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储层岩石物理相是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综合反映,它对油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类岩石物理相具有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孔—渗关系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表现出相似的岩电关系和测井响应特征。为此充分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等新技术,采用测井相分析技术,将储集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岩石物理相,在此基础上分类建立了该区块测井参数精细评价模型和油水层判别标准,使研究区的油水层判别精度从原来的60%提高到了80%以上,基本解决了本区油水层判别困难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深层特低渗透率砂砾岩储层埋藏深、储层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层岩石电性关系特征不明显,造成油水层判别困难.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常规测井、岩心分析等资料,采用测井相分析技术,提取反映油水层特征的综合特征参数.利用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建立深层特低渗透率砂砾岩储层油气水层多参数判别模式及油水层识别方法.应用所开发的软件,对研究区14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储层参数解释精度和油水层判别准确度,为深层特低渗透率砂砾岩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更为详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复杂的孔隙结构、岩性及物性的非均质性和复杂多变的油气水分布规律给低孔低渗油气层的测井评价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基于岩石物理相的概念,通过储层分类,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2段低渗透砂岩气层的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将“非均质、非线性”问题转化为“均质、线性”问题解决,显著提高了测井储层参数解释精度和气层判别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不同层位的物性变化规律不同,如果在一个区块采用同一渗透率解释模型,势必造较大的误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方法,储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的综合反映,同一岩性相可对尖于不同的岩石物理相,而同一位岩石物理相则具有相似的水力学特征和相似的物性特征,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将辽河油田沈84块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4类岩石物理相,每一类岩石物理代表着不同的岩 和物性,在表征各类岩石物理相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岩石物理相的渗透率解释模型,该模型改善了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且反映了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为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提供了可靠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5.
非均质稠油油藏储层测井解释和评价难度较大.从非均质稠油油藏储层的特点和类型入手,分析储层的独特测井响应特征,并从油气运移和成藏、物理规律特性2方面对其进行解析,提出了层内流体细分测井精细评价模式.非均质稠油油藏储层包括层内油水倒置和层内油水间互2类储层,油水倒置储层非均质性弱,油水间互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内部的“物性圈闭”与“油水重力分异异常”认识相结合,可较好地解析非均质稠油油藏储层的独特测井响应特征.提出并构建了非均质稠油油藏储层流体细分的测井精细评价方法,即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重叠法、相渗曲线和可动流体综合法.实际应用证实,测井评价成果与试油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测井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建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表明,储层岩石物理相对低渗透岩性油气藏的成藏作用和油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一种岩石物理相通常具有相似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和含油气性特征,测井响应特征类似.在储层地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其测井响应特征,用数学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山2段储层划分为3类岩石物理相,分类建立了山2段气层的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和气层识别标准,从而将非均质、非线性问题转化为均质、线性问题解决.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气层的解释符合率比原来提高了17%,达到87%,利用新标准开展老井复查,建议3口井开展老井试气,均获得中高产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储层具有非均质、非线性分布和测井响应复杂的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确定评价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多种信息、划分方法及其分类建模技术。通过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储层各类测井、岩心和试油资料,建立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在分类岩心刻度测井解释模型的数据点拟合中,分类模型明显改善和提高了对渗透率等特别复杂关系拟合的均匀程度及其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特低渗透储层低信噪比、低分辨力的评价特征,为准确建立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 ,不同层位的物性变化规律不同 ,如果在一个区块采用同一渗透率解释模型 ,势必造成较大的误差。为此 ,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方法。储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的综合反映 ,同一岩性相可对应于不同的岩石物理相 ,而同一种岩石物理相则具有相似的水力学特征和相似的物性特征。根据流动层带指标 ,将辽河油田沈 84块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 4类岩石物理相 ,每一类岩石物理相代表着不同的岩性和物性 ,在表征各类岩石物理相的基础上 ,建立了各类岩石物理相的渗透率解释模型。该模型改善了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 ,且反映了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 ,为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提供了可靠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9.
渗透率是评价油气储层的主要参数之一,针对松辽盆地徐深气田酸性火山岩储层存在岩性复杂、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应用单一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模型计算渗透率精度低,不能满足储层评价及开发需要。综合应用岩心资料、常规测井与成像测井资料,基于岩石物理相建立了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其精度明显高于常规方法建立的渗透率解释模型,经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数据符合较好。通过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基于岩石物理相建立的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计算方法,有效提高了渗透率解释精度,为储层评价开发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10.
D气田新近系H1组储层位于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属于高温高压储层,钻井取心层段受高密度泥浆侵入,电阻率曲线失真,电法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误差;H1组储层受多期成岩作用改造,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气藏具有较强非均质性,严重影响测井解释模型的计算精度.针对上述问题,利用研究区测井、岩心和测试资料,对储层进行岩石物理相分类评价,建立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评价指标及解释方法,并基于岩石物理相划分成果采用J函数方法,利用压汞毛细管压力资料建立高精度非电法含水饱和度模型.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建模技术解决了研究区高温高压储层电阻率失真层段含水饱和度精确计算的问题,为气田储层定量评价、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ɹ�����̲����⾮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应用测井资料识别川东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是个新课题。文章从鲕滩层的测蝇响应特征出发,在提取岩性特征测进数和建立电相-岩相库统计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极值方 聚类法实现自动分层,以灰色关联法识别单井剖面的鲕滩相地层;同时,结合储层物性参数解释建立了鲕滩储层测井识别模式,编制了鲕滩储层蝇识别处理程序。应用表明,雇人有较高的分辨力,能识别出单井剖面中0.5m以上的鲕滩滩储层,提高了鲕滩储层的纵横向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塔河石炭系低阻油藏被披覆于奥陶系顶面古地貌隆起上的低幅度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所控制,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值接近,难以正确识别。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岩心分析、薄片观察、地层水分析及压汞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塔河油田石炭系油层低阻成因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水矿化度高及束缚水饱和度高是造成其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为此,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测井参数解释模型,并根据测井参数解释结果、测试及录井资料,利用交汇图,建立了油水层识别标准。该标准应用于实际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受多期不同类型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孔隙空间小、孔隙类型结构和测井响应复杂等问题,分析了致密储层岩石物理相分类评价体系,从而提出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确定致密储层孔隙度的技术思路。利用研究区致密储层各类测井、岩心及试气资料,建立了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储层孔隙度参数解释模型;在分类岩心刻度测井解释模型的数据点分布拟合中,分类模型具有相对集中分布趋势及较好的线性关系;特别是分别利用分类的密度、声波时差孔隙度参数模型的综合拟合值来求取有效孔隙度参数,这集中地体现出岩性、物性、孔隙类型结构及测井响应特征与差异,明显改善和提高了致密储层孔隙度参数的计算精度和效果,克服了致密储层低信噪比、低分辨率的评价缺陷。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致密储层分类建模技术实现了将非均质、非线性的问题转化为相对均质、线性的问题来解决,为准确建立致密储层参数模型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南梁油田长8油藏存在高阻水层,油水层对比度低,油层识别难度大。为提高油层判识率,以大量测井、录井资料和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确定油藏水层高阻的主控因素。根据不同类型高阻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利用中子、密度和声波时差测井数据,评价孔隙结构,识别复杂孔隙结构型高阻水层;利用中子—密度曲线交会特征进行电性因子校正,扩大油水流体特征,有效识别复杂润湿型高阻水层。通过对不同主控因素高阻水层测井响应特征研究,采用相应测井技术方法有效识别,提高图版油水特征值的准确度和测井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灰色理论综合评价成岩储集相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分析方法和准则,利用灰色理论思维和手段,匹配、拟合和提取储层物性参数,分别以评价参数对成岩作用的综合效应进行分析,建立起灰色理论成岩储集相综合评价参数指标和自动分析处理方法,实现了灰色系统理论集成和多种信息综合,为油藏描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油井产能分析和含油有利区块筛选提供了重要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之的  夏宏泉  牛林林 《特种油气藏》2005,12(4):55-57,i0011
乌尔禾油田属于中孔、低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地层水矿化度多变,油、水层的识别难度大;油藏的储层物性变化大,油水分布关系复杂。为此,给测井精细解释带来诸多困难。针对该区地层水电阻率多变等实际情况,在明确地层水在平面及纵向的分布规律之后,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计算了地层水电阻率,并重点开展了测井精细解释研究。通过提高含水饱和度等储层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精度,为地质建模和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7.
赖泽武 《石油学报》2000,21(6):35-38
在模拟储层非均质性时,由于大规模的连通性对流体运动有重大影响,因此重要的非均质性和大规模的结构应先模拟,然后模拟小尺度的非均质特征,这样可为得到更合理的地质模型提供保障。这种模拟过程通常就是我们所称的相控储层模拟。就温五区块岩石相与储层物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一特点,结合工区地质特征、侧井曲线特征,在划分出四类岩石相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岩石相的判别模型,并解释出了35口井的岩石相,然后利用MODRES模拟程序中的克里格模块建立了小层岩石相分布模型,分析了各类相带的分布特征。作为岩石相模型的进一步应用,还在岩石相这一储层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更加精确的渗透率模型,并指出了有利的储集区。  相似文献   

18.
海相深层页岩气(埋深大于3500 m)储层受沉积、成岩、构造及生物等多种作用影响,甜点成因机制十分复杂,通常的沉积微相、岩相划分难以精细刻画其强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大了地质—工程甜点参数测井精细评价的难度。为此,以川南LZ区块页岩气储层为例,在明确海相页岩岩石物理相内涵、影响因素及核心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全岩衍射以及TOC等资料,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划分出三类岩石物理相(Ⅰ、Ⅱ、Ⅲ),进一步分为6个亚类(Ⅰ1、Ⅰ2、Ⅰ3、Ⅱ1、Ⅱ2、Ⅲ),明确了不同类型的特征及优势相,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连续测井剖面岩石物理相识别方法和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地质—工程甜点参数测井精细计算模型。结果表明:(1)发育在五峰组顶部和龙一11—龙一13小层内的Ⅰ1和龙一14小层内的Ⅱ1为有利相,通常具有TOC高、孔隙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