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梓  葛熙  刘睿  罗梦原 《天然气技术》2014,(2):14-17,24
HC断裂带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近几年在石炭系火山岩中不断有油气发现,显示了该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从储层岩石学及储集性能等方面对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储层基本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岩石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孔和裂缝;孔隙结构分为原生孔隙型、次生溶孔型、裂缝型和次生溶孔一裂缝复合型4种类型;储层孔隙性最好的是凝灰岩、渗透性最好的是安山岩;储层主要受到构造作用、岩性岩相、成岩作用、风化作用4种主要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薄弱的现状,为了深入认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对火山岩储层有效开发提供参考,利用地质统计分析、岩心观察描述和显微镜下薄片观察等方法,从孔隙非均质性、颗粒非均质性和填隙物非均质等3个方面对徐东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孔隙非均质、颗粒非均质和填隙物非均质都很强烈。其中,孔隙非均质受火山岩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颗粒非均质受火山喷发特征和火山岩相的共同控制,填隙物非均质主要受成岩作用影响。小层YC1Ⅰ1和YC1Ⅰ2的非均质性要弱于小层YC1Ⅱ1、YC1Ⅱ2和YC1Ⅲ,前者在开发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平面上,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分布差异较大,微观非均质性较弱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中南部和中北部。  相似文献   

3.
红车断裂带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随着油气勘探进程的加快,近几年在石炭系火山岩中不断有油气发现。本文从储层岩石学及储集性能等方面对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岩石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次生裂缝;孔隙性最好的是火山角砾岩和砂砾岩,渗透性最好的是凝灰岩;储层岩石的含油气级别较低,绝大部分为不含油,储层绝大部分为干层或水层,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储层有油气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储层非均质性定量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和沉积物供给物源的不同,各沉积体系所经历的构造、成岩演化等也各不相同,导致沉积体系内储层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辽河坳陷冷家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层序,其中。层序Ⅱ和Ⅴ中的水进期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中等非均质储层,其余各层序沉积体系储层主要具强非均质性。总的来说.河流作用相对较强的高水位期沉积体系储层较水进期沉积体系储层的非均质性要强,最大洪泛面同时也是物性、非均质性转换面。采用秩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在层序地层等时框架内,定量研究沉积体系内砂、砾岩储层的纵向变化特征,建立不同沉积体系的五种储层非均质定量模式,其中线性增加型最发育。  相似文献   

5.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自产生以来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①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由早期的分类及储集空间刻画,向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及剩余油的影响扩展;②研究领域逐渐拓宽,由常见的河流、三角洲和滩坝等,向古潜山、礁灰岩、砂砾岩体等更加复杂与隐蔽的储集体延伸;③研究方法与技术日益成熟,由定性分析向半定量及定量研究过渡,由单一的描述手段向多种技术配套、多个学科结合的趋势发展。随着油气田勘探形势的日益严峻,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将向更深层次发展,储层在油气藏形成时期的原始面貌及其受成岩、构造等因素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将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程健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4):67-69,72
通过对南美D油田储层地层层序划分、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的大量基础性研究,揭示了D油田储层为高孔高渗典型储层。通过Carbonera组主要储层砂体沉积微相划分及沉积演化研究,对D油田主要储层C5砂体平面及纵向展布进行了预测。D油田C5B和C5C小层砂体比较发育,砂体展布呈指状,以北东-南西向为主,尤以工区的中北部及北部最为发育,北部砂体呈近南北向展布,中南部砂体呈近东西向展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内64个油气田(藏),按采收率高低划分三类:选择3个油气田(藏)作了简要介绍:对油水运动机理进行了基本方程的推导并由此推论了地层倾角、砂体韵律性、层系划分对水驱油气田(藏)采收率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储层非均质性吋采收率影响的定量关系;以64个油气田 (藏)为样本,每个油气田 (藏)选20多项参数进行采收率与多变量的回归,确立了回归方程,由此得出水驱控制储量是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地震储层学理论为指导,围绕该区火山岩储层的主控因素,应用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针对性地选用三维岩性识别、三维可视化、高分辨率本征值相干、Emerge多属性密度反演、多属性融合、FRACA裂缝预测等多种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进行了精细刻画,推动了该区的油气勘探,生产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渗透率是影响储层性质的主要物理参数之一,根据大量国外研究成果和本人的实践,参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通过地质统计理论对渗透率平面区域变化特征参数,渗透率的分布特征,各种均值参数的计算和比较,参数的合理性和代表性分析,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标定以及地质因素对参数计算的影响等,它为油藏模拟和开发过程中渗透率参数的合理选取以及油气储量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东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东铁山、雷音铺构造嘉陵江组二段二亚段储层非均质性迥异。前者孔隙度分布不均匀且相差悬殊,储层密度及分层系数高,孔隙层呈带状分布,隔层不稳定,白云岩段所占比例大;后者孔隙层呈透镜状分布,储层密度及分层系数低于前者,隔层稳定。二者高孔隙段位于上部,孔隙层横向连通性都较好,隔层岩性均为膏质白云岩。网格化后建立的储层非均质模型显示,它们的嘉陵江组二段二亚段上部孔隙层均较发育,而下部则极不发育,铁山构造呈层状,横向连通性较透镜状分布的雷音铺构造为好。经检验与模型预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以岩心观察、钻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特征。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非常发育,主要为构造运动作用形成的构造缝,大部分裂缝都被各种固体矿物不同程度地充填,影响了裂缝对油气储集和运移的有效性;裂缝方位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与主构造方向相同。根据上述基本特征和成因,对研究区裂缝进行了综合分类,探讨了裂缝与构造运动的关系,认为发育的4 期裂缝与构造运动期次相吻合,在纵向上裂缝主要分布于石炭系顶部向下250 m 的深度范围内,而在平面上主要集中在红车断裂带及次生断层附近。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内幕储层火山岩岩性复杂,常规测井解释难以满足岩性精细识别的要求。在岩石分类及命名的基础上,采用“先成分识别、后结构区分”层次分解思路,通过常规测井系列构建参数M[(Δtf-Δt)/(ρbf)]与N[(φNfN)/(ρbf)]及其和GR,Rt/Rxo相互之间的交会图版,并辅以成像测井(FMI),对该区石炭系内幕储层进行了测井岩性综合识别。结果发现,N-GR交会图可有效区分火山岩与沉积岩;N-M交会图可识别基性与中性火山岩;GR-Rt/Rxo交会图结合成像测井图版可进一步区分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与次火山岩。通过18口井的岩心薄片鉴定检验,符合率为89%。从而建立了克-百断裂带石炭系内幕储层火山岩岩性识别技术流程,这对加大火山岩油藏勘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岩心、薄片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岩相、孔隙类型、储集层非均质性等方面研究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白垩系火山岩储集层特征,分析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层物性等特征。通过建立地质—地震对应关系,运用分频属性反演及地震属性分析法对研究区有利储集层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赛汉塔拉凹陷火山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阿尔善组三段,火山岩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储集空间为气孔、杏仁体内孔、溶蚀孔、收缩缝和构造缝等,孔缝组合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洞—裂缝型和裂缝型;岩相主要发育喷溢相,爆发相和喷发沉积相分布较局限,喷溢相上部亚相储集层物性和含油性最好;有利储集层紧邻扎布断裂分布,纵向上分布在下白垩统阿尔善组三段上部,其中扎布断裂西段上升盘赛60井区的阿三段上部层段火山岩储集层相对较好,勘探潜力大,火山岩油气成藏属于源外大断层输导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较薄弱的现象,通过25口井的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高压压汞等分析,以产能大小为依据,将火山岩储层分为4类,对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类评价。根据研究区火山岩储层面孔率及优势储集空间组合关系:Ⅰ类为气孔+溶蚀扩大孔、溶蚀孔+裂缝型,Ⅱ类为气孔+构造缝(溶蚀缝)型,Ⅲ类为气孔+溶孔型,Ⅳ类为孤立小孔隙型,面孔率依次降低。火山岩储层不同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表明:Ⅰ类储层发育大孔隙、粗喉道,为优势储集层;Ⅱ类和Ⅲ类储层发育大—中孔隙,中—细喉道,为较好到中—差储层;Ⅳ类储层发育小孔隙、细喉道,为致密储层。在此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火山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火山岩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由于其储层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地质、 地震条件极为复杂,使得火山岩有效储层在平面展布、埋深、厚度和物性变化规律方面成为勘探的难点, 而常规地震反演技术又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该文针对上述难点,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 火山岩油藏为例,对其优质储层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建立了该区的火山岩层序序列,并在此层序格架约 束下利用多属性地震反演技术预测了目标区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展布规律。最终,在研究区预测有利储层 面积达57.4 km2,积极推动了该区火山岩的油气勘探,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为例,利用露头、岩心、试油和测井等资料,研究火山岩风化壳特征、分布及油气地质意义。完整火山岩风化壳具有6层结构,即土壤层、水解带、淋蚀带、崩解Ⅰ带、崩解Ⅱ带和母岩,不同结构层具有不同特征和识别标志,有利储集层主要发育于淋蚀带和崩解Ⅰ带内。风化淋蚀时间控制风化壳厚度,火山岩风化壳最大厚度可达550 m,形成时间约46.3 Ma;岩性、岩相、风化程度控制风化壳储集层物性;断裂控制风化壳储集层渗流能力,越靠近断裂渗流半径和渗流能力越大。火山岩风化壳主要分布于古地貌高部位、斜坡带及断裂发育的低洼部位;靠近断裂区油层垂向跨度大。建立火山岩风化程度和有效储集层评价方法和模型,可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未取心井钻遇的火山岩风化壳风化程度及有效储集层。  相似文献   

17.
火山岩气藏早期开发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大庆徐深气田开发取得的矿场资料,分析了火山岩储层开发动态特征,并论述其产生的控制因素。火山岩气藏表现为气井产能、动态储量井与井差异大。试井曲线反映储层具有多种流动区域形态。单井的产量与地层系数、压裂规模关系复杂,即气井产量与压裂规模关系不能用基本的压裂改造机理描述,压裂的增产机理主要是沟通作用,而改造作用次之。研究结果表明,产生其开发动态特殊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火山岩储层具有不同于层状储层的储层分布宏观非均质性和具有不同于常规储层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