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含时光折交双光耦合方程数字模拟计算了掺铁铌酸锂晶体中双光耦合的动态过程,分析了空间电荷场及其位相、光折交光栅位相等光折交参量的变化过程,解释了光折变自增强效应,提出了提高光折交光栅衍射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系列不同掺杂、不同掺杂浓度、单掺杂和双掺杂以及不同后处理态(生长态、还原态和氧化态)铌酸锂晶体的透过率光谱和光折变二波耦合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高掺杂铌酸锂样品的透过率光谱范围较窄;双掺杂样品比单掺铁样品的抗光折变效应增强,光折变效应降低。氧化态样品具有较大的透过率光谱范围;还原态样品具有较大的光折变二波耦合增益特性。  相似文献   

3.
二元光学元件各级光强的分布规律和衍射效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振幅矢量作图法研究二元位相元件各级衍射光强的分布规律.并得出了普遍的衍射效率公式,方法简便,物理图像清晰,结果普遍适用。  相似文献   

4.
双掺杂Zn,Fe:LiNbO3晶体的二波耦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铭华  孙尚文 《压电与声光》1997,19(4):262-264,281
在固液同成分LiNbO3中,同时掺入6%ZnO(摩尔比)和0.05%Fe2O3(摩尔比),用提拉法生长了双掺杂Zn,Fe,LiNbO3晶体,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光折变晶体材料。文章用二波耦合技术研究了晶体的耦合增益和衍射效率,Zn,Fe:LiNbO3的光致折射率变化值达10^-5,且响应速率达到秒量级,这是双掺Zn,Fe两种杂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光效应实现方位信息传递的理论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晶体的线性电光效应获取发射和接收两部分装置间相对转动的方位信息的光学系统,推导了出射的о光和e光的强度差与发射、接收两部分相对转角之间的关系,并对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成功地生长、制备出了双掺(Cu,Ce)钾钠铌酸锶钡晶体样品,测量了双掺(Cu,Ce)钾钠铌酸锶钡晶体在红光波段的二波耦合特性及其光诱导吸收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双掺(Cu,Ce)钾钠铌酸锶钡晶体在红光波段具有好的光折变性能,基红光波段的二波耦合增益可达10cm^-1;且存在着较强的光诱导吸收现象,其光诱导吸收变化明显地依赖于泵浦束光强和探测束光偏振,探测束偏振方向平等晶体c轴时的光诱导吸收系数和探测束偏振方向垂直于晶体c轴时的光诱导吸收系数分别达0.53c^-1和0.26cm^-1,并以实验结果用两光折变中心模型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红外弱光诱导掺铟铁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掺铟铁铌酸锂(In:Fe:LiNbO3)晶体在红外弱光辐照下正常折射率变化量△n可以达到10-4数量级.探讨了光生载流子在漂移、扩散和光生伏打效应三种机制下输运迁移以及空间电荷场的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光致折射率变化的机制主要是由光生伏打效应引起,并观察到在正常偏振光辐照下,红外弱光与可见光引起晶体的正常折射率变化分布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刘劲松  李铭华 《激光技术》1996,20(2):99-103
用带导模型和耦合波方程在强泵浦条件下建立了能反映温度特性的光折变双相位共轭镜光学谐振腔的稳态强度公式,研究了这种光腔的温度特性.相位共轭镜的温度相对于输出光功率来说存在着一个最佳值,在此温度值下输出光功率最大.不同温度下两个相位共轭镜的最佳泵浦比不同.用Ce:LiNbO3单晶和He-Ne激光构成了光折变双相位共轭镜光学谐振腔.测得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导了在双光束耦合中晶体转动引起的新现象一转致多级衍射现象,给出了实验观测结果。相信这一新现象的出现将丰富光折变非线性光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超快二波耦合配置下的LiNbO3∶Fe晶体中写入了体相位栅,通过一定的脉冲写入方法进行飞秒脉冲写入光栅的衍射自增强实验,在双光写入饱和后进行单写入光照射,产生了持续1 h的衍射自增强,同时又发现在光栅写入未饱和的时候改为单光写入也产生了衍射自增强现象,持续2 h。随后从光调制角度分析了该自增强现象的理论原因:脉冲衍射光和写入光共同作用,提高了二者耦合程度,写入了新光栅,从而加强原光栅,导致衍射效率提高,从而证明飞秒脉冲写入光栅的读出擦除可抑制,这对提高光全息记录的读出质量有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描述光接收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国外光纤激光器的发展现状作了综合性介绍,并简要展望了光纤激光器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光学薄膜中界面层和表面吸附层对相位延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层介质反射镜在非正入射的时候,两个不同的偏振态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相移.根据空气与膜层、膜层之间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界面层和表面吸附层模型,并运用它分析相位延迟产生误差的原因.通过优化设计,入射角为 54°,在 1285~1345nm之间p,s波获得了 270±1°的相移,同时也使反射率在 99. 5%以上.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相位延迟膜,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光谱特性和用椭偏仪测试了相位特性,在相应波段获得了 262. 4±1. 8°的相移,同时也使反射率在 99. 6%以上.误差的主要来源是离子源工作特性会产生不均匀的过渡层和最外层会吸收一些水汽、灰尘等也产生表面过渡层.由误差分析得出了制备中过渡层的物理厚度和折射率的变化情况,最外层的厚度误差和折射率偏差是发生相移偏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图像过渡区算法及其改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分析了原有图像过渡区确定方法中的缺陷及其产生的根源,根据过渡区内像素点具有的领域方向性,引入了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处理的局部区域随机波动消除方法。对大量的实际图像的处理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将会大大提高过渡区判定过程的鲁棒性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磁性液体复合体的磁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含强磁性Fe3O4的纯磁性液体胶体和掺入聚苯乙烯小球的磁性液体复合胶体样品,系统测量了样品的双折射效应的线二向色性,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磁性液体复合体非磁性小球的不同排列影响了它的磁光特性。  相似文献   

16.
彩色PDP中几种工作气体和荧光粉对提高发光效率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彩色PDP的发光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气体和荧光粉有关。本文比较了三种系列潘宁气体的真空紫外辐射性能和七种真空紫外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性能,择其应用于ACPDP。测试表明,当气体以合理配比和充气压放电产生的共振辐射线与三基色荧光粉激发和发射性能匹配时,可获得高的发光效率。文中还根据发光效率公式提出对研制荧光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退火对电子回旋共振(ECR)辅助脉)中激光溅射方法制备的CNx薄膜样品光学性质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CNx薄膜基本为无定形结构,但存在微量的多晶结构,拉曼散射谱显示所制备的CNx薄膜样品主要由C≡N、少量的C—C和微量的C≡N组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拉曼散射谱不但在1357cm^-1附近出现了一个新峰(新峰对应无序的CN键),而且C≡N和CN的相对含量比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大致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从而证实在退火过程中部分N原子发生了迁移,椭偏仪所测量的CNx薄膜的光学常数表明退火温度对ε1、ε2、n、κ的大小和谱线的形状均产生了显著影响,结合拉曼散射谱可断定其原因为退火改变了CNx薄膜样品的内部结构和键结构,实验中得到的ε1、ε2、n、κ随光子能量的变化关系可用洛伦兹色散理论得到很好解释。  相似文献   

18.
Soft-switching techniques are attractive to unity-power-factor AC/DC converter in the view of the size reduction and EMI suppression. A soft-switched boost PFC converter has been studied based on its topology analysis, PSIM simulation and circuit experiment. A special limitation of soft-switching techniques has been found in their AC/DC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在刀口滤波光学读出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反光板弯曲的情况下,刀口滤波方法的光学检测灵敏度与反光板长度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在反光板曲率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光学检测灵敏度首先随着反光板长度的增加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随着反光板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于不同曲率半径和长度的反光板,分析给出反光板长度L和曲率半径R在满足L2/R=λ(λ为照明光波长)时,光学检测灵敏度达到最大值.实验测量了已制作的像素尺寸分别为200μm,120μm和60μmFPA的光学检测灵敏度,其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20.
正For a long time,optical and wireless systems/net-works are developed in separate communities witha few attempts for in-depth convergence.In fact,it prom-ises many advantages to combine the optical and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 the levels of systems and networks.Recently,both academia and industry have made manyefforts to enter a new phase of development to take op-tical and wireless systems as fully integrated networks.To provide high bandwidth and reliable service for bothfixed and mobile users,a well-designed network mu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