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分散聚合合成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种子微球,采用两步种子溶胀法制备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并吸附玫瑰香精制备了香精多孔微球。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BET)、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镜(SEM)对种子微球和多孔微球的粒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缓释性能、表观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种球的粒径随着分散介质中无水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溶胀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用量的增加,多孔微球的平均粒径变大,分布变宽;随着交联单体二乙烯苯(DVB)用量增加,多孔微球平均粒径减小,分布变窄;以甲苯为致孔剂制备的多孔微球单分散性最好。当V(DBP):m(种球)=3:1,V(DVB):V(苯乙烯)=4:0时,制备的多孔微球的平均粒径约为4μm。以此多孔微球负载玫瑰香精,可以减缓香精的释放速率,提高起始分解温度,实现对香精的缓释。  相似文献   

2.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P(MMA-MAA)]为主要微球材质,两亲性聚(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LA)为辅助材质,通过复乳液滴模板法结合溶剂去除法,制备了微米尺度贯穿孔道结构的超大孔P(MMA- MAA)微球,考察了油相中材质浓度、内水相盐浓度、复乳演变时间等对微球形态及孔道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微球表面孔隙的演变机理. 在P(MMA-MAA)浓度100 g/L和PELA浓度30~40 g/L、外水相PVA浓度25 g/L、内水相NaCl浓度1~5 g/L、乳液熟化时间0~30 min的条件下,可制备出形态较好的超大孔微球,微球的表面孔径可达数微米,孔隙率最高可达95%. 超大孔微球形成后,对其骨架进行共价交联,可形成刚性微球骨架.  相似文献   

3.
SA/FK智能复合微球的交互作用及溶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璋  周新华 《精细化工》2014,31(3):312-316,353
采用挤压法制备了海藻酸钠/羽毛蛋白(SA/FK)复合微球。用FTIR和黏度法研究了SA/FK体系的交互作用、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FK用量、交联剂质量分数、交联时间)、溶胀溶液性质(pH、温度、离子强度)对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交互作用是静电为主,氢键次之。随着时间延长,溶胀速率变缓,最终达到溶胀平衡。当m(FK)/m(SA)=0.60、w(CaCl2)=7%、交联时间为60 min时,复合微球网络结构最紧密,溶胀速率最低,平衡溶胀率分别为0.6、0.6、0.9。pH由1增加至7,平衡溶胀率仅从0.9升至1.1,当pH=13时,平衡溶胀率升至3.8。温度由30℃提高至45℃,平衡溶胀率从0.6升至0.9。离子强度由0增加至0.6 mol/L,平衡溶胀率从1.1升至13.8。SA/FK复合微球具有pH/温度/离子强度敏感性,有望实现新型智能缓释微球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磁性聚乙烯醇缩丁醛微球固定化α-淀粉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颉  王君  景晓燕  张密林 《精细化工》2003,20(3):143-145,156
制备出磁性聚乙烯醇缩丁醛微球,并用该微球做载体,采用共价交联法固定α 淀粉酶。最佳固定化工艺条件为:pH=6 07,激活和交联时戊二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0 025%。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所制磁性固定化酶的活力为25426 3U/g微球,蛋白载量为187 2mg/g微球,比活为135 8U/mg蛋白,活性回收率为36 9%。磁性固定化酶的理化性质为:磁性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60℃)比自由酶(50℃)高,最适pH(6 97)与自由酶相同,磁性固定化酶Km(米氏常数)值(5 7×10-4kg/L)较自由酶Km值(5 0×10-4kg/L)大,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均比自由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悬浮聚合法制备PGMA-MMA-EGDMA共聚物交联微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三元共聚交联微球GMA-MMA-EGDMA,采用FT-IR和SEM对其化学结构和微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分散剂用量、搅拌速度、油/水相比、交联剂用量、NaCl用量对交联微球的成球性能及粒度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分散剂用量、搅拌速度与油/水相比是影响交联微球制备的主要因素,当分散剂用量<1%、搅拌速度<250 r/min、油/水相比>1:4(j)时,共聚合体系中均不能成球. 在水相中加入电解质NaCl有助于成球,交联微球的粒径随NaCl用量增大而减小. 控制悬浮聚合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球形度好、粒径在100~400 mm范围内可控的交联微球GMA-MMA-EGDMA.  相似文献   

6.
周丽  李海涛 《广东化工》2016,(20):80-82
以二乙烯苯(DVB)、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采用种子溶胀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聚NVP-DVB单分散共聚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和比表面测定仪对共聚微球进行了表征。同时以3种性质不同的化合物为模型,采用SPE-HPLC对自制的共聚填料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应用于化妆品中糖皮质激素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2#共聚微球对三种化合物的回收率在95.24%~100.53%之间,优于其它共聚微球;NVP-DVB用于对膏状化妆品(护手霜)中的11中糖皮质激素进行检测,回收率和相对偏差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烯醇(PVA)为单体,戊二醛(GA)为交联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span60)为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一化学交联法,制备了聚乙烯醇交联微球CPVA,采用FT-IR和SEM对其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搅拌速率、交联剂的用量、催化剂(盐酸)的用量对交联微球的成球性能及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反相悬浮体系中,搅拌速度、交联剂的用量是影响交联微球制备的主要因素,当搅拌速度小于250r/min、交联剂的用量大于2ml时,体系中均不能成球.在体系中加入盐酸后,交联微球的粒径随盐酸用量的增大而增大.控制成球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球形度良好、粒径在150μm左右的粒径可控的聚乙烯醇交联微球CPVA.  相似文献   

8.
种子溶胀聚合制备苯乙烯-二乙烯苯多孔交联微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苯乙烯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种子微球(PS),再用超声分散改进的二步种子溶胀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PSt-DVB)多孔微球。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BET)等对种子微球和多孔微球的表面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分散介质极性的增大,所得PS种子微球的粒径变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固定种子微球用量,随着DBP和DVB用量的增加,交联微球比表面积上升、孔径下降。以乙醇为介质制备种子微球,当DBP体积为1.0 mL,DVB体积为8~10 mL时,能够得到4~7μm单分散性良好的多孔PSt-DVB微球。  相似文献   

9.
以甲苯为溶剂,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苯-二乙烯苯分子印迹微球。采用红外光谱仪表征产物结构、激光粒度仪表征产物粒径、扫面电镜表征产物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MAA:DVB=1:3时将聚合温度控制在60℃、磁子转速控制在200 r/min时,可得到形貌规整的印迹聚合物微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交联剂,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采用SEM对壳聚糖微球的形貌、大小进行了表征,研究交联壳聚糖微球对亮绿的吸附性能,探讨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用量、亮绿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交联壳聚糖微球粒径为0.5~1.0 mm,亮绿初始浓度10 mg·L-1,pH=6,振摇30 min时,吸附量达1.22 mg·g-1;CODCr去除率达73%.亮绿初始浓度越大,吸附量越大,吸附速率越大;吸附剂用量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小,吸附速率越大.交联壳聚糖微球对亮绿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再生重复使用,其脱色率仍达90%以上.等温吸附较好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1.
以丙烯酰胺(AM)单体水溶液为分散相,Span80/Tween80为乳化剂,煤油为分散介质,绘制了AM/H2OSpan80/Tween80-煤油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依据拟三元相图配制了含油相质量分数52.0%、Span80/Tween80(质量比4∶1)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7.8%、水相质量分数40.2%的W/O微乳液(以体系总质量计),在70℃利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纳米级交联聚丙烯酰胺微球。结合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LPSA)探讨了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及搅拌速率等合成条件对交联PAM微球粒径及吸水溶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球形貌进行了表征,确定具有较高吸水倍率的交联PAM微球的优化合成条件为: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用量0.60%、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0.50%(以单体质量计)、搅拌速率1 000r/min。溶胀实验显示,该条件下合成的微球在1.0×105mg/L矿化度地层水中吸水倍率为1 690,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高吸水倍率。SEM和TEM结果显示,微球具有较好的球形度、单分散性好,粒径分布较为均一,约为150~200 nm。岩心封堵实验表明,聚合物微球胶乳对地层有良好的封堵性,具有封堵、突破、深入、再封堵的逐级调剖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相悬浮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以环己烷为致孔剂制备交联壳聚糖微球树脂(CCMR);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树脂对Cu(Ⅱ)的吸附行为。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比表面积仪对交联壳聚糖微球树脂(CCMR)的表观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考察了Cu(Ⅱ)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影响,研究其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致孔剂用量的增加,交联壳聚糖微球树脂比表面积增大,吸附性能增强,其中添加环己烷100 m L,乙酸乙酯5 m L制备交联壳聚糖微球树脂对浓度为8 mg/m L的Cu(Ⅱ)溶液的平衡吸附容量可达190 mg/g,吸附性能较好,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壳聚糖(CS)为功能单体,Cu~(2+)为印迹离子,通过稀氨水固化、环氧氯丙烷交联、盐酸洗脱Cu~(2+),制得了Cu~(2+)印迹交联壳聚糖微球(Cu~(2+)-ICM)。采用FTIR、XRD和FES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微球的骨架密度、含水量和交联度。结果表明:交联改性可使微球具有多孔结构和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能够很好地降低CS的酸溶性,提高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通过正交实验L_9(3~4)得到Cu~(2+)-ICM的最优制备条件为:CS 1.5 g,环氧氯丙烷2.5 mL,80℃下交联3.0 h,制得的微球对Cu~(2+)吸附量为67.80 mg/g。在单组分体系中考察了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微球投加量为50 mg,Cu~(2+)初始质量浓度为338.7 mg/L,pH=5.0时,吸附量为72.80 mg/g。  相似文献   

14.
悬浮聚合法制备微球状压敏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可重复粘贴的微球状PSA(压敏胶).研究了水油比(即水与主单体质量比)、软硬单体质量比、分散剂种类和搅拌速率等对聚合物粒径及PS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  相似文献   

15.
以环已烷为分散介质、Span-60为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通过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的交联聚合(CP),制备了粒径200~300 mm的凝胶微球CPDAC,考察了主要条件对微球成球性能及粒径的影响,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PDAC对4种阴离子物质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制备CPDAC需严格控制成球条件. 分散相水相采用滴加方式,适宜的分散剂为Span-60,随其用量增加微球粒径变小;油水相体积比小于2:1不能成球,随体积比增大,微球粒径减小;搅拌速率小于250 r/min不能成球,微球粒径随搅拌速率加快而变小. CPDAC凭借强离子交换作用及静电相互作用对CrO42-, MoO42-和酸性染料活性艳红、活性黄4种阴离子物质都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吸附容量分别为213, 275, 1850和1690 mg/g,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交联聚苯乙烯(CPS)微球为载体,通过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化学固载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制备了非均相催化剂微球TEMPO/CPS,对其化学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主要因素对氯丁酰氯(CBC)与CPS微球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将微球与Fe(NO3)3构成共催化剂,用于肉桂醇和1-苯乙醇的分子氧催化氧化. 结果表明,CBC与CPS微球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最适宜的Lewis酸催化剂为AlCl3,最适宜的溶剂为氯仿,反应过程中发生附加交联反应,影响微球强度,适宜的反应温度为75℃,时间为5 h,该条件下制备了TEMPO固载量为1.78 mmol/g的TEMPO/CPS微球. 其与助催化剂Fe(NO3)3构成的共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可在75℃、常压氧气条件下反应24 h将1-苯乙醇氧化为苯乙酮,1-苯乙醇转化率为88%,也能有效将肉桂醇氧化为肉桂醛.  相似文献   

17.
Fe_3O_4/P(St-CBA)核壳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Fe3O4 /P(St -CBA)核壳磁性复合微球。该微球粒径为 0 .0 75~0 .70 0 μm、w(Fe3O4 ) =0 .0 5 %~ 0 .90 % ,呈规整球型 ,表面光滑 ,在 0 .0 5T磁场中的磁响应性为3.0cm/min。制备微球的最佳条件为 :w(磁流体 ) =0 .5 %~ 3 .0 %、w(马来酸酐 ) =0 .0 %~2 .0 %、w(无水乙醇 ) =30 .0 %~ 70 .0 %。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和卵磷脂为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卵磷脂复合微球,并用光学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微球进行表征;再以此微球作为载体固定木瓜蛋白酶,以固定率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固定化酶的制备工艺,并对固定化酶的半衰期、米氏常数(Km)、操作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壳聚糖/卵磷脂复合微球呈完整的圆球形或椭球形;固定化酶的优化制备工艺为:m(壳聚糖)=250 mg,m(壳聚糖):m(卵磷脂)=1:2,V(戊二醛水溶液)=300 μL,m(木瓜蛋白酶)=20 mg,此时制备的固定化酶的固定率达61.94%,半衰期为86.27 h,米氏常数为6.37 mg/mL,固定化酶有很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壳聚糖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微球。并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壳聚糖和交联壳聚糖微球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甲基橙溶液的吸收波长及吸光度。主要研究了不同p H条件下交联壳聚糖微球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交联壳聚糖微球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其粒径为100μm左右;当甲基橙溶液p H值为3时,吸附速率最快;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Fe3O4/丙烯酸系磁性吸附剂。聚合条件为:n(丙烯酸甲酯)∶n(二乙烯苯)=17∶1、w(引发剂)=1%、反应温度75~80℃、反应时间6 h。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IR)、热重分析(TGA)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它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吸附剂粒径35~55μm,w(Fe3O4)≈18%。吸附容量随pH升高而增加。饱和吸附容量qm(mmol/g)为:Hg2+2.3,Cu2+2.2,N i2+1.1。采用Lagergrent方程计算的吸附速率常数kad(m in-1)分别为:Hg2+0.023,Cu2+0.034,N i2+0.036。吸附剂可用c(H2SO4)=1 mol/L或c(HNO3)=0.5 mol/L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