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道氟化工科技公司的司徒琛等人研究了结构化控制剂种类、硫化剂种类及用量对国产共聚氟硅橡胶耐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氟硅油和羟基硅油都可以作为共聚氟硅橡胶的结构化控制剂,但采用羟基氟硅油时共聚氟硅橡胶的耐油性更好;2,4-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过氧化二异丙苯均可做共聚氟硅橡胶的硫化剂,  相似文献   

2.
《有机硅材料》2008,22(3):184
上海道氟化工科技公司的司徒琛等人研究了结构化控制剂种类、硫化剂种类及用量对国产共聚氟硅橡胶耐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氟硅油和羟基硅油都可以作为共聚氟硅橡胶的结构化控制剂,但采用羟基氟硅油时共聚氟硅橡胶的耐油性更好;2,4-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过氧化二异丙苯均可做共聚氟硅橡胶的硫化剂,  相似文献   

3.
乙烯基硅橡胶耐油性差是众所周知的缺点。技术人员多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改善其耐油性,对添加剂的研究涉及较少。研究了新型耐高温油添加剂WLZ-NGY在乙烯基硅橡胶硫化胶中的应用情况,对比了不同用量的含WLZ-NGY乙烯基硅橡胶的热老化性能,及其分别在ASTM 1#油、ASTM 3#油、燃油C中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4.
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的配制(十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脱丙酮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硅橡胶的特点,以及低挥发性、抗黄变性、耐油性和低模量脱丙酮型RTV-1硅橡胶的配制.  相似文献   

5.
氧化铈对硅橡胶耐热性和耐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氧化铈用量对硅橡胶耐热性、耐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氧化铈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的力学性变化较小,但耐热性和高温下的耐油性明显提高;氧化铈的较佳用量为5份.通过热失重分析可知,与未加氧化铈的硅橡胶相比,加入10份氧化铈的硅橡胶在氮气环境下的热分解温度的峰值提高了13℃,在898.7℃时的固体残余质量分数提高11个百分点;在空气中第一阶段热分解温度的峰值提高了25.8℃,第二阶段提高了9.1℃,同时在898.7℃时的固体残余质量分数提高近3个百分点.说明加入氧化铈可提高硅橡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以南大-42为交联剂的单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氟硅橡胶的硫化特性,粘接性,耐热性,耐油性,实验结果表明,FRI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较好的耐油性及耐热性。  相似文献   

7.
以摩尔质量较大的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硅橡胶)为软段、液化改性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为硬段,空气中的水分为交联剂制备了聚硅氧烷-聚氨酯(PDMS-PU)共聚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材料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测试了材料的固化性能、力学性能、水解性能以及耐油性能。结果表明,随着107硅橡胶含量的增加,PDMS-PU共聚物的拉伸强度先增后减,拉断伸长率逐渐下降;共聚物的力学性能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先增后减;经改性后,PDMS-PU的耐油性能大大提高了,随着107硅橡胶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耐油性明显下降。当107硅橡胶质量分数为80%,固化温度为20℃时,共聚物17 h后完全固化,固化后拉伸强度为0.8 MPa,拉断伸长率为75%,此时共聚物耐油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以南大-42为交联剂的单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氟硅橡胶(FR1)的硫化特性、粘接性、耐热性、耐油性。实验结果表明,FR1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较好的耐油性及耐热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氟橡胶(FKM)/硅橡胶(MVQ)/氟硅橡胶(FSR)并用胶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FKM并用MVQ后,并用胶的物理性能和耐油性能下降,但回弹值和耐低温性能明显改善;采用FSR部分替代MVQ后,随着FSR用量的增大,并用胶的相容性改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增大,耐油性能提高,耐低温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氟橡胶与硅橡胶共混胶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氟橡胶(FKM)与硅橡胶(MVQ)共混胶以及采用氟硅橡胶(FSR)为增容剂制作的FKM/MVQ共混胶性能。结果表明,氟橡胶与硅橡胶共混可改善氟橡胶的耐低温性能,但其力学性能降幅较大;以氟硅橡胶为增容剂可改善2种橡胶的相容性,其共混胶兼具硅橡胶的耐热性和耐寒性、氟橡胶的耐油性,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1.
用含0.3%(mol)甲基乙烯基硅氧烷链段的聚二甲基甲基(5-三氟甲基5,6,6三氟双环[2,2,1]庚基)硅橡胶制备了硫化胶,其力学性能与批量生产的СКТФТ-50氟硅橡胶相似,但耐油性更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氟硅橡胶与硅橡胶、氟橡胶相比所具有的特殊的优良的物理性能,如耐高低温性、耐油性等,并介绍了氟硅生胶(全氟氟硅生胶)和半氟氟硅生胶的优缺点。此外,还提到了合成氟硅生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氰基含量的甲基氰丙基-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系列羟基封端的含氰基聚硅氧烷,并在此基础上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交联剂制备了氰基硅橡胶。通过1H NMR、29Si NMR、FT-IR、DSC、介电松弛谱仪分别对氰基聚硅氧烷的结构、热性能、介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DMA和浸泡实验分别对氰基硅橡胶的阻尼性能和耐油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氰基含量对聚硅氧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结晶性能、介电性能和对硅橡胶的阻尼、耐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能得到均匀分布的共聚物,可以通过控制氰基含量实现共聚物性能的连续调控;氰基含量越高,聚硅氧烷的介电常数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越高,硅橡胶的阻尼性能和耐油性能越优异。极性氰基的引入能够赋予硅橡胶优异的低温弹性、高介电、高阻尼、耐油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最近,道康宁公司展示了Silastic 100%液态氟硅橡胶(F-LSR)系列产品。这是一种新型全氟双组分注射成型的弹性体,专门用于满足汽车发动机对温度、燃料和耐油性的日益严格的要求,同时有助于改善生产过程中环境的可持续性和成本效益。它同时具有液态有机硅橡胶(LSR)容易加工的特点,以及氟硅橡胶(FSR)的耐高温与耐燃油特点,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零部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硅橡胶并用胶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文石 《橡胶工业》1998,45(10):630-634
以硅橡胶/EPDM、硅橡胶/氟橡胶、硅橡胶/丙烯酸酯橡胶(ACM)和硅橡胶/PU并用胶为主,介绍硅橡胶并用胶的开发和应用情况。硅橡胶并用胶的耐热性、耐寒性、耐油性、耐水性好,强度高,压缩永久变形小,性能价格比合理,可广泛用于汽车、家电、建筑和医疗等行业橡胶制品的制备。硅橡胶并用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硅橡胶与其它橡胶的相容性和共硫化性差,多用加入相容剂、选择合适的硫化体系和使橡胶间形成互穿网络结构等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叶敏 《世界橡胶工业》1999,26(3):42-43,15
硅橡胶具有较好的耐磨、耐穿刺、耐化学品和耐油性以及较高的物理机械强度。而且,近年来硅橡胶的加工性能也有所改进。加工性能对加工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叙述硅橡胶异形压出胶的加工以及电线电缆工业。混炼和回炼当今市场上有大量已加入补强剂的生胶和混炼胶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丙烯酸酯橡胶(ACM)并用胶中MVQ与ACM的配比,补强剂,加工工艺及其它添加剂对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VQ与ACM并用后,其耐油性得到较大提高,且随着CM用量的增大,并用胶的耐油性逐步提高;补强剂对提高并用胶耐油性有一定作用,补强剂用量越多,并用胶的耐油性越好;补强剂的加入顺序对并用胶的各项性能有一定影响;加入羟基硅油可降低并用胶的扯断永久变形。  相似文献   

18.
介绍特种橡胶在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系统密封制品、燃料系统密封制品、电子电器系统密封制品等方面的应用。氟橡胶、硅橡胶、氟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和丙烯酸酯橡胶以其优异的耐高温和耐油性成为汽车密封制品的主要主体材料。特种橡胶在汽车制品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应开发新型特种橡胶及其复合物。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氧化铈用量对耐油硅橡胶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氧化铈用量的增加,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变化较小,但能明显提高胶料的耐热性能和高温下的耐油性。  相似文献   

20.
以氟硅橡胶为主体材料,芳纶纤维为骨架,采用新工艺,研制出一种高强度耐油性的油箱皮囊。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产品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老化等优点,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