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对12Cr13钢锻件进行了不同工艺的预热处理,分析了预热处理后材料的显微组织及硬度;然后对预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最终热处理,并对12Cr13钢的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过790℃×2h正火预热处理后材料的硬度适合机加工,且最终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12Cr13钢锻件选取该预热处理工艺用于生产,可以达到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用水冷+盐浴等温淬火、空冷+盐浴等温淬火和直接盐浴等温淬火等方式对中碳低合金钢进行热处理,借助彩色金相技术和XRD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方式对合金钢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性能与组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对中碳低合金钢进行空冷+盐浴等温淬火和水冷+盐浴等温淬火热处理,可得到不同下贝氏体含量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材料的性能比铸态有大幅度地提高,冲击韧性提高92%-183%、硬度提高31%-55%。对材料进行空冷+盐浴等温淬火热处理,随着空冷时间的增加复相组织中下贝氏体含量逐渐降低、马氏体含量逐渐升高,而硬度和冲击韧性分别呈增加和降低趋势。中碳低合金钢的性能与各组织的含量密切相关,当下贝氏体含量为30%-40%、马氏体含量50%-60%时,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强韧性匹配较好,材料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拉伸、冲击、硬度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的热处理工艺对Q245R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与冷却方式对Q245R钢板性能影响较大,加热到Ac1以上保温后空冷可适当降低钢板硬度和强度、提高钢板韧性,并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可使钢板强度和硬度下降;加热到Ac1以上保温后水冷,加热温度越高,水冷后获得钢板的强度、硬度也越高,韧性则越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Q345R材料在不同受火温度、保温时长及冷却方式条件下进行热处理来模拟其受火损伤的热暴露试验,进一步评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相应的微观组织。研究表明:在20℃~649℃受火温度下,材料力学性能均满足要求,732℃~816℃受火温度下,与空冷条件下相比,水冷对其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受火温度低于649℃时,材料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高于649℃时,金相组织明显发生变化,水冷下晶粒度与空冷条件下相比较为不均匀;热处理温度不高于649℃时,材料无明显脱碳现象,在816℃时材料表面脱碳层最大深度约0.20 mm;随着受火温度的升高,热处理后表面颜色呈红褐色、灰褐色、暗红、亮红色变化。  相似文献   

5.
丁凤娟  贾向东  洪腾蛟  徐幼林  胡喆 《材料导报》2021,35(8):108-115,120
不经过特殊处理的铝合金材料在常温条件下属于低塑性、难变形材料,制约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以6061-T6铝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向拉伸试验、维氏显微硬度测试和金相试验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等热处理工艺参数对6061铝合金塑性性能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再结晶发生的程度是影响6061铝合金塑性性能的主要原因.热处理加热温度在410~590℃范围内,保温时间为2 h,采用空冷(AC)冷却条件,6061铝合金的塑性性能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现出波动增加,在560℃时达到最大值22.92%;而其硬度则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热处理温度和冷却方式条件下,延长保温时间,6061铝合金的塑性性能先增大后减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硬度则先降后升.在同一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空冷(AC)、炉冷(FC)和水冷(WQ)三种不同的冷却方式对6061铝合金塑性性能的影响不大,但对其硬度的影响较大.在所选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6061铝合金的力学性能指标,热处理加热温度为560℃、保温时间为4 h、水冷方式下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强度、硬度和塑性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ZA40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硬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合金在375℃×4h空冷的热处理工艺下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规格SAE4330V-MOD合金钢金矿钻杆进行不同温度的淬火和回火热处理,探讨研究了该合金钢的调质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将该钢先加热到650℃保温3h,然后升温至860℃保温6h后淬入不高于70℃水中,最后在620℃回火6h后出炉空冷,该钢可获得均匀细小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且抗拉强度、冲击功和硬度等达到最佳匹配,各项力学性能均能满足技术要求;若该钢热处理前的原始组织中存在少量的贝氏体,则会导致其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因此热处理前应严格控制该钢的原始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规格SAE4330V-MOD合金钢金矿钻杆进行不同温度的淬火和回火热处理,探讨研究了该合金钢的调质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将该钢先加热到650℃保温3 h,然后升温至860℃保温6 h后淬入不高于70℃水中,最后在620℃回火6 h后出炉空冷,该钢可获得均匀细小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且抗拉强度、冲击功和硬度等达到最佳匹配,各项力学性能均能满足技术要求;若该钢热处理前的原始组织中存在少量的贝氏体,则会导致其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因此热处理前应严格控制该钢的原始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14CrMoR钢进行了轧制后不同冷却速率的冷却,然后进行了相同工艺的正火+回火热处理,研究了轧后冷却速率对14CrMoR钢板热处理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冷却速率越小,钢板热处理后的各类显微组织越细小,珠光体和回火贝氏体组织的分布越均匀,综合力学性能也越好。  相似文献   

10.
正火控冷12MnCrNiMoV钢板性能和微观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正火控冷 +高温回火热处理工艺对 12MnCrNiMoV钢板力学性能、冲击韧性的影响 ,用透射电镜分析了 12MnCrNiMoV钢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 ,与正火钢板相比 ,正火控冷的钢板具有较好的强韧性 ,Akv ,-4 0℃ 提高约 45 % ,特征转变温度TFAT50 降低了 2 0℃。组织观察表明 ,正火控冷的 12MnCrNiMoV钢板组织中的粒状贝氏体中的M A岛主要以板条马氏体为主。高温回火后 ,正火控冷工艺的微观组织为板条铁素体 ,碳化物呈弥散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正火控冷+高温回火热处理工艺对12MnCrNiMoV钢板力学性能、冲击韧性的影响,用透射电镜分析了12MnCrNiMoV钢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与正火钢板相比,正火控冷的钢板具有较好的强韧性,Akv,-40℃提高约45%,特征转变温度TFAT50降低了20℃.组织观察表明,正火控冷的12MnCrNiMoV钢板组织中的粒状贝氏体中的M-A岛主要以板条马氏体为主.高温回火后,正火控冷工艺的微观组织为板条铁素体,碳化物呈弥散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相变点间热处理对DIWA353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锅炉钢板DIWA353电渣焊接头的韧性,针对现行的制造工艺(930℃正火 630℃回火),对升温进入两相区(930℃正火 740℃×2h空冷 630℃回火)和降温进入两相区(930℃×2.5h空冷至670℃水冷 630℃回火)两种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一系列性能试验与现行热处理工艺后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相区热处理不仅使母材和焊缝韧性大幅度提高,而且强度降低并不明显,符合标准要求;尤其是降温进入两相区的热处理,还使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热模拟试验对12Cr1MoV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正火+回火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该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Cr1MoV钢正火+回火后的正常显微组织为回火贝氏体+铁素体或回火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或铁素体+珠光体;如果回火温度过高或正火冷却速率不足,则分别会导致钢中出现两相区组织黄块马氏体和钒的碳化物沿晶界及晶内聚集长大的情况,显著降低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种自行设计成分的超高强度衬板用合金钢进行了热处理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热处理参数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冲击磨料磨损试验,对比优化后工艺及原有工艺的耐磨性,进一步研究了热处理参数对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热处理参数对硬度均影响不大,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最大,淬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冲击韧性影响最大。试验钢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950℃保温1.5h)油淬+(300℃保温2h)回火+空冷至室温。试验钢在热处理后获得了均匀的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抗拉强度达到1839MPa,屈服强度达到1631MPa,硬度达到50.1HRC,冲击韧性值达到11.9J/cm2,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且耐磨性在任何冲击功条件下均高于原有工艺。  相似文献   

15.
通过DSC、XRD、SEM、FT-IR和显微硬度测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冷却方式对99.75Ge23Se67Sb10-0.25RbI玻璃组织、热稳定性以及光学和力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空冷制得的试样在8~12μm波段红外透过率达70%以上,高于水冷试样(64%),但由于空冷冷速慢,氢在硒中的固溶度大,导致杂质吸收也大于水冷试样;空冷试样在280℃热处理20h可从XRD检测发现明显Sb2Se3和GeSe2的结晶峰,而水冷试样在300℃热处理20h后才能检测到结晶峰;经过热处理,水冷试样的最大KIC值可达到0.414 MPa·m1/2,较未热处理值提高了26%,且高于空冷试样的最大KIC(0.368 MPa·m1/2),因此,水冷试样高温稳定性好,断裂韧性较大,更适合用作微晶化硫系红外玻璃。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对D707堆焊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碳化钨型硬质合金堆焊层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组织、硬度与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 ,D70 7硬质合金堆焊层经 85 0℃空冷、85 0℃油冷 +4 0 0℃回火后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优异的耐腐蚀磨损性能 ,是低合金钢 35CrMo经C、N共渗后 (85 0℃油冷 +2 0 0℃回火 )的 6~ 12倍。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基于提高M390高碳马氏体不锈钢与304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并且使M390/304焊接接头达到高端刀具的硬度要求,对闪光对焊的M390/304焊接接头进行不同热处理工艺研究。实验采用拉伸、维氏显微硬度测试及扫描电镜(SEM)表征不同热处理工艺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演变,并通过线扫描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焊接接头的元素扩散,揭示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焊接接头的断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 150℃空冷热处理工艺为M390/304闪光对焊焊接接头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对应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494 MPa和15.7%,分别比焊态提高了2.7%和182%。延伸率显著提高是由于在1 150℃空冷工艺下焊接接头的元素扩散程度较大,焊缝中化学成分的均匀性得到提高。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焊接接头的断裂类型均为脆性断裂,但断裂位置并不相同。断裂位置的变化是由于不同热处理工艺下C、Cr、Ni等元素的扩散程度不同,焊缝中碳化物的尺寸和形貌也不同,导致焊缝中第二相强化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8.
对SPCC冷轧钢带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550、600、650、700、750℃,保温时间5 min,然后快速水冷。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SPCC冷轧钢带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PCC冷轧钢带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升高,延伸率则降低,洛氏硬度增大。经550、600℃热处理后的SPCC冷轧钢带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球粒状珠光体,经750℃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则为铁素体+岛状珠光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处理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金相检验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16 Mn钢锻件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正火温度下,随着正火冷却速率的提高,16 Mn钢锻件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均呈上升趋势,断后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断面收缩率变化不明显,-20℃冲击吸收功均高于标准值(不小于41 ...  相似文献   

20.
张建斌  刘帆  薛飞 《材料导报》2018,32(8):1318-1322
P91耐热钢热加工(轧制、焊接、热处理)过程中易产生δ-铁素体,且其形态、数量和分布与热加工温度关系密切。通过设计P91耐热钢热处理工艺,在1 150℃、1 250℃、1 300℃温度下正火获得马氏体+δ-铁素体混合组织,并对1 300℃正火组织进行1 050℃(油冷)+760℃(空冷)。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δ-铁素体数量、形态、分布的变化,并测试各热处理状态下的冲击韧性和失效模式。结果表明,P91钢随着正火温度升高,δ-铁素体数量增加;形态呈细条状、细条状+块状和多边形块状分布;1 050℃正火+760℃回火不能消除在1 300℃正火时产生的δ-铁素体,但能减少其数量、改变其形态与分布。随δ-铁素体含量增加冲击功减小,冲击断口形貌从韧/脆混合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边界平直的块状多边形δ-铁素体较条状形态更不利于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