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葡萄树枝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反应气氛和升温速率对其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气气氛(80% N2、15% CO2、5% O2)下,DTG曲线在80、350和800℃温度附近存在3个明显失重峰,而在氮气气氛下仅存在80和350℃左右2个失重峰;升温速率为30℃/min时,氮气气氛下样品失重率达80%左右,而烟气气氛下达到95%。说明烟气气氛可提高葡萄树枝转化率,促进热解气化反应的进行。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热解气化过程有双重影响,提高升温速率有利于葡萄树枝挥发分析出,促进热解气化反应进行,但容易引起葡萄树枝炭结焦,进而影响热失重的进程。热解析出产物采用FTIR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热解阶段气体析出产物及析出量差别很大,且不同热解产物的析出特性由葡萄树枝样品内部官能团的重组、断裂引起。360℃时热解析出的气相产物种类最多,主要包括CO、CO2、H2O和CH4等小分子气体,以及醛类、烃类、羧酸类等大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2.
油页岩低温热解过程中轻质气体的析出特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柏静儒  林卫生  潘朔  王擎 《化工学报》2015,66(3):1104-1110
为研究油页岩低温热解过程中轻质气体的析出特性,在热重-红外-质谱三联机上对国内有代表性的4个地区(FS、HD、MM和NM)油页岩以20℃·min-1的升温速率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考察了H2、H2O、CO、CO2、CH4和CnHm 6种轻质气体的析出速率和累积产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油页岩轻质气体析出的温度范围在180~540℃;H2、CH4和CnHm的析出速率曲线大致相似,呈高斯分布,CO和CO2的析出速率则是先缓慢增加随后快速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快速下降,直到析出结束,H2O的析出速率相对比较复杂,油页岩的内水、矿物质的结晶水和热解水在3个阶段析出,析出速率都是先增大,达到最大值而后减小。  相似文献   

3.
油茶壳热解的TG-FT-IR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技术考察了油茶壳的热解规律,并选择2种无机制函数积分法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探讨油茶壳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油茶壳的热解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脱水、半纤维素热解、纤维素热解和木质素的二次热解。热解挥发分主要有H2O、CO2、CO和CH4,以及一些醛类、酸类、酮类有机物,且热解温度不同各组分的含量不同。KAS法和FWO法计算出的油茶壳热解活化能基本一致,均随着转化率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醇和1,4-丁二醇萃取的方法分别从棉杆中分离并提纯木质素。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氢谱对两种方法所提取木质素分别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木质素的各种官能团包括羟基和甲氧基峰都很明显,且均具有明显的紫丁香基苯环和愈创木基苯环的特征结构,其中1,4-丁二醇提取的木质素中的紫丁香基和愈创木基的含量较多。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区间内污泥热解气固相产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湓  李宝霞  金诚 《化工学报》2014,65(6):2316-2322
对城市污水污泥(简称污泥)进行工业分析和热重分析,考察污泥的基本组成和热重特性;采用气相色谱(GC)检测了不同热解温度区间内污泥热解生成的气体产物成分,并利用SEM和BET分别分析了不同热解终温下裂解炭的形貌特征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污泥热解可以分为水分析出阶段、挥发分析出阶段和焦炭化阶段;不同热解温度区间内污泥热解气体产物的组成有很大差别,热解温度350℃后H2在热解气中的含量快速增加,CH4含量在350~450℃时达到最大值,而CO主要在热解温度为350~750℃时生成,CO2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迅速下降;随着热解终温的不断升高,裂解炭结构变得越来越疏松,比表面积也随之增大,750℃达到最大值55 m2·g-1。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了萃取条件对甘蔗渣木质素脱除规律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得出纸浆得率、综纤素维含量、Klason木质素含量,进一步得出脱木质素率,以确定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超临界CO2脱除木质素的最主要因素.在180 ℃、 20 MPa下,用1,4-二氧六环2 mL作夹带剂反应60 min,脱木质素率达到79.61%.用GC-MS 对不同温度下超临界CO2萃取液的分析以研究在超临界CO2下甘蔗渣中木质素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木质素的降解不仅发生在芳基醚键这种大分子的断裂,还导致了苯环上甲氧基的断裂.且在高温作用下,还会导致甘蔗渣中其它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垃圾衍生燃料的热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TG-FTIR)研究了两种不同垃圾衍生燃料(RDF)的热解特性。研究发现,尽管两种RDF的来源不同,但却具有相似的热解特性,其热解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生物质组分(220~430℃)、塑料类物质(430~520℃)以及无机碳酸盐(>650℃)的分解。利用Coats-Redfern法,求得了RDF热解前两个阶段的表观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高温段的反应活化能要高于低温段。通过FTIR对RDF热解析出的气体进行了在线分析,发现两种RDF热解过程中的气相产物析出规律基本一致,析出的气体主要包括H2O、CO2、CO以及CH4等烃类。HCl在低温阶段(230~400℃)即析出完毕。相比之下,NH3开始析出的温度较高(260℃),并且整个析出温度范围较广,高温下仍有少量析出。SO2在热解条件下仍有相当量的生成,其析出主要集中在300~600℃的温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重分析法和热重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FTIR光谱考察了木薯渣的热化学特性,同时研究了厌氧处理的木薯渣和未经厌氧处理的木薯渣的热失量和气态产物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厌氧处理的木薯渣和未经厌氧处理的木薯渣热解都可以分为3个阶段:水析出阶段(25~200 ℃)、挥发分析出阶段(200~600 ℃)和无机物的分解阶段(600~1 000 ℃),但未经厌氧处理的木薯渣在热解主体阶段有机质释放量高。利用TG-MS联用技术考察了2种原料的热解特性,发现两种木薯渣热解主要析出的气体要是H2、H2O、CO、CH4和CO2等,且气体生成曲线趋势类似。同时研究不同升温速率和粒径对木薯渣热解过程和氢气产物析出行为的影响,表明升温速率增加,H2的产率在高温区增加,粒径增大有利于氢气的生成。根据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结果,木薯渣热解主体阶段的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升温速率对木薯渣热解的活化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TG-FTIR)联用的分析方法对造纸黑液碱木质素的热解失重特性和产物生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木质素热解失重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200~500℃是碱木质素主要的热解挥发阶段,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Coats-Redfern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出不同升温速率下热解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9.3~43.1 kJ/mol。FTIR的实时分析结果表明:碱木质素热解的气态产物主要有H2O、CO2、CO、CH4、甲醇、酚类和N2O;产物中的CH4、甲醇、酚类和N2O主要在300~500℃区间内释放,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这些气态产物在420℃附近集中释放,且产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聚氯乙烯(PVC)因具有较高的有效氢碳比(H/Ceff),和纤维素共热解可提高碳氢化合物的产率,减少结焦量。采用热重分析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TG-FTIR)的方法,分析纤维素与PVC共热解过程中非凝气体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纤维素/10%PVC在加热过程中(<400℃)HCl和CH4的吸收强度分别为0.003 2、0.000 9,相较纯PVC减少0.008 8、0.004 9。混合物料的使用减少了CH4和HCl的生成量,导致HCl提前逸出,低温区(<500℃)CO和CO2生成量增加。纤维素/10%PVC与纯纤维素的热解过程相似,分为两个阶段。随着PVC在材料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其动力学参数下降。根据共热解过程可能参与的反应方程式,计算200~800℃范围内的吉布斯自由能,确定反应是否自发进行。采用HSC软件对热解产物进行模拟,当PVC在混合料中所占比例较小,该过程更有利于H2、CO和CO2的生成,在530℃条件下CO2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棒状燃料热解过程和产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棒状燃料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探究热解温度对玉米秸秆棒状燃料热解过程和热解产品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热解气体产量增加,固体炭产量逐渐减少,生物油产量先增后减在450℃时达到最大值35.61%。对固体炭进行工业分析,发现其灰分含量较高;FT-IR分析表明:玉米秸秆棒状燃料的热解反应主要发生在650℃之前;SEM图显示断截面表现为蜂窝状的孔结构。生物油的GC-MS分析表明:在250~750℃下生物油的组成主要是呋喃、酮、醛和酚类等含氧化合物,其中酚类和呋喃类化合物是含量最多的物质;而在850~950℃下以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为主。热解气的主要组成是CO2、CO、CH4和H2,同时有少量的C2Hn化合物,在250~450℃范围内,气体的主要组成是CO和CO2,随着温度升高,CO、H2、CH4和C2Hn逐渐增加,热解气的热值逐渐增加,在650℃下气体产品的热值已达到13.05 MJ/m3,当温度大于650℃后,热值增加速率变慢。  相似文献   

12.
利用TG-FT-IR技术分别以5、10、20℃/min 3种不同的升温速率,在室温至1000℃下对陕西关中地区麦秸秆(麦秆)的热解行为、特性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关中麦秆的热解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失水(室温到150℃)、半纤维素热解(150~300℃)、纤维素热解(300~380℃)及木质素热解(380~1000℃);升温速率的升高使关中麦秆的起始热解温度提高,较低的升温速率可克服热解过程中的传热滞后现象,更有利于关中麦秆的热解。关中麦秆升温速率20℃/min下最大失重速率处的的热解产物主要为H2O、CH4、CO2、CO及一些芳香族、酸类、酮类、醛类、醇类、烷烃、酚类和醚类等有机物。通过无模式函数法中的FWO和KAS法对关中麦秆的热解表观活化能在转化率(α)0.1~0.8内进行了计算,所得活化能均约为202 kJ/mol。此外,Kissinger法估算所得表观活化能约为171.12 kJ/mol,略低于FWO法和KAS法热解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3.
冯冬冬  赵义军  张宇  钱娟  孙绍增 《化工学报》2016,67(7):2970-2978
K、Ca元素以无机态和有机态的形式赋存于生物质内,影响着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木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分子的断链及解聚过程,进而一定程度地影响着生物质热解气相产物形成与转化。热解反应过程中中间瞬态产物作为气体合成的中间产物对于热解反应最终气相产物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将生物质(稻壳)进行了酸洗处理,再定向负载K、Ca元素,利用Py-GC/MS在500~900℃热解温度下,对生物质原料进行了快速热解的实验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进样延迟时间为20 s时生物质快速热解瞬态轻烃及含氧气态组分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在线半定量分析,从而进一步表征了K和Ca元素对生物质快速热解气相组分的影响以及热解反应过程中气相中间产物的形成转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600℃),H-form、K-loaded和Ca-loaded生物质快速热解瞬态气体产物以CO、CO2、CH4为主,K与Ca元素促进了生物质热解CO与CO2的生成。高温条件下(≥700℃),C3H6成为20 s瞬态热解过程的主要气相产物,Ca元素对C3(C3H6)等物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K元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3H6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吴丽威  张静  王长发  宋涛 《工业催化》2019,27(10):82-84
采用容量法分别测量CH4、CO和CO2在5A分子筛上的等温吸附曲线,探究吸附温度和吸附压力对CH4、CO和CO2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吸附压力的上升逐渐增大。设定吸附温度在30 ℃、50 ℃和70 ℃时,5A分子筛在30 ℃时对CH4吸附量最大,为13.60 cm3·g-1;对CO和CO2吸附量均在50 ℃时呈现最大值,分别为17.68 cm3·g-1 和94.38 cm3·g-1。而吸附温度70 ℃时,对3种气体的吸附量均减小。  相似文献   

15.
白翔  马凤云  刘景梅  钟梅 《化工学报》2015,66(11):4626-4633
在热重分析仪中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油砂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油砂样品失重过程分为少量气体脱附、低温热解、主要热解、半焦缩聚4个阶段。通过微型固定床与在线质谱耦合测得的气体释放顺序为CO2、CO、C2H6、CH4和H2,所对应的初释温度分别为155、178、146、174、354℃。结合核磁和红外对不同温度段液固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发现350℃前主要是油砂中轻质油脱附,还包括羧基和烷基侧链的断裂,轻质油品中芳碳率达7.92%;350~520℃之间为油砂的主要热解阶段,油砂油结构中芳碳率为23.51%。据Coats-Redfern法计算得到油砂低温热解和主要热解段的活化能分别为27.63和90.30 kJ·mol-1,说明开环与裂解反应所需活化能大于油砂油脱附、羧基分解和弱键断裂反应的活化能,揭示了分段热解机理。  相似文献   

16.
沈文龙  李嘉旭  杨颖  李平  于建国 《化工学报》2014,65(9):3490-3498
采用Rubotherm磁悬浮天平测量CH4、N2和CO2在沸石ZSM-5上的单组分吸附平衡等温线,温度273~353 K,压力0~500 kPa。采用Sips模型、Toth模型和MSL模型对单组分吸附平衡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良好,非线性回归得到相应的模型参数。测量双组分CO2/N2、CO2/CH4和CH4/N2在沸石ZSM-5上的竞争吸附平衡等温线,实验温度为293 K,实验压力为0~500 kPa。采用基于Sips模型的理想吸附溶液理论和双组分MSL模型预测双组分气体在沸石ZSM-5上的竞争吸附平衡等温线,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预测结果良好。比较CO2/N2、CO2/CH4以及CH4/N2体系在沸石ZSM-5上的竞争吸附选择性系数,探究沸石ZSM-5吸附分离烟道气(CO2/N2体系)、垃圾填埋气(CO2/CH4体系)或煤层气(CH4/N2体系)的可行性,为将来进行工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