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浓缩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一般是通过投加絮凝剂调质后进行机械脱水处理。絮凝剂品种选择、投加量多少都直接影响污泥的脱水效果,絮凝剂的费用也是污泥处理运行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镇江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生、浓缩处理、脱水形式过程的生产实践,针对污泥的调质用絮凝剂的种类、用量等着手,进行絮凝剂的分析选择。提出了絮凝剂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确定污泥处理中药剂费的简易方法,同时建议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絮凝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1 概述 纪庄子污水处理厂1984年投人生产运行,设计工艺为传统的活生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原水由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组成,生活污水占大部分.作为大型污水处理厂,我厂进水水质变化幅度不大.但在生产运行期间,由于实际需要,在工艺调节方面可能会造成水力负荷变化较大,时有污泥膨胀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淑红 《市政技术》2012,30(1):103-105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将污泥脱水分离液引入浓缩池的技术改造,它可改善污泥浓缩和减少絮凝剂使用量,为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实践证明,将分离液引入浓缩池,可以提高污泥浓缩池的运行效率,降低脱水系统的处理量,从而减少了絮凝剂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某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为例,对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厂常见的污泥膨胀、泡沫、污泥上浮等异常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提出了针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改良A~2O工艺运行过程中,生物池污泥膨胀及其引起的泡沫一直是该工艺的控制难点。郑州市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于2019年八九月份出现丝状菌增多、池面泡沫大量聚集等情况。该污水处理厂采用投加复合药剂快速消除泡沫、生物池污泥快速置换、投加次氯酸钠杀灭丝状菌等3种措施轮流进行控制。至11月上旬,生物池污泥指数开始下降并稳定在115 mL/g左右,达到了有效控制污泥膨胀及其伴随泡沫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储泥池改造的思路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津市几江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造储泥池进泥方式的思路和措施.运行结果表明,该措施可大幅提高储泥池出泥浓度和降低污泥脱水过程中的电耗、絮凝剂耗量及泥饼含水率,节省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108座大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的调研,总结了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在我国北方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应用现状.结果显示,在108座污水处理厂中,共有27座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9座污水厂中仅有3座正常运行.针对采用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分别从工艺类型、污泥泥质、消化池池型、污泥搅拌系统、沼气利用以及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对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在我国北方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8.
丝状菌污泥膨胀是影响活性污泥法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采用A/O生物除磷工艺中试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分析了污泥膨胀发生的原因及恢复系统性能的方法。结果显示,长期曝气不均匀是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控系统运行参数可以有效控制由低DO值或者高负荷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当发生污泥膨胀后,首先降低负荷至0.45 kgCOD/(kgMLSS.d),调节回流比为83%,同时控制好氧池各段的DO分别为1.5、1.0、1.0 mg/L以淘汰丝状菌,在SVI值降至200 mL/g以下后继续降低回流比至53%,同时降低曝气量以形成1.0、0.5、0.5 mg/L的DO浓度梯度。采取上述调控措施后,SVI值由569.8 mL/g降至150 mL/g以下,污泥性状得以恢复;同时出水COD和TP分别在50、0.5 mg/L以下,去除率分别约为85%、95%。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能力较低及占地大的问题,利用纳米型复合絮凝剂可使活性污泥快速沉降的特性,采用基于纳米型复合絮凝剂的SBR工艺处理市政污水。在SBR中试装置中,当纳米型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20μL/L时,长期运行结果显示污泥性能稳定,污泥容积指数(SVI)50 m L/g,表明污泥沉降速度已达到好氧颗粒污泥的水平。纳米型复合絮凝剂投加到水体后,通过吸附电中和作用促进絮凝,并利用大分子有机物的吸附架桥和卷扫等辅助作用,使污泥絮体及小颗粒迅速聚集成团下降,显著提升了出水水质。基于该纳米型复合絮凝剂的SBR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要求。综上,该工艺适用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延缓扩容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的重视,污水处理率逐渐提高。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经常遇到的污泥膨胀问题,结合廊坊污水厂本地实际,谈一谈污泥膨胀的危害、产生原因以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A~2/O工艺的污泥膨胀及污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状菌污泥膨胀是制约活性污泥工艺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同步脱氮除磷系统中更容易发生。以城市污水厂中最常采用的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丝状茵污泥膨胀及其诱因,并研究了膨胀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若运行不当,A^2/O工艺也可能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单纯提高好氧区的DO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污泥的沉淀特性,而增大好氧区的有机负荷对控制污泥膨胀更为重要。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粒径分布范围较广,在15μm和50μm附近也有部分分布,且大多为球菌;膨胀污泥的粒径大多在10μm以下,绝大多数为丝状菌,只有少量球菌被包埋在丝状菌内部。  相似文献   

12.
膨胀污泥沉降性能的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前期已进行的污泥负荷对丝状菌污泥膨胀影响的研究基础上。对低污泥负荷下发生的污泥膨胀进行了污泥沉降性能恢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恢复高污泥负荷运行能使膨胀污泥的沉降性能得以恢复,而恢复时间及恢复速率与膨胀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溶解氧是影响膨胀污泥沉降性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在溶解氧不足时提高污泥负荷不但不能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反而却加剧了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3.
在无排泥条件下,通过对MBR系统中发生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现象的研究发现:污泥膨胀导致污泥沉降性变差,系统污泥量上升,对TN的去除率较低且不稳定,但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去除率分别能达到80%和90%以上;在初期对TP的去除率较高,随着污泥停留时间的延长,对TP的去除率逐渐下降。通过减少曝气量、降低进水COD和TN浓度、增加进水TP浓度,能有效解决MBR中发生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现象,同时能降低污泥产率。  相似文献   

14.
纯氧曝气系统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石化供排水厂纯氧曝气系统污泥膨胀前后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认为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后受到冲击、污泥老化、二沉池局部缺氧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凝气浮+A/O生化池+高密池工艺对大连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原有工艺进行改造,通过控制生化池的碱度、提高二沉池抗冲击能力、调整污泥浓缩工艺、改进高密池运行工况等方法对工艺进行优化。实践证明,该处理系统可满足海、淡混合型废水的处理要求,各项污染物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印染废水处理中的污泥膨胀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解酸化/UASB/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发生污泥膨胀的可能原因,并通过试验考察了投加氮和磷与预曝气对污泥膨胀的控制效果。结果发现只投加氮、磷未能控制污泥膨胀,而预曝气则可使污泥膨胀得到很好的控制。结合水质分析的结果,得知污泥膨胀的原因是硫化物浓度过高。  相似文献   

17.
传感器技术与污水处理过程控制技术的协同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表、控制和自动化(ICA)技术是污水处理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处理效率的有效手段,而ICA技术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主要依赖于仪表技术尤其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介绍了传感器技术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应用现状,以及基于DO传感器、营养物传感器、间接参数测量传感器所发展起来的过程控制技术,并对传感器技术与过程控制技术在未来的协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Gaval G  Pernelle JJ 《Water research》2003,37(9):1991-2000
Cases of low stress can frequently occur in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WTP). As they have no visible impact on the plant operation, they generally go unnoticed. Nevertheless, it would appear that an accumulation of such cases can result in serious operational problems. The impact of the repeated application of oxygen deficiency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filamentous bacteria Sphaerotilus natans, Haliscomenobacter hydrossis, Eikelboom type 021N and Thiothrix spp has been studied on WWTP pilots. Two different oxygen deficiencies series were tested. Filamentous bacteria evolution in activated sludge was monitored using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the weak deficiencies,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filamentous bacteria response level was recorded, whereas with more severe deficiencies the filamentous bacteria response increased considerably with the increase in stress number.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it would appear that there is an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threshold beyond which the filamentous bacteria response levels increase when the stress is applied in series. This "oxygen deficiencies repetition" appears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ppearance of bulking.  相似文献   

19.
SBR工艺中污泥负荷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严格控制SBR工艺试验运行条件下,就污泥负荷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污泥负荷不仅不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因素,而且对污泥膨胀有抑制作用;在污泥负荷降低到一定程度(“临界负荷”)后,SVI迅速升高,加速污泥膨胀的发生。还发现,进水底物浓度与“临界负荷”及低于“临界负荷”后污泥膨胀的最大程度SVImax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都可用微生物的选择性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膨胀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试验探讨了污泥膨胀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IMBR)运行效果的影响及发生污泥膨胀的原因。结果表明,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BOD负荷变化过于剧烈以及由此导致的DO不足和pH值急剧下降;污泥膨胀会加剧膜污染,并导致NH3 -N去除率下降,但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通过调整BOD负荷变化速率、提高混合液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使污泥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