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陈琳 《包装世界》2012,(4):74-75
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鉴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学生对美术能有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并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其最终关注的是学生在美术鉴赏活动中获得了什么,最终目标指向的是学生,而不是作品本身,美术作品只是美术鉴赏的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其自身各种潜质的平衡与协调发展。音乐审美教育中,在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的同时也应让学生学会辨别“丑”;音乐审美要凸显其“音乐性”,让学生在音乐音响形式中感受美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审美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审美意象是通过与一定美的构成观念相联结的心理现象,艺术设计体系中的审美意象是设计师潜在意识的想象和发挥,是对人类观念意志的一种特殊的激发和表现。只有经过这一艺术表现过程,审美意象才能得以成形,并以物化的表现形式,进入社会鉴赏和实用过程,经受社会审美实践的检验。文章以简要明晰的语言论述了艺术设计体系中的审美意象和心理要素。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空白”的美学特性、哲学意味和审美鉴赏。指出“空白”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美学特性,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空白”,注重通过“空白”创造独具魅力的诗歌意象;强调诗歌“空白”的运用与诗人追求的人生境界相关;阐述了“空白”鉴赏的美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人们进行形象思维时,联想与直觉思维是思维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两种重要的链接方式,其中联想是将几个相关物体组合在一起,对它们的外形、色泽、质感机理、内在性质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与概括思考,从而获得某种新的体验;而直觉思维是对某一事物的某种特殊表象的直接感受后所产生的某种体验,若这种表象带有强烈而突出的视觉效果,直接感受会十分快速,获得的体验也会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6.
创意环球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乐趣?生活是体验?生活是感动?它的答案远比想象的要丰富。就像一百个人看蒙娜丽莎.会有一百种微笑。情趣本身就是种生活.一种生活方式.它义无反顾地征服着时间和我们的审美.没有人能够轻易拒绝这种功能与活力。它考验着我们的想象.同时也挑战我们的勇气。就是有着这样一些创意独特的情趣用品.它们悄无声息的进入我们的生活.然后大张旗鼓的颠覆了我们的观念。我们会因此重新审视生活,重新去享受这些垂手可得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审美与想象     
刘洋 《包装与设计》2015,(6):105-106
一、美感与想象 1.1 美感和想象的含义 谈到审美中想象的作用,就不得不先弄清什么是美感和想象.美感是在接触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触,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1]我们认为美感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一方面,美感的产生依赖于人类社会实践,它的性质和发展也是人类实践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美感是客观美的对象的能动反映,它是对于对象美的特征的能动反映.美感是通过认识美的对象而感受到的一种快慰与自由的喜悦,这种体验和认识必然带有鲜明的情感体验与情感态度.因此,美感认识的本质在于:情感与认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审美教育过程中的普遍使用,给艺术鉴赏和审美体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带来许多不良影响.一方面,审美教育过程出现读图与读文字之间的断裂,另一方面,个体的审美体验流于简单、肤浅的"看懂",致使直接的视觉图像呈现代替了深刻的美学思想.因此,结合美学的学科特性、教学过程的生命特性、以及师生的视觉素养等因素,探讨多媒体技术使用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就成为走出多媒体技术使用的误区,更好的进行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感觉主体是美感,生活中更教会我们探索、发现,然后习得、获得.而在学习的每一过程里,我们从经验的累积也将成就往后对于品味生活、鉴赏美的能力.展览是一种沟通,透过艺术展览活动的构思、组织以及空间、视觉、体验,用不同的方式将思维传达出来,观者能从中触发对任何事物产生新的理解.用一双审美的目光去凝视这个平凡世界,这个世界会重新组合,浓墨重彩,意味深长,这一感知美的瞬间,会得到精神的放松与满足.  相似文献   

10.
朱慧 《中国包装》2013,(10):38-41
文章通过研究青少年色彩审美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特征,阐明了青春期的色彩审美联想作为一种高级的心理意识活动,所应具备的心理条件是记亿的丰富性,回亿的活跃性和主体目的的明确性,知识、经验的丰富性,以及特定的情绪状态,一定的思维能力等,而其中记忆与回忆则首数重要。并指出青少年色彩审美联想具有主观性、主动性,内容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旅游体验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以审美体验为中介的人与客观世界的沟通方式。根据程度的不同,审美体验可分为三个层次:知觉体验、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本文分析了审美主体如何与审美客体相互作用并产生瞬间性审美感受的过程,同时提出了影响旅游文创产品审美体验的几个因素,旨在将审美意识融入旅游经济,打造“诗意旅游”的美好体验,力求提高文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空间形象思维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对空间形象思维的形式——表象、联想、想象在画法几何及科学创造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将表象划分为平面表象、空间表象和运动表象,并对每种表象的形成、难度、培训途径进行了分析。对联想已有的两种不同的定义描述给予区分和归类。从想象过程上将想象分为组合式想象和推理式想象。另外,还分析了抽象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与表象、联想、想象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求解点、线、面综合题应用轨迹法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马海博  张茫茫 《包装工程》2019,40(12):302-308
目的 在新媒体的创作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这一主题概念始终影响着创作者与观众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在信息化时代,新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带来更多的创作可能。通过分析当前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时代特征,探究时空观对于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多重影响。方法 结合实例阐释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时代背景、基本特征、重要意义,并梳理在数字与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基于时间与空间特质下的新媒体艺术表达方式与审美体验的重要关联,从而总结时空观视角下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由来与趋势。结论 基于时空观这一视角重新审视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与理解体验,强调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创作的层面丰富审美情感的注入,同时启发创新意识的形成,更好的达成作品审美体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审美教育贯穿语文教学整个过程,而朗读教学更应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用声音增强课文感染力量的有效手段,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审美活动。朗读可以赋予课文以新的艺术生命,是对课文中美的鉴赏和再创造。朗读中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分析理解能  相似文献   

15.
幼儿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学科之一,因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儿童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美术课中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儿童大胆创造,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幼儿联想、想象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美术课中,在启发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儿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也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首先要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6.
朱上上  吴俊骞 《包装工程》2018,39(6):109-113
目的对诗歌意象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将诗歌意象视为一个多层次的审美结构,分析其构成及表现方法,同时对比研究文创产品意象的结构层次组成,找寻诗歌意象结构层次与文创产品意象结构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探究诗歌意象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流程,最后通过设计实例对流程进行实证性研究。结论诗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将为文创产品赋予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绪,树立正确的的审美观念。”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音色成为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音乐的备种手段互为依存,它们共同协作来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这些音乐语言,去创造美的情境,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种独立的语文能力,由于受升学影响,阅读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沼泽地而不能自拔,步入了复杂多变的语文教学只简单到围绕一个“指挥棒”转的地步的怪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及思维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情趣的培养,联想想象能力的发挥: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记忆与生命情结的积淀:阅读教学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构建阅读的广阔背景。  相似文献   

19.
环境设计是人具有创造性的高级情感活动,是通过空间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文化形式,它是艺术创造个性与社会性、自我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人的潜意识与显意识综合的审美创造活动。设计必须满足于人类情感的需求,而情感是直觉的、主观的、性格化的和心理性的,设计中情感的流露主要通过视觉化的体验和交流来获得通过形式上使用者在流露情感的氛围中获得视觉享受,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感。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文本语言,对于文学领域和艺术领域的发展都有极其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陌生化理论也就是使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这一理论从文学领域沿用至艺术视觉领域的本质在于创新,即试图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加深审美时间的延长,引发审美者的思考,带来不一样的美感。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将陌生化理论与诗歌文本语言相结合,突破以往诗歌的线性文本形式,希望挖掘更深层次的视觉表现形式,扩宽审美的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