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顾荣国 《肉类研究》2006,20(3):23-23
油脂吸附剂在包装熟肉制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低温干燥机、高温干燥机的特点.采用低温干燥生产工艺烘干物料,不仅使物料具有良好的品质,而且破碎率低、加工性能好.采用低温干燥机干燥时间短、产量大、节约能源,应是油脂加工业首选的干燥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真空精密蒸馏分离技术为开发热敏性油脂产品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以分子蒸馏、短程蒸馏、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为代表的高真空精密蒸馏分离技术,在各种高质量的油脂精深产品的生产中已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期科技前沿栏目将就目前在工业化高真空精馏技术中主要采用的几种方式的原理、装置、工艺与产品的主要特点,以及在油脂精深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油脂脱臭是精炼生产中的重要工序,而真空系统又是脱臭工序运行稳定,获得高品质成品油的重要因素,占脱臭能耗的比重较大。本文介绍了油脂脱臭中干冷真空技术的原理、装备、技术特点及其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对食用油中脂肪酸各组分及其指标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检测了加热后油脂的反式脂肪酸生成量和各个脂肪酸含量变化,利用2,4-二硝基苯肼对羰基值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缓慢下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上升,其中C16:0经过210℃3h后含量增加了0.572 9 g/L,与此相反,C18:2则下降了2.084 9 g/L.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和羰基值都呈上升趋势,反式C18:1和反式18:2含量经过210℃3h后分别增加了0.074 3 g/L和0.071 6g/L,经过210℃3h加热后羰基值为52.81 meq/kg,并且这种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更加剧烈,尤其在150℃后油脂的品质开始下降迅速,这样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建议日常烹饪过程中油温控制在150℃以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氢化油的大量使用,反式脂肪酸的危害逐渐显现。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诱导血栓形成,还能干扰脂肪酸代谢,影响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近年来,公众对反式脂肪酸的担忧越来越强。本文综述了反式脂肪酸的产生、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反式脂肪酸有两个来源,天然存在和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其危害主要来自油脂氢化、精炼及煎炸过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因此,本文提出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控制反式脂肪酸:(1)寻找氢化油的替代品:酯交换油脂、酯化产品、油凝胶、棕榈油分提物等;(2)采用油脂提取新技术:水酶法提油、冷榨提油、超临界萃取提油等;(3)减少煎炸。旨在从源头把关,从根本上消除反式脂肪酸可能引起的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8.
提高油脂酸价测定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脂是食品行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行业的迅猛发展,油脂酸价的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油脂贮存条件不适宜,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油脂酸败。油脂酸败过程中会分离出游离脂肪酸,产生酮醛类以及过氧化物等,不但使油脂的感官与理化性质改变,且对人体产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讨论了TBHQ及其合成过程中的衍生物———DTBHQ在高温煎炸( 180℃±5℃)和低温(63℃±1℃)条件下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TBHQ及DTBHQ在低温时对大豆油都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TBHQ的效果略优于DTBHQ;而在高温煎炸条件下TBHQ和DTBHQ的抗氧化效果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酯交换技术及其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酯交换是目前改善油脂物理性质较有效的一种油脂改性技术 ,主要分两种 :化学酯交换和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化学酯交换的催化机制有两种 ,即羰基加合机制和Claisen浓缩机制 ,而脂肪酶催化的酯交换机制类似于化学催化 ,它的催化位点由Asp/Glu His Ser氨基残基组成。还概述了酯交换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包括在猪油、大豆油以及棕榈油、乳脂、可可代用脂、乳幼儿用脂质、DHA以及EPA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油脂干法分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军海  裘爱泳 《中国油脂》2003,28(10):14-16
介绍了油脂干法分提的原理和意义,着重介绍分提设备以及干法分提在棕榈油、牛脂、无水乳脂、禽脂、鱼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食用油脂中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对缩水甘油酯(GE)的深入研究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在大多数食用油脂中发现了缩水甘油酯的存在。缩水甘油酯作为一种食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可能存在着致癌性。目前存在对GE的检测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2种,直接方法主要是对油样处理后LC-MS检测;间接方法为缩水甘油酯与苯硼酸衍生化后GC-MS检测。本文对缩水甘油酯的来源、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介绍,并对检测方法的标准物质、样品处理过程、仪器条件、结果等加以比较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油脂工业的新前景--生物柴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生物柴油因其对环境友好,由可再生的动植物油脂加工而成,再加上政治、经济的原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利用转酯反应生产生物柴油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但生产成本过高是制约其商业化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油脂加工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本文绍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油脂提取、纯化、精炼等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油脂脱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马传国 《中国油脂》2002,27(1):24-26
分析了不同油脂脱胶方法的理论 ,描述建立在这些原理基础上的脱胶工艺 ,通过试验表明几种脱胶工艺 (膜过滤脱胶法、水化脱胶法和特殊水化脱胶法等 )均对实际生产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戎晶芳  夏蓉 《中国油脂》1995,20(2):11-15
考察了硫化物对大豆油部分加氢Cu-Cr催化剂和CuO/SiO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不挥发性硫化物毒性与硫含量基本成正比,挥发性硫化物毒性较小。铜催化剂抗S性比镍催化剂好。活性高的催化剂抗毒性比活低的强。减小催化剂颗粒度和提高活性组分分散度,有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和抗毒性。  相似文献   

18.
油脂科技的发展状况,方向和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油脂及其相关产品的重要性。简要回顾了科技促进我国油脂工业发展的历程。根据国家规划、产业政策及科技发展方向,展望未来我国油脂科技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郭娇娇  宫智勇 《食品科学》2011,32(23):339-341
随着对氯丙醇的深入研究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越来越多的食品中检测出高含量的氯丙醇。目前,有许多关于在动植物油脂中检测出3-氯-1,2-丙二醇(3-MCPD)酯的报道,并得出油脂精炼过程是产生3-MCPD酯的主要途径,精炼工艺中的脱臭工序是3-MCPD酯形成的关键工序。假设3-MCPD酯的含量按照100%转化,则转化生成的3-MCPD将远远超过每日最大耐受量(TDI)2μg/kg。因此,本文对3-MCPD酯的来源及影响因素、检测方法和其在动植物油脂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食用油脂中芥酸的测定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有许多关于食用油脂中芥酸测定的各种方法的报道,这些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纸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浊度法和这些方法联用。给出了这些方法的重要操作条件和特点,并叙述了脂肪酸甲酯的快速制备方法。引用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