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渗透油田指标预测方法很多,根据对大庆西部外围油田递减规律的分析,采用递减曲线与水驱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外围油田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同时对开发指标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油田的开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低渗透油田也是主要的开发对象,但是低渗透油田的物性较差,在开发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损害,在受到损害后的恢复能力也很差,储层受到损害对产能影响很大,所以研究低渗透油田储层损害机理以及相应的诊断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储层损害诊断及预测进行一些探讨,希望对油田开发有一定的帮助,对油田开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境内发现较早、地质地层条件良好、易于开采的中高渗透油田已进入了开发中晚期,油田含水量高、产出率低,出现了明显的产量递减趋势。在此背景下,转向低渗透油田开发就成了大势所趋,有效发展和完善低渗透油田开发开采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是当前行业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拓展与创新已在我国油田开发领域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探讨外围低渗透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应用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田所蕴含的丰富石油资源随着石油需求量的增加而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对该种油田的开采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合理的井网设计来提高采收率。本文主要在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注水方式来提高采收率及在井网设计时所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在注水环节,关于水质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法:在注水环节,通过过滤、除污、采出水再利用等污水处理技术,净化水质,保证出油质量。结果:事实证明,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精细的水质处理,可以更好的净化水质,保证水质,保证出油质量。结论:水质处理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运用科学的、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出油质量,提高油田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在注水环节,关于水质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法:在注水环节,通过过滤、除污、采出水再利用等污水处理技术,净化水质,保证出油质量.结果:事实证明,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精细的水质处理,可以更好的净化水质,保证水质,保证出油质量.结论:水质处理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运用科学的、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出油质量,提高油田产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油田行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油田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油田的储油量和储油层的厚度都远不如从前。而低渗透油田经过长时间的开采后,原油总量极大减少,综合水面表混上升,油田规划布局等也出现不合理的问题,最终导致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工作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和资源的开发程度,并结合水平井压裂等技术,促进油田行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主要探究了水平井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各国的中高渗透油田开发已经到了中后期,从而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变尤为重要。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已经占到已发现油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其产能建设则达到百分之七十,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早已成为油气开发建设的主力军,本且常规的酸化解堵、压裂等增产措施已经不适合低渗透油田的增产,以至于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低下,所以提高低渗透产量和效率在眉睫。本文从低渗透油田的储量、开发难度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各国的中高渗透油田开发已经到了中后期,从而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变尤为重要。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已经占到已发现油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其产能建设则达到百分之七十,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早已成为油气开发建设的主力军,本且常规的酸化解堵、压裂等增产措施已经不适合低渗透油田的增产,以至于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低下,所以提高低渗透产量和效率在眉睫。本文从低渗透油田的储量、开发难度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油藏开发指标预测研究是制定油藏开发方案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油藏工程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塔里木碎屑岩油藏渗流特点及开发动态分析,提出了应用递减曲线和水驱曲线微分形式联合来预测开发指标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油田开发规划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宝浪油田低孔、低渗型储层的特点,采用室内实验的手段,将宝浪油田钻取的6块岩样进行排序、衰竭实验、水驱实验以及水驱后注N_2驱实验。结果表明:在油田开采后期,注水开发效果越来越差的条件下,注N_2驱能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优化可得最优的水驱注水压力为12MPa、最佳N_2注入压力为15MPa、最佳N_2注入时机(含水率)为50%、最佳N_2注入速度为0.5m L/min以及最佳N_2注入量为0.6HCPV时,N_2驱的采出率高达64.04%。  相似文献   

12.
地质条件恶劣,具有较高的开发难度是低渗透油田开发遇到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个领域对石油产品的需求逐步提高,加大力度对低渗透油田进行开发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对国内低渗透油田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了提升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率相关技术措施,以期为国内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化工设计通讯》2019,(12):40-41
随着石油开采量不断的增加,我国低渗透油田开采数量也不断增长。与传统的油田相比,低渗透油田不仅储油率低,而且丰度、单井产能都相对较低。在低渗透油田开采中注水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以使油田的含水量得到有效降低,从而提升石油开采率。基于此,对低渗透油田高压注水技术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阐述了低渗透油田高压注水开发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石油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油田开发的重视。注水工艺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想从根本上确保资源的质量,就需要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积极采用注水开发工艺,以使油田的含水量得到有效降低。然而因为其本身具有非均质性和孔隙结构等特征,所以需要利用特定的开发工艺来进行开采。  相似文献   

15.
石油是当前世界性的重要能源,能够极大地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当前对于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石油勘探工作的推进。不少勘探人员将工作重心集中于低渗透油田当中,其蕴含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但结合勘探开采时的一些特征,要求必须采用比较特殊的开发工艺和技术才能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超前注水技术在吴旗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吴旗油田吴93区块低渗透油藏递减快、稳产难、采收率低的特点,采用了超前注水技术开发。在油藏研究基础上从水井注水时机、注水见效时间、注水压力、注水强度的确定4个方面对超前注水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该方法在吴旗油田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对吴旗油田低渗及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同类油田或区块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探明油田当中低渗透油田数量逐步增加,低渗透油田在我国油储资源当中已经成为主要的上升资源,所以,围绕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利用展开探讨十分关键。本文重点对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关问题探讨主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注水井吸水能力不高,开发过程中注水压力、启动压力不低,并且在不断注水的过程中,矛盾仍然会加剧,甚至注不进去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以往研究表明,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不高、或者不断下降,除了和孔隙结构、油层渗透率等内在原因有关外,还和注采井井距大、油层伤害有关系。注入水的水质不合格或者作业压井液不配伍,都会堵塞、污染油层,降低油层吸水量和注水量。本文研究的关键就是何为造成油层伤害的原因,应该如何采取措施解决油层吸水能力差的问题,提高油井注水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文东油田低渗透油层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方法:①按渗透率高、中、低三种类型油层选定注水井。②因含盐晶体被注入水溶解后渗透率由低变高的油层为对象的注水井,分别实行三套注水压力系统。结果:以渗透率高的油层为开采对象的井实行注入压力18MPa系统注水;经以中等渗透性油层为注水对象的井采用25MPa压力系统注水;特低渗透层采用35MPa压力系统注水。结论:提高了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控制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20.
酸化压裂又称酸压,指在压裂过程中不向地层加入支撑剂,只将酸液作为压裂液,或用高黏度压裂液作为前置液,酸液作为后续液体,对油井的开采层段进行增产改造的一种压裂工艺。在酸压过程中,注入的酸液会与地层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将压裂形成的裂缝壁面溶蚀成凹凸不平的表面。施工结束停泵泄压之后,由于酸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裂缝表面并不会完全闭合,在这种情形下,通过酸压形成的裂缝相较于常规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具有更好的导流能力,从而提高油井的产液量。实际应用表明,酸化压裂技术能实现低渗透油田的稳产增产目的。主要对酸化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促进我国油田酸化压裂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