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钟鸣 《陶瓷工程》2014,(11):48-49
荣昌陶是中国三大陶都之一,历史悠久。名扬国内外,工艺特征唯独树一帜。我最喜欢的荣昌陶的白泥和红浞的特有一种质地的效果,白泥与红泥的组合最为迷人。  相似文献   

2.
《陶瓷》2018,(11)
笔者采集钦州坭兴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的白泥与红泥,对泥料的线性收缩率及塑限等工艺性能进行实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矿藏地的白泥、红泥其线总收缩率各不相同,红泥线总收缩率总体比白泥要小些,也稳定一些;白泥与红泥按不同比例搭配后得到的二元泥料的线总收缩率各不相同。不同矿藏地的白泥与红泥的塑限各不相同;将白泥与红泥按不同比例组合成二元泥料后的塑限也各不相同,但二元组合泥料的塑限较高、较为稳定,塑性也较有保证。本研究结果可为坭兴陶企业筛选泥料及优化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谈荣昌细陶制品造型与装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泡菜坛是四川荣昌细陶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是在粗陶泡菜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出于实用性的要求,泡莱坛的造型比较特殊——在其口颈下方有一圈用作盛水以封闭坛口的“坛盒”(或称“坛沿”)。新石器时代的“敛口罐”及秦、汉的“双唇罐”,被认为可能是泡菜坛的雏形。早期的荣昌刻花泡菜坛,是民间陶器艺人创造的一种比较粗放的红泥细陶菜坛,俗称“中菜坛”。其规格比一般粗陶泡菜坛小,其造型直接承袭粗陶泡菜坛而略有改进,适宜用辘轳法手工拉坯成型。“中莱坛”的装饰方法和当地其它细陶产品相同:即在器物的适于装  相似文献   

4.
荣昌陶作为中国较早的实用艺术之一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精神追求。如何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荣昌陶与公共艺术的在地性特点,以荣昌安陶小镇为例,发掘了荣昌陶介入公共艺术的主要形式,探索出一条荣昌陶介入公共艺术的基本路径。不仅为荣昌陶的推广发展与公共艺术的创新突破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也为其他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出路贡献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一中国有四大名陶,广西钦州坭兴陶、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重庆荣昌陶:宜兴紫砂陶,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越国,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紫砂泥原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紫砂陶的文化特点是在陶器上刻画具有诗情画意的纹饰和诗文,有"字随壶传、壶随字贵"之说。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建水紫陶以当地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采用"阴刻阳  相似文献   

6.
<正>荣昌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宋时期荣昌安富地区烧陶业已经比较发达,明清时期荣昌安富制陶业持续发展,尤其是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三大陶,荣昌陶、宜兴陶、石湾陶在清朝康熙时期,因泥土的性质不同产生了各自不一样工艺特征,也是在这一个时期三大陶区陶业行成鼎盛时代,发展出各工艺特色,荣昌陶的土质、造型、釉色、装饰等都有中国西部川南地域的工艺  相似文献   

7.
<正>荣昌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在宋代的鼎盛时期就有很高知名度和很大的影响力,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业界以"薄如纸、红如枣、亮如镜、声如磬"对荣昌陶的高度概括,是荣昌重要的文化资源。2011年5月国务院文化部将《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对荣昌陶传承和保护列入了政  相似文献   

8.
陶都旧梦     
蔡少 《中华手工》2011,(5):71-73
曾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合称为中国四大名陶的荣昌安陶,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距离重庆一个半小时车程的荣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县城。那里的荣昌折扇和荣昌夏布均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名噪一时的荣昌安陶,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荣昌陶从宋代开始烧制,"安富场五里长,排  相似文献   

9.
陶都旧梦     
蔡少 《中国搪瓷》2011,(5):71-73
曾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合称为中国四大名陶的荣昌安陶,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距离重庆一个半小时车程的荣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县城。那里的荣昌折扇和荣昌夏布均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名噪一时的荣昌安陶,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10.
荣昌陶作为西南地区制陶工艺的代表,因其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卓然不凡的品相,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然而随着时代不断变迁,荣昌陶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逐渐淡出大众视野。近年来,传统手工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荣昌陶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地域文化背景,对荣昌陶的创新发展与品牌塑造进行探究。通过对荣昌陶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探索,塑造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荣昌陶品牌,增加陶器内涵价值,使荣昌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重回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1.
<正>荣昌陶是三大陶都四大名陶之一,国家荣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巴渝十二品的称号。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荣昌地区的先辈们就创作出了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陶器作品,其中以陶佣为代表,在唐代时期,荣昌陶业逐渐发展起来,明清和民国时期制陶业持发展,一度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八九十年代荣昌陶器厂都比较红火,产品曾代表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品赴:日本,智利,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还大量出口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地。近年来荣昌陶风云再起,市场  相似文献   

12.
陶器上釉是荣昌陶的一大特色,本地人叫它"釉子货",在施釉方面,继承唐、宋以来的色釉装饰,发展了各种釉色,釉色丰富多彩。荣昌陶一直继承唐、宋以来的釉色,并且不断随之发展,产生了各种釉色,鼎盛时期达一百多种,各种釉色丰富多彩,更有跟随不同温度的釉色,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效果及窑变,同时装饰与釉料结合与发展,又创作出很多精妙绝伦的荣昌陶精品。笔者就以荣昌陶制釉工艺、施釉技法、荣昌陶釉色烧制过程产生的变化与特征、代表釉色的特点分析进行略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原料选择、配方确定及工艺参数的制订,生产了深受人们喜爱的红泥陶餐具,提升了山地原料的使用价值。实验表明,红泥陶餐具与精陶相比在抗折强度、釉面硬度、热稳定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红泥陶作为以其艺术风格为主要特征体现的一个独立的、特定意义的陶瓷品种,其发源地在意大利,其在中国形成规模生产的时间还不长,在国内尚为一新的陶瓷品类。本文从红泥陶的基本范畴、艺术风格、制作工艺及坯釉设计等方面对红泥陶作了较为系统、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子鹏 《佛山陶瓷》1998,8(1):19-20
分析彩釉砖坯料配方所使用的原料,选择合适的红泥,去掉原配方中使用的白泥,维持配方性能不变,克服配方使用白泥的弊端,降低配方成本。  相似文献   

16.
徐建华 《江苏陶瓷》1999,32(2):13-16
低温釉下装饰红炻陶分别从胎体材质与装饰技术二个方面对传统红泥陶作了突破与发展 ,是一种新型的低耗能陶瓷品类。介绍了其研制方法与生产工艺 ,并结合其物化性能与显微结构的检测结果 ,对有关机理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西南是我国多民族聚合最密集的地区,有近30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独特而多彩的民族文化。西南地区是中国21世纪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西南地区有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四大名陶”中的三大名陶,即重庆荣昌安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云南建水五彩陶。1953年,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云南建水五彩陶、重庆荣昌安陶以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品相卓绝,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但今天,宜兴紫砂陶名满天下,其它三陶由于地处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18.
在天府之国东部荣昌县境内有一座美丽的雅屿山,土分红白,质地柔韧细腻,早在明代就有人采土炼陶,数百年来,形成了胎薄质坚、造型秀逸、装饰富于地方色彩的荣昌陶。建国以来,荣昌陶绽放出绚丽耀眼的花朵,在四川有代表性,在全国有特色,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欧美、东南亚。其工艺美陶作为反映我们国家民族高度的科学技术、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与精神物质文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荣昌陶"四大名陶之一"到今为止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盛极一时,如今却鲜为人知,悠久的文化历史该如何去传承,新兴一代的发展,该如何去融汇贯通。本文就荣昌陶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中从他的历史、现状问题、发展建议进行探讨。望作为四大名瓷的荣昌陶艺术文化,能够紧随祖国文化复兴的道路,重焕新生。  相似文献   

20.
《江苏陶瓷》2020,53(1):1-2
正中国陶瓷,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誉满全球。荣昌陶则以"薄如纸、声如罄、亮如镜"闻名业界,它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位于荣昌区安富街道的安陶小镇,其前身为"安富镇",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荣昌陶便产于这里,属民陶,是安富镇的地方传统艺术,主要用于生产民用的缸钵坛罐壶杯盏、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等。据史书记载,荣昌陶起源于汉,兴旺于宋代和清朝,上世纪70年代达到鼎盛。巴人粗旷,陶制品颇具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