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代"国家战略、"新工科"教育改革行动和"工程教育的国际认证"为传统工科的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标准。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工科培养目标的提升已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矛盾,亟需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工程师"。分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培养理念、教学方法、导师指导模式、学术例会组织模式等方面,探讨新工科理念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导师的问题,事关学生创新教育的最终效果,必须予以重视。针对目前社会上关于研究生创新培养及导师工作的一些讨论,对大家关注的研究生导师工作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创建科学、合理的导师工作机制与模式,可以使导师的指导工作能更好地遵循研究生创新培养规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岩土工程卓越科技人才的培养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型、科研型、学术型需求。与现有教学模式不同,文章提出的科研支架式教学模式首次在"能力域"下进行思考,面向能力素质而非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其提出研究生整体培养过程是能力体系的构建过程,即"科研能力支架"的建设过程。研究生培养方案前端的课程教学作为科研能力体系建设的起始部分和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鲜明的科研属性。课程教学注重学科内容的跨界交叉,以专题形式展开,形成学一个专题即开展一项研究的教学新格局,将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提至培养起点,并贯通培养始终。文章讨论了该模式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该模式的设计思想,研究了该模式的基本流程和能力架构,探索了该模式的实施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打开了"学""研"并轨的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1)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引入科研能动性指标,注重科研成果的同时注重学生科研究投入与过程,强调学生科研主动性和努力性。从思想道德、科研与专业、实践活动、基本素养4个方面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量化相应指标,构建以科研创新为导向的研究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1)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创新群体,他们的内在需求有其独特性。基于研究生内在需求特点构建行之有效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论文主要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构建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的做法、特色和成效,以期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浓郁的学术氛围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研究生学术氛围的现状,以及学术氛围对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分析了导师、高校管理制度、研究生个体等对学术氛围的影响,由此提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分层随机抽样法,完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践体系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真实有效;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汇总分析,归纳得出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践的实践环节分类和关键性影响因素构成;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践体系进行分析,得出由直接实践环节、间接实践环节和核心实践环节构成的层次结构;根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度排序,对关键性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多级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美工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在课程学时数分配、课程学习环节、教学方式和拓展学科知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受观念、教育管理传统、专业划分模式和社会实践平台等因素的影响很深。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工科硕士研究生,应当打破专业壁垒,营造大工科培养环境;革新课程和教学体系,满足硕士研究生个性化发展;加强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硕士研究生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高层次。其区别于其他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要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这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内7所知名高校130名研究生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约60%的研究生在科研创新活动中不够勤奋,对待科研活动的热情不高;79%的导师采取给定学生一个大致方向,让学生自己摸索的方式进行研究生培养,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较少;绝大多数研究生都具有问题意识,但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尚显不足。  相似文献   

10.
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从专业分割走向跨界融合,着力培养复合型工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基本内涵。研究生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工科专业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需立足高校新工科建设背景,紧扣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的工程性、实践性、探究性、启发性等缺位问题,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导向,以重大疑难工程浸入式体验为牵引,突出学科交叉,可实现打造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实践教学平台。通过阐释创新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讨论实践教学环节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机制,明晰了建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三大基本思想内核:突出创新,激发思维突跃;重大工程浸入式体验,培塑工程师素养;强调前沿交叉,培育科学家嗅觉。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志趣与自我职业发展定位,开展多接口模块化实践教学,实现了四大重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重构与评价体系重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前沿交叉研究顺利起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培养的毕业生深入各大军方工程研究单位一线,正迅速成长为牵头各项重大国防工程、履行重大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  相似文献   

11.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过程的最终环节,是为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而进行的综合训练,是对本科四年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系统性的检验与应用,体现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主要以工程设计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而忽视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全面发展。以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现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科研创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以期为同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针对目前因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所表现出的培养资源相对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硕士生小课题研究、经费支持、校内外创新培养基地的建立等方面讨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结合笔者的科研经历,阐述了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并指出一个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各方面素质,对科研人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研素质的提升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研究生培养已与大数据发生了深度融合,海量科学数据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和信息来源。如何在大数据浪潮下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稳步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和科研素质,驾驭第四范式的挑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重点分析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学习方式和科研方法的改变,从教学模式、科研方法两方面具体研究大数据对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产生的冲击,同时分析了知识产权、科研伦理等问题,并针对大数据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独特性,提出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是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基本单元。在充分理解协同创新内涵的前提下,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的"资源协调、知识整合、协同合作、利益共享"协同创新实施模式,并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申报立项、人员确定、组织执行、利益分配各过程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一般工科院校以科研促教改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学校 ,科研和教学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而一般工科院校又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从“以科研促教改”的角度 ,对高校教师参与科研 ,并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 ,从而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徐士良 《山西建筑》2010,36(22):228-229
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阐述了在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采取的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多听讲座和进行团队学术交流等途径,从而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创新素质教育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探索"以研促教"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实现路径及实现方式。用科研思维、工程案例启迪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用科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维空间。5年的实践表明,"以研促教"达到了"研教共进、师生共长"的目的,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中围绕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创新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对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探索,确定了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制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民族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