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基于3G网的移动GIS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技术(3G)、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各种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GIS系统迅速向移动GIS系统发展.在分析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3G网的GIS系统架构和相关关键技术,并重点介绍了移动台辅助定位、基于移动台的定位和独立定位这3种混合定位技术,最后以空间定位信息服务(LBS)为例,并结合工程实践,讨论了基于3G网的移动GIS技术的最新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将公众移动通信网与专用移动通信网进行技术融合和网络融合,从而形成既能为公众提供个人使用的移动通信服务,又能为某一业务部门提供专用的移动通信服务的综合移动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3.
虚拟归属环境(VHE)支持个人业务环境的无缝漫游,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终端和网络访问个性化的业务,但VHE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本文对VHE实现策略进行了研究,结合Web服务技术,提出一种面向移动互联网的VHE业务平台--WSEVHEP,平台由3个Web服务组成:VHE服务、上下文服务和位置服务.VHE服务采用软件代理技术实现.第三方的业务也通过Web服务发布并接入到VHE平台中.WSEVHEP实现了VHE的基本特性,满足了在移动互联网中提供VHE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数据业务是移动通信发展最迅速的业务之一,与智能网(IN)的融合可以集中数据业务与智能业务两者的优势,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移动智能网是可以在移动通信网络上快速、有效地生成智能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首先概述了移动智能网原理,并基于移动智能网提出了手机签名增值业务的解决方案,分析研究了实现该方案的关键技术,并在实现原理、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5.
无线接入技术(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也称无线接续技术,或称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主要功能是以无线技术(大部分是移动通信技术)为传输媒介向用户提供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用户。无线用户环路的宗旨和目标是提供与有线接入网相同的业务种类和更广泛的服务范围,无线用户环路由于具有应用灵活,安装快捷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接入技术中最热门的话题,受到各国尤其是电信业务急需普及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和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当前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中的若干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设计和实现面向移动通信终端的业务支撑平台(MSSP, mobile services support platform)的原型系统出发,对基于J2ME (Java 2 micro edition) 的移动业务支撑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MSSP系统采用了层次化模型,模块化设计。最后列举了基于本系统的一个同步浏览的GIS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服务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当前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中的若干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设计和实现面向移动通信终端的业务支撑平台(MSSP, mobile services support platform)的原型系统出发,对基于J2ME (Java 2 micro edition) 的移动业务支撑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MSSP系统采用了层次化模型,模块化设计。最后列举了基于本系统的一个同步浏览的GIS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服务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Scalable Network Technologies(SNT)将推出一款针对公共和军事网络下一代无线技术的可升级虚拟和仿真软件环境。基于由美国国防先进技术研究计划署所开发的全球移动信息系统模拟程序,SNT推出的QualNet和Exata仿真软件可精确地分别模拟3G和4G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为和操作,包括服务质量、软件定义无线电和网络中心服务。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蜂窝物联网(C-IoT)技术的现状,针对增强机器类通信和窄带物联网技术标准,提出了2种现网快速部署方案,并进一步指出了C-IoT面向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演进路径,包括网络功能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移动边缘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以及面临的安全风险.对关键技术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5G C-IoT可有效扩展C-IoT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技术(3G)、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各种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GIS系统迅速向移动GIS系统发展.在分析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3G网的GIS系统架构和相关关键技术,并重点介绍了移动台辅助定位、基于移动台的定位和独立定位这3种混合定位技术,最后以空间定位信息服务(LBS)为例,并结合工程实践,讨论了基于3G网的移动GIS技术的最新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公路上车辆位置的定位问题,以基于蜂窝网络的定位技术为基础,给出一种多基站辅助单基站计算的定位算法,并结合移动网络位置服务业务的网络结构,构建了基于蜂窝网络定位技术的高速公路车辆位置服务模型,设计了车辆定位的位置服务流程,在安卓平台上对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能够获取位置坐标、查询位置坐标以及上报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12.
基于GPRS的IP QOS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移动通信与数字业务相结合的过程中,QOS(服务质量)不能满足业务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方案,以此增强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服务质量,该方案融合了diff-serv(区分服务)和RSVP(资源预留)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自组网的起源和概念,并将它的概念与传统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结合,引入新的无线接入网络架构-蜂窝ad hoc网络。它可以利用移动台的多跳转发能力扩大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均衡相邻小区的业务、提高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等,是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强在位置服务(LBS)中对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提出基于本地缓存的位置感知匿名选择算法(LaSA). 利用历史轨迹信息和缓存信息,以不依赖可信第三方(TTP)服务器的方式构建匿名区域. 在连续位置服务查询中,利用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未来可能查询的位置进行预判. 根据预测位置、缓存贡献度和数据新鲜度构建匿名区域,以覆盖用户所查真实区域. 结果表明,与已有方案相比,所提出的LaSA隐私保护方案能提供更高的缓存命中率,减少用户服务请求次数,保证用户位置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重庆瑞笛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Attractor I-MPOS移动POS机,通过900/1800MHz TDMA GSM/GPRS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实时接收客户消费的交易信息,并打印交易明细账单,满足了移动新业务不断推进发展的趋势,以及移动运营商对新业务推广应用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6.
《商品与质量》2009,(33):12-13
蜂窝式移动电话,全称“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是目前我国数字移动通信工具(俗称手机)中最常见的一类产品。近10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业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手机已成为百姓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见的耐用消费品。而随着手机品种、式样、功能的层出不穷,消费者对手机产品质量的投诉量也是一路攀升。  相似文献   

17.
当今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移动信号已覆盖了98%以上的区域.当用户在这些区域需要紧急救援时(比如在户外遇到灾害等),基于移动通信网定位技术的紧急救援服务就显得异常重要.紧急救援服务的实现方案多种多样,中国移动集团目前已制定了相应的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在电信行业谈转型、谋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聚焦连接,通过"做大连接规模,做优连接服务,做强连接应用",努力开创数字化产业新格局。传输网是实现移动公司网络和业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打造万物互联网络的基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移动)传输网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网络能力和基础资源储备不断增强,面向全业务发展的网络架构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9.
我国首个数字移动通信模拟试验网(MTNet)国家实验室项目通过国家验收。MTNet拥有全国唯一的三频GSM移动台型号认证测试实验室、CDMA终端CDG测试认证实验室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终端认证测试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GSM/CDMA/3G综合移动通信终端验证平台。验收委员会认为,MTNet网络结构合理,可依据需要灵活配置,进行从终端到网络设备、系统、网络接口的各种模拟试验和测试工作,可模拟商用网的能力,能适应移动通信领域新技术、新业务和新应用需求,研究和解决网络演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为政府部门管理市场和规范市场提供必要的验证…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网"移动网络增强定制业务逻辑(CAMEL)"和"无线智能网(WIN )"技术实现综合移动号码携带(NP)的解决方案.给出了方案的基本设计思想.详细设计了分别应用于不同网络侧的独立接口协议、信令流程.对该方案与传统移动号码携带技术进行了比较讨论,证明该方案可避免传统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规模改造,并可灵活应用于不同制式移动通信网间的号码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