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CaSO_4·2H_2O-NH_3-CO_2-H_2O溶解-结晶耦合体系CaCO_3结晶形貌的调控方法和机制。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氨浓度越高,体系中的NH_2COO~-以及吸收的CO_2均增加,更容易形成球霰石型碳酸钙。当w(NH_3)为2%时,主要产物为方解石型碳酸钙,球霰石型碳酸钙占比18%;当w(NH_3)为8%时,主要产物为球霰石型碳酸钙,占比达到99%。由此提出碳酸钙的晶型受NH_2COO~-的极化作用与成核位置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间歇结晶法研究了磷酸二氢钾的添加晶种结晶,考察了添加晶种时的搅拌速率、温度以及添加的晶种粒度、晶种量对结晶产品粒度分布和平均粒径的影响,并与自发成核结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晶种结晶能有效改善产品粒度分布、增大平均粒径。添加晶种时适宜的结晶条件为:搅拌速率150r/min,温度70℃,晶种粒度40!60目,晶种量1%。产品粒径大于40目的晶体累计质量分数达84.23%,平均粒径为645.37μm。相比自发成核结晶,粒径大于40目的晶体累计质量分数增加了22.46%,平均粒径增大了约100μm。 相似文献
3.
添加晶种对氟硅酸钠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间歇法工业生产氟硅酸钠过程中添加晶种对氟硅酸钠结晶的影响.按照是否添加晶种以及原料酸、盐的加入方式进行了6组工业试验,对6种反应模式所对应的氟硅酸钠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找出了优化的晶种添加数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间歇法氟硅酸钠生产工艺,可以生产出满足不同客户要求的优质产品.推荐采用添加晶种、酸和盐按比例同时加入的半连续法,推荐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生产出细沙状的氟硅酸钠产品. 相似文献
4.
5.
晶种添加量对硝酸钾溶液间歇结晶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添加晶种的间歇结晶过程,基于DL定律和粒数衡算方程,建立了晶体生长溶液浓度与晶种量及其生长速率的数学表达式。实验考察了晶种添加量对KNO3-H2O间歇冷却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种量的增加,模拟溶液浓度与实测浓度之差DC减小;同时体系相对过饱和度逐步受到抑制,其变化范围和幅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当晶种添加量达到或超过0.332g(100gH2O)-1时,DC在整个过程接近于0,体系基本无新核产生,过程以生长为主导,即对于添加晶种的结晶过程存在最小晶种量。由实时测定的溶液浓度和透光率得到的参数DC可确定相应工艺条件下的最小晶种添加量,为结晶产品的质量控制和优化提供了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以谷氨酸一钠(MSG)水溶液模拟发酵液,采用pH-shift模式研究溶液初始过饱和度对谷氨酸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饱和度同时影响谷氨酸结晶的晶习和粒度分布。当过饱和度S≤7.15时,谷氨酸主要以α型晶习析出,粒径呈对数对称分布。随着过饱和度增大,β型结晶比例增大,中位径趋小且粒度分布范围变宽。当S≥14.17以后,晶体全部是β型晶习,晶体粒度分布分散且无规律。根据经典成核理论计算了不同过饱和度/MSG浓度时两种谷氨酸晶习的成核速率,证明两种晶习的成核速率均随过饱和度增加而加快,相同过饱和度时α型晶习成核速率大于β型,而相同MSG浓度时β型成核速率大于α型。研究认为,结晶成核速率随过饱和度增大而加快是影响谷氨酸结晶粒度分布的主要原因,而晶体晶习主要取决于α、β型两种晶核的竞争性成核速率的差值。基于已有研究报道及实验结果,提出了α和β型谷氨酸晶体的C-pH相图模型,解释了过饱和度影响谷氨酸结晶晶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不同生产工艺的4种聚乙烯粉料,使用振筛机和不同孔径筛网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聚乙烯粉料,用熔融指数仪测试这些粉料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考查不同粒径范围的聚乙烯粉料MFR的差异以及聚乙烯粉料粒径分布与MFR的关系,分析了聚乙烯粉料MFR测试结果的重复性与粉料粒度分布的关系,提出了在测试过程中如何正确操作减小MFR测试误差的方法,为粉料MFR的测定提供指导。结果表明,聚乙烯粉料的粒径分布对MFR有较大影响,通过测试前处理和规范称量时取样,可显著提高MFR测定结果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了β晶型成核剂及其含量对聚丙烯(PP)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注塑温度下材料的性能和结晶性能。添加成核剂后,PP晶型由α晶型转变为β晶型,材料韧性和耐热性大幅提高,加入质量分数为0.08%的成核剂使PP悬臂梁冲击强度提高了近6倍,热变形温度提高了10℃,材料性能和结晶过程强烈地依赖于加工条件,注塑温度仅改变40℃左右,材料简支梁冲击强度和β晶型含量却提高了2倍多。 相似文献
14.
对于6 氨基青霉烷酸(简称6APA)晶体在溶液中的生长,在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下可得到不同的晶习,试验考察了过饱和度以及温度对6APA生长晶习的影响。通过测定6APA晶体结构,分析6APA晶体不同晶面的分子堆积,定性解释了过饱和度以及温度引起6APA生长晶习变化的原因,可为6APA生产工业放大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究煅烧晶种及复合盐处理剂对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煅烧工序二氧化钛晶型转变的影响,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检测手段对煅烧过程中脱水脱硫、相变、样品的晶型组成以及晶粒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煅烧过程中偏钛酸需要先经历由无定型至锐钛晶型的晶化过程才能向金红石晶型转变;煅烧晶种与盐处理剂的加入使得相变区间由900~1 000 ℃扩大至850~1 050 ℃,其中煅烧晶种促进相变,使得相变温度起始点降低约50 ℃,盐处理剂在800~900 ℃表现为对晶粒尺寸的抑制,900 ℃后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弱化,表现为对相变区间的扩大和晶体形貌的调整,有效地调整了晶体的形貌,改善了粒度分布,从而降低了烧结程度。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了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的苯乙烯原位聚合反应中,反应体系的组成(单体、引发剂、稳定剂及纳米SiO2粒子用量)对纳米SiO2/PS复合粒子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粒子与单体质量比为5%,苯乙烯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及稳定剂用量分别为单体用量(质量比)的0.15%和1.5%时,制备出的纳米SiO2/PS复合粒子呈球形,表面光滑无明显缺陷,颗粒之间分散性很好,粒径为0.923μm,分散系数为0.108。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高含量ZnO对Li2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晶化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nO由9wt%增加到11wt%,该系统玻璃转变温度降低,晶化峰值温度降低,最佳成核温度从755±2℃降至745±2℃.通过计算,样品的晶化活化能E和晶化指数n分别为303±3(kJ/mol)、286±3(kJ/mol)、278±3(kJ/mol)和2.9±0.2、3.1±0.2、3.4±0.2.说明了ZnO在能降低玻璃熔融温度的同时能促进玻璃晶化,但ZnO含量达到11wt%时,其热膨胀系数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