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正处于一个数字化生存的信息时代,当我们搭乘宽带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飞驰的同时,我们既渴望享受信息所带来的馈赠,又渴望摆脱数字设备之间的线缆束缚。正是应对这样一种需求,蓝牙技术应运而生。在开始的几年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蓝牙在通向市场的道路上并不顺畅,但是今年以来蓝牙产品纷纷问世,其表现不可轻视。未来几年,蓝牙这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能否被市场认可并成为市场的主流呢?  相似文献   

2.
蓝牙耳机、蓝牙音箱、蓝牙键盘鼠标,连汽车都支持通过蓝牙打电话,蓝牙技术已经由几年前可望而不可及的"高科技"走入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蓝牙也缤纷     
在个人网络(PAN)领域,蓝牙的名号早已无人不知,特别是在国外,蓝牙的应用已经有了不少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蓝牙产品的逐渐丰富、成本的逐渐降低,这种无线个人网络技术也悄然进入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时尚一族开始关注蓝牙产品,这里我们美国同事也带来了几款有意思的产品,与大家共享蓝牙的缤纷色彩。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们一直认为蓝牙鼠标才是笔记本电脑的最佳伴侣,但在过去几年,蓝牙鼠标却因功耗过高、方案不成熟、市场认可度低等因素,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2.4GHz无线鼠标。不过,最近安华高发布了一款专用于无线鼠标的ADNS-7630蓝牙激光传感器,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蓝牙技术应用于鼠标产品的不足,而基于该芯片的产品e元素DS-2398蓝牙无线激光鼠标也在第一时间抵达MC评测室,让MC评测工程师能率先体验它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数码世界》2005,4(5):49-49
随着手机时尚化,蓝牙耳机到蓝牙配件产品正逐渐形成独立市场.据有关方面数据,未来两年蓝牙耳机市场将以20%的年增长速度不断扩大.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更多的设备提供商介入,在此前的2005年美国CES大展上,这种市场趋势愈加明显.摩托罗拉新一代蓝牙耳机HS850应时而动,开启"收放自如,智达无线"的数码移动商务新纪元.  相似文献   

6.
几个月来,我们常听到象蓝牙等无线技术将能实现所有移动和家庭设备之间的通讯。似乎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分享“无线革命”的一部分,都想得到使生活变得更容易的技术。蓝牙技术将把我们带向何方呢?发生了什么?   蓝牙是一个短距离声音和数据交流规范。蓝牙取自于丹麦蓝牙国王海罗得二世,他出生于大约公元 940年。在现代,蓝牙更多的含义是有关当今那些北欧海盗及他们对市场统治地位的需求。蓝牙无线技术是由“蓝牙特别兴趣集团”( the 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对外公布的一项短距离通讯协议。“蓝牙特别兴趣集团”有电信…  相似文献   

7.
蓝牙技术在短短的五年发展过程中,就已经一波三折了。专家认为,公众之所以对此技术态度不一,是因为此前市场上一直没有堪称成熟的蓝牙产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市场上成熟的蓝牙陆续出现,并且在不经意间已经渗透到我们数字生活的各个层面。其种类之多,产品之丰富,出乎所料。走进这个斑斓世界,蓝牙其实就在你我手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ARM7的蓝牙接入点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工业现场上越来越多的使用了蓝牙技术.蓝牙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大概可以分为代替串行线缆、结合蓝牙和互联网技术、工业接入点、无线传感器和起动器四个方面.本文着重介绍了蓝牙接入点的硬件系统结构和软件流程,并针对在工业现场上使用蓝牙接入点将阀门、流量计、温度变送器等几个蓝牙设备连接到工业以太网中,实现了带蓝牙通信模块的工业设备和现有的有线网络的通信.  相似文献   

9.
<正>蓝牙无线技术是一项全球通用的无线标准,它为越来越多的设备赋予了简便、安全的连接,同时也是互联世界的主要技术之一。凭借可持续更新的软件平台和低功耗的优势,Bluetooth Smart Ready和Bluetooth Smart设备可为移动电话、消费性电子产品、个人计算机、汽车、保健以及智能家居产业创造新的应用机会。蓝牙技术联盟品牌与开发者市场高级总监柯瑞德在近日举办的蓝牙4.2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蓝牙市场处  相似文献   

10.
《电脑爱好者》2011,(4):86-87
现在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无线蓝牙设备,给用户提供了很大方便,对台式机用户来说要想使用这些蓝牙设备没有蓝牙适配器是不行的,而市场上蓝牙适配器的价格从10元到几百元价格不等,这之间具体差异到底有多少呢?(蓝牙1.1和1.2技术已经退市本篇暂不做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Dialog将在2018年蓝牙世界大会上率先展出通过蓝牙低功耗传输立体声HiFi音频的技术。该技术实现了通过蓝牙低功耗技术传输真正的无线立体声音频,将在大会上以概念验证方案的形式向蓝牙技术联盟成员展示。随着市场对无线音频需求的增加,耳塞之间没有音频连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短距离传输的技术也越来越多,从以前的红外线、802.11Wi-Fi等直到前几年出现的蓝牙技术,相信我们对于前两种传输技术已经不陌生了,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短距离传输的一种新模式——蓝牙。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信息家电网络中一种较好的无线连接技术 -蓝牙 ,重点阐述了蓝牙网络的原理 ,蓝牙 1.0规范摘要 ,蓝牙芯片的节能模式 ,以及蓝牙通信的几个问题 ,对几种连接方案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最后对蓝牙技术作了前瞻性的展望 .  相似文献   

14.
蓝牙技术虽然早在几年前就已推出,但相关的产品却迟迟没有大规模普及,使得蓝牙叫好不叫座。近一年来,随着生活的发展PDA等手持移动设备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定位于短距离,小规模个人区域网络(PAN)的蓝牙无线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市场上,基于蓝牙技术的耳机,适配器、游戏手柄以及蓝牙无线GPS系统纷纷推出。  相似文献   

15.
在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Interest Group,SIG)迎来十周年庆典之际,蓝牙无线技术知名度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illward Brówn公布的年度调查显示,全球消费者对于蓝牙无线技术的认知度已高达85%,创历史新高!这也是蓝牙技术认知度连续第五年向上攀升.  相似文献   

16.
在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Interest Group,SIG)迎来十周年庆典之际,蓝牙无线技术知名度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illward Brówn公布的年度调查显示,全球消费者对于蓝牙无线技术的认知度已高达85%,创历史新高!这也是蓝牙技术认知度连续第五年向上攀升.……  相似文献   

17.
本刊2004年第6期的封面故事《蓝牙物语:无线时代的怕和爱》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读者表示,他们正是从阅读我们该期专题之后,开始关注蓝牙技术的。 但是,最近从爱立信传出的关于蓝牙的消息,恐怕会令他们担忧:爱立信将解散其蓝牙技术研发部门,这让人们对蓝牙未来的发展前景不禁又蒙上几分疑虑,人们纷纷发表评论,更有甚者声称蓝牙的市场前景将会因此黯淡。 为此,爱立信立即出面表明立场,指出技术研发部门只是缩减并非关闭,爱立信也不会退出蓝牙的官方组织——The 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 (SIG) 对于蓝牙技术前景堪忧的说法,爱立信指出:作为蓝牙的发明者,爱立信坚信蓝牙是有实力和市场机会的技术,爱立信将把蓝牙作为移动平台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提供给客户。 据了解,爱立信技术研发部门的大部分人员都会调往移动平台部进行有关蓝牙技术应用的开发工作,而原有部门则会留下一些技术骨干为爱立信蓝牙认证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并不会关闭。 爱立信同时表示,目前蓝牙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机会正在涌现,爱立信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退出蓝牙领域。除了技术研发部门会保留并向原有客户继续收取相关认证专利费外,此次大量技术人员转往移动平台部还将大大增强其在整合蓝牙技术移动平台方面的开  相似文献   

18.
近日,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宣布"蓝牙应用创新奖"的11位入围者,它们是Asthmapolis、FMC、LUMO BodyTech、MapMyFit-ness、Novalia、Orbotix、Parrot、Swissmed Mobile、Tethercell、Weartech和zSmart。蓝牙创新大奖每年颁发,评选出市场中最优秀的蓝牙产品与应用,以及即将推出的创新概念样品。"对于蓝牙技术而言,2012年意味着成功与收获。  相似文献   

19.
《电脑爱好者》2012,(19):75
初次拿到白色版的朗琴X3Ⅲ蓝牙音箱,让笔者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电影《机器人瓦力》当中瓦力的女友"伊娃"。蓝牙音箱引入高科技触控按键考虑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内置音箱并不给力,所以蓝牙音箱这种新产品在最近两年的市场上蓬勃发展了起来。但是蓝牙音箱毕竟只是手机或平板的附属产品,所以生产厂商对蓝牙音箱在功能上的设计往往并不上心。而最新上市的朗琴  相似文献   

20.
技术的发展令蓝牙耳机早已走下高价的神台,越来越多手机支持蓝牙功能也直接激发了更多手机用户选购蓝牙耳机的欲望。作为蓝牙手机最亲密的伴侣,蓝牙耳机理所当然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手机配件之一。随着Bluetooth 2.0+增强数据率(EDR)核心规格版本的正式采用,蓝牙耳机从此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应用。鉴于蓝牙耳机的潜在市场巨大,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们专门搜罗了七款颇具代表性的蓝牙耳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横向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