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L-苏氨酸发酵液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考察了活性炭对L-苏氨酸酸发酵液的脱色效果及脱色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是理想的脱色剂。确立L-苏氨酸酸发酵液的脱色工艺为:活性炭加入量1%,60℃,发酵液pH=5.0,脱色时间为15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炭对以酶法生产并通过模拟移动床分离得到的L-苯丙氨酸(L-phe)洗脱液的粗结晶溶液进行了脱色研究。考察了pH、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料液浓度、脱色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并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L-苯丙氨酸脱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炭对以酶法生产并通过模拟移动床分离得到的L-苯丙氨酸(L-phe)洗脱液的粗结晶溶液进行了脱色研究。考察了pH、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料液浓度、脱色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并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发酵液中高效的提取L-异亮氨酸,文本对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的分离提取工艺作了初步研究。分别考察了蛋白去除温度及时间、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发酵液pH值对L-异亮氨酸分离提取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提取的工艺条件,即蛋白去除温度及时间分别为90℃和10min、活性炭添加量为2%、脱色温度为60℃、脱色时间为25min、脱色时的最佳pH为4.7。在此工艺条件下,L-异亮氨酸提取收率为94.3%,产品纯度高达96.5%。  相似文献   

5.
L-亮氨酸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振 《中国酿造》2008,(2):40-42
采用活性炭对L-亮氨酸洗脱液的粗结晶溶液进行了脱色研究,考察了活性炭用量、pH值、脱色温度、料液浓度、脱色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活性炭加入量2%,脱色温度60℃,发酵液pH值为4.5,脱色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6.
柠檬酸发酵液脱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001 ×7阳离子交换树脂、颗粒活性炭001 ×7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柠檬酸发酵液的脱色效果以及损耗程度,确定了适合柠檬酸发酵液的脱色剂及脱色工艺.该工艺的研究不仅降低了柠檬酸的生产成本而且对整个有机酸以及氨基酸行业的脱色工序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L-缬氨酸属于支链氨基酸,是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广泛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化妆品等领域.由于其含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市场需求较大,使得L-缬氨酸的生产备受关注.代谢工程有着理性思维的设计,在氨基酸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阐述了L-缬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及其代谢调控,综述了L-缬氨酸合成的代谢工程研究现状,并对利用代谢工程原理进行L-缬氨酸生产菌的理性设计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L-缬氨酸发酵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XV0505为生产菌株,研究了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控制条件对L-缬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的影响。应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发酵的工艺条件,利用纸层析-色班洗脱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L-缬氨酸含量。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通过10L罐流加发酵72h,产酸可达53.4s/L.糖酸转化率为26.7%,分别比补料分批发酵提高1l-9%和3.5%。  相似文献   

9.
L-缬氨酸的应用和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缬氨酸在医药、食品及饲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国内大多数菌株的产酸水平不高,选育新的高产菌种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综述了L-缬氨酸的应用方向以及根据L-缬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节机制,利用代谢调控理论,重点阐述了L-缬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及目前国内外L-缬氨酸育种的最新进展,为缬氨酸发酵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利用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L-缬氨酸发酵过程的实验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实验模型,实时获取生化变量的预测值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运用BP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过程进行模拟,所建立的模型能比较精确地模拟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及发酵产酸过程的变化,可以为L-缬氨酸发酵生产过程提供动态模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两种不同形状活性炭对乳链菌肽发酵液的脱色效果,分析了吸附条件对活性炭脱色效果及对乳链菌肽收率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形状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作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25℃,120r/min,摇床脱色8h,4.5g粒状活性炭对50mL乳链菌肽发酵液脱色率为69.3%,乳链菌肽收率为93.4%,而0.2g粉状活性炭25℃,120r/min,摇床脱色10h对50mL乳链菌肽发酵液脱色率为57.47%,乳链菌肽收率为83.2%;90℃,30min水浴静态脱色,粒状活性炭脱色率42.6%,乳链菌肽收率为90.78%;粉状活性炭脱色率为56.76%,乳链菌肽收率为89.84%;吸附脱色动力学研究发现,粒状活性炭表现为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而粉状活性炭则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的叠加。   相似文献   

12.
在分批发酵优化条件基础上,通过对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包括产酸率、转化率和发酵周期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L-缬氨酸高产菌XQ-8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优条件。在最优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发酵72h左右,L-缬氨酸产量达72g/L,糖酸转化率达38%以上,其结果明显优于分批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分批发酵优化条件基础上,通过对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包括产酸率、转化率和发酵周期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L-缬氨酸高产菌XQ-8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优条件。在最优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发酵72h左右,L-缬氨酸产量达72g/L,糖酸转化率达38%以上,其结果明显优于分批培养。   相似文献   

14.
以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L-缬氨酸产生菌XQ-2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逐级诱变处理,氨基酸结构类似物α-氨基丁酸(-αAB)、2-噻唑丙氨酸(2-TA)和α-氨基-β-羟基戊酸(AHV)定向筛选,获得一株L-缬氨酸高产菌XQ-8(Leul(-ABhr2-TAhrAHVhr)。在以135 g/L葡萄糖为碳源和50 g/L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摇瓶发酵72 h,产酸达64~66 g/L。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两种不同形状活性炭对乳链菌肽发酵液的脱色效果,分析了吸附条件对活性炭脱色效果及对乳链菌肽收率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形状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作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25℃,120r/min,摇床脱色8h,4.5g粒状活性炭对50mL乳链菌肽发酵液脱色率为69.3%,乳链菌肽收率为93.4%,而0.2g粉状活性炭25℃,120r/min,摇床脱色10h对50mL乳链菌肽发酵液脱色率为57.47%,乳链菌肽收率为83.2%;90℃,30min水浴静态脱色,粒状活性炭脱色率42.6%,乳链菌肽收率为90.78%;粉状活性炭脱色率为56.76%,乳链菌肽收率为89.84%;吸附脱色动力学研究发现,粒状活性炭表现为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而粉状活性炭则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的叠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选育出的L-缬氨酸高产菌XH-378(Brevibacterium flavum,Leu^-+a-AB′+AHV′)的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玉米浆和生物素的最适用量分别为15%、0.8%和20mg/100mL,32℃发酵培养72小时,L-缬氨酸积累可达58g/L。  相似文献   

17.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L-缬氨酸生产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对黄色短杆菌TV12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 ,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 ,定向筛选出具有目的遗传标记的高产缬氨酸突变株TV2 3 5 ,其L 缬氨酸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而且突变株继代遗传稳定 ,说明利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育种是获得L 缬氨酸高产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丙酮酸发酵液脱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粉末活性炭、K-15颗粒活性炭和732阳离子树脂等三种脱色剂对丙酮酸发酵液的脱色条件、脱色效果及其对丙酮酸的吸附程度。结果表明,732阳离子树脂是理想的脱色剂,具有脱色、沉淀蛋白质和去除钠离子三种功用。确立丙酮酸发酵液的脱色工艺为:离心发酵液→阳离子柱脱色和改性发酵液→后续工序,减少了离交法提取丙酮酸的环节,增加丙酮酸提取的收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木糖醇发酵液脱色工艺条件,研究了4种活性炭对木糖醇发酵液吸附脱色的影响。活性炭对色素的吸附率高于对木糖醇的吸附率,所试4种活性炭对色素的吸附均属于典型的“Langmuir”型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AC3活性炭具有优良的吸附脱色效果。在pH5.0、活性炭用量4%、脱色温度40℃、脱色时间40min条件下,木糖醇发酵液色素吸附率为92%,木糖醇的损失率为6.9%,显示了良好的脱色效果。该研究结果为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木糖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脱色的活性炭用量、加热温度、时间对由芦丁制备的L-鼠李糖结晶后的母液脱色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为:4%的活性炭用量,70℃下脱色40min。同时对脱色树脂的用量、作用时间、温度也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树脂,树脂用量为2%,60℃下脱色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