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刘述喜  王明渝 《中小型电机》2006,33(4):42-45,64
分析了三相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时起动电流过大的原因,提出一种电流滞环控制方案,充分利用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特点-零电压矢量。该方案不仅有效地抑制启动电流过大的缺点,而且能对电机稳态运行时也有效,确保了逆变功率器件安全运行。最后通过仿真说明了引入电流滞环后系统的性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三相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时起动电流过大的原因,提出一种电流滞环控制方案,充分利用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特点-零电压矢量。该方案不仅有效地抑制启动电流过大的缺点,而且能对电机稳态运行时也有效,确保了逆变功率器件安全运行。最后通过仿真说明了引入电流滞环后系统的性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采用滞环宽度优化控制的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究了控制系统的采样时间、磁链及转矩滞环宽度对转矩、磁链脉动的影响,得出了计算滞环宽度的新公式,该公式能够有效降低磁链、转矩脉动和阻止逆变器的开关频率超过预定极限值。仿真结果证实了新方法的直接转矩控制性能优于经典的直接转矩控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DTC)存在的低速转矩波动大的情况,该文通过分析转矩变化规律,研究不同电压矢量对转矩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磁链和转矩的双层滞环方案。该方案简单,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能在不降低系统动态性能的情况下,拓展系统的低速运行范围,降低了转矩波动,同时提高了电机的低速转矩。  相似文献   

5.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在讨论直接转矩控制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采用滞环模型切换的定子磁链计算方法,井分析了定子电阻变化对宜按转矩控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控制策略的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且模型切换时无振荡。  相似文献   

6.
肖岸文 《微特电机》2005,33(3):30-32
文章介绍了一种带改进型逆变器和多滞环转矩调节器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该方法能产生十二种非零电压矢量,并能消除逆变器死区时间,使定子磁链更加逼近于圆形轨迹,从而减小了磁链脉动和转矩脉动,提高了系统动静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转矩调节新方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从开关频率优化和电压空间矢量合理选择2个方面提出了1种新的转矩调节方法。通过逆变器开关频率PI调节得到转矩滞环比较器的滞环宽度值,在充分利用功率器件开关频率的同时,不仅克服了圆形磁链轨迹对功率器件高开关频率要求的缺陷,而且克服了在转速变化过程中采用固定滞环宽度值带来的功率器件开关频率波动范围大且低速转矩调节性能下降的缺陷。针对零电压空间矢量的特点,为降低系统低速稳态运行时的转矩脉动且保证瞬态运行时转矩的快速响应,提出了在低速稳态运行时选用零电压空间矢量减小转矩、在低速瞬态运行时选用有效电压空间矢量来减小转矩的转矩调节方法。该方法在保证系统响应速度的同时减小了系统平均转矩脉动。实验结果表明新的转矩调节方法不仅能充分利用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而且在低速时由于开关频率的提高反而获得了相对圆形磁链轨迹更小的转矩脉动。  相似文献   

8.
改进滞环比较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欣  刘卫国  吴转峰 《微电机》2006,39(1):6-8,12
在研究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直接转矩控制方案的特点及不足。理论分析结合仿真均表明。对称的磁链滞环调节使转矩波动较大且超出转矩滞环的宽度,将磁链滞环的宽度设得很窄时,可以减小这种波动,但逆变器的开关频率随之增大。本文在分析这种波动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滞环比较器进行不对称上下限的设置以抑制转矩较大的波动和降低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转矩波动限制在要求内,逆变器的开关频率降低。得到了较好的转矩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对异步电动机的高性能控制,在详细讨论直接转矩控制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磁链模型和转矩控制的特点,得出电压空间矢量的实现方法;并通过DSP(TMS320LF2407)实现了直接转矩控制。通过检测逆变电路输出电流分析控制效果,实验表明方案可行、算法正确,在DSP系统设计中具有实际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滞环比较器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状态选择器的一种全新设计方法——多层滞环比较设计法。将模糊理论新概念融入到状态选择器的设计思想中,用两个多层滞环比较器代替模糊控制器来选择逆变器的开关状态,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程应用价值,改善了系统的响应特性,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矢量PWM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祝龙记 《电气传动》2005,35(4):11-13
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存在着转矩脉动大,低速性能差、开关频率不固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PWM调制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将该控制方法应用到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不仅易于用TMS320F2407型DSP的全数字化实现,而且输出的转矩脉动小、电流谐波低、开关频率固定.实验结果显示,该调速系统有着良好的动态性能和全范围的调速精度.  相似文献   

12.
陈颖  卓菡 《江苏电器》2009,(11):22-24
基于PI调节器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通过转矩PI调节和磁链PI调节产生电压矢量,再经坐标旋转变换后得参考电压矢量,该矢量能在一个控制周期内补偿转矩和磁链的误差。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方式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能够保持逆变器开关频率恒定。基于Matlab/Simulink的PI—DTC系统仿真研究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的对控制系统建模方法复杂的问题,给出一种基于Simulink/Power System Blocks的异步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采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利用Simulink 和PSB,建立了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详细介绍了各子模块的组成、功能及构造方法.该...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直接转矩控制的异步电机存在较大转矩脉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案。该方案是在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调节一个周期中电压矢量的有效作用时间来减小异步电机的转矩脉动。最后给出了控制机理及有效改善转矩脉动的仿真波形。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直接转矩控制的异步电机存在较大转矩脉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案。该方案是在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调节一个周期中电压矢量的有效作用时间来减小异步电机的转矩脉动。最后给出了控制机理及有效改善转矩脉动的仿真波形。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TLAB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直接转矩控制(DTC)的基本原理。针对DTC系统的六边形磁链、圆形磁链以及折角调制时的十八边形磁链轨迹进行了MATLAB/Simulink的建模与仿真研究,给出仿真结果并分析了不同磁链轨迹DTC系统的特点。仿真结果证明了该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实际异步电机DTC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直接转矩控制(DTC)的基本原理。针对DTC系统的六边形磁链、圆形磁链以及折角调制时的十八边形磁链轨迹进行了MATLAB/Simulink的建模与仿真研究,给出仿真结果并分析了不同磁链轨迹DTC系统的特点。仿真结果证明了该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实际异步电机DTC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永磁同步电动机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具有转矩脉动大、开关频率不恒定等缺点,在分析传统直接转矩控制中磁链和转矩脉动的基础上,利用固定矢量作用时间合成新矢量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该方法根据转矩和磁链误差来选择基本电压矢量对,根据磁链的位置和转矩误差的大小来确定所选择的基本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从而得到了新的合成电压矢量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固定矢量作用时间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小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方法中的磁链和转矩脉动,同时不增加控制的复杂性,明显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导致转矩脉动的因素和分析定子电流中存在着非零的去磁或增磁分量id的基础上,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用对定子电流励磁分量实施改进调节代替对定子磁链的两点式控制,改进后消除了定子电流中不希望的分量,提高了交流传动系统的效率.新系统控制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得到了改善,降低了转矩脉动,同时保留了优良的控制性能,而且系统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中存在的转矩脉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扇区的转矩脉动抑制策略.通过减小磁通在旋转过程中的空间角度,使磁通与电压矢量间的夹角趋向于连续,从而降低电压矢量步进式切换造成的脉振转矩,同时提取电压空间中的主矢量,以对称地改变定子磁通幅值并消除电流畸变引起的转矩脉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降低异步电动机低速运行时的转矩脉动,提高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