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K对白钨矿型丙烯氨氧化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建公  朱晓苓 《石化技术》1995,2(3):155-157,143
利用XRD,IR和TPD等方法研究了在以Mo-Bi-Pb-O为基础的多组份复合氧化物中添加K对其结构,表面酸性和丙烯氨氧化性能的影响,表明,催化剂的主相为白钨矿型结构;少量K的加入使催化剂总酸度升高,而后随着K含量的提高,催化剂总酸度急剧下降,随着K含量的下降,TPD峰温度Tm向低温方向移动,即催化剂表面酸性逐步下降,C3的选择性和AN单收随K的加入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
通过向多组分氧化物MoBiM2+M3+M+XO催化剂中引入可与Bi、Mo形成白钨矿结构的金属离子,使催化剂表面活性相及体相改性,优化体相与表面相的组成与结构,并初步筛选出几种性能优于进口C型催化剂的晶格氧化催化剂配方。结果表明,引入能与Mo、Bi形成白钨矿结构的金属组分是提高丙烯氨氧化反应多组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安炜(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201208)AnWei(ShanghaiResearchInstituteofPetrochemicalTechnology,Shanghai201208)关键词丙烯氨氧化丙烯腈催化剂60年代美国S...  相似文献   

4.
MB-86丙烯催化剂通过大庆石油化总厂化工二厂5万t/a丙烯腈装置工业运行,丙烯腈单程收率达80%以上,丙烯单耗为1.05-1.08t/t丙烯腈,工业运转结果表明,MB-86催化剂稳定性及耐磨性良好,反应产物分布合理,可用于原使用C41,C49,MB-82及类似系列催化剂的丙烯腈装置,反应器不必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流化床评价装置上,评价了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XYA-5催化剂的性能,并与同类型先进C-49MC催化剂进行了负荷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氨烯质量比为1.15-1.20、空烯质量比为9.3—9.5、催化剂负荷(丙烯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08~0.09、反应压力为0.06MPa、反应温度为430~440℃的条件下,丙烯转化率大于97%,丙烯腈收率大于81%,XYA-5催化剂表现出与C-49MC相近或略优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7.
丙烷氨氧化催化剂的现状杨杏生(巴陵石化公司发展部,岳阳414000)关键词催化剂;丙烷;氨氧化;丙烯腈1.引言到目前为止,工业上都是用丙烯作原料经氨氧化反应生产丙烯腈。由于烯烃的价格是相应烷烃的3─6倍,因此利用轻质烷烃代替烯烃作工业原料是近十年来的...  相似文献   

8.
陈丰秋  詹晓力 《石油化工》2001,30(7):524-527
在常压下、380~ 445℃的反应温度内 ,研究了在Mo -Bi系丙烯氨氧化工业催化剂上 ,有或无丙烯存在时氨被直接氧化分解的反应动力学 ,提出了由两个基本步骤组成的氨分解反应机理 ,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许红兵 《金山油化纤》1999,18(1):1-9,36
经小试研制的A05型低氧比丙烯腈催化剂性能稳定,重复性好,其催化性能达到国内外90年代 先进丙烯腈催化剂水平,采用XRD、IR、TDA、TG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研究表明:引入能与Mo、Bi形成的白钨矿结构的金属组分是提高丙烯氨氧化反应多组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2016,45(11):1315
针对丙烷/丙烯的氨氧化体系分别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主、副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Δ_rG_m~■)和热力学平衡常数(K),采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算法,用热力学HSC 6.0软件计算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n(O2)∶n(丙烷/丙烯)(氧比)对丙烷/丙烯平衡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473~773 K,丙烷/丙烯氨氧化主、副反应的Δ_rG_m~■均小于0,反应均可向正方向自发进行;在相同温度下对比主、副反应的ΔrG_m~■,生成CO_2、CO、氢氰酸和乙腈副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值较小,且绝对值较大,热力学角度分析更有利于副产物的生成;与丙烯氨氧化相比,丙烷氨氧化主反应的Δ_rG_m~■较小,K较大,更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在温度低于700 K、主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氧比从2.0提高到5.0对丙烷/丙烯的平衡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企业丙烯睛装置催化剂活性下降的问题,通过XRD、IR和化学分析等研究,发现丙烯腈催化剂的重要组成元素Fe~(3+)在使用过程中被过度还原及催化剂结构变化是造成催化剂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应用催化剂器外再生技术再生后,丙烯腈收率显著提高。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丙烯腈收率由再生前的76.11%提高到81.62%,提高了约5个百分点;通过部分再生剂置换工业装置反应器床层催化剂,丙烯腈收率由部分再生剂置换前的75.01%提高到78.82%,提高了3.81个百分点,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的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现状,详细介绍丙烷在Pt系催化剂上脱氢的反应机理、载体及助剂,简介了其他丙烷催化脱氢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及化学链脱氢技术的优势。不断优化Pt系催化剂,降低成本。减少催化剂中Pt含量的同时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及开发非铂非铬环保型脱氢催化剂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的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现状,详细介绍丙烷在Pt系催化剂上脱氢的反应机理、载体及助剂,简介了其他丙烷催化脱氢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及化学链脱氢技术的优势。不断优化Pt系催化剂,降低成本。减少催化剂中Pt含量的同时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及开发非铂非铬环保型脱氢催化剂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10年来丙烯齐聚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催化剂载体的种类、结构和性质,金属阳离子种类、价态和迁移规律等对丙烯齐聚反应的影响,并对催化剂活性中心、反应中间体的形成和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指出丙烯齐聚非均相催化剂存在的主要问题活性中心易流失,提出了丙烯齐聚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应以能够稳定活性中心的载体和添加剂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显微能谱(SEM-XRA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方法分析了V-Cr-O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组成及状态,并用程序升温还原(TPR)方法考察了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还原特征,结果表明,Cr与V的摩尔比(n(Cr):n(V)依次增加的3种催化剂样品VCB1,VCB2和VCM的表面均显示出Cr的富集,样品经500℃处理2h后,催化剂VCB1和VCB2中V的结合能增大,Cr进一步向催化剂表面迁移;而催化剂VCM则保持表面状态的相稳定,催化剂还原耗氢能力依VCB1,VCB2,VCM的顺序依次增强,其顺序与催化剂中n(Cr):n(V)增大的顺序一致,VCM的表面脱[H]能力较强,供[O]能力较弱,这可能是采用该催化剂时反应产物中小分子组分较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采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研究了在不考虑聚合物颗粒内物料与热量传递效应下的单、多活性种类催化剂催化的丙烯聚合动力学。探讨了聚合产率、催化剂活性中心分率以及多分散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单、多活性中心种类催化的反应体系分别作了比较。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模型得出的聚合动力学结果与文献相一致。此外,由Monte Carlo模拟也得到,催化剂多活性中心种类的性质对聚合产物的分布性质有很大影响;以多分散指数而言,多活性中心种类催化剂催化得到的聚丙烯多分散指数要比单活性中心种类催化剂催化得到的产物多分散指数宽。  相似文献   

17.
以钼酸铵和硝酸镍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镍钼金属氧化物,再经过程序升温氮化反应合成镍钼双金属氮化物。利用XRD,Visible-Raman,FTIR,H2-TPR对镍钼氧化物及氮化物晶体结构及氧化还原性进行表征,并考察了丙烷在镍钼氮化物催化剂上的氨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化学试剂镍钼配比能够定向合成Ni2Mo3N或定向合成g-Mo2N和Ni2Mo3N两相共存的镍钼氮化物;两相共存的镍钼氮化物催化剂能够产生相互协同作用,有利于催化丙烷氨氧化反应,其催化活性和丙烯腈选择性明显优于单一晶相的g-Mo2N或Ni2Mo3N;由镍钼摩尔比为3/2的化学试剂制得的镍钼氮化物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在773 K时丙烷转化率为75.0%,丙烯腈选择性为38.6%,产率为28.95%。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以改性β沸石为活性组分制备出丙烯水合醚化催化剂,考察了改性剂、焙烧温度及工艺条件对丙烯水合醚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氢型β沸石催化剂相比,改性催化剂能显著提高丙烯水合醚化反应活性。在反应温度160-170℃、反应压力为7.0-8.0MPa、丙烯进料空速0.3-0.5h^-1、丙烯与水摩尔比为1的工艺条件下,丙烯单程转化率达58%以上,二异丙醚选择性为52%左右。  相似文献   

19.
合成 4 甲基戊烯 1所用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金属钠、钾 ,对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要求非常苛刻。分别考察了载体组成、金属钠钾比例及负载量、合成的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K2 CO3 载体中加入石墨 ,催化性能有明显提高 ,金属载持量以 5 %~ 10 %为宜 ,其中以钠钾合金效果较好 ,负载金属时的适宜温度为 35 0℃ ,适宜搅拌速度为 2 30r/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