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部委动态     
<正>住建部要求加强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近日,住建部下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基本健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村镇道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公共活动场所、残疾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不断推进,村镇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发展完善,由于村镇各自的区域性特点,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模式不尽相同。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几种典型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选取公益性、经济性和整体协调性作为效果分析的基准参数,建立运营效果的评价体系,分别提出适合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优选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2000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建设》2001,(6):26-27
2000年,村镇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村镇住宅建设平稳发展,农民居住水平进一步提高。村镇公共建筑和生产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村容镇貌明显改观、村镇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前,村镇排水十分落后,不少村镇没有排水设施,而是随意排放,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害房屋和交通,影响生产与生活。因此,加快村镇排水设施建设与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体制是建设排水设施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排水系统是否适用和建设投资的多少,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否满足环境保护要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村镇环境建设一种新的导向,生态理念为村镇环境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文章以山东省济南市仁里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村镇进行现场调研及问卷调查,发现其存在收入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和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结合山东省乡村生态振兴发展理念,提出村镇产业转型发展、村镇设施空间规划、村镇建筑技术创新和生态资源格局调整等村镇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策略,加快村镇建设、提升村镇环境,加强监管长效机制,推动村镇建设发展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以期为村镇建设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0年,村镇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村镇住宅建设平稳发展,农民居住水平进一步提高,村镇公共建筑和生产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村容镇貌明显改观,村镇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通知,授予72个市县村镇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并予以表彰,同时授予74个市县村镇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十三五"时期,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和融入社会生活更加便利,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通知要求,受表彰的市县村镇要认真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8.
村镇公共服务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更与广大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已有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模式与问题,提出了基于公众参与需求导向下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技术路线,并实际运用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村镇建设规划实践中,提出了我国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优化模式:加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法规和标准的修订,建立城乡统筹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技术路线,强化政府主导的村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优化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规划体系,建立村镇公共服务规划实施评价与修订体系等,以期为我国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建设》1998,(6):4-4
1997年,村镇建设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小城镇建设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住宅建设平稳发展,农民居住水平进一步提高,村镇公共建筑和生产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村容镇貌明显改观,村镇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但是,由于村镇基础比较薄弱,村镇建设的总体水平仍不能满  相似文献   

10.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均等化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重要组成的文化体育设施的配置直接影响到我国村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分析村镇文体设施配置研究的必要性,结合公共文体设施的特殊属性,提出了村镇配置文体设施中应遵循的原则,并采用区位配置模型中的P中值模型研究村镇文化体育设施配置中的选址问题,同时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文体设施点建立了村镇文体设施配置矩阵,为村镇在实际配置文体设施时提供参考,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历史时期陕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研究该地区乡村聚落的历史变迁。方法:文献搜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研究结果:总结了陕北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变迁的特征与规律。结论:总结了陕北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变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典型区域建设农村集中住宅区和生态人居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紧迫社会任务。论文以苏南地区为例,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苏南农村集中住宅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了人居环境改善技术,提出了循环型社区的建立方法,以期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南水网地区乡村地域特色保护与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的地域特色是一定区域范围肉居民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殊表现。苏南水乡在其独特的水网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自然演变后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然而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乡村建设逐渐迷失自己的方向,导致乡村地域特色逐渐消逝,成为“干村一面”的城市向外扩张的一部分。通过对苏南水网地区乡村地域特色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并剖析目前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乡村特色缺失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旌,为我国的乡村地域特色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南农村地区分散式污水的处理与回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地区水环境状况日益受到关注。针对苏南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提出了三种可行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即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工艺、无纺布处理工艺、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并对此三种工艺进行了经济性、适用性的分析。指出苏南农村地区应根据不同地形、水量、农户分布等情况,选择经济的、适用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
改革驱动下苏南乡村空间与规划转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苏南乡村改革进程及其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实证调查和研究,对以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为核心的新乡村改革驱动下苏南乡村地区空间转型的特点和内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转型出现的新的乡村空间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对苏南乡村地区规划变革的方向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娄彩荣 《山西建筑》2010,36(30):7-9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从住宅类型、居住面积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对苏北地区农村的住居现状和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农村现有的住居特点是以院落式瓦房或平房为主要住宅类型,对于未来的需求是希望能居住在院落式2层~3层的独立楼房,但是更多的需求则是对住居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美国“阳光地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和韩国东南沿海区域发展历程的回顾,本文总结了国际沿海开发和城市化发展存在的共性规律。认为江苏沿海城镇发展要积极借鉴集中型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模式,有选择地培育深水港和门户中心城市,加强港口、一陆港产业和城镇的互动发展,加快以高速干线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江苏面临的区域形势与自然资源条件,形成多样化的动力机制,分阶段、有重点、按时序地推进区域开发与城市化进程。在汲取国际沿海开发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超前确定综合目标,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行“据点”开发,加强城乡统筹,及时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发展及其模式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恒德  王勇  李广斌 《规划师》2007,23(2):18-21
在产业集聚、交通体系演化和农村发展三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下,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布局从高度分散走向适度集中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根据未来农村人口迁移及其引起的分布变化,苏南地区可采取异地城市社区模式、就地城市社区模式、"就近并点"乡村社区模式、"迁弃归并"乡村社区模式四种模式来实现农居点的适度集中,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注重乡村文化与特色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肖春磊 《山西建筑》2011,37(15):179-180
根据冀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探讨了该地区新农村节能型住宅设计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农村建筑节能的应对措施,为冀北地区农村住宅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苏南地区的村庄整治工作走在全国先列。本文通过对苏南“康居乡村”村庄整治特色规划的探讨,意在推进村庄整治规划科学化、规划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