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稀土核区,实验上观察到与相邻偶偶核晕带带交叉频率相比,一些奇质子奇A核(如171Ta)基于质子h9/2 1/2[541] Nilsson组态的转动带交叉频率出现反常推迟的现象。对这一反常现象的一种解释是四极形变驱动效应,即奇质子处在高j低ω轨道(如1/2[541]轨道)时,随着转动频率增加时,原子  相似文献   

2.
在核结构研究中,磁矩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给出直接和确定的核结构信息。高自旋态的核结构研究中,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核子顺排获得角动量是个前沿的问题。按照能量,变形核可以从高j轨道的准粒子顺排获得自旋角动量。质子和中子顺排对磁矩的大小和符号的影响不同,质子顺排导致磁矩增大,而中子顺排使磁矩减小甚至出现负值。转动带g因子系统测量,能够澄清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准粒子顺排获得角动量。为此,我们系统测量了83Y正宇称转动带的g因子。实验测量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进行的。用98MeV的Si束流轰击58N,…  相似文献   

3.
磁转动研究是近几年核结构物理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磁转动是不同于传统形变核转动的一种新的原子核转动形式。在接近球形的核中观察到,在磁转动带带头,中子和质子的角动量矢量互相垂直,产生很大的磁矩。随着激发能或自旋的增加,中子和质子角动量顺排像剪刀闭合那样逐步靠近。g因子是核子角动量顺排和耦合最直接和最灵敏的探针。本工作测定A=80区^85Zr高自旋磁转动带态的g因子,检验质子和中子顺排和耦合及其随自旋或激发能的变化,了解磁转动的物理机制和规律,对磁转动提供直接的实验依据,验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探讨质量数A≈130轻稀土核的高自旋态行为对于核结构研究有重要意义。这些核处于从球形向大变形的过渡区,其价中子和价质子分别占据h_911/2)壳的中上部和底部轨道,h_(11/2)中子有使核朝向γ=-60°扁椭球形状的驱动力,而h_(11/2)质子则产生朝向γ=0°长椭球形状的驱动力。因此,A≈130过渡区的原子核基态组态处于长椭球形变和扁椭球形变的竞争中,随着转动频率的增大,这  相似文献   

5.
偶80~86Zr核的形状相变和对相变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唯象核芯 两准粒子模型的一种微观实现(微观sdIBM-2 2q.p.方案)和实验单粒子能量,较成功地再现了偶^80~86Zr核的基态带、7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谱,实现了它们从近SU(3)对称性到O(6)对称性,继而向U(5)对称性过渡的整个形状相变过程。基于唯象模型和微观方案推出s玻色子不拆对的结论,及1个d玻色子发生拆对顺排所需要的最小能量阈值。该阈值明确指认:随着中子空穴数的减少,偶Zr同位素可能发牛着从^80Zr核的两准质子顺排态向着^86Zr核的两准中子顺排态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在核结构研究中,磁矩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给出直接和确定的核结构信息。高自旋态的核结构研究中,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核子顺排获得角动量是个前沿的问题。按照能量,变形核可以从高/轨道的准粒子顺排获得自旋角动量。质子和中子顺排对磁矩的大小和符号的影响不同,质子顺排导致磁矩增大,而中子顺排使磁矩减小甚至出现负值。转动带g因子系统测量,能够澄清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准粒子顺排获得角动量。为此,我们系统测量了^83Y正宇称转动带的g因子。  相似文献   

7.
在核结构研究中,磁矩能够直接给出核结构信息。高自旋态核结构研究中的核子顺排是一前沿研究课题。质子和中子顺排对磁矩的大小和符号的影响不同,质子顺排导致磁矩增大,而中子顺排则使磁矩减小,甚至出现负值。转动g因子系统测量,能够澄清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准粒子顺排获得角动量。  相似文献   

8.
A~80区中重核核结构复杂,且随质子数、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该区核的核结构研究是当前原子核高自旋态谱学研究领域的中心课题之一。核微观组态、单粒子和集体运动等核结构可以通过能级和寿命测量来研究,但要作出肯定的结论和深入的了解需要测量原子核的g-因子。A~80区核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g9/2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g-因子对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特别灵敏,由g-因子测量可对粒子折对顺排作出肯定的判断。本工作通过A~80区Z=40的Zr同位素的高自旋态g-因子测量研究核结构随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 采用瞬态场离子注入扰动角分布方法测量了84Zr和86Zr的高自旋转动的态g-因子。高自旋态由85Ni(28Si,2p)84Zr和58Ni(32S,4p)86Zr反应产生和布居。入射Si和S束的能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质质量数A≈130的轻稀土核处在从球形向大形变的过渡区,其价中子和价质子分别占据h11/2高j壳的中上部和底部轨道,产生不同γ的形状驱动力。这些过渡核的基态组态存在长椭球形变和扁椭球形变的共存,而在高自旋时出现集体运动和粒子激发之间的竞争。理论预言[1],随着转动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10.
质质量数A≈130的轻稀土核处在从球形向大形变的过渡区,其价中子和价质子分别占据h11/2高j壳的中上部和底部轨道,产生不同γ的形状驱动力。这些过渡核的基态组态存在长椭球形变和扁椭球形变的共存,而在高自旋时出现集体运动和粒子激发之间的竞争。理论预言,随着转动频率增大呈现由软γ趋于三轴形变,发生形状变化。  相似文献   

11.
概述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进行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的几个重要工作,包括稀土区奇质子核带交叉反常现象研究及三轴超形变寻找,中重核区和A≈130区核结构研究,原子核高自旋能级寿命测量。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47≤Z≤50和N≥50的过渡核区的研究中,发现它们的转动带以M1跃迁为主,并且它们的B(M1)/B(E2)的值在10到50(μN/eb)2之间变化。对实验上观察到的这个现象,理论上用倾斜轴推转壳模型作出了解释。在这个区域,中子与质子数都接近于幻数,因此基态形变较小,非主轴转动模型中讲到,它们具有这样的耦合模式,处在高j轨道的价中子和价质子的角动量随着自旋的升高,逐渐的向总角动量靠拢,顺排起来。由于这种非主轴转动,旋称不再是好的量子数,产生了一序列规则的以M1跃迁为主的转动带。为了验证这一核区的系统性现象,将102Ag作为研究对象。前人…  相似文献   

13.
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布居A~110核区缺中子奇奇核106,108Ag的高自旋态,分别在这两个核中找到了类似104Rh中基于πg9/2 νh11/2组态的手征双带结构。它们的能级能量、旋称及B(M1)/B(E2)随角动量的变化关系符合手征带的特征。然而,进一步分析发现,106Ag、108Ag双带之间的转动惯量及准粒子角动量顺排存在较大差别,说明两者的晕带和伴带所基于的核芯形变与角动量耦合模式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47≤Z≤50和N≥50的过渡核区的研究中,发现它们的转动带以M1跃迁为主,并且它们的B(M1)/B(E2)的值在10到50(μN/eb)^2之间变化。对实验上观察到的这个现象,理论上用倾斜轴推转壳模型作出了解释。在这个区域,中子与质子数都接近于幻数,因此基态形变较小,非主轴转动模型中讲到,它们具有这样的耦合模式,处在高,轨道的价中子和价质子的角动量随着自旋的升高,逐渐的向总角动量靠拢,顺排起来。由于这种非主轴转动,旋称不再是好的量子数,产生了一序列规则的以M1跃迁为主的转动带。  相似文献   

15.
稀土区的核往往表现出多样的核形状和核结构。^152Dy(N=86,Z=66)核在低自旋态时有3个带共存于扁椭形的单粒子态中。对于同中子数的^153Ho(N=86,Z=67)和^154Er(N=86,Z=68)也发现了与在^152Dy中相同的3种结构:单粒子结构、SD结构和形变的转动结构。即N≤90的Dy、Ho和Er同位素核,表现出集体性与单粒子性共存的特点。为了研究质子对形状共存的影响,对同中子数核^155Tm(N=86,Z=69)的自旋态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用组态相关推转壳模型Nilsson势研究了Z=N奇-奇核~(46)V和~(50)Mn的高自旋性质和带结构。解释了实验测量带并证实了实验上已经测量到带终止态。在不进行归一化的情况下,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带符合得较好,尤其是对终止态更是如此。讨论了几个有趣组态可能存在的绕中等大小转动惯量主轴转动的转动带和三轴不对称形变对总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80Kr核谱中4个8+态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微观sdIBM-2 2q.p.案,计算了^80Kr核的基态带、γ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诸,计算值与最新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方案指认81^ 、82^ 和83^ 态很可能分属基态带、两中子和两质子准粒子态,而84^ 态则属于γ带,并都获得最新实验结果支持。计算表明:核的一个玻色于突然拆对不会明显改变前后状态。讨论了两准粒子顺排态能量及其指认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92年在^162Lu核中首次发现三轴超形变带以来,在这个质量区里陆续地发现了很多有类似性质的转动带,这对研究具有很大三轴形变的超形变带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区域。本工作采用三维的TRS(Total Routhian Surface)方法对Lu奇-奇同位素不同组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不同组态的四极形变、十六极形变、三轴形变计算都是自洽的。  相似文献   

19.
使用渐近归一化系数(ANC)方法,由转移反应数据中抽取出镜像核21Ne与21Na以及17O与17F的2S1/2同位旋相似态中最后一个核子的均方根半径,结果列于表1。21Na和17F的2S1/2单质子态的均方根半径(5.2fm和5.0fm)几乎是它们的核心半径的2倍(20Ne为2.88fm,16O为2.71fm),因而是质子晕态。它们的镜像核21Ne及17O中的同位旋相似态可看作中子皮态,其中,最后一个中子都有1/3左右的概率(D1)超出核相互作用半径,此时,核子对均方根半径的贡献为D2。在一对镜像核中同位旋相似态半径之间的明显差异表明,中子与质子结合能  相似文献   

20.
旋称反转(Signature inversion)研究是近年来奇-奇核高自旋态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实验发现,稀土区奇-奇核普遍存在低自旋区旋称反转现象,即出现非优惠的旋称能态低于优惠旋称能态的反常能量劈裂。对这种反常现象有各种理论解释,目前仍无定论。因而,累积更多的实验成果,揭示其系统规律对澄清理论分歧是十分有益的。为此,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以能量为97MeV的19F束通过155Gd(19F,4n)170Ta反应研究了170Ta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将前人建立的3个转动带分别推向更高自旋态(图1)。在新建的能级纲图的A带中,增加了能量为311.5、319.5和680.9 keV的3条γ跃迁,并将前人结果中21-到19-的647k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