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分析影响平转浸出器粕残油的几个主要因素,介绍了在生产实际中改进平转浸出器结构, 调整工艺参数以降低粕残油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如何降低浸出粕残油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浸出油厂生产过程中,浸出干粕残油每降低0.5%、则每吨可多出油5kg、而一个50t/d浸出车间每天要多出毛油250kg,每公斤按4元计价,则每天增收人民币1000元、一年按200天生产计算、可增加收入20万元,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这是在相同条件下的纯收入。所以,每家浸出油厂都想将残油降到最低限度,但如何降低呢?笔者从入浸前料坯质量和浸出器的操作两个方面作一介绍,以便广大浸出油厂工人和技术人员结合本厂情况作其验试。一、入浸前料坯质量入浸前料坯质量,不但影响残油率,而且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豆一次浸出粕残油量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豆一次浸出工艺理论研究学习和结合多年生产实践,认真分析总结出影响一次浸出粕残油量几种因素及其原因,这对提高油厂出油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大豆一次浸出粕残油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一次浸出粕残油因素的分析江苏省东海油脂食品集团公司(222300)孙立树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大豆粕中蛋白质的利用日益为人们注重。同时,由于大豆中含油偏低,为了降低大豆的加工费用,特别是能源消耗,大豆一次浸出生产方法已成为油脂厂必走的路子。然而,由... 相似文献
6.
粕残油与预处理和浸出加工工序质量控制密切相关,要想降低粕残油需要各工序的配合。1预处理方面1·1清选工段物料进入清理筛,首先应分料均匀,经常检查筛面和筛板,将料中的大杂小杂去除干净,特别是小杂对粕残油影响较大。1·2去石工段去石效果不仅影响粕残油,而且影响设备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粕残油是油脂厂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入浸料质量、入浸水分、浸出温度等工艺参数,以及采取提高沥干效果和间歇式大喷淋法浸出等措施来达到降低浸出粕残油的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粕残油是油脂厂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入浸料质量、入浸水分、浸出温度等工艺参数 ,以及采取提高沥干效果和间歇式大喷淋法浸出等措施来达到降低浸出粕残油的目的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大豆粕残油是众多油厂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它衡量了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从大豆预处理对降低粕残油的影响,阐述了大豆预处理四个主要工序的操作技术及工艺参数,并对浸出效果做了分析,结果证明,大豆粕残油是能够降到1%以下的,此经验可为100t/d以下的浸出油厂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新型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系统的分析了物料水分、膨化温度、模孔长度、δ段长度、螺杆转速对粕残油率的影响,同时,确定出最适挤压参数为:物料水分10.94%,膨化温度105℃,模孔长度30mm,δ段长度20mm,螺杆转速140r/min。 相似文献
12.
对浸出毛油闪点与其残溶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脂浸出生产中,定期检测浸出毛油的残溶对保证生产效果是十分必要的。采用气相色谱仪可以较准确地检测浸出毛油的残溶量,但由于检测仪器费用较高使之在浸出油厂得不到普遍应用。浸出毛油残溶量与其闪点之间呈负相关性,通过测定浸出毛油闪点可以判断浸出毛油残溶量。通过测定不同浸出毛油油样的闪点,再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对应浸出毛油油样的残溶,对浸出毛油闪点与其残溶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浸出生产中毛油闪点指标的控制范围,以利于浸出生产中采用闪点法简便快捷地检测浸出毛油中残溶,正确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大豆粕残油的浸出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原理对多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较优的浸出工艺参数,在含水量为6%,浸出时间为80min,浸出温度为55℃时,可得到粕残油为0.6%的大豆粕。 相似文献
14.
为提取紫苏饼粕残油,减少有毒有机溶剂残留和污染,同时获得低脂、高蛋白紫苏饼粕,采用95%乙醇浸提法提取紫苏饼粕残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出最优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液固比、浸提时间。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获得的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5℃、浸提次数5次、液固比3.50:1、时间3 h。在该工艺下对紫苏饼粕残油的提取率可达96.04%,紫苏饼粕含油率降至0.51%,蛋白富集率提升至57.90%。对紫苏籽压榨油、紫苏饼粕乙醇浸提油及石油醚浸提油进行理化性质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油在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方面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石油醚浸提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较大分别为3.65 KOH/(mg/g)和5.96 mmol/kg,乙醇浸提油次之,低温压榨油较小为3.30 KOH/(mg/g)和5.22 mmol/kg。碘值无显著差异,而浸提油的皂化值要大于低温压榨油。通过气相色谱(GC)分析,乙醇浸提油的亚麻酸相对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59.60%和89.31%,略低于低温压榨油的61.09%和90.33%,高于石油醚浸提油的57.29%和86.10%。综合来看乙醇浸提油品质高于石油醚浸提油,略低于低温压榨油。 相似文献
15.
以亚临界流体萃取法、热榨浸出法、冷榨浸出法所得棉籽饼粕为实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棉籽蛋白,对其蛋白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籽蛋白的主要亚基分子质量为50、45?kDa且只有一个吸热峰,起始温度、变性温度和焓变范围分别为85.6~87.8、94.3~97.7?℃和5.6~7.9?J/g,热榨浸出粕蛋白二硫键的含量最低并且含有许多低分子质量亚基;亚临界流体萃取粕蛋白和冷榨浸出棉籽粕蛋白的二级结构中有较低的β-折叠含量、较高的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热榨浸出粕蛋白的变性温度最高。亚临界流体萃取粕蛋白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吸油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表面疏水性和荧光强度。冷榨浸出粕蛋白的吸水性、吸油性、表面疏水性和荧光强度高于热榨浸出粕蛋白。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所得棉籽粕的蛋白变性程度最小,更多地保留了棉籽蛋白的天然结构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6.
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压榨性能的影响及其数学拟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取蓖麻籽低温高效压榨出油特性,探讨了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影响,在分析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压榨压力比压榨时间对残油率的影响要大,在临界压榨压力为80 MPa,最佳压榨时间为5 min,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经验公式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为0.9%,为蓖麻籽低温压榨制油设备的研制和工艺改进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Soyflakes and soybrokens having 8% to 16% wet basis (w.b.) moisture contents were extracted for 8 h (about 50% extraction)
using the azeotrope (91%) of isopropyl alcohol (IPA) at 7.75 ml/min flow rate. The moisture contents of soyflakes and soybroken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oil recovery with IPA.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optimize moisture contents of soyflakes
and soybrokens during IPA extraction. The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 was found to be 13.4% and 12.6% (w.b.) for soyflakes and
soybrokens, respectively. Qualities of IPA-extracted oil [color and free fatty acid (FFA) content] and of de-oiled soy meal
(whiteness value and crude protein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bsolute n-hexane-extracted oil and meal at 4.15, 6.35, and 7.15 ml/min flow rates. Prior to the IPA and n-hexane extractions, soyflakes and soybrokens were hydrated to the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 The colors of IPA-extracted oil
and soymeal were somewhat darker than those extracted by n-hexane. IPA-extracted oil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FFA content than the n-hexane-extracted oil. De-oiled soy meals obtained from IPA extraction had lower whiteness values indicating darker color
compared to n-hexane. Crude protein contents were similar in both oil and meal obtained from both solvent extrac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进行两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山茶油的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其它相关理化指标的比较和分析。方法:运用脂肪酸标准品的气相色谱比对的方法分析浸出的山茶油与冷榨山茶油里面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通过观察此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山茶油的透明度、其颜色及光泽度,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的检测方法,对其皂化值、不皂化物、碘值、折光率、水分、易挥发性物质、不可溶性的杂质、过氧化值、酸值、相对密度等理化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检测鉴别和分析。结果:浸出山茶油检出了14种脂肪酸,冷榨山茶油检出了12种脂肪酸,其中油酸(79.37%、80.55%)、棕榈酸(8.79%、8.81%)、亚油酸(7.49%、7.16%)为主要脂肪酸,及花生一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0.02%、0.96%)与硬脂酸(2.11%、2.07%)等饱和脂肪酸;两种工艺山茶油理化指标符合质量指标要求,冷榨山茶油与浸出山茶油比较,体外抗氧化效果与体内抗疲劳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出山茶油酸值和过氧化值高于冷榨山茶油,且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试验采用的冷榨山茶油与浸出山茶油均符合国家标准,从脂肪酸含量、理化指标、体外抗氧化试验与体内抗疲劳试验结果综合比较,冷榨山茶油品质略优于浸出山茶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