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辉 《世界建筑》2022,(12):92-95
基于对“传统”的辨析,结合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和丽江束河古镇的观察和实践,提出历史聚落传统的传承与启发应更多关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连续统”和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平衡,关注“作为动名词的传统”和“作为发展的保护”,在时空矛盾“之间”得间,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传统。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建设》2006,(7):58-61
束河古镇位于云南省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自明代以来,束河古镇逐步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和纳西文化交流中心。许多从事皮革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的人云集束河,非常繁华热闹,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足迹远达西藏和印度。周边的宁蒗永宁等地还有束河皮匠发展起来的“皮匠村”。束河古镇是纳西族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拥有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壁画同一时期的明代壁画、明代建筑大觉宫、清代建筑三圣宫等珍贵文物和建筑。它集纳西文化…  相似文献   

3.
张彬 《城乡建设》2010,(5):20-21
2010年4月10日,记者来到了滇西旅游大市——丽江,并前往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等地进行采访。丽江古城和束河古镇在建设风格、风土人情等方面都十分相似,但丽江古城是免费开放的只对住宿游客收取80元古城维护费,  相似文献   

4.
周霖  吴卫新 《建筑师》2010,(2):57-62
本文通过对文化遗产"原真性"含义及其评价标准的解读,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研古城束河古镇在旅游开发中对原住居民不同政策的进行对比与探讨,指出原住民才是传统聚落更新与发展的价值主体与本质,其日常生活与交往活动的保留才是延续历史传统聚落"原真性"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束河元年"坐落于丽江束河古镇,是老房子集团第一次涉足小型高端度假酒店领域,亦是老房子高端子品牌"元年"系列地再次精彩亮相。相对于大研古城丽江的过度商业化和喧嚣,丽江原有的柔软时光或许只有在束河古镇尚能找到这样的情感体验。在束河,风轻云淡的日子总是让人流连忘返,走在巷道里,常常能与纳西族的人和纳西族的院子擦肩而过,不能奢望全部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但对于蓝天、白云、轻风、碧水所赐予的那份平静,却无法抗拒。在束河古镇的一角,我们历经千辛万  相似文献   

6.
作为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束河古镇依托其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规划,发挥旅游对推进城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以旅游开发促进古镇保护和发展,创造了以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束河模式”。  相似文献   

7.
张玮  王冬 《云南建筑》2008,(6):34-38
对丽江玉湖村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聚落的“磁体”和“容器”两方面探索聚落发展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繁雁:欢迎大家来到束河古镇。束河是整个丽江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大家来到丽江,往往认为只有大研古镇才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实不全面,还应该包括束河古镇和北沙古村。束河距大研4公里,几年前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大研的老百姓已经达到了小康,而束河的老百姓还在过着苦日子。贫穷不可能带来保护,因为保护需要巨大的投入。政府有投入,但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是杯水车薪。每一栋房子的保护修缮都不可能到位,不可能完整。最终的结果还是一种破坏。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丽江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对设计“原型”,即业已长期存在的传统建筑、室外空间、民居聚落及其生活方式、地方文化等进行探究与梳理,试图为地域建筑的现代表达找出内在关联.以玉龙新城及“丽江带”商业核心区、丽江和府皇冠假日酒店、丽江悦榕酒店等项目为例,分析、探寻地域建筑的可持续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0.
徐辉  刘鑫  温泉 《世界建筑》2024,(1):73-79
本文以“族群聚居与住屋形式”合一的视域审视青铜时代西南夷的聚落建筑遗址,论述以氐羌族群为主体的康巴聚落建筑遗址中“柱造土掌与密肋邛笼”的特征,以濮越与苗瑶族群为主体的黔贵聚落建筑遗址中“抬梁穿斗与木栅干栏”的特征,以濮越与氐羌族群为主体的滇云聚落建筑遗址中“木楞井干与干栏合院”的特征,揭示了青铜时代西南夷地区的先民将其游牧渔猎与农业栽培经济相结合,产生了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邛笼式及混合式的聚落建筑空间形式。该住屋形式格局中环绕式的围合感与单向度的向心性隐喻着方国神圣仪式与权力,体现了方国联盟集团的共同利益与意志,是青铜时代西南夷社会文化系统中类“尖锥体”等级结构的物质化产物。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合院民居形状的长宽比、建筑密度和院落形态,对陕南集镇合院民居平面格局特征进行了量化的分析和研究,为传统聚落形态研究提供借鉴,也为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好地延续传统聚落特征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里坊、聚落、院落围合等历史文化脉络的梳理,从中获取灵感进行农村新聚居方式探索。反思当前农村居住困境与问题,提出聚居单元的概念,以陕西关中地区八合院、十合院聚居实例研究为对象,通过建筑围合等空间组织手段,进行新宅院的组合变化,营造院落、塑造弹性边界,以促进邻里交往,探讨院落邻里聚居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加摹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典型区域图“六排三”和“八排十”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元大都“44步网格”对清代北京城合院建筑的分化以及街坊的构成方式产生的可能影响,并指出这两个区域可看作为元代大型合院建筑向明清小型合院建筑转化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设计》2009,(4):166-167
江南水乡聚落的线性肌理与北方城市的合院单元的形式截然不目。江南水乡聚落的水道湖泊不仅仅是建筑的连接通道;更与建筑单元本身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6.
段德罡  刘波  申研 《华中建筑》2012,30(6):123-127
该文针对以丽江宝山石头城为代表的偏远古村落在保护中遇到的资金短缺、保护措施难以落实,以及村民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与遗产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等问题,提出“以用促保”是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建立“保”的等级及相应“用”程度的确定,达到“用”与“保”的良性循环,使传统聚落在得到全面保护的同时展现出其在新时期背景下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院”的本质及文化内涵的追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院”的本质甲:广义地理解,“院”(Courtyard)是什么? 乙:简而言之,“院”即“围合”。比如说,四幢房子沿周边布置,所形成(围合)的就是“院”。“院”这种形态在古今中外的城市和建筑中比比皆是。甲:既然“院”是“围合”,那“围合”又如何理解呢? 乙:“围合”可以“空间”来理解。也就是说,“院”所“围合”的是“空间”。更进一步可以认为,  相似文献   

18.
束河古镇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保护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现有近1000户、5000居民,居住着纳西、汉、藏、白等6个民族。短短几年间,束河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边陲小镇发展为全国最佳人居环境魅力名镇、全国AAAA级风景旅游区,平均每天游客超过5000人,节假日和黄金周高峰时每天游客达到1.2万人,  相似文献   

19.
最初的安顺屯堡是明初“调北征 南”的军事产物,经过了明清六百年的发展, 广泛的屯堡区域逐渐形成。无论是初期的官 方戍守还是后期的村落自保,由于周边形势 的复杂不稳定与战乱的多发,防御性一直是 屯堡聚落营建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文通过对 数十个屯堡聚落的踏勘以及对典型聚落的 调研测绘,对安顺屯堡聚落防御体系进行了 研究。首先从各类聚落的选址特点分析了聚 落的防御性;其次详细论述了山水、寨墙寨 门、巷道、院落民居、碉楼、“坉”等几种防 御要素;最后,从区域层面到聚落层面研究 分析了以防御性为主的聚落整体空间格局, 并依据营建时间和选址的不同产生的聚落空 间格局差异将屯堡聚落分为就地驻守而形成 的类军营型、迁至依山傍水之地的据险而居 型、迁居各自营建的多院成堡型以及避难山 顶的由坉成村型四种典型类型。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丽江束河古镇、禄丰黑井古镇的历史保护与开发为例,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力与政府在保护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欠发达地区历史性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