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提高语音信号端点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了改进的端点检测方法。该方法在传统基于能量和过零率的端点检测方法基础上,加入第三道门限——近似熵,对信号进行三级门限检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效、更优越.能够比较准确的检测语音信号。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多特征的带噪语音信号端点检测与音节分割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和音节分割直接决定语音识别率。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取语音信号的多个特征参数,并综合利用各个参数的特性进行检测和分割,提高了端点检测和音节分割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方杰  李英  钱红 《电声技术》2006,(8):46-49
在研究双门限比较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语音端点检测不变门限三次搜索检测法,该方法主要由多词检测、端点修复和漏点检测3部分组成,有效解决了双门限比较法检测连续词端点的门限设置问题;在语音信号归一化的前提下,能以同一门限准确检测出语音信号的端点。在较低信噪比情况下,基于语音信号的短时相对自相关序列的短时平均幅度的端点检测能够获得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能够准确有效地对含噪声语音信号进行起止位置的端点检测,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维数距离的端点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覆盖法求取广义维数得到该语音信号的三维特征向量,包括容量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然后计算信号的维数特征距离;最后根据特征距离对语音信号类别进行决策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仅使用单一维数特征检测语音起止端点相比,该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混杂有不同噪声、不同信噪比的语音信号都能有较好的检测结果,尤其适用于低信噪比的语音端点检测。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迟滞编码的自动语音端点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点检测在语音识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端点检测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整十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已往的自动端点检测方绝大多数都是利用帧平均能量EN,帧平均跨零数ZN,帧平均跨零积A和帧平均零比B等参敦来确定语音段的始点和终点。这些方法的缺点是难以设置对各次实验都合适的固定阈值,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多不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迟滞编码的自动端点检测方法——在对语音信号进行迟滞编码的基础上,利用各杖的码字和来判斯语音段的起点和终点。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噪声和信号的统计特性,克服了已往端点检测方法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压缩感知观测序列倒谱距离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蕾  孙林慧  杨震 《信号处理》2011,27(1):67-72
本文基于语音信号在离散余弦基上的近似稀疏性,采用稀疏随机观测矩阵和线性规划重构算法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感知与重构。研究了语音信号的压缩感知观测序列特性,根据语音帧和非语音帧压缩感知观测序列频谱幅度分布分散且差异较大的特性,提出基于压缩感知观测序列倒谱距离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并对4dB-20dB下的带噪语音进行端点检测仿真实验。仿真结果显示,基于压缩感知观测序列倒谱距离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与奈奎斯特采样下语音的倒谱距离端点检测算法一样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但由于采用压缩采样,减少了端点检测算法的运算数据量。   相似文献   

7.
强噪音情况下的多种端点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强噪音的情况下,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是一个难题。以前用过的传统算法在这时都失去作用,因此需要寻找端点检测的新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LPC距离的端点检测算法,根据含噪语音每帧确定的模型和给定模型的距离来进行端点检测,可以解决强噪音情况下的端点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音端点检测是语音信号预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实际的噪声环境下,一些传统的端点检测方法已经不适用,为了提高在强背景噪声条件下语音端点检测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在DCT变换域下,基于Gaussian-Gamma模型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设定其纯净语音信号的统计分布函数为Gamma分布,其相应参数使用了最大似然估计以及预测估计的方法.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健性.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鲁棒性较好,在较低的信噪比下仍能比较准确的检测到语音信号的端点.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2017,(3):37-41
语音端点检测是语音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在不同噪声环境下语音端点检测的准确率和鲁棒性,提出了融合语音Mel频率倒普系数和kNN分类算法相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语音信号的Mel频率倒普系数作为语音特征参数,然后将特征向量作为kNN分类的输入进行训练学习,建立语音端点检测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准确率高、鲁棒性强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辉  袁淑丹 《电声技术》2013,(11):40-44
为了提高低信噪比下语音端点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功率谱熵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对带噪语音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获得一系列语音本征模函数,选取功率谱熵作为语音端点检测的特征,并计算特定阶本征模函数的功率谱熵实现语音的端点检测。通过EMD分解可以有效地消除白噪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低噪比情况下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功率谱熵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语音端点检测。  相似文献   

11.
雷静  何培宇  徐自励 《信号处理》2020,36(8):1205-1211
传统语音端点检测方法利用语音和噪声在某单一参数特征上的差异进行信号中语音起止点的切分,但不同参数在低信噪比不同噪声环境下表现不稳定,鲁棒性差。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均匀子带谱方差,能熵比,梅尔倒谱距离,似然比四种参数相融合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该方法能自适应地改变各参数阈值,并通过实时监测噪声段能熵比的值确定所采用的投票判决机制,从而进行语音端点判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信噪比下较常用的端点检测方法有更高的检测正确率及鲁棒性,对语音信号后续处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端点检测是语音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其准确度直接影响语音信号处理的速度和效果.传统的端点检测方法可以在高信噪比环境下准确地检测语音端点,但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传统的端点检测特征参数不能充分描述语音信号的特征,导致端点检测效果的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对语音进行改进的多窗谱减法降噪和中值滤波减少低信噪比环境下无...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基于短时能量端点检测算法,在高信噪比环境下可以比较准确地检测出语音端点,但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检测效果不理想。文中提出了基于短时自相关最大值与短时过零率之积的改进算法。利用短时自相关最大值可以有效地区分出语音段和噪音段,利用短时过零率可有效地检测出清音信号,将两参数相结合可有效地检测出低信噪比语音信号的端点。实验证明,在低信噪比环境下该改进算法相比短时能量算法减小了检测误差,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语音端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EMD和改进双门限法的语音端点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音端点检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语音识别系统的计算复杂度和识别能力,在基于短时能量和过零率的端点检测算法中,能量计算方法不尽合理而且在低信噪比下检测效果大大降低。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和改进双门限法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本文算法有更好的端点检测能力,显示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端点检测是语音信号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语音信号处理的速度和结果。提出了基于ICA(独立分量分析)增强和谱熵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此方法快速有效,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特别适合低信噪比下的端点检测。  相似文献   

16.
董胡  钱盛友  刘洋  谭乔来 《通信技术》2007,40(11):364-365,368
端点检测是语音信号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及识别效果.提出了基于DCT(离散余弦变换)增强和改进谱熵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首先,通过DCT(离散余弦变换)进行语音增强,然后再通过改进谱熵法判决去噪后语音的端点位置.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快速有效,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特别适合低信噪比下的端点检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端点检测算法是基于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的双门限检测法,该算法对于含噪语音信号检测效果不佳.因此,将谱减法与均匀子带频带方差算法相结合,结合算法分两个过程,首先用谱减法对带噪语音信号进行降噪,然后用均匀子带频带方差法进行端点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结合算法对于含噪较多的语音信号检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use of data‐driven probabilistic utterance‐level decision logic to improve Weighted Finite State Transducer (WFST)‐based endpoint detection. In general, endpoint detection is dealt with using two cascaded decision processes. The first process is frame‐level speech/non‐speech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ing, and the second process is a heuristic‐knowledge‐based utterance‐level speech boundary decision. To handle these two processes within a unified framework, we propose a WFST‐based approach. However, a WFST‐based approach has the same limitations as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in that the utterance‐level decision is based on heuristic knowledge and the decision parameters are tuned sequentially. Therefore, to obtain decision knowledge from a speech corpus and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at the same time, we propose the use of data‐driven probabilistic utterance‐level decision logic. The proposed method reduces the average detection failure rate by about 14% for various noisy‐speech corpora collected for an endpoint detection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