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油微小乳状液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Tween80-Span40复配乳化体系形成柴油微小乳状液的条件和乳化过程特点,用基本上自发乳法制备了极稳定的液滴直径小于0.5μ的柴油微小乳状液。  相似文献   

2.
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及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油机中掺烧醇的最大难点之一在于难以获得价廉、稳定的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作者研究了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以及不同含水量对最佳HLB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在3.5左右,当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中含水形成了甲醇-水-柴油三元乳化燃料时,其最佳HLB值与柴油-水的最佳HLB值相同,且三元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不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变化,但随着含水量增加,乳化燃料分层时间会产生变化;在柴油-甲醇-水乳化液中,当水在甲醇-水混合液中的比例为40%左右时,甲醇-水-柴油三元乳化燃料(柴油:甲醇 水=8:1)的分层时问最长,即在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中加水有利于提高乳化燃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柴油乳状液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左良斌  赵士魁 《节能》1999,(7):16-18
以HLB值选择乳化剂制备柴油乳状液,系统地考察了复合乳化剂HLB值,乳化温度、极性添加物、搅拌方式、乳化时间、水质等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油酸、异丁醇、大豆油等为微乳化剂制备可以稳定保存1年的微乳化甲醇柴油,并对微乳化甲醇柴油的流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微乳化甲醇柴油掺混不同比例的甲醇、油酸、异丁醇、大豆油时的黏度值;同时测定了甲醇、油酸、异丁醇、大豆油不同掺混比的微乳化甲醇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研究发现:甲醇柴油组分直接影响其黏度,20℃时黏度随甲醇含量和异丁醇含量增加而下降,随油酸含量和大豆油含量增加而升高;凝点和冷滤点随甲醇含量、异丁醇含量和大豆油含量增加而降低,随油酸含量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柴油—甲醇—水复合浮化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的新型乳化剂的制取方法,分析了该种乳化剂的乳化机理,探讨了用CR-2型乳化装置配制柴油-甲醇-水复合乳液的工艺,并在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某增压柴油机上分别燃用0~#柴油、F-T柴油和三种不同配比的F-T柴油/甲醇微乳化燃料(简称FT微乳化燃料),分析了其燃烧排放特性,试验中柴油机结构和参数未进行调整。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0~#柴油,燃用FT微乳化燃料缸内压力下降,放热率峰值降低。FT微乳化燃料有效降低了CO、NO_x和碳烟等常规排放,平均降幅范围分别为20%~40%、25%~27%和65%~97%。非常规排放中未燃甲醇排放随着燃料中甲醇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负荷增大而降低;甲醛排放均较0~#柴油有所增加,随负荷变化趋势与未燃甲醇相同,但并未与燃料中甲醇含量形成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使用微乳化剂制备得到的油包水型(W/O)乳化生物柴油,能够有效地使油、水、甲醇相容而形成较为稳定的微乳化体系.通过筛选最佳微乳化剂,研究了微乳化剂在生物柴油微乳化过程中的应用,考察了微乳化剂种类、用量、温度等冈素对微乳化生物柴油中水、甲醇掺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油酸,氨水作为微乳化剂,正丁醇为助剂,剂油质量比为3:14.温度为50℃时,即可制备清澈透明,稳定性好,水、甲醇掺入量为17.23%的微乳化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8.
采用油酸、乙酸乙酯、异丁醇和大豆油作为微乳化剂制备出微乳化甲醇柴油。分析了油酸、乙酸乙酯、不同碳链醇和水的质量含量对微乳化甲醇柴油的分层时间和分层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酸的质量含量大于7%时可以使甲醇柴油稳定保存一年,分层温度为70℃;乙酸乙酯的质量含量大于5%时可以使甲醇柴油稳定保存一年,分层温度为75℃;异丁醇对甲醇柴油稳定作用最好,可以使甲醇柴油稳定保存一年,分层温度为70℃;含水量低于4%时,可以使甲醇柴油稳定保存一年,含水量大于4%时,分层温度降为50℃。  相似文献   

9.
适合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的新型乳化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的高分子乳化剂的制取方法,对该种乳化剂的乳化过程进行了机理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种乳化剂配制的乳液稳定时间长,而乳化剂的用量比较低。探讨了用CR-2型乳化装置配制柴油-甲醇-水复合乳液的工艺,并在柴油机试验台架上考察了用该种乳化剂配制的乳液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选用甲醇-柴油乳化液滴和正己烷-柴油互溶液滴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飞滴式单液滴方法,研究了高温环境下燃油液滴的微爆现象及其规律.通过研究甲醇-柴油乳化液滴和正己烷-柴油互溶液滴的微爆过程,对比了互溶柴油液滴及乳化柴油液滴进行膨胀破碎的差异性,结果发现:互溶燃油液滴可观察到明显的气泡融合过程;相比于互溶燃油液滴,乳化油液滴的破碎发生更早,膨胀速率更快,但膨胀比较小.探究了甲醇体积分数和液滴初始直径对甲醇-柴油乳化油液滴微爆过程的影响发现,甲醇体积分数增加对乳化油液滴微爆起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随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加,乳化油液滴的破碎时刻先提前后推迟,膨胀比先增大后减小;在甲醇体积分数为30%时,乳化油的微爆效果达到最优.最后对比了两种不同程度的微爆现象发现,整体微爆的膨胀速率和膨胀比均大于局部微爆,发生整体微爆的液滴雾化效果更好.相同条件下液滴发生不同程度微爆的原因是气泡的生成位置不同.  相似文献   

11.
燃用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柴油机采用混合燃料法掺烧甲醇时遇到的困难,借助流体力学理论研制开发出一种小型流体混合器。将其合理布置于柴油机的燃料系统中,能使柴油和甲醇形成均匀细化的混合燃料。经输油泵的机械作用后,制得均匀的乳化燃料。对混合器的工作原理、输油泵的机械乳化作用、回油和掺烧比的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机械搅拌制备柴油-甲醇-水乳化燃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用机械搅拌法制备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机理,认为乳化过程是在强制对流作用下的强制混合过程,是主体对流扩散和涡流扩散两种扩散机理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混合速度取决于涡流扩散的速度。对采用SG-2乳化剂在机械搅拌乳化装置上配置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液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槽的挡板,搅拌器的叶轮转速,搅拌时间,乳化剂含量和甲醇中的含水量等参数对乳化液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定容弹模拟乳化柴油喷雾形成的全过程,采用高速摄影记录了不同喷油压力、喷油背压以及喷油脉宽下乳化柴油喷雾的形成过程,从喷雾锥角、贯穿距以及锋面速度3个方面对乳化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柴油的喷雾特性与柴油基本一致,喷油压力对乳化柴油喷雾锥角和贯穿距的影响较大,喷雾背压和喷油脉宽对乳化柴油喷雾贯穿距...  相似文献   

14.
微乳柴油的配制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微乳化理论选择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配制了多种配比的甲醇-柴油微乳化燃油、乙醇-柴油微乳化燃油,并讨论温度对微乳柴油稳定性的影响及在油酸中加入AEO2对复合表面活性剂总用量的影响。研究了该微乳化燃油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及在BH175F-1型柴油机上燃用的实验结果和尾气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尾气中烟度、NO含量和CH含量大大低于0#纯柴油,烟度降低率最高可达50%,NO含量可下降35.4%,对环境保护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在开发和试验代用燃料方面主要有醇类(包括甲、乙醇)代替汽、柴油,植物油替代柴油和乳化汽、柴油等。现分述如下。一、甲醇汽油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甲醇成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代替汽油的热门燃料,首先是因为甲醇来源丰富,可从天然气、煤、木材等制备,甚至垃圾也可以制甲醇,价格比较便宜;其次甲醇有很高的辛烷值(RON为106);再者甲醇燃料的排气污染也较少等。我国四川、江苏、河南、陕西、北京、广东、湖北、云南、辽宁、河北、黑龙江等省,对甲醇汽油试验都做了大量工作。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80年代之后全世界年产甲醇达12Mt以上,我国甲醇生产能力超  相似文献   

16.
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柴油 -甲醇 -水复合乳化的新型乳化剂的制取方法 ,分析了该种乳化剂的乳化机理 ,探讨了用CR - 2型乳化装置配制柴油 -甲醇 -水复合乳液的工艺 ,并在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乳化柴油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柴油乳化设备的选择对乳化柴油的影响及乳化柴油掺水量对柴油十六烷值的影响,并进行了道路行车试验和环保检测,结果表明乳化柴油具有明显的减轻环境污染和节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的新型乳化剂的制取方法,分析了该种乳化剂的乳化机理,探讨了用CR-2型乳化装置配制柴油-甲醇-水复合乳液的工艺,并在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柴油机上燃用二甲醚(DME)-乳化柴油混合燃料的排放特性,分析了在乳化柴油中添加DME能降低柴油机废气排放的机理,并且与燃用柴油以及乳化柴油时的排放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乳化柴油中添加10%含量的DME能显著降低NOx和烟度的排放,尤其是在高负荷时,能明显降低HC和CO的排放。与燃用乳化柴油相比,即使在部分负荷时,也不会对NOx排放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某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燃用E0纯柴油和3种不同配比的乳化柴油的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得不同转速和负荷下,燃用E0纯柴油和3种不同配比乳化柴油的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瞬时放热率、累积放热率以及燃烧持续期的曲线。结果表明:乳化柴油的燃烧特性与E0纯柴油类似;在2000r·min^-1、50%负荷和3200r·min^-1、50%负荷工况下,燃用乳化柴油的缸内最高压力更高,在试验所测的其它工况下,乳化柴油的缸内最高压力相比E0纯柴油均没有明显下降;乳化柴油的瞬时放热率峰值和累积放热率曲线均高于E0纯柴油,ED乳化柴油的瞬时放热率峰值最高;燃用乳化柴油后,燃烧持续期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