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8个城市公园中的植 物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使用行为观察法和行为地图法记录游 人的景观偏好与行为偏好,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植物 景观空间特征指标与游人偏好的关系,为提升游人在植物景观 空间的游憩体验、构建人性化城市公园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游人偏好水体与植物组合景观空间,且游人偏好与植物观赏特 性、季相变化、色彩构成呈显著正相关,与亲水性呈显著负相 关;游人喜欢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中欣赏美景和社交;游 人倾向于在野生植物种类少、可达性好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 休闲娱乐活动,在气味芳香、硬质广场面积较大的植物景观空 间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在郁闭度高、较封闭、离水边较远、 离出入口较近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安静休憩活动。  相似文献   

2.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野趣水景园的植物造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延芳 《中国园林》2007,23(10):89-91
通过对野趣水景园的规划理念、植物配置类型及景观营造的总结与分析,以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的野趣水景园为例,探讨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营造规划方法,特别是水边空间的植被绿化,要根据各自的场所和植物的不同生活形态来选择,充分利用水、湿生植物,通过合理分区营造丰宫多彩的水体景观,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湖、河等水边按画理取裁植物景境园中凿湖理水,与山石相伴构成山水空间,这是园林中的主要景区。山与水是一对矛盾,但山水又必然相依,这矛盾与相依之间的最佳过渡媒介便是植物;换句话说,山水之间配置了植物,便可以协调山静水动之间的矛盾。前已说过,江南园林的胸中丘壑是太湖及其周围的丘陵和林木灌丛。效法太湖周围的植被,配置在园林之中,也即是  相似文献   

4.
徐德嘉 《园林》2011,(11):66-69
湖、河等水边按画理取裁植物景境园中凿湖理水,与山石相伴构成山水空间,这是园林中的主要景区。山与水是一对矛盾,但山水又必然相依,这矛盾与相依之间的最佳过渡媒介便是植物;换句话说,山水之间配置了植物,便可以协调山静水动之间的矛盾。前已说过,江南园林的胸中丘壑是太湖及其周围的丘陵和林木灌丛。效法太湖周围的植被,配置在园林之中,也即是  相似文献   

5.
正易北河畔的城市风景该项目在现有港口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城镇中心的易北河岸地区进行振兴和城市化改革,从而开发出一片新的公共空间。设计亮点在于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多样性的空间,并为其利用附近的航道提供了便利。该项目被划分为总面积为15万m~2的15个独立地块,其重点在于将现存的海港历史遗产整合到新的设计开发中去。新的城市规划将大众从新建住宅区引至水边,使每位居民都能享受到由水和植物等自然元素构成的新建人造景观。  相似文献   

6.
现代园林规划中水景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阐述了水、植物、水边建筑、石、声、光等水景构成元素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并对部分成功水景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以为水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成都城区河流廊道自生植物的生境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廊道是自生植物生长的重要栖息地,但相关研究较为缺乏.运用均匀布样法,结合典型样地法,选取贯穿成都城区西北到南部的清水河、南河、府河为样段,共223个样方,分析自生植物定居的生境类型,探寻物种组成特征,以期为自生植物生境及景观营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生境按照距水的远近可分为无驳岸水边、驳岸和岸上三大类,根据基质及绿地...  相似文献   

8.
论植物造景空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述了植物空间的起源、形成、构成植物空间的分类及植物空间的创作形式等植物空间营造的理论,指出在塑造现代景观上,植物的空间性仍占据着重要作用,植物空间的研究也将在植物配置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郭华  林珏 《园林》2003,(6):10-11
水体的植物配植,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淡绿透明的水色是各种园林景观天然的底色,而水的倒影又为这些景观呈现出另一番情趣,情景交融,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平面的水通过配植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形成具有丰富线条感的构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利用水边植物可以增加水的层次;利用蔓生植物可以掩盖生硬的石岸线,增添野趣;植物的树干还可以用作框架,以近处的水面为底色,以远处的景色为画,组成一幅自然优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10.
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空间营造是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选择杭州太子湾公园4个植物空间作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比较其共性和个眭,探索植物空间营造的一般性规律,并总结植物空间的数量特征,得出杭州地区公园绿地植物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为营造高质量植物空间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园林规划中,因地制宜地设置一些水景,处理好水体与周围环境景观要素的关系,充分发挥水体的造景作用,使其展示独特的魅力。就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本文通过分析水体的各类形态和景观特性,对水景的设计原则及其在实际设计中考虑人们不同需要而设置不同水体景观的应用,水景设计和临水硬质景观布局以及水景设计和植物配置关系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讨论,分析了水景的多种功能并对其产生的景观多样性和空间艺术效果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浅谈滨水建筑与滨水自然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哲  魏昱 《时代建筑》1999,(3):46-47
从滨水区域的气候,地质,灾害等方面论述了滨水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位于曼谷大道的沙通-宾克劳2号是泰国曼谷的一个现代化高端住宅开发项目。由于其滨水的区位特征,设计灵感来源是"滨河北欧风情"。滨水公园面向水道且被视线可穿透的围墙环绕,居民可以与外部的天然的运河产生视觉联系。几何的造型也为公园与会所的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主公园而言,有趣的线条和形式的使用为整块场地创造了和谐的氛围。各种各样能体现斯堪的纳维亚特色和冬季氛围的植物,在多个区域被栽植,使居民可以感受到斯堪的纳维亚(北欧)风情。  相似文献   

14.
园林规划中,因地制宜地设置一些水景,处理好水体与周围环境景观要素的关系,充分发挥水体的造景作用,使其展示独特的魅力,就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本文通过分析水体的各类形态和景观特性,对水景的设计原则及其在实际设计中考虑人们不同需要而设置不同水体景观的应用,水景设计和临水硬质景观布局以及水景设计和植物配置关系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讨论,分析了水景的多种功能并对其产生的景观多样性和空间艺术效果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夏卿  周海萍 《山西建筑》2012,38(3):214-215
从常见的草坪汀步石的间距与步距关系着手,通过调查反馈,初步探究如何在汀步石间距方面采取适当的修改措施,以完善汀步在草坪中的使用,使其更加舒适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姚建勇  卢家慧  金晓曼 《规划师》2005,21(10):61-64
海口市南渡江滨江西路带状景观规划设计以“绿色”与“水”为主题绘制城市画卷;以城市休闲生活为需求导向,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以历史文化为空间内涵,融合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通过对滨水地带的分析、对滨水长廊景点进行设计,形成“三层、三段、八点”的滨水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肖铭  王晖 《华中建筑》2005,23(3):113-114
城市滨水区具有自然、开放性强的空间特点,多用于建设有当地特色的公共空间,在武汉的汉江边既有迟度适宜的滨水空间,又紧临著名的汉正街,历史传统的文化有很好的流存,对现阶段该地区的空间环境调研,即有利于对传统文脉保持的研究,更有利于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的开展,有很强的时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经营中的滨水区开发与经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伟 《规划师》2004,20(8):10-12
滨水区土地功能置换要注意与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相结合,土地布局应具有弹性,用地布局要有延续性。政府部门在制定“年土地供应计划”时,应优先考虑滨水区开发的土地供应,以引导滨水区良性开发;应对城市中心区现状开发强度已经较高的滨水土地与城市新区土地搭配拍卖,以保证滨水区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1,(1)
Based on the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 unearthed in the ancient Xuzhou area,a kind of pavilion above the water—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 (Xuan Shui Xie,built above the water with stilts and brackets as the base and seeming hanging on the water) was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and classified into 2 major categories:single-bracket column 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 and multiple-bracket column 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 got ride of traditional pavilion’s reliance on rammed earth foundation.In addition to working as a connection part,brackets,or bucket arches (Dougong) had also tremendous load-bearing capacity,straight and curved brackets co-formed a giant multiple bracket system,staircases and one-side hanging structure were used to support the upper construction,so that a new towering but light wooden structure hanging above the water was created,which was an innovation of bracket technique of the Han Dynasty,and also a creative design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oden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