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氯化消毒机理,氯化消毒副产物及对饮用水质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安全强化预氯化工艺消毒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氯化是一种传统的应用比较广泛的预氧化技术,但其处理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水源水时不但生成大量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消毒副产物,而且消毒性能下降,不利于多级屏障作用的发挥。因此,对受污染水源水进行预氯化处理时.安全强化其消毒效能是十分必要的。以受污染水为试验水样.从微生物安全性及化学安全性两个方面考察高锰酸钾与氯联用预处理工艺的消毒效能以及对三卤甲烷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氯联用预处理工艺的消毒效能要明显好于它们单独使用的情况,经Berenbaum公式计算证实高锰酸钾与氯在降低微生物指标上具有协同作用;与投药总量相同的预氯化工艺相比,高锰酸钾与氯联用预处理工艺处理受污染水时,在消毒效能上相当.而在副产物生成上,能够减少近60%的三卤甲烷的生成量。此项研究为受污染水的预处理提供了一个安全预氯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秋勉  方卫国 《净水技术》2020,39(7):114-120
以千岛湖长距离引水工程为背景,通过分析千岛湖水质特征,比较千岛湖原水与萧山原水水质差异,预测水质差异给水厂净水工艺带来的影响。研究显示:实施千岛湖输配水工程对解决城市供水水源单一、保障饮用水供水安全和改善供水水质有重大意义;千岛湖取水口原水的富营养化指标、有机物、无机物综合指标等均远远优于萧山现有供水原水,其中,TN浓度低51.9%、TP浓度低83.3%、COD_(Mn)浓度低52.1%、NH_3-N浓度低96%;预计萧山主供水厂的净水工艺可以应对切换水源时可能出现的低温低浊现象;引入优质原水后,将减少消毒剂的投加,管网末梢饮用水口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邵茁  邵蓊  庞晶晶 《辽宁化工》2007,36(8):563-564
介绍国内外水源水质消毒技术研究现状,采用先进的加氯设备、余氯计量仪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加氯系统的全自动化控制,保证消毒质量,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5.
运用法国威立雅水务的加氯消毒理论和加药量理论计算,结合水厂消毒过程和青草沙原水特点,优化青草河原水加氯工艺,合理加氯加氨。着重探究青草沙原水加氯消毒与饮用水安全,通过折点加氯来运行整个工艺,杀灭病原体,减少有机营养物,以滤后一氯胺和游离氨作为工艺控制参数,限制供水管网中微生物生长,控制加氯和加氨量的最小化,降低药耗,节约成本,改善饮用水口感,保证供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6.
研究太湖流域某水厂原水输送管道沿程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变化,并利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氯甲烷生成势最高,二氯乙醛生成势最低;总生成势由高到低依次为三卤甲烷类、卤乙酸类、卤乙醛类;氯代副产物生成势的质量浓度约为溴代副产物的6.25倍;除二氯乙酸外的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出水相较于进水升高了18.61%~664.22%。此外,预氯化管段中各类副产物生成势及沿程升高比例基本高于未加氯管段,两管段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温度与除一氯二溴甲烷外的三类甲烷类副产物生成势呈正相关;氨氮与各类副产物总生成势呈负相关;DOC与三卤甲烷类副产物生成势呈良好正相关,但与卤乙酸和卤乙醛类副产物生成势相关性不强,因而其可能适宜作为三卤甲烷生成势的指标;管道停留时间与大多数消毒副产物生成势正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辜家斌 《净水技术》2004,23(2):48-48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兰开斯特盆地和安特路普谷地的地下水位已经降到最低控制水位以下,所以当地水务部门决定在这两个地区试行实施一项名为“含水层的储量与恢复”的示范性工程,并已于1995年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某水厂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PAC-UF)示范工程进行中试模拟试验,考察了在连续曝气和仅反冲洗时曝气2种不同曝气方式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膜压差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工艺运行稳定后,2种曝气方式下氨氮、CODMn的去除率差距不大,而取消连续曝气条件下UV254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降低,膜压差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9.
王绍祥  陈蓓蓓  倪国文  章青 《净水技术》2010,29(6):24-27,79
针对冬季长江原水和黄浦江原水的水质情况,通过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不同混凝沉淀条件几方面对两种原水及其以不同配比混合后原水的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硫氯化铝(PACS)和聚合硫酸铝铁(PAFS)在处理低温混合原水时比硫酸铝节省投加量,浊度降到最低值时长江原水所需混凝剂硫酸铝的投加量为40~50 mg/L,低于黄浦江原水所需的60 mg/L,两种降速絮凝状态对混合原水处理效果相近,为保证常规处理后水质达标,冬季黄浦江和长江原水混合比例最好不超过3∶7。  相似文献   

10.
本采用中试试验装置研究了生物陶粒过滤一微絮凝砂滤一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微污染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在原水UV254为0.047~0.065cm^-1,DOC为2.70~4.10mg/L,TOC为3.50~5.00mg/L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UV254,DOC、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74.1%、69.2%。色-质联机分析结果表明,经组合工艺处理水中有机物由54种降至25种。组合工艺出水中三卤甲烷总含量不及常规工艺出水中该物质含量的五分之一。组合工艺能有效控制和消除水中有机物的污染,提供安全的优质饮用水。  相似文献   

11.
以深圳水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消毒剂进行消毒试验,探讨了二氧化氯和氯的静态衰减规律、副产物亚氯酸盐的生成规律以及混合消毒剂的持续消毒能力.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氯的消耗主要发生在与水接触的初期,随后,衰减较好地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亚氯酸盐的生成量约为二氧化氯消耗量的39.7%~57.9%,同时,在极低消毒剂残余量下,混合消毒剂仍有较好的持续消毒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饮用水源的严重污染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有机消毒副产物(DBPs)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这一问题,引用大量的文献,从DBPs形成的机理和成因,论述了控制这些副产物的各种方式和各自特点。并结合我国城市供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探讨了将二氧化氯替代液氯用于控制消毒副产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二氧化氯-氯/氯胺联合消毒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消毒工艺是近些年来饮用水消毒处理的新动向。该文对国内外二氧化氯-氯/氯胺联合消毒工艺的科研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二氧化氯-氯/氯胺联合消毒工艺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对饮用水消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消毒特性及其在水中的稳定性。发现所用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比次氯酸钠弱,但消毒作用持续时间长,在水中的半衰期长达9d,而次氯酸钠只有2h,经有效氯为2mg/L的稳定型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的水,可在开放条件下抑菌时间长达12d,而次氯酸钠不到2d。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相似文献   

15.
祝明  马丽莎  王守伟  张泉 《河北化工》2010,33(10):34-36
用4种动力学模型对二氧化氯消毒中水进行了拟合实验,分析讨论了拟合结果的相关性和离散性,得出二氧化氯消毒中水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君礼  吴明松 《净水技术》2010,29(4):16-18,3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对饮用水安全意识的提高,液氯等传统消毒剂已被认为不再适合用于饮用水消毒,国内外ClO_2替代液氯消毒已成共识。该文对我国主要使用的水消毒剂进行简要评述,介绍了ClO_2消毒在我国饮用水消毒技术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目前国内该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该文叙述了水环境中病原体的分布和危害,介绍了水体消毒中所采用的物理与化学消毒方法,通过优势和缺点的对比,分析微波紫外消毒技术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微波紫外消毒技术由于具有灯管寿命长、不投加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将成为未来水体消毒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生活饮用水消毒和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胜 《山西化工》2003,23(1):66-67
介绍了生活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阐明消毒的必要性和方法。针对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提出了控制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南汇自来水厂从青草沙水库取水,原水加氯后在输送途中反应生成的消毒副产物(DBPs)使得原有处理技术和工艺难以达到上海市的新版地方标准DB31/T 1091—2018,为此,需要进行研究改进DBPs的控制方法和工艺.试验以水厂原水为研究对象,分析活性炭的吸附、多点加氯等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温度与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