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市高新区第二污水厂一期规模为5×104m3/d,核心生物处理单元采用A2/O工艺,由于进水碳源不足,在污水厂调试运行期间,投加乙酸钠作为反硝化碳源,但是考虑到节约运行成本,通过一系列小试研究了白酒废水黄水作为反硝化碳源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去除1 g NO-x-N需要分别投加醋酸钠和黄水4.42和7.07 g,二者的最大反硝化速率分别为34.89、16.9mg NO-3-N/(g MLVSS·h);黄水作为反硝化碳源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节省黄水治理费用,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南方某市多年来频发管网"黄水"问题,尤其在2014年,仅在某供水片区就发生了多起"黄水"事件。从用户投诉入手,分析了该区"黄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管段冲洗和管网水取样发现,以锰为主、锰和铁对"黄水"形成均有贡献,管网内锰的沉积是"黄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该市历年"黄水"事件发现,原水高锰浓度与管网"黄水"直接关联。传统工艺无法应对原水锰浓度的升高;由于缺乏原水锰浓度监测的及时反馈,高锰酸钾氧化法也不能有效控锰。该市和其他地方的案例都表明,0.1 mg/L的锰控制水平不能有效抑制"黄水"的发生。当出厂水锰均值持续低于0.005 mg/L时,监测到管网内沉积锰发生轻度释放,锰实现负累积。为控制"黄水",需要提高原水锰的监测和出厂水锰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水源切换后突发"黄水"的风险,提出对地下水供水区域管段,采用增加消毒剂用量和溶解氧浓度的方式来控制管垢稳定性的技术措施。试验管道中水流状态为白天循环运行,夜晚静止。结果表明,白天循环运行时,未养护管段切换为黄河水源后,出水总铁和浊度在运行15 d之后降至水质标准的规定限值;养护后管段切换水源后,运行5 d后出水总铁0.3 mg/L,浊度1 NTU。但隔夜浸泡后的出水仍然出现浊度、总铁较大幅度升高的现象,水源切换期间应加大管网末梢用户用水量,促进管网水的更新速率。地下水供水区域管段提前养护2个月,也只能减小"黄水"的程度,并不能杜绝"黄水"现象的发生。因此黄河水仍需与其他源水调配使用,控制拉森指数,以降低水源切换时突发"黄水"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调节pH值和碱度对给水管网铁释放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管段模拟反应器,定量分析了调节pH值和调节碱度技术对给水管网铁释放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提高pH值和增加碱度均可使管网铁释放速率、浊度和色度明显降低。调节pH值从7.6增加至8.2,15 d后管网铁释放速率降低了47%,浊度降低了54%,色度降低了46%;调节碱度从135 mg/L增加至260 mg/L(以CaCO3计),15 d后管网铁释放速率降低了50%,浊度降低了58%,色度降低了52%。对比评价了调节pH值和调节碱度技术的经济性,结果表明:调节出厂水pH值控制管网铁释放的经济成本适宜,可作为突发性管网"黄水"问题的应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宝华 《建筑节能》2003,31(2):33-34
文中就供水管网中出现黄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找出黄水出现的种种原因和规律并结合实际对出现黄水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中就供水管网中出现黄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黄水出现的种种原因和规律并结合实际对出现黄水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深圳梅沙片区供水管网突发黄水现象的成因分析,明确水源切换时水质发生了变化,特别是pH值降低引起的水质化学稳定性下降是该区黄水产生的主要原因。水厂采用投加石灰的方法提高水质化学稳定性,当控制出厂水的pH值为8.0~8.5时,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出厂水的水质化学稳定性,实现水厂内控制管网腐蚀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供水管网中出现的"有色水"是化学不稳定的出厂水与金属管道长时间直接接触,导致金属管道腐蚀并释放腐蚀产物而形成的.控制"有色水"必须抑制水与管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途径有改造水处理工艺提高出厂水的化学稳定性,降低其腐蚀性;避免金属管道裸露与水直接接触;优化管网水力工况条件,降低水在管道内的停留时间,消除死水区域.工程实践证明,上述方法能够有效控制供水管网中的"有色水"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方某市2019年以来给水管网“黄水”问题投诉占到用户关于水质问题投诉的约50%。总结多个水厂供水区域“黄水”发生规律发现,集中发生在2019年7月和8月的规模性“黄水”主要致色成分为锰,其与出厂水锰浓度升高至0.02 mg/L以上直接相关,“黄水”样品中的锰超过0.1mg/L标准限值,反映出管网中发生了锰的沉积再释放问题;色度与锰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主要致色成分为铁锰的非规模性“黄水”的主要原因是管网腐蚀以及锰的沉积再释放。因水源而引发“黄水”的水厂在将水库水切换回Mn(Ⅱ)浓度较低的江水后,集中性“黄水”投诉很快消失。对于另一因原水锰浓度升高而导致“黄水”投诉的水厂,在水库水锰浓度升高后加大投氯量、投加氢氧化钠等控锰效果并不理想;随后同时投加5 mg/L粉末活性炭(PAC)和1 mg/L氯,通过构建催化氧化能将出厂水锰浓度迅速控制在0.01 mg/L以下,成功抑制管网“黄水”。提升水库取水高度后进厂水锰浓度也相应下降。综上,监测原水Mn(Ⅱ)浓度,采取高效除锰措施将出厂水锰浓度控制在0.02 mg/L以下,以及对管网进行维护更新是控制“黄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杭州市的居民住宅小区黄水情况的调查,对黄水发生的原因及发生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并找出降低黄水发生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密度梯度分离纯化/免疫荧光技检测饮用水中"两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溶解、密度梯度分离纯化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法对饮用水中的"两虫"(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以大幅降低检测成本,筒化操作.结果表明,使用Percoll-蔗糖介质可取得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其卵囊和孢囊初始回收率分别为56%和35%,远高于EPAl623方法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对河网型水源水及水厂滤后水进行了检测,发现10 L水源水中有1-3个隐孢子虫和0-2个贾第鞭毛虫,但在50 L滤后水中均未检出"两虫".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以水环境治理、棚户区治理、违法建设治理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三治三化"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力打造城市建设新亮点,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海滨城市,让"大丰蓝""大丰绿"成为闪亮的城市名片,充分展现城市的"高颜值""好气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由于水源切换引起的郑州市受水区域管网腐蚀产物释放问题,通过静态浸泡试验,对"黄水"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及验证,最后确定硫酸根离子对铁释放的影响最大,建议水厂换水初期适当加强进厂原水中硫酸根离子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何婧  周恺 《城市规划》2021,45(4):94-105
共享经济新浪潮席卷了全球生产、生活领域,对我国城市产生了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政治影响.为顺应共享理念带来的思想变革,塑造共享城市治理新范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共享经济的概念定义、驱动因素及表现类型,并批判性地指出其"效率与公平"的失衡问题;其次,从"经济模式"和"社会行为"两个维度,梳理了共享范式的转型理论,阐释其"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主张;最后,结合国际共享城市经典案例,提出将"智慧治理"和"协同治理"分别作为未来共享城市治理的效率策略和公平策略.希望通过系统介绍共享城市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提升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在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时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海水淡化水厂供水的黄水现象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某海岛小镇的供水厂采用海水淡化反渗透技术,出厂水质优于国家新的水质标准,但整个城镇黄水现象较严重、持续时间也较长.经分析认为,出厂水腐蚀性较强、管网材质差、间断性供水及二氧化氯投量较高是导致黄水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观澜河流域为例,对大型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按"全要素、全因子、全空间、全过程、全社会"的统筹治理思路,以及"治理目标的系统性、治理对象的系统性、治理措施的系统性"的系统治理路线,通过对已建、在建、规划的项目及已有的治理路线的梳理与评估,找出流域水系统治理存在的问题、不足与短板,从技术、建设和管理层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及可操作性的"流域统筹、系统治理、五水共治、综合治理"的治理方案,为流域水系统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纲领性指导。观澜河的实践治理效果证明,提出的方案合理可行,实现了水环境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南方水源水低pH值、低碱度水质特征引起供水管网"黄水"问题的控制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管网水pH调节技术和余氯保持技术为经济可行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管网水pH值对铁释放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且总铁释放量与pH值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采用Ca(OH)2调节管网水pH值对铁释放的控制效果略优于NaOH,分析原因是投加Ca(OH)2在提高管网水pH值的同时增加了管网水的硬度,有利于管垢稳定性。保持管网水较高的余氯浓度对管网铁释放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8)
治理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问题是世界各国的重要行政目标。文章采用系统反馈基模分析法,构建了行政成本治理中的"成长上限"问题基模、"富者愈富"问题基模和"舍本逐末"问题基模,并根据解决不同问题基模的管理方式,指出了有效解决行政成本治理问题的办法,一是要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减缓控制行政成本期望与制度约束力乏力的矛盾;二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服务支出;三是要促进财政支出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正>桐庐县浙江汉德邦建材有限公司在2014年杭州市组织的"五水共治"活动中,率先对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投资,提升水资源综合使用效率,实现企业成本节约、降低排放等综合效益,被杭州市"五水共治"领导小组评为2014年度杭州市"五水共治"先进集体,桐庐县电视台对汉德邦建材节水工程进行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20.
荷兰的城镇发展与水相伴相生,在历次洪涝灾害的应对中,水治理经历了从早期依靠工程干预提高防洪标准,到后期通过生态措施减缓灾害影响的思路转变。荷兰水治理和历次空间规划衔接逐渐紧密,水治理的核心理念被纳入全国《国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战略》和《水规划》的目标、措施和空间结构中。2011—2017年的"三角洲项目"作为政府水治理的战略性计划,不仅强化了生态措施和韧性规划,更加强了与空间规划的融合。本文以荷兰治水思路的转变为切入点,通过对2011—2017历年"三角洲项目"规划内容的梳理,分析荷兰最新水治理思路转变的关键;并通过剖析荷兰空间规划中水治理的行政体系和法规体系,对中国作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