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湿法加工生产淀粉的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评价玉米的加工特性及分析工艺条件为目的,建立玉米湿法加工的实验室方法。玉米在含有质量分数0.20%的二氧化硫和质量分数0.50%的乳酸的浸泡液(52℃)中浸泡不同时间(40h、48 h、56 h、64 h、72 h),经研磨、分离得到淀粉、蛋白粉、粗纤维、细纤维、胚芽和可溶物,并对玉米淀粉的颗粒形态、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浸泡时间为48 h时,玉米淀粉的得率最高,为62.56%。颗粒形态分析表明,在不同浸泡时间下,玉米淀粉均为多角形、圆形,粒度分布均匀。由热力学特性分析可知,浸泡时间从48 h增加到72 h,ΔH从12.22 J/g增加到14.09 J/g(P<0.01)。建立的玉米湿法加工生产淀粉的实验室方法日间精密度为0.58%(n=12)。  相似文献   

2.
羧甲基玉米淀粉合成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改进的合成方法,即对反应物料进行碱前处理,并加入促进剂,制备了羧甲基玉米淀粉钠。以取代度为目标,研究了氢氧化钠、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取代度与产品物性的关系,确定了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氢氧化钠:一氯乙酸=2:1(摩尔比),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20min,淀粉15g,促进剂22g。  相似文献   

3.
玉米淀粉工业是国内外最重要的淀粉行业.本文详细的介绍了传统的湿磨玉米逆流浸泡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对几种新型浸泡工艺做了简单的介绍.新工艺针对旧工艺的缺点做了相应的改进,在未来社会里必将逐渐占据主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小麦全湿法生产淀粉,谷朊粉工艺与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系统地试验研究,确定了整粒小麦全湿法生产淀粉,谷朊粉的工艺与参数,结果对小麦淀粉加工向连续化,管道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压热与酶协同制备玉米抗性淀粉,并以所得产物为原料,利用真菌α-淀粉酶纯化玉米抗性淀粉,以原抗性淀粉乳质量分数、真菌α-淀粉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单因素对纯化效果的影响,并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酶法纯化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条件.通过优化组合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原抗性淀粉乳质量分数20%、真菌α-淀粉酶添加量20 u/g、酶解时间36min,在此条件下,纯化后抗性淀粉含量为46.51%,提纯率为54.01%.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系统地试验研究,确定了整粒小麦全湿法生产淀粉、谷朊粉的工艺与参数,结果对小麦淀粉加工向连续化、管道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后的玉米品质进行合理评价,分别在两种干燥方式下处理玉米样品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干燥玉米品质变化及探究各品质指标与湿法加工淀粉得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真空干燥玉米的裂纹率、电导率低于热风干燥玉米,而发芽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热风干燥玉米.干燥玉米的发芽率、过氧化酶活性与玉米淀粉得率呈正相关,裂纹率、电导率与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糯米粉加工制粉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破损淀粉,从而对其加工特性产生影响。为改进糯米粉加工工艺,研究了湿法加工过程中浸泡时间、浸泡液种类、浸泡温度、研磨次数及干燥温度等因素对制得的糯米粉的破损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的影响,并对湿法制粉工艺、破损淀粉及糊化特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浸泡时间为60 min时,破损淀粉含量下降至6.13%;柠檬酸和氢氧化钠浸泡液并未改善糯米粉特性,湿法加工糯米粉时可直接采用自来水浸泡;浸泡温度(小于45℃)为30℃时,破损淀粉含量下降至5.29%;增加研磨次数使糯米粉粒度变小,改善糯米粉品质,但研磨2次后品质改善不明显,反而会使破损淀粉含量增加;干燥温度对糯米粉糊化特性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当干燥温度为50℃和60℃时,破损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温度下破损淀粉含量;不同制粉工艺对糯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制粉条件与破损淀粉含量、糊化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浸泡时间与峰值黏度、低谷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均呈极显著相关(r=0.660,r=0.587,r=0.650,r=0.564,r=-0.587);浸泡液种类与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呈显著相关(r=0.418,r=0.446),与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呈极显著相关(r=0.615,r=0.683);研磨次数与破损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r=0.646)。综合考虑:自来水浸泡60 min、浸泡温度40℃,研磨次数1~2次,干燥温度40℃或者80℃时制得的糯米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处理均质所得物料的体积密度分布函数,通过对不同的离散谱的比较,得出了一种综合应用谱值、流量和功率3个参数来评价均质工艺优劣及设备处理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淀粉漂白的工艺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漂白是提高淀粉白度和生产药用淀粉的重要方法、笔者介绍了工业上常用的淀粉漂白方法、工艺过程、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多酚能够与淀粉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对淀粉特性产生影响。研究了7种常见食源多酚(原花青素单聚体、儿茶素、咖啡酸、单宁酸、没食子酸、绿原酸和阿魏酸)与高直链和蜡质玉米淀粉的相互作用。粒径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主要与直链淀粉发生显著相互作用,能使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粒径增大,但对蜡质玉米淀粉粒径则有不同影响,其中,咖啡酸和绿原酸能减小它的平均粒径;淀粉-碘结合力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均减小了两种淀粉溶液的淀粉-碘结合力,其中咖啡酸和阿魏酸对高直链玉米淀粉影响最为显著,咖啡酸和绿原酸对蜡质玉米淀粉影响较显著;红外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能与两种玉米淀粉通过非共价键发生相互作用,其中阿魏酸、咖啡酸和绿原酸与直链淀粉作用最强;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除原花青素和单宁酸外,其他多酚均能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形成V型复合物,但能与蜡质玉米淀粉形成V型复合物的只有阿魏酸。总体来说,多酚可通过非共价作用与淀粉分子结合,形成分子间或者分子内复合物。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淀粉接枝丙烯腈过程中的均聚反应,提出了一个紫外光复合引发体系。研究了用二苯甲酮(BP)与安息香乙醚(BE)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对玉米淀粉接枝丙烯腈反应的影响。通过不同的BP/BE比,设计不同的BP,BE加入的时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BP,BE能够组成一个有效的复合引发体系,该引发体系克服了均聚反应,并使淀粉的接枝率达到32%,接枝效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淀粉接枝丙烯腈过程中的均聚反应,提出了一个紫外光复合引发体系.研究了用二苯甲酮(BP)与安息香乙醚(BE)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对玉米淀粉接枝丙烯腈反应的影响.通过不同的BP/BE比,设计不同的BP、BE加入的时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BP、BE能够组成一个有效的复合引发体系.该引发体系克服了均聚反应,并使淀粉的接枝率达到32%,接枝效率达到 92%.  相似文献   

14.
糖化酶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葡萄糖淀粉酶制备木薯微孔淀粉,主要研究酶用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木薯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L9(34),对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反应温度对制备的微孔淀粉性能影响最大。试验结果表明:当糖化酶用量为2.0%、温度为50℃、pH值为4.87、反应时间为16 h时制备的木薯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最佳;木薯微孔淀粉对柠檬黄色素、油脂的吸附性能远远高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15.
淀粉粘合剂反应历程和反应条件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述了淀粉氧化反应历程和温度、pH值及氧化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淀粉粘合剂的反应为游离基反应,碱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室温强碱条件下,只要催化剂、氧化剂用量适宜,反应仅需1小时即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用碱炼工艺脱除玉米毛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可提高油脂的安全性。以玉米毛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用量和碱炼初温对ZEN脱除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Box-Behnken法,以ZEN脱除率为响应值进行碱炼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当碱液质量分数6.53%、超量碱用量0.22%、碱炼初温39℃时,ZEN的脱除率为(99.15±0.08)%,该工艺条件能有效地脱除玉米油中的ZEN。  相似文献   

17.
以速冻的乳熟期糯玉米为原料制成全糯玉米浆,该产品采用最少加工新工艺路线,原料利用率达100%,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降低了生产成本;确立无酶解、无糊化等特殊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节约能源。主要对全糯玉米浆的磨浆和均质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以全糯玉米浆的沉淀率和悬浮稳定性为评判标准,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是磨浆2次,均质压力30MPa,均质次数2次。获得出全糯玉米浆体系颗粒的中位径在60-70gm时,全糯玉米浆体系最稳定。  相似文献   

18.
湿氧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与酒精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湿氧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酒精发酵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预处理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回收率、纤维素酶解转化和酒精得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过湿氧预处理(195℃,15min,12×105Pa O2)后,纤维素回收率为94.6%,其中88.3%纤维素保留在滤饼中,而大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溶解。滤饼利用纤维素酶处理,50℃下24 h酶解率达到了65.8%。底物质量分数为8%,经过活性干酵母142 h同步糖化发酵,酒精产量达到了理论酒精产量的75.2%。仅考虑纤维素被完全利用,相当于1 t玉米秸秆能够产生165.7 kg的酒精。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玉米须对小鼠急性毒性及致突变作用。利用最大耐受量法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采用常用的小鼠精子畸形,骨髓微核,Ames试验考察玉米须/玉米须水提液对小鼠是否有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玉米须的LD50≥15g/kg,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属于实际无毒物质;玉米须对抑制小鼠精子畸形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对小鼠雄性器官、摄食量及体重变化无影响;骨髓微核试验及Ames试验均表明玉米须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