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陕西神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Texaco气化炉炉壁超温的具体过程,深入剖析了炉壁超温的根本原因,提出了炉壁超温的解决办法及应对措施,在解决公司生产难题、保证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同时。为同行业厂家提供了防止炉壁超温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针对余热锅炉排烟超温的现象进行分析,找出了超温原因并采取了技术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台重整四合一加热炉因超温出现P9炉管倾斜和表面爆皮现象,通过宏观检查和温控曲线的分析,确定超温性质和重点检测部位,同时对炉管进行外径测量、壁厚测量、硬度测定、金相检验,验证了爆皮位置为超温损伤最严重部位,并对超温炉管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吸塔超温的原因,一类是热负荷大,一类是一甲液浓度高.结合超温时的工艺状况,判断超温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叶永繁 《安徽化工》2005,31(4):49-50
介绍锅炉结渣、超温等影响装置生产的问题,分析结渣的机理和超温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合成氨装置一段炉炉管出现的"红管"超温现象,对炉管超温的原因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气化炉炉衬结构改造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俊昌 《中氮肥》2005,(4):36-39
分析了气化炉炉壁超温的原因。从炉衬材料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对炉衬结构进行改造,基本解决了炉壁超温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李丰  张斌  傅强  姜懿廷 《化工机械》2011,38(2):163-165
分别对在不同超温温度、时间下,奥氏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冲击韧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塑性指标(延伸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超温时间的增大,材料力学性能和塑性指标均下降,采用负对数曲线拟合了各温度下材料性能与超温时间的关系,得到了材料在对应超温条件下的寿命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从事故教训、工作经验和执行技术规范的体会中认为,造成有机热载体液相炉受热面管破裂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管壁超温、超压,最主要是超温。事先发现是否存在超温、超压因素,并消除这些因素,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支撑板超温的现象,分析了引起超温的原因,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技术改造措施。改造措施实施后,解决了支撑板超温的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气化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杨诚  张照益 《水泥工程》2019,32(6):34-37
文章简单介绍了回转窑托轮瓦在使用过程中异常发热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回转窑现场工位应准备处理发热问题的常用工具。同时对引起回转窑拖轮瓦发热的原因进行归纳与简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70t/h锅炉屏式再热器爆管现象的综合分析,找到了产生爆管的原因,制定了现场屏式再热器泄漏的处理对策,分析了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如强  王广河  黄明富  段伟 《广东化工》2012,39(7):192-193,199
催化裂化装置主分馏塔的准确模拟对于进行全塔分析及装置操作、优化和节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催化裂化装置模拟存在主分馏塔脱过热段模拟不准确、关键数据无法获得等问题,根据脱过热段特点提出了4类模拟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得到,对于催化裂化装置主分馏塔的模拟采用脱过热段与分馏塔分开处理、脱过热段利用2个闪蒸罐和1个混合器的模拟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主分馏塔的模拟准确度,从而为催化裂化装置生产操作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孕育处理和过热保温对高硅铸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孕育处理和过热保温能显著改善高硅铸铁的性能 ,并得出改善高硅铸铁性能和无气孔致密铸件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欧勇  丁鸿吉  魏海峰 《大氮肥》2014,(4):247-249
分析合成氨装置气化炉长期以来存在的拱顶炉壁超温的原因,针对原因对挂砖外形及气化炉烧嘴长度进行了调整,解决了拱顶炉壁超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梅庆 《大氮肥》1999,22(2):121-123
通过验算设计参数,分析03-B002E01出口温度超标原因,发现03-B002E01设计热负荷计算有误,换热面积设计选取过大,造成超温,提出减少换热面积增加热负荷是降低03-B002F01出口温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杜永法 《化肥工业》2000,27(5):45-47
通过对耐火衬里使用寿命短、炉口和热电偶孔部位超温原因的分析,对炉口、热电偶孔部位耐火衬里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气化炉筒体下部刚玉砖的厚度,解决了炉壁超温问题,耐火衬里用寿命从原来的不到8000h延长到16000h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中,变频器往往使用在重要的生产场所,特别是大功率变频器,作为关键设备的传动,一旦发生跳闸,将会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甚至造成整条生产线的跳停。在跳闸原因中,变频器过热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探讨了降低变频器温度的方法,并在过热跳闸时提前预警,提醒生产人员采取应急措施,从而防止变频器过热跳闸,保证生产连续安全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固相法聚烯烃氯化基本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固相法高氯化聚乙烯(HCPE)的制备为例,研究固相法聚烯烃氯化中的基本现象。结果表明:固相法聚烯烃氯化中存在着明显的粘结、烧结、局部过热和密度增高等现象,温度是影响粘结和烧结的主要因素,粘结使氯化速度降低、氯分布均匀性变差,局部过热导致晶区熔融参与氯化,原料、氯含量和粘结决定了产物的密度。  相似文献   

20.
The concept of “overheating” is one of the known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single polymer composites. This concept is validated on two categories of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the drawable, apolar (i.e.,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iPP],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 and the less drawable, polar ones (i.e., polyethyleneterephalate [PET] and polyamides [PA]). The interchain interactions in apolar polymers are relatively weak and therefore a high degree of drawability can be obtained. Polar polymers on the other hand have relative strong interchain interactions, they are therefore less drawable. A shift higher than 20°C of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can be obtained in case of highly extended iPP (draw ratios >14). Ultra‐drawn PE shows only 10°C overheating upon constraining and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change in chain mobility for PE in the hexagonal phase. In case of PET and PA6, only draw ratios of 4 could be reached; however, temperature shifts of about 10°C for constrained fibers compared to unconstrained fibers could be measured. A proof of principle of the potential of the constraining concept for the manufacturing of single polymer composites is obtained by the preparation of single fiber model composites. The effect of the post‐drawing conditions on overheating is examined in details on the example of iPP. It is concluded that both post‐drawing temperature and ultimate draw ratio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gree of overheating. POLYM. COMPOS., 26:114–120, 2005. © 2004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