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现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油水关系变得复杂。针对油藏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问题,根据油藏特性进行动态分析,采用降压开采策略,控水稳油,增产油量为2.4×104m2,减少水量为76.1×104m2,有利地提高了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苏北复杂断块油田具有"小、碎、深、薄、低"的特点,油田开发的突出问题是油田开发程度低,含水率高,油藏压力下降快,尚有2/3的低渗、稠油油藏的地质储量未能开发动用.由于含油面积小,储量丰度低,大油田普遍适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于复杂小断块油田.针对这一特点,利用苏北地区丰富的CO2资源优势,开展了CO2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开发应用研究,通过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应用技术分析,形成了适合苏北复杂断块油田低渗、高含水和稠油三种类型油藏的CO2单并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经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场油田北断块属于中高渗透整装背斜油藏,经过40余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后期。结合北断块油藏地质特征,从降压开采的机理出发,开展北断块降压开采的可行性研究,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经现场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场油田北断块精细地质研究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场油田北断块经过多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的开发中后期,但是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精细地质研究:研究薄隔层展布规律、研究储层特征、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成果目前应用成效显著,最终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对同类油藏持续稳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深层低渗透油藏大幅提高水驱采收率开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场油田潜43油组是江汉盆地潜江组含油面积与地质储量最大的一个低渗透油藏,埋藏深、油层薄、物性差。通过不断深化地质认识,依托大型压裂、深抽配套、高压注水、水平井等工艺技术进步,实施细分层调整与精细注水开发,油藏在产量大幅递减后又重新实现了大幅上产与稳产,标定采收率提高了10.65个百分点,2014年底达到44.05%,实现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为同类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场油田北断块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受储层物性差异,水驱状况的影响,不同区域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西北部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油层内顶底部位,东南部油层物性差异大,动用差,剩余油连片分布,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整可提高其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尚堡油田高5断块油藏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在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高5断块剩余油分布进行分类,并根据剩余油不同分布特点,依据二次开发理论,对高5断块井网进行优化,开发层系进行重组调整。二次开发后大幅度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24%。  相似文献   

8.
高矿化度盐水比淡水驱油效率高,许多断块油田有高矿化度边底水存在,有条件利用天然水驱或边缘注水,充分发挥盐水驱油的优越性,提高油田水驱采收率。借鉴国内、外油田注高矿化度盐水提高采收率试验,根据油气田地质开发力学,分析习家口油田断块油藏地质基础和边水驱动开发特点,对比了五个中高粘度油藏盐水驱油采收率,表明已超过或将超过通用方法预测的最终采收率指标,作为盐水驱油提高采收率全过程的油田开发验证。结合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成果,建议开展习家口油田三次采油矿场试验,进一步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王西采油管理区所辖的中区潜4~3、北区、周8、中区上段和北断块等区块,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井况损坏严重,井筒环境日趋复杂,自然递减逐年加大。在新井和措施投入力度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基于老区剩余油精细研究,利用精细注水结构调整,强化注水井动态调配,提高了油藏水驱动用程度,有效降低老区自然递减率;深化地质认识,精细油藏管理,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模型预测油田开发动态、再现油田开发历史、预测油田开发压力饱和度分布、预测剩余油分布规率 ,是油藏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对柴达木E13 油藏进行开发生产指标的预测 ,研究E13 油藏油水分布规律 ,为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及后期油田剩余油的挖潜及开发调整 ,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薄砂岩储层裂缝描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潜江凹陷王场油田和黄场油田潜江组潜43油组为例,介绍了低渗透砂岩薄储层裂缝识别和预测的综合技术,通过岩心观察、地应力分析、全井眼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测井、无源地震、生产动态及3DMove裂缝预测软件,摸索和建立了一套适应于描述潜江凹陷薄储层裂缝的技术,提高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八面河油田面12区是典型的高粘、高渗、高孔隙度油藏。目前该区块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储量动用不均衡;主力油砂体水淹严重;井下技术状况恶化,开井数减少,注采井网不完善。沙三上段主要从控制自然递减率及降低综合含水入手,通过注水调整,层间、层内剩余油挖潜及非主力油砂体挖潜来改善开发效果;沙三中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综合含水高,下步工作重点是完善局部注采井网,控制综合含水;沙四段主要问题是油水井井下技术状况恶化,注水效果差,地层能量不足,日产油量下降,下步工作重点是完善注采井网,保证注水井正常注水。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盐湖盆地为一封闭的高盐度湖相沉积盆地,其母源物质富含碳酸盐。潜江组沉积环境是一种还原环境。潜四段至潜三段的岩盐为深水浓缩成盐,而潜二段至潜一段的岩盐为常规浅水蒸发成盐。岩盐沉积不仅提供了良好的油气藏盖层,其共生岩系还可形成优良的烃源岩层系。另一方面还可形成独特的盐湖沉积体系砂体-盐湖密度流砂体,十分有利于岩性油藏的形成与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4.
王场潜二段稠油油藏增产措施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场油田潜二段是由盐间非砂岩一盐岩组成的含盐韵律地层,即盐间非砂岩储层,由于盐间非砂岩稠油的特殊性,使常规注水开发受到一定的局限,生产能力较低,为此通过对王场替二段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岩石特征、储层物性、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等储层特征以及油藏类型、流体性质、敏感性评价、渗流特征等油藏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改善王场潜二段稠油开发效果,挖掘生产潜力的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5.
潭口油田广三段稠油油藏地面原油密度平均为0.9970g/cm3,平均原油粘度为21708mPa.s。由于原油粘度高,流动性差,所以油藏开采难度大。为此,精细地描述了潭口油田稠油油藏地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广三段稠油油藏分布规律,提出了重新进行优化开发的部署。  相似文献   

16.
CP油田为埋深较浅的双重介质砂砾岩背斜构造普通稠油油藏,以常规冷采方式投入开发以来,开发效果较差。为此,依据该区原油黏度大、流动性差且地层裂缝发育的地质特点,考虑采用热采方式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参照稠油热采开发方式筛选标准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CP油田采用衰竭式+蒸汽吞吐的开发方式为最佳开发方式,原油采收率可达到41.4%。在此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蒸汽吞吐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井底干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根据上述开发方案对CP油田一口冷采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在注汽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该油田的成功经验对相似油田转换开发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属于中-低渗透非均质稠油油藏,由于油稠、地层出砂、地层压力低、产能低等问题,开发效果不理想,一直未投入全面开发。为了提高面120区原油储量动用程度,提高开发效益,从2001年起对该区开展了低渗透非均质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优化、热力开采设计及相应的采油工艺配套设计,确定了合理开发对策,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场油田王广区为薄层低渗透砂岩岩性油藏。1971年投入试采,采用不规则大井距面积井网开发。根据油田动态反映,1998年对主力油层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加密完善井网,提高了采油速度,但油井含水上升较快。为了进一步降水采油,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对部分注采井组进行了周期注水矿场试验,见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