其中氯含量为24%~45%的氯化聚乙烯具有弹性体特征。从分子结构上分析,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氯原子在乙烯碳链上的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9.
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的加工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化聚乙烯中的氯含量及其分布决定其最终产品的性能,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含氯量为30~45%的氯化聚乙烯弹性体,具有耐磨、耐热、耐化学药品、自熄和耐低温等特点。本文着重介绍了氯含量为36%左右的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的加工性能、配合技术以及用其作为主体材料、PVC冲击改性剂、PE阻燃剂和与橡胶并用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氯化聚乙烯增容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叙述了氯化聚乙烯的结构、增容原理及氯含量为35%的氯化聚乙烯弹性体作为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增容剂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氯化聚乙烯在PVC/PE、PVC/PP、PVC/EPDM、PVC/SBS、SBR/HDPE/PVC、丁腈再生胶/SBR等不相容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用室温对折断裂试验,研究固相法低度氯化聚乙烯老化性能,当氯含量约为7.4%时,其老化时间发生突跃,老化时间发生突跃时,氯含量与试样的氯化温度和老化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关颖  李贺 《中国橡胶》2008,24(16):8-12
(接上期) 五、氯化聚乙烯橡胶 氯化聚乙烯(Chlorinated Polyethylene)是氯化高密度聚乙烯(HDPE)而得到的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无毒无味的具有塑料和橡胶双重特性的新型聚合材料,是目前唯一依赖氯含量不同而具有从软塑料、弹性塑料、橡胶弹性体、  相似文献   

13.
陈国文  何丽蓉  张未星 《塑料工业》2012,40(9):26-29,56
采用水相悬浮法氯化的一种新工艺以大摩尔质量的SG3型国产聚氯乙烯(PVC)树脂为原料,制备高摩尔质量和高氯含量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树脂,考察了工艺条件对CPVC摩尔质量和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后产品CPVC的数均摩尔质量Mn和重均摩尔质量Mw值分别为93 174 g/mol和196 153 g/mol,分别大于PVC的88 487 g/mol和186 607 g/mol;在PVC与盐酸溶液固液比25%,反应温度60℃,1,2-二氯乙烷与PVC质量比0.5,偶氮二异丁腈和紫外光双引发,氯气流量0.4 L/min条件下,产品CPVC氯含量最高可达70.86%。该工艺下SG3型PVC树脂可成功氯化,氯化过程分子链没有发生断裂,氯化效率好,达到国外专用PVC树脂的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制的氯化促进剂,在低于高密度聚乙烯结晶熔点(120—125℃)下反应,一步固相氯化制备了 CPE弹性体。由DSC谱图及溶剩值证实,与不加氯化促进剂的工艺相比,本工艺反应速度快,氯含量达到 30%时,反应温度仅为 123℃,一般工艺则需 135℃;氯含量达到 36%的产品基本上没有结晶存在,具有良好的橡胶性能,可在50—60℃下混炼,比一般混炼温度低5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新型ACS材料老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气固相法制备氯化ABS接枝胶粉(氯化聚丁二烯),将产物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制得一种新型ACS材料。研究了氯化ABS接枝胶粉的种类、用量及氯化ABS接枝胶粉中氯含量对该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0%的舍氯量为10%~15%的氯化ABS接枝胶粉(PP150)所制备的新型ACS材料老化性能较好,且老化性能优于ABS。  相似文献   

16.
莫贯田  王正平  吴旭 《广州化工》2013,(17):83-84,88
以主要成分为十八碳脂肪酸甲酯的生物柴油为主要原料,在过氧化苯甲酰催化剂存在下,一步氯化法合成了氯化脂肪酸甲酯,在反应时间为3~4 h,温度为70~85℃的条件下合成了氯化脂肪酸甲酯,探讨氯化脂肪酸甲酯的氯含量及使用量对PVC增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溶液法进行聚丙烯氯化反应,考察了各种条件对氯化速度及产物结构的影响,并对氯化产物用作BOPP薄膜粘合剂和油墨连结剂等方面的性能和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8.
本发明是两步法生产漂粉精,用由第二步氯化反应分离的滤液与消石灰配制成悬浮液于35~45℃通氯直到石灰含量由初始减少到40%和50%之间.分离除去母液并将固体溶于水中,固体与水之比为1~1.5,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悬浮液的pH值至13-14之间,使悬浮液温度比第一次氯化温度低10℃下通入氯气,直至pH值降至10-9之间.分离固体得到的母液再循环使用.用水洗涤固体,在低于80℃的温度下干燥,直到产品中水含量低于10%为止,得到有效氯含量大于70%的漂粉精.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的氯碘化对其产物——氯碘化聚乙烯的高低温性能有很大影响。其氯化程度和改性方法均对产物的性能有影响。低压聚乙烯氯碘化后,在其氯含量大于30%(质量)时,完全为无定形聚合物。氯化程度极大地影响着聚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氯化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液法进行聚烯氯化反应,考察了各种条件对氯化速度及产物结构的影响。并对氯化产物用作B0PP薄膜粘合剂和油墨连结剂等方面的性能和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