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载体。作为从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拆分出来的新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在实现建构、评估与优化方面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与评析,文章针对济南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情况展开跟踪调查与分析,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专业发展模式与机制,提出课程体系优化的框架性策略,以期对相关院校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叶智宣 《浙江建筑》2009,26(8):1-3,11
根据"数字杭州"和"数字规划"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杭州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进一步从"一个中心"(数据中心建设)、"三大平台"("数字杭州"空间信息基础平台、规划管理综合平台、政务公开与服务平台)和"三个体系"(标准规范化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管理工作体系)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由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组成的培养体系不仅决定着人才培养方向,也深刻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以美国奥尔巴尼大学地理与规划学系城乡规划专业为例,从办学层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其培养体系构建,从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构建、思维方法训练及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对其办学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4.
探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是社会的需求和实践的要求,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秉承科学培养人才、注重实践性技能培养的核心。本文在研究科学的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符合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各自特点的教学思路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建设和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2012年教育部新设置的专业,其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设置仍没有成熟的准则。文章以宿迁学院为例,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宿迁学院转型发展的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两方面明确宿迁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提出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推进新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石楠 《城市规划》2021,45(2):9-22
回顾了"城乡规划学学科研究三部曲"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城乡规划学知识体系的构成和基本特征,尝试描绘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的知识资源,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多维度研究、多学科支撑,城乡规划学应该多学科交叉、多领域支撑。  相似文献   

7.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柱轴压比限值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变形能力与破坏机制的角度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柱轴压比限值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指出轴压比限值应根据柱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加以区别.本文对影响柱延性的主要因素以及改善变形能力的措施进行了阐述,提出两种旨在提高柱承载能力的配筋方式,引入等效轴压比的概念代替传统的轴压比.  相似文献   

8.
根据协同工作原理分析框架竖向的剪力分布特点,对钢框架-剪力墙(支撑)体系中框架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y0的取值问题,提出应按仅在框架顶点作用一集中水平力时计算 y0值,并推出仅在框架顶点作用一集中水平力时,框架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y0的计算公式,可供手算和电算使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常态下经济社会转型和行政机构改革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城乡规划行业将面临转型和变革,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探讨地方性工科院校的教育改革方向和思路,提出针对市场需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平台,并结合课程体系、专业细化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  相似文献   

10.
根据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特点和要求,突出建立和完善与执业资格体系相适应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与技能掌握,改革培养方案、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学科特点和当前规划教育多种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以应用型数字化课程体系的完善为主导,从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发展趋势分析着眼,进而从城乡规划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入手,探索城乡规划学课程体系中的数字化课程的新定位和新方法。从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课程平台整合、国际联合教学以及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整合平台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经济学是城乡规划专业构建宽泛知识基础的必要知识领域之一,是对城市进行全面、合理规划设计的基础。在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新阶段,通过对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紧密联系设计课程,以专题深化教学内容,以案例教学突出地域特色,注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等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培养基本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程体系:保证城市规划专业核心理论课程的开设,促进专业教育与职业实践的衔接;加强相关知识课程的开设,强化学科构成的多元化;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划分专业方向并适当加大选修课比例,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韩晓萍 《山西建筑》2010,36(19):353-354
以阳泉市城乡生态建设绿化规划为例,探讨了如何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如何使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课程考评方式的弊端,结合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实践思考,确立与主干设计类课程的融合导向,深度解析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特征。通过调整传统设计类课程考评方法,改进课程对学生考核评价弊端问题,构建符合目前课程教学特征的综合考评体系,以考评课程实践为途径探索多元能力培养新模式。首先,从哲学和城乡规划层面的系统性,梳理了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区别于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重点,确立了培养城乡规划专业设计实践生态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注重多阶段理性思维的教学过程关联和强调体现空间设计“被约束性”的教学思路;其次,紧扣课程教学特征,以促进考评过程清晰化和评价结果科学化为方向,全面筛选多个考评因子搭建综合考评体系;最后,从教学资源结构、教学环节组织、课程成果要求和教学进度控制四个方面,提出保障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考评体系实施的教学路径。研究内容遵循“课程教学特征—考评体系研究—考评有效实施”的逻辑主线,对优化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教学空间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期为城乡规划专业相近课程的教学和考评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部分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沿袭了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提出了适合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据收集、研究方法及规划设计等发生了深刻变革,城乡规划也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推动了城市问题分析、城市空间管理的科学化与精准化,并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与设计等多个层面进行方法革新,从而决定了规划结果的合理性。文章以安徽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在分析大数据对城乡规划专业影响的基础上,从专业基础、技术手段、学科融合等方面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学科交叉、数据挖掘、区域特色、专业评估等方面提出高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通过课程调整,增设大数据相关课程,提出专业课程改革举措,以期为其他高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静 《高等建筑教育》2016,25(2):121-124
基于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的城市定量研究已然成为当下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一股热潮。文章介绍了苏州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SPSS教学情况,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另外,文章还指出应重视城乡规划领域SPSS应用方面的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韶华 《山西建筑》2009,35(27):7-8
针对目前我国城乡格局发生变化的现状,提出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重点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抓好城乡产业协调、着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城乡规划建设策略,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对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城乡规划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从国土空间规划切入,论述了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剖析了城乡规划本科教育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矛盾——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方式、理论类课程与设计实践类课程、旧知识体系与新规划体系、单一学科框架与交叉学科知识,从而得出了城乡规划学科亟待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体系优化的结论。根据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定了兼具实践思维、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和运算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从理清课程体系脉络、增设学科交叉类课程、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三个方面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学校依托新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