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综述了国外利用测井评价煤层气储层特性的现状及实例.成果表明.测井能用于精确确定煤层厚度和煤的工业分析值,对煤层气含量、渗透率的估算已成可能.测井还能用来帮助确定吸附等温线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用测井方法确定煤层气储层的评价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形成于煤化作用的各个阶段,绝大部分煤层气以吸附气状态赋存于煤层之中,煤层的生气和储气能力都受煤变质作用程度的控制.这些特性决定了煤层气储层评价的一系列关键参数,煤层含气量、吸附特性参数、渗透率、孔隙度、煤岩参数、煤的工业分析参数等.可用常规测井方法直接或间接获得,使用测井数据评价煤层气储层已经成为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新疆乌鲁木齐矿区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与产气能力,基于现场测试、测井、生产数据,通过测井拟合与产能动态预测,研究乌鲁木齐矿区煤层气产能影响因素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兰氏体积、兰氏压力、含气量呈现出中部稍大、东北与西南两侧稍小、区域分布差异不大的趋势,临储比呈现出北部大、南部较小的趋势;孔隙度、渗透率呈现出中部稍小,南北两侧稍大,分布差异较小的趋势;研究区煤层气井产能北部最大、中部较小、区域差异小,平均在629万m3左右,产能与临储比、含气量、孔隙度等参数的分布特征较吻合。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系列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煤储层的物性特征及测井响应分析,提出了煤储层测井系列选择的原则、方法以及相应的测井系列,同时,对煤层气井的固井测井方法、固井质量评价和固井测井的时间要求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测井资料在煤层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目前煤层气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述常用的煤层气测井方法与测井地质应用,以某地区的研究区块多口井的分析资料为例,讨论了煤层测井曲线与水分、灰分、物性等参数的关系,依据煤层气储层实验室分析资料,对煤组分、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已有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使得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各项参数的可靠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分析了煤层气测井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测井资料进行煤层气等温吸附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表明,这种方法精度高、适用性强,为煤层气资源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重要手段。在郑庄区块,分析总结了微电阻率扫描、核磁共振、阵列声波等成像测井资料在煤层气评价方面的应用,对30和150煤层进行内部结构的分析和精细描述,分析评价了煤层及项底板的物性和岩石机械特性,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孔隙度、孔隙结构特征、裂缝发育状况、岩石力学参数等评价成果,为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煤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准确地把握煤岩特征对后期的开发至关重要。基于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地区常规测井资料,结合煤岩岩芯测试资料,在对煤岩工业组分定量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法建立经验公式以及相应的测井解释方程,对煤岩的显微组分、工业组分、含气量等进行了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8.
在大量调研分析基础上,梳理了页岩气概念、总结归纳了页岩气的成藏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对页岩气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及含气特征综合分析,提出了适于页岩气评价的常规测井系列,研究了页岩气的岩性、物性和含气性测井评价方法;通过对页岩气主要地质评价指标的分析,建立了页岩气的常规测井评价技术体系。通过四性关系研究,建立页岩气主要地质评价指标的测井解释模型,从而实现页岩气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将测井新技术和现代数学方法引入到页岩气测井评价中、结合二维及三维精细地震勘探解释新技术对于提高页岩气评价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指标的测井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层含气量,渗透率和储层压力是评价煤层气的三大主要指标,用测井资料解释这些指标,就是利用现有数字测井资料。采用多种方法与煤样分析瓦斯含量及钻井煤层渗透率,储层压力的试井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进而运用到勘探区,打出其分布规律,正确地指导煤层气的开发和生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层样品采集难度大、煤体结构不完整的问题,在加强煤层取芯技术的同时,以三侧向电阻率测井、井径测井、散射伽马测井为主,辅助利用自然伽马测井和声波时差测井等资料,对工区C25煤层煤体结构分别归纳了:I类煤(块煤)、II类煤(块粉煤)、III类煤(粉煤)的测井响应特征。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测井曲线组合方法识别煤体结构效果良好,对今后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并比较了常见评价煤层气孔隙发育测井方法,以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的煤岩测试资料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因素建立的评价煤层气储层孔隙发育的解释模型,研究认为灰分含量、变质程度、煤体结构是影响研究区储集空间的主要因素;基于影响因素的计算模型预测孔隙度优于常规解释模型预测。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储层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储层特征评价研究是煤层气勘探试验中和进行商业开发前所必须进行的一项技术工作。本文在煤储层性能参数单因素评价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储层特征综合评价的重要性和定量计算方法。并将此方法在安徽淮南煤田新集煤层气开发示范区研究工作中进行了应用,评价结果表明相对定性和单因素评价更为科学、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技术》2017,(9):105-107
从煤层气储层测井响应机理出发,优选出煤储层及顶、底板产水敏感测井参数。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平均日产水量进行预测,准确率在76%左右,并具备区域产水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渝南地区煤层气测井建立了非含煤和含煤测井的体积模型和多参数定量识别方法,煤层气储层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三高二低"特征(高电阻率、高补偿中子、高声波时差、低自然伽马、低密度),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煤层含气量在9.4~19.7 m`3/t,气体成分中甲烷含量较高(82.41%~99.21%),煤层气质量较好。通过对煤层气储层的物性、含气性、岩石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等地质参数进行定量评价,为该区域煤层气的井网规划和规模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含煤面积大,煤炭资源丰富.结合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地质情况分析了煤储层特征,在使用吸附法分析矿区煤样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微观空隙结构以及割理对煤层气的影响作用.体积法也被用于计算江仓矿区地质资源量.结论为:①江仓矿区煤厚变化大、总厚度大、煤层间距小,有机组分以镜质组和情质组为主,壳质组含量很少,这些均有利于煤层气的形成;②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好,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③江仓矿区地质资源量共57.41亿m3,平均资源丰度1.04亿m3/km2.  相似文献   

16.
煤的裂隙与煤层气储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中的裂隙是煤层气储层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到煤的渗透率,是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设计的基本依据。根据裂隙的形态和成因可将其分为:内生裂隙、外生裂隙和继承裂隙三类。同时对裂隙的野外观测和室内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述。借鉴瓦斯地质学对煤体结构的分类,探讨了裂隙类型与煤体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利用裂隙类型和煤体结构进行煤层气储层评价和有利区块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李月  徐守余  刘鹏飞  高原  路研 《中州煤炭》2016,(12):128-133
裂缝是进行火成岩储层预测的关键,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火成岩裂缝测井解释问题,探讨了火成岩储层裂缝特征以及各类常规测井曲线、成像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对裂缝的响应特征;介绍了目前在常规测井基础之上拓展的指数曲线法、综合概率法和模式识别法等在识别裂缝中的应用;此外,国内外还利用比值法、杨氏模量等其他半定量方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识别裂缝特征。为进一步对裂缝进行精确描述,归纳了利用成像测井、双侧向测井以及斯通滤波等方法在定量计算储层裂缝参数(裂缝产状、裂缝视孔隙度,裂缝张开度和裂缝渗透率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矿物是煤层气储层压裂改造中需要考虑的一项因素。煤层气开发中需要详细研究煤中矿物以制定开发方案。煤的特殊物性使得常规手段无法详细研究煤中矿物。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室内研究经验,得出煤储层改造需要了解煤中矿物的赋存特征及组成特征,并结合实际总结出了能详细研究煤中矿物的赋存及组成特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储层地质与动态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内外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分析,从煤储层描述与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研究的试验和测试手段、煤储层多相介质耦合特征及渗透率预测、产能过程相渗变化及预测模型、煤层气储层排采试验动态和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等6个方面,有重点地综述了煤层气储层地质与动态评价研究的新进展,并指出储层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多相介质耦合特征和渗透率预测,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储层渗透率动态预测,全方位、多学科的储层动态渗透率预测,构建定量-半定量的煤储层动态评价和预测体系将是今后储层地质和动态评价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储层渗透率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储层物性参数.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以其快速、无损、测量准确等优点,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取储层渗透率,广泛应用于目前逐步特殊化、复杂化的储层中,成为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根据核磁共振渗透率计算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将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渗透率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