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AVO属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油气藏中裂缝分布控制着油气的产能,确定裂缝发育的区域、方位和密度在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理论与实践证实P波传播速度、反射振幅及AVO斜率随观测方位角呈余弦关系变化.针对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扣46井区沙一段生物灰岩储集层,开展三维纵波方位AVO属性分析.经过实际地震资料的叠前精细处理,分方位提取速度、振幅等参数,利用方位AVO各向异性方法预测出工区内沙一段生物灰岩储集层分布范围和裂隙发育带.指出裂缝方向以北东向为主,以小型溶孔、裂隙为主,缺少大型缝洞,储层非均质性强,呈宽带状分布,受古地貌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常规AVO技术是在真振幅恢复后的动校正道集上通过分析振幅(反射系数)随炮检距的变化进行岩性识别和流体预测。因道集上表现出振幅随频率变化特征,且速度也随频率变化,故催生了频变AVO技术。本文对产生频变AVO的速度随频率变化、地层吸收衰减及动校正拉伸等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在速度随频率变化方面,利用White模型,基于三类常见储层分析了频率对速度的影响,并借助弹性、黏弹介质中的AVO理论研究了频散现象对各类储层AVO曲线的影响;在地层吸收衰减方面,基于水平层状衰减模型,定量计算了吸收衰减对AVO曲线振幅、主频及频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不同频率成分的影响;还分析了动校正拉伸对AVO曲线振幅、主频及频宽的影响及其引起的频变现象。经计算与分析得知:在地震频段内,地层吸收衰减、动校正拉伸是引起频变现象的主因;对实际地震资料未做吸收补偿、补偿不准或进行常规动校正,都会引起频变现象,只有消除这些影响因素,观测到的频变效应才是储层本身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3.
横波速度对于地震资料的AVO(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分析、地震叠前反演、流体识别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际测井数据中横波速度信息缺乏,因此横波速度预测已成为岩石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针对碳酸盐岩的特殊性,将其孔隙分成3大类:硬孔隙、与黏土有关的孔隙、软孔隙(即裂隙孔隙);其次在DEM-Gassmann岩石物理模型基础上利用模拟退火优化方法引入虚拟裂隙孔隙度,弥补因岩石弹性参数、物性参数不准带入的误差;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测井资料的横波速度预测中。预测结果表明,横波预测精度相对未进行优化的预测结果有较大的提高,说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一个典型的地震"模糊带"的AVO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气田存在着地震“模糊带”,采用常规处理手段难以获得好的效果,为此利用AVO属性分析技术进行了异常检测。阐述了AVO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AVO属性分析对叠前振幅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球面扩散、吸收补偿和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等处理,以保留入射角变化对叠前振幅的影响。属性分析采用了Shuey的简化Zoeppritz方程。在M气田的某2条交叉测线上存在着“烟囱效应”,对这2条测线进行了AVO属性分析,得到了P波、G波、拟泊松比和碳氢检测等AVO属性剖面。AVO异常对应时间剖面深度为1200ms的“亮点”振幅,表现为气藏特征,由此预测地震“模糊带”为储层含气后所致。  相似文献   

5.
裂隙密度对纵波传播特性影响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纵波对裂隙储层预测中,速度和振幅是两个不可缺少的参数,实际资料处理时更需要知道裂隙密度与速度和振幅的关系。在实验室,通过把圆薄币状填充物嵌入基质材料中的方式来模拟裂隙模型,制作了裂隙密度从0到12%的9种裂隙模型,并用四种频率的超声纵波换能器测试了平行和垂直裂隙方向上的纵波速度和透射振幅,得到了裂隙密度与纵波速度及振幅曲线。实验表明,纵波沿裂隙方向传播时,其速度随裂隙密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当裂隙密度增大到12%时,速度仅有2%的变化;纵波垂直裂隙传播时,速度比平行传播时下降一半。随着裂隙密度的增加,纵波振幅下降的趋势不但与裂隙密度有关也与频率相关。实验结果定量地给出了在裂隙介质中裂隙密度和频率对纵波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 AVO 技术成功地预测岩性和流体成分时,需要对地震数据做精确的预分析处理。大多数情况下,在做完与偏移距有关的一些处理后,剩余振幅误差依然存在。剩余振幅效应所引起的误差与希望定量化的 AVO 响应相比是很大的。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幅一距均衡法,试图校正这些误差以及非最优处理带来的误差。偏移距均衡技术的目标是确定随偏移距变化的背景地震反射与理论预测结果之间的关系。在假定与理论结果的任何偏差是由于剩余处理误差或非最优处理所造成这一前提下,用设计出的简单偏移距校正函数可校正这些差异。该函数已应用于理论值合适、地震特征一致的某探区内远景带和非远景带地震数据上。仔细谨慎地用上述方法得到了含气砂岩和净砂岩的 AVO 响应,其结果与理论预测值非常接近,AVO 梯度剖面和梯度×零偏移距剖面显得更真实和实用。实际应用时,在地震剖面上选择一组时窗,求出平均振幅,该振幅随偏移距而变化。然后,将时窗内的振幅衰减与模拟的背景反射振幅的 AVO 响应进行对比。经校正后的地震数据反映了模拟的背景响应,这种简单校正改进了第三类薄层含气砂岩的 AVO 响应。同时从墨西哥湾地区的几个应用实例可见,较强的 AVO 响应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7.
衰减和散射对AVO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近地表结构、衰减和散射引起的振幅炮检距变化(AVO)观测值的趋势和变化,可以用伪频谱粘弹性2D模拟进行数值合成,而近地表结构造成的振幅聚焦和发散,则在一定比例的炮检距时窗内其引起的AVO畸变比构造横的向变化所引起的的畸变要明显,衰减和散射减弱了所有炮检距上的绝对振幅。散射和干涉加大了有关AVO测量值的变化。由于内在衰减,与散射有关的视衰减和几何聚焦的相对影响,规格化的AVO响应可能随炮检距增大或减小(相对于弹性的,非散射和一维解而言),从而,可以把预测的AVO特性描述成密度,速度,孔隙度或泊松比的反差函数,如果只有相对(规格化)振幅可用的话,就很难区分对绝对振幅有主要贡献的那些参数间的影响。例如,固有衰减产生的振幅降低趋势(相对弹性平层模型而言)会与大炮检距范围内聚焦/散射或各向异性的影响相抵消,当噪声级别足够高时,依据散射和衰减的诊断信息就丢失了,因此,基于均匀层状弹性模型的AVO观测值解释必须小心使用,因为一般来讲它不是唯一的,AVO参数中的横向变化是烃类检测的关键,这样由近地表结构的横向变化产生的AVO横向变化,有潜在的被误解的可能,尤其在炮检距范围时间。  相似文献   

8.
HTI介质的方位AVO正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百红  杨强  石展  周巍  郑四连 《石油物探》2010,49(3):232-239
根据Schoenberg的含裂隙介质的线性滑移模型理论,建立了1个两层模型,模型的上层为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下层为含垂直定向排列裂缝介质(HTI介质)。然后在不同裂缝密度下,针对干裂缝和饱含流体的裂缝两种情况,分别对模型分界面上的地震波方位AVO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裂缝密度、裂缝方位、裂缝填充物对AVO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上覆各向同性介质的含垂直裂隙介质界面AVO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岩性,其次是裂缝流体,然后是裂缝方位,裂缝密度的影响最小。研究结果为利用振幅变化信息预测裂缝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AVO技术就是利用地震反射波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规律来预测岩性、储层物性和孔隙中流体性质的一项重要的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技术。在分忻含气砂岩AVO特征的基础上,以A地区的实际资料为倒,综合利用AVO技术对含气砂岩进行了预测应用,圈定了可能的含油气范围。  相似文献   

10.
AVO效应反映了地震反射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 ,利用AVO效应可以预测储层参数并识别油气异常。综合应用纵波AVO与横波AVO ,不仅有利于解决由单纯的纵波AVO检测油气异常产生的多解性问题 ,而且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岩石物性参数。以三层介质模型为基础 ,对不同储层参数的介质模型进行了多波AVO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AVO效应与泊松比、速度、储层厚度等参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为利用AVO效应反演储层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区纵,横波联合勘探的资料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纵、横波联合勘探资料,不仅有利于寻找地层圈闭、岩性圈闭、裂缝圈闭等非构造油气藏,而且能正确判断岩层中流体的性质、地下岩性变化及裂缝带的分布范围,提高资料解释成果的精度。本文以四川 HBC 地区为例,介绍了横波层位的标定、碳酸盐岩储层的构造解释及天然气富集带的判别等方法。在资料解释中,要特别注意纵、横波振幅比和速度比异常的分析。在HBC 地区的纵、横波振幅比异常和速度比异常多分布于构造的轴部和小鼻褶上。振幅比异常区一般为天然气聚集区,速度比异常多为裂缝发育带的反映。在上述两种异常同时存在的构造部位所布的探井,均取得了很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12.
常规HCI油气检测技术是建立在振幅、频率、速度三类参数基础上的,其目的是在地震剖面上寻找速度变低、振幅增强、频率变低的部位。据钻井资料证实,SZ地区砂岩速度低于泥岩速度,砂岩含油气后与泥岩的速度差增大,振幅变强,正好符合HCI技术应用的条件。应用HCI技术,将SZ地区油层反射强度分为四级,经钻井证实,在Ⅰ、Ⅱ级强反射部位见到了好的油气显示。层间速度差分析(DIVA)是基于地层孔隙发育或富含油气后速度相对变低建立起来的油气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并且避免了许多干扰因素,成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花瓦地区阜二段页岩油气显示丰富,埋深较小,是裂缝性油藏勘探有利区。为深化高角度裂缝储层预测,以花瓦高精度数据为基础,以全程保幅为指导思想,开展了阜二段裂缝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研究、高质量方位角道集形成分析研究、保幅叠前偏移振幅规则化研究,并对阜二页4及页5段进行了裂缝预测。研究表明,该项技术的实施,宽方位角地震数据是基础,高质量方位角道集的形成是保证,振幅相对保持处理是关键。通过选取振幅包络属性所进行的裂缝预测,其结果与实钻井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4.
AVO技术在孟加拉湾含气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加拉湾研究区砂体比较发育,主要为海洋深水沉积水道和朵叶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的亮点特征,横向变化快,但并非都含油气,因此开展油气检测在该地区尤为重要。本文利用Zoeppritz方程的Aki&Richards近似式和Shuey近似式反演了一系列叠前AVO属性体,如:P波速度、S波速度、P波阻抗、S波阻抗、截距(P)、梯度(G)、P×G、近道叠加数据和远道叠加数据、流体因子、泊松比等等。结合钻井资料进行正演模拟、流体替换及岩石物理分析,确定了相应的地震振幅响应特征,并计算了相应的AVO属性,为直接利用地震资料进行AVO油气检测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如果储层含气,振幅随炮检距的增大而增大,此外,P波速度、P波阻抗、λρ和泊松比变化较大,属于Ⅲ类AVO异常;如果储层含水,这些属性仅有微小的变化。本文优选了P×G、流体因子、泊松比、P波阻抗和λρ进行分析,在研究区发现了多个含气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Hsd工区生储盖等要素和探井的跟踪分析,认为控制该区延安组油成藏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在对延安组构造总体特征和局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北部断裂发育区、东部背斜和鼻状构造发育区及西部稳定区3个次级构造单元,分析了工区局部构造的类型。结合钻遇不同类型构造钻井的产油情况,得出结论:断背斜构造是最有利的构造类型,北部断裂发育区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东部背斜和鼻状构造发育区是勘探的次有利区。工区下步研究的重点是层间断裂刻画。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还处在勘探初级阶段,泥岩裂缝油气藏一般属自生自储型.与砂岩油气藏成因不同,通过对文留地区沙三2亚段泥岩裂缝中可溶有机质(油)的饱和烃和芳香烃组分进行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认为泥岩裂缝油是来源于以藻类和浮游生物贡献为主的有机质在含盐度较高的还原环境中热演化到成熟阶段所生成的产物,有机质类型较好,丰度值高.证明文留地区泥岩裂缝油气有充足的油气源,勘探前影响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基底结构复杂,潜山形成机制多样,潜山的分布预测、储集性能评价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是进一步评价潜山勘探潜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钻井岩心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技术,研究了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潜山的形成主要与控盆断裂、褶皱构造、反转构造的发育相关;基岩储层普遍低孔低渗,构造裂缝是改善储集性能的关键,总体上越靠近断裂带,裂缝越发育;潜山能否富集成藏取决于基底与烃源的接触方式、裂缝的方向及开启性与烃类运移方式是否一致;桑北、桑南基底潜山直接与烃源岩接触,供烃有利,有利于形成基底油气藏;中央构造带、七棵树和秦家屯等地区基底潜山幅度低,距离大断裂位置相对较远,基底主要以断层和不整合面与烃源岩呈间接接触,对基岩油气成藏相对有利;通过该研究在梨树断陷识别出20多个潜山圈闭,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西部桑树台潜山带和中央构造潜山带为下步潜山勘探的重点区带。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基岩油气资源预测与勘探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资源评价及勘探潜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了探讨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的勘探前景,在综合分析储储层分布和断层在成藏中作用的基础上,对圈闭及其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全区的排烃量,聚集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背斜带和商河构造高带石油探明储量的比例较高,而位于临南斜坡带的江家店-曲堤,临南-钱官屯地区的探明比例分别只有26%和18%,这两个地我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文章还分层系分析了夏口断裂带砂体发育及成藏条件,确定江家店,钱官屯地区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振幅方位各向异性的裂缝检测方法对介质的各向异性程度敏感,分辨率高、易操作,但抗干扰能力差,对地震数据有较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利用叠前振幅和速度各向异性的联合反演方法。对于每一个微小时窗,将该时窗底界速度反演得到的各向异性梯度作为该时窗顶界振幅反演的约束,移动时窗进而得到一个反演体。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①与叠前、叠后振幅各向异性反演相比,所提方法的反演精度最高。②在gs1井区,叠前速度各向异性反演结果与井裂缝曲线吻合较好,可作为振幅反演的约束,但较振幅各向异性反演的分辨率低,二者联合反演改善了速度反演分辨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南海西部深水区D凹陷X构造目的层具有低频、强振幅的"亮点"地震反射特征,由于区内仅有一口钻井且未获商业油气流,烃类检测无直接实例可供参考。为此,首先,以叠前地震速度作为参考,与根据测井资料运用Wyllie公式计算的地层速度进行对比,二者一致时即获得目的层速度等参数;其次,运用多点控制法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并正演模拟,对比实际地震剖面,完成流体识别。应用该方法在X构造(无井区)目标储层进行流体识别,预测结果与钻探结果吻合,并获得油气发现,表明其在新区勘探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