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具有不同晶粒尺寸梯度结构特征的梯度纳米晶Cu的力学行为、应变场和应力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晶粒尺寸分布的梯度率n=1时,即晶粒尺寸分布梯度满足线性关系,平衡了强度和塑性两个关键的力学性能指标,梯度纳米晶Cu具有最优的强塑性匹配。梯度纳米晶Cu在变形过程中,粗晶承担了较大的应变,而细晶粒承载了更大的应力。此外,当梯度率n=1时,梯度纳米晶Cu在塑性变形中具有最大的应变和应力梯度,而且体系达到稳定的应变和应力梯度较晚。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技术,在301奥氏体不锈钢中得到晶粒尺度呈梯度分布的变形表层,进行了压缩试验和微观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变形表层中晶粒可细化至100 nm.相比原始态的屈服强度236 MPa,具有变形梯度表层后屈服强度增加到436 MPa,变形后的加工硬化指数为0.31,经400和700 ℃的退火后分别增加到0.32和0.35.另外,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流变应力增大而加工硬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由剧烈塑性滚柱滚压在纯铜表层诱导出的梯度纳米/微米结构特征及其晶粒细化机制,采用SEM、TEM、XRD、OM等方法观察样品距表面不同深度的组织特点和材料特性。结果表明,滚压所引入的纳米/微米结构层厚度超过100μm。近表层的硬度有显著的提高,这归因于晶粒尺寸的减小,所生成的等轴纳米晶为随机晶粒取向且绝大多数晶界为小角度晶界。粗晶通过位错运动细化至几微米;变形孪生是形成亚微米晶的主要机理;纳米结构的形成由位错运动主导并伴随局部区域的晶粒旋转。  相似文献   

4.
剧烈塑性变形条件下工业纯钛晶粒细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工业纯钛表面机械研磨(SMAT)这种变形方式的结果和微观组织变化的研究,分析了工业纯钛的品粒细化机制,讨论了其他剧烈塑性变形技术无法制备出晶粒尺寸更小的纳米晶的原因.结果表明:对于工业纯钛,SMAT这种具有高的应变速率和多方向载荷的变形方式,有利于形成细小的纳米晶;同时高应变速率增加了位错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相似文献   

5.
表面纳米化Zr的拉伸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在Zr片状拉伸样品表面施加剧烈变形,获得超细/纳米晶粒组织的变形细化表层,其中Zr板厚度1mm,两侧变形层厚度均为100μm。拉伸实验结果表明,表层细化组织提高了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使加工硬化能力及伸长率下降。应变速率在10^-4~10^-3s^-1范围时,拉伸强度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提高;应变速率增大至10^-2s^-1量级时,抗拉慢度下降。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出韧性韧窝状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种工艺方案进行纯钛棒材大变形轧制试验:850℃高温连续大变形轧制;760℃低温大变形轧制,并辅以轧制道次间10 s左右的短时停顿。研究了两种不同工艺条件下纯钛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轧制方式的纯钛显微组织差异明显:经过工艺1加工后的纯钛横截面组织差异大,表层及心部组织细小、均匀,近表面出现粗晶过渡区域,低倍下呈现蝶状轮廓;经工艺2加工后的纯钛横截面晶粒尺寸较大,近表面粗晶区域小,低倍蝶状轮廓消失。  相似文献   

7.
采用φ=105°模具在室温下对工业纯锆进行两道次ECAP变形,制备细晶工业纯锆试样。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分别对粗晶和细晶工业纯锆进行不同应变速率的室温压缩试验,获得其相应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研究粗晶和细晶工业纯锆的压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细晶工业纯锆屈服强度高于粗晶;但是由于变形机制的不同导致两者加工硬化能力不同,细晶工业纯锆稳态流变应力低于粗晶;粗晶和细晶工业纯锆的流变应力在变形初期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大,出现峰值后逐渐趋于平稳,但两者峰值应变相差较大;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呈现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在室温下,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变化较小;SEM结果显示压缩后试样表面除了与压缩轴呈45°的大小不一的裂纹外,还有大量由于剧烈变形而产生的试样表面起伏形貌。与粗晶工业纯锆相比,细晶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有所升高,且压缩变形后细晶试样表面无明显裂纹,说明细晶工业纯锆具有更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经过大变形(轧制加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简称SMAT)处理)后的商业纯钛(C.P.Ti)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轧制和SMAT处理后的Ti微观结构分了3层且成梯度变化,最外层是一薄层非晶,次表面是纳米晶,芯部是超细晶粒。力学性能也存在梯度变化,硬度从表面到芯部逐渐减小,残余应力在表面为压应力,往芯部逐渐变成拉应力。多层结构钛(Multilayere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Ti,简称MHS-Ti)和超细晶粒钛(Ultrafine grained Ti,简称UFG-Ti的屈服强度明显大于C.P.Ti。MHS-Ti和UFG-Ti的屈服强度相近,随着应变的增大,MHS-Ti的强度增加得多,显示了优异的加工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SMAT技术实现了工业纯钛表面纳米化,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分析技术对表面纳米结构层进行了表征,对比研究了工业纯钛和经SMAT处理表面纳米化工业纯钛的拉伸性能,讨论了表面纳米化对工业纯钛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SMAT处理后,由于表面纳米晶的形成和变形层中高密度的孪晶与位错共同的作用,工业纯钛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提高而伸长率降低。试样经SMAT处理后,沿处理面到中心晶粒尺寸不同,使得SMAT试样拉伸断裂后处理面与中心的断裂类型不同,表面纳米晶层和亚晶层的断裂主要是滑移分离断裂,而基体粗晶部分断裂为微孔聚集型断裂。  相似文献   

10.
工业纯钛机械孪晶演化及其对纯钛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工业纯钛(TA2)在液氮介质中机械孪晶随应变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孪晶对晶粒尺寸的依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拉伸过程中孪晶分数随应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孪晶的形成主要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尤其在塑性变形的初期,颈缩后孪晶分数增加缓慢。孪晶形貌的演化规律为:在变形的初始阶段生成孪晶的尺寸比较大,在随后的塑性变形中又发生破碎,最终形成一些孪晶密集的区域。低温下纯钛的塑性变形方式为孪生和滑移共同作用。粗晶粒(55μm)和细晶粒(18μm)的纯钛在室温和低温下的拉伸实验结果表明,晶粒的粗化没有降低纯钛的塑性,低温下粗、细晶粒纯钛的塑性均比室温下的高。这种现象与纯钛低温下活跃的孪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锰钢加工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传统的喷丸技术对高锰钢表面喷丸处理,研究材料表层的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纳米晶的演化,通过奥氏体粗晶内部位错增殖、湮灭和重组、位错缠结逐渐向位错胞过渡;应变量和应变速率的增加,诱发机械孪生,单系孪晶逐渐向多系孪晶过渡;同时多系孪晶之间的交割作用使晶粒尺寸不断细化;晶粒在位错运动和机械孪生的重复作用下,最终形成等轴状、取向呈随机分布的纳米晶组织.喷丸处理高锰钢表层明显强化.随层深减小,硬度急剧增加.高锰钢表层的加工硬化主要是由于晶粒细化、位错硬化和孪晶硬化,而与相变硬化无关.  相似文献   

12.
强度-塑性倒置普遍存在于传统均匀或随机微观结构的金属材料,而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由于其晶粒尺寸呈梯度变化,变形过程中不同特征尺寸的结构相互协调,使其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近年来,由不同性质的非均质区域构成异质结构的设计理论、制备方法和变形机理逐步完善。本文总结了梯度结构、双峰结构、谐波结构、异质层状结构、分散纳米域和层状纳米孪晶结构等异质结构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制备方法。结合梯度纳米结构金属在应力加载过程中非均匀塑性变形行为,总结其强塑性机制,包括梯度塑性、几何必须位错、机械驱动的晶粒粗化、表面残余应力和表面扰动和剪切带行为等,并讨论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采用表面机械滚压对退火态Zr-4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并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滚压处理在Zr-4合金表面形成纳米/超细晶及变形层的厚度与滚压道次、每道次滚压深度有关;对Zr-4合金优化后的滚压参数为每道次滚压深度40μm、滚压8道次,获得从表面到心部由纳米晶、超细晶、变形组织和心部原始粗晶连续梯度变化的组织形貌,其纳米/超细晶层的厚度约为100μm,变形层的厚度约为300μm。Zr-4合金经滚压处理后,表层显微硬度显著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352和600 MPa,各提高了7%和9%,延伸率略有降低。用混合法则计算了Zr-4合金表面滚压处理后的屈服强度,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14.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316L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mm厚的316L不锈钢板的上下表层进行机械研磨处理(SMAT),对经过不同时间的SMAT后的样品的表层组织进行金相观察,并测量SMAT不同时间的样品的硬度、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不同时间后,在316L不锈钢板表层获得了不同厚度的表面强化层,强化层组织为沿厚度方向由纳米晶层向微米晶层过渡的梯度组织;随着SMAT时间的增加,总的强化层厚度增加;表面组织的变化导致了表面硬度明显增加,整体材料的屈服强度增加;表面机械研磨处理时间对性能的影响并非线性增加,表面硬度和整体材料的屈服强度在处理5min时增加显著,处理时间继续增加到15、30和60min,它们的增加速度很小.拉伸断口表面形貌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经过5min处理后的样品,表层的剪切唇变形区域面积增加,断口微观特征为长条状的韧窝,但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剪切唇区的尺寸并没有继续增加,而是开始下降,表面硬化区域的增加造成了塑性变形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纯Fe在Cr粉末中经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含有Cr粉末的容器中对Fe进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得到具有一定厚度的纳米晶表层。结果表明,在纳米表层高的扩散性能和高应变速率的剧烈塑性变形条件下,Cr元素被压入和扩散入Fe纳米晶表层。在随后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中,Cr元素在纳米表层中进一步扩散和均匀化,在细晶强化和加工硬化作用消失后仍导致退火后Fe表层力学性能的提高。在粉末介质中进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能方便和有效地实现材料的表面改性,应对其应用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AZ31B镁合金表面纳米化处理后的显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表面机械研磨技术(SMAT)在AZ31B镁合金表面施加剧烈塑性变形,获得纳米晶组织的细化表层,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由表层到心部的组织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SMAT处理后,样品表层的晶粒尺寸大约为50nm:靠近基体的区域(大约距表面40 μm),晶粒尺寸增加到约200nm.表而纳米化是通过孪晶分割和动态再结晶的共同作用实现的.硬度试验表明,SMAT后AZ31B镁合金样品表层的硬度显著提高,其原因可归结为两个主要的因素,即晶粒细化和加工硬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表面机械研磨技术(sMAT)在AZ31B镁合金表面施加剧烈塑性变形,获得纳米晶组织的细化表层,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由表层到心部的组织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SMAT处理后,样品表层的晶粒尺寸大约为50nm;靠近基体的区域(大约距表面40μn),晶粒尺寸增加到约200nm。表面纳米化是通过孪晶分割和动态再结晶的共同作用实现的。硬度试验表明,SMAT后AZ31B镁合金样品表层的硬度显著提高,其原因可归结为两个主要的因素,即晶粒细化和加工硬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表面机械滚压处理(SMRT)方法实现了7075-T651铝合金表面的纳米化。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表明,SMRT后的试样表层形成了梯度纳米层:表层纳米晶粒层厚度约为50μm,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0 nm;亚表层变形晶粒层厚度约为450μm,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μm,母材呈现出典型的轧制晶粒特征,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μm。拉伸试验结果表明,SMRT后试样的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塑韧性也没有明显下降。通过SMRT在材料的表层引入了梯度纳米结构,这种特殊结构具有较为优秀的强度和塑性的匹配,是力学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纯钛(TA2)表面纳米化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技术对纯钛(TA2)试样进行了表面纳米化处理,并对SFPB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金相显微镜(OM)、显微硬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测试,研究纯钛表面SFPB处理后的纳米化机理及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经SFPB处理后试样表层形成了尺寸约为20nm随机取向的等轴晶粒,变形机制以孪生为主,且随层深增加,形变孪晶逐渐由多系转变为单系。纳米化后在450℃热处理时,纳米晶未发生明显粗化,因而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在纯Fe上制备纳米结构表层。利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其平均晶粒尺度,使用氢脆技术表征样品表面机械研磨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用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测量Al在SMAT纯铁纳米结构表层中的扩散性能。结果表明,经过SMAT处理纯Fe表层形成平均尺寸约为31nm的组织。在300-380℃范围内Al在SMAT制备纳米晶Fe中的扩散系数比Al在粗晶纯Fe中扩散系数高6-7个量级。扩散激活能为134kJ/mol,低于传统扩散激活能。扩散性能的提高源于其中具有大量高位错密度的非平衡晶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