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模糊固定和移动的传统界线,二者的融合注定会给电信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这种融合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市场上的融合和整合,它带给运营商的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更为剧烈的竞争.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已经意识到只有通过提供更为灵活和更加优惠的新型服务方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中,谁能最先提供融合服务谁就能有更大的把握成为市场的领导者.UMA(Unlicensed Mobile Access)是最先实现这种融合趋势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
杨李娜  王勇  田辉 《移动通信》2008,32(2):55-58
文章针对固定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现状,介绍了UMA技术的原理、网络体系结构及其技术优势,分析了移动、固定网络运营商的相关技术需求,展望了UMA技术在中国通信市场的应用前景,最后提出了一种有建设性的固定移动网络融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摩托罗拉 《通信世界》2008,(1):I0027-I0027
2007年是对中国通信产业意义深远的一年。移动通信行业在2007年刚好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辉煌成绩,通信行业的各种新标准、新技术、新应用等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当中;同时,2007年也是国内电子产业最大的外商通信企业之一摩托罗拉公司在华开展业务的第二十个年头,20年来摩托罗拉一路引领着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始终与中国的运营商保持着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创新的产品服务于中国人民的通信生活。  相似文献   

4.
《通信世界》2001,(29):6-6
作为当前3G许可证分配过程中的补充手段(现今主要用于欧洲及部分亚洲国家),在未来几年中,GSM网络仍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使之可经由GPRS和EDGE向移动因特网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讯世界》2008,(1):64-65
2007年是对中国通信产业意义深远的一年。移动通信行业在2007年刚好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辉煌成绩。2007年也是通信行业的各种新标准、新技术、新应用大练兵之年;同时,2007年也是国内电子产业最大的外商通信企业之一的摩托罗拉公司在华开展业务的第20个年头。20年来摩托罗拉一路引领着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始终与中国的运营商保持着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创新的产品服务于中国人民的通信生活。  相似文献   

6.
如今,LTE的产业支持力度和强劲发展态势正一路上扬。据Analysys Research预测,截至2015年,LTE用户将达到4亿户,并为运营商带来高达1500亿欧元的收入。 摩托罗拉一直是移动通信行业的创新者和技术先驱。在移动宽带技术领域,特别是在OFDM技术和扁平化全IP网络架构方面,摩托罗拉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全球网络部署经验。  相似文献   

7.
摩托罗拉一直是移动通信行业的创新者和技术先驱。在移动宽带技术领域,特别是在OFDM技术和扁平化全IP网络架构方面,摩托罗拉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全球网络部署经验。作为LTE标准RAN1和RAN2的主要编撰者之一,摩托罗拉正积极投身到这一主流技术的演进大潮中。  相似文献   

8.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36(1):118-119
2008年岁末,《广播与电视技术》应邀前往摩托罗拉中国创新园区对摩托罗拉公司高级副总裁、宽带及移动网络事业部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及亚太区总经理JoeCozzolino先生进行专访。这是Cozzolino先生担任摩托罗拉公司宽带及移动网络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后的首次媒体亮相,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院长庄靖博士、宽带及移动网络事业部宽带网络技术方案总监周春生先生陪同专访。  相似文献   

9.
胡晓女 《通信世界》2008,(6):I0040-I0040
近日,摩托罗拉公司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08全球移动大会(MWC)上展示了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拥有丰富多媒体影音功能的各类移动通信技术及设备。摩托罗拉对个性化多媒体新体验的愿景是能随时随地提供消费者所想要的丰富的多媒体内容。摩托罗拉首席执行官Greg Brown表示:“我们很好地整合了移动设备和基础网络以及应用软件和内容服务,目前在业界无人可比。”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技术》2003,(2):36-38
在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资源和网络投资,并灵活地组织网络,提高系统性能,是摆在移动运营者面前的关键问题。本文引入了GSM/W-CDMA一体化无缝网络的概念,移动网络可以在无线接入、核心网等层面进行统一调配,根据移动业务和市场的变化,一体化无缝网络灵活应变,使得最终用户达到良好的体现,也同时为运营者带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宿建光 《通信世界》2002,(16):47-47
在通信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沟通是人们基本的交流需求。固定、移动业务的融合将迎合这种趋势,这实际上也将使核心骨干网趋于“统一”及走向下一代网络,下一代网络能够在移动和固定环境下提供不断增加的各种业务。但是要使之成为现实则取决于网络运营商建立的骨干网络的基础设施,这就是时下电信行业倍受青睐的新技术——软交换,由于软交换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通信,它还承诺可轻松整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降低网络成本以及使运营商更快获得收入。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移动宽带通信技术发展的历程,阐述了3GPP、3GPP2和LTE3种主流移动宽带技术的演进路线.对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技术在性能和网络构架上进行了比较,并就移动宽带网络建设方案和应用场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移动宽带技术发展的步伐日趋加快,按照通信技术10年产生一代新体制的发展规律,2010年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4G商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4G是3G技术的进一步演化,它不仅包括传统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如蜂窝、卫星、集群通信等),还包括宽带无线接入领域及广电领域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讯世界》2009,(10):36-36
在2009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之际,爱立信中国总裁马志鸿(Mats H Olsson)曾发表署名文章表示:“随着网络融合与转型的不断推进,新型的联网终端日益普及,以移动通信和宽带网络为代表的ICT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联网终端,并涌现大量M2M应用,物联网将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二者逐渐走向融合,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移动互联网正在快速发展。从终端、网络和业务看,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通信网络。 过去一年多来,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创新成为全球信息通信领域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围绕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模式创新和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已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面向3G的核心增值业务——移动流媒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3G在欧洲、北美以及韩国、日本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一度沉寂的3G具有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是从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2G)演化过来的,拥有更先进的无线接入技术,从而使3G移动网络具备了高速数据传送能力。3G技术就像是为用户修建了一条属于个人的信息高速公路,那么,什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在巴塞罗纳举行的3GSM大会正式更名为全球移动大会(MWC),本届展会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各厂商间展开了一场可能决定全球下一代“4G”无线宽带网络形态的关键战役,WiMAX、LTE等不同标准的支持者们正在竞相争取支持。其中的利害关系在于,4G电信设备与服务潜在的巨大市场,可能会让目前3G技术的市场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8.
移动通信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随着从2G到3G的演进,移动通信除了提供话音业务之外,将在数据业务方面提供更高的承载能力,为向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应用奠定了基础。移动+宽带将为移动通信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正如该文所说,移动+宽带是没有尽头的开始;移动+宽带是着力于应用的开始。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张凌云所撰《移动+宽带:没有尽头的开始移动+宽带:着力于应用的开始》一文在首先介绍了3G技术在市场、应用以及业务平台的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宽带业务在全球的发展,最后总结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等方面之后,分析了移动+宽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和频繁,同时人们活动范围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于是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定位显得愈发重要。目前,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位置服务开始得到重视并得到应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移动台(MS)定位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开展位置服务的重要前提。因此,文章重点就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台定位技术及应用进行略述。  相似文献   

20.
《有线电视技术》2006,13(3):139-139
西班牙巴塞罗那,2006年2月13日--汤姆逊集团今天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3GSM世界大会上展示了其面向企业和家庭市场的FMC(fixed-mobile convergence:固网和移动网融合)解决方案以及端到端移动电视(mobile TV)解决方案.汤姆逊加强的针对移动应用的电信和广播业务巩固公司两年计划的推进,此计划旨在为其媒体和娱乐客户群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并引领IP设备及解决方案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