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某些海相烃源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环芳烃化合物在原油及岩石抽提物中普遍存在,有关参数作为热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的标志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因子分析,研究了美国6个盆地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抽提物中多环芳烃组成和分布1。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的热反应性与表征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的热反应性与表征参数李生华,梁文杰,朱亚杰(石油大学化工学部,北京100083)关键词多环芳烃,热反应性,参数表征法1引言近年来,石油重质化趋势日益严重。我国原油大多为中等偏重,原油中>500℃减压渣油的含量大多在40%一50%左右 ̄[1]....  相似文献   

3.
4.
建立了一种测定石油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通过柱层析组分分离及溶剂萃取对石油沥青中的多环芳烃进行浓缩提纯,利用GCMS对提纯的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在0.10~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检出限为0.05~0.1 mg/kg,加标回收率为72.3%~105%,相对标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各种柴油组分油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加工变化规律进行具体研究和对照分析,对如何有效控制车用柴油多环芳烃含量提出了有效解决途径,有利于柴油产品的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7.
不同类型机动车尾气中致癌多环芳烃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柴油车、汽油车、液化石油气车、清洁燃料车等尾气中的致癌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发现不同类型机动车在加速和怠速工况下总悬浮颗粒物和粒径为2.5μm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致癌多环芳烃的含量不同,未使用清洁燃料和净化器的机动车尾气中的致癌多环芳烃的含量很高。因此认为,使用清洁燃料并使用净化器加强机动车改造,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的致癌多环芳烃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溶剂萃取脱除橡胶油中多环芳烃试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良铨  吕贞  刘亚娟  彭瑜 《润滑油》2011,26(1):56-60
自2010年1月1日起欧盟REACH法规正式实施,多环芳烃PCA含量超过3%的橡胶填充油被视为有毒物质,禁止进入欧盟市场,文章介绍了多环芳烃的毒性和化学组成、欧盟对轮胎用橡胶填充油中多环芳烃含量限制的相关法规以及测试方法,选用几种常用的溶剂,对多环芳烃(PCA)脱除工艺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芳烃油经过糠醛萃取,可以制得符合欧盟REACH法规的环保型轮胎橡胶油。存在的问题是精制油的收率低于30%,需要进一步开发对多环芳烃选择性更好的新溶剂。  相似文献   

9.
对大港油田的不同油样进行富集培养,分离到2株可将菲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菌株S17和S28,其可降解温度为20-65℃,最适宜降解温度为37℃。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两者属于假单孢菌属的不同种。菌株S17与食树脂假单孢茵(Pseudomonas resinovorans)的序列同源性为97%;菌株S28与高温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hermaerum)的序列同源性达到100%,初步推测S28为高温假单胞菌。将两者用于原油的降解,7d后2株菌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4.7%和80.7%,经原油族组分分析,2株菌都可降解原油中的重烃组分。外加碳源蔗糖和氮源酵母膏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这2株菌对原油的降解。岩心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的混合发酵液可提高聚合物驱后岩心的原油采收率12.26%。  相似文献   

10.
在中型催化裂化装置上,采用MLC-500催化剂,以劣质直馏蜡油为原料,通过考察不同转化率条件下重芳烃在催化裂化重质馏分油(简称重油)中的传递系数,得到各类芳烃在催化裂化反应中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多环芳烃转化率低于48.22%时,主要发生多环芳烃侧链断裂反应;转化率为48.22%~62.71%时,三环、四环芳烃在催化重油中的传递系数变化不大,芳核较为稳定,总多环芳烃在重油中的传递系数为0.3~0.4,此转化率区间为高选择性催化裂化合理区间;转化率高于62.71%时,多环芳烃缩合反应加剧,对生焦贡献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柴油中多环芳烃含量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言谨 《石油商技》2006,24(3):85-87
柴油对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硫含量、多环芳烃含量和蒸气压。本主要研究r多环芳烃含量对柴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编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强化多环芳烃(PAHs)污染盐碱土壤原位微生物修复的应用,并提供高效的菌种资源,从天津大港油田盐碱化的油污土壤中富集分离出1组高效降解菲、芘的耐盐碱菌群,分离获得可培养优势细菌5株、真菌3株,考察了该菌群对菲、芘的降解效果,并进行了其对菲、芘降解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群在菲、芘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和75 mg/L 的液体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15 d,菲、芘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5.3%和53.6%、 56.6%和52.0%、 25.2%和13.6%;该菌群对菲、芘降解具有较广泛的盐质量分数和 pH 值范围,在菲、芘初始质量浓度各为50 mg/L,最适盐质量分数0~2%,最适 pH 值8.6条件下, 添加质量分数0.4%葡萄糖培养15 d 后,菲、芘的降解率显著提高,达到92.1%和65.8%。细菌16S rDNA 和真菌18S rDNA 测序结果表明,该菌群由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盐单胞属(Halomonas)、泛菌属(Pantoea)和青霉属(Penicillium)、双曲孢属(Sigmoidea)、胶孢炭疽属(Colletotrichum)组成。  相似文献   

13.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小麦籽粒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含油废水浇灌的小麦籽粒中的多环芳烃、发现:用含油废水浇灌的小麦,其籽粒中有多环芳烃存在,但每一种多环芳烃因其化学性质不同而含量不等。  相似文献   

14.
以蒽为稠油多环芳烃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不同条件下蒽对CO水热变换新生氢的富存影响,并对CO水热变换和蒽储氢之间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Fe(NO_3)_3·9H_2O和环烷酸铁对蒽富存CO水热变换新生氢均有催化作用,Fe(NO_3)_3·9H_2O的作用效果更好。随着反应温度、CO初始压力和加入的Fe(NO_3)_3·9H_2O中铁含量的增加,CO转化率和蒽储氢效率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CO初压2 MPa,Fe(NO_3)_3·9H_2O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08%时,对蒽储氢反应较为适宜,储氢效率较高。蒽储氢可对CO变换产生的新生氢进行富存,从而消耗新生氢,进而促进CO水热变换反应。因此,蒽储氢与CO水热变换反应之间存在正协同效应,二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王芳菊 《石化技术》2022,(3):8-9+44
通过液相色谱法测定柴油中多环芳烃,验证该方法在测定柴油中多环芳烃分析数据准确性。实验表明:用液相色谱法分析柴油多环芳烃,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相对标准偏差为0.6%,与质谱法相比操作步骤简单,分析时间由60min缩短至20min。此方法具有分析快、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提高了柴油芳烃组成分析效率和准确度,降低了分析成本。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用二氧化碳(CO_2)作超临界流体,对单家寺90号道路沥青中多环芳烃进行了提取,提取物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了测定。结果表明。当提取压力为35MPa,温度为40℃条件下,先后用超临界CO_2和添加有6%(V/V)甲醇的超临界CO_2各8mL提取40min。则各种PAH的提取率分别达到了3.9%~48.7%,在同样提取条件下,添加有极性剂的超临界CO_2比纯超临界CO_2的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7.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方法测定柴油中多环芳烃过程中,部分样品与标准中的典型谱图差异较大的情况及色谱柱失效问题。通过加入萘作为标记物来辅助划分单环和双环的切割点,并定期对色谱柱进行活化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对液相色谱法测定柴油单环、双环和多环芳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加氢裂化循环油多环芳烃的脱除方法,通过对吸附剂的选择和工艺条件的摸索。找到了脱除加氢裂化循环油中的多环芳烃的吸附剂和工艺条件,使加氢裂化循环油中的多环重芳烃脱除率在80%左右,并寻找到了较好的再生工艺方法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分子量多环芳烃(PAHs)芘的生物共代谢降解,考察低分子量PAHs芴和菲的加入对芘产生的影响,并通过GC-MS测定生物降解后代谢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单一PAHs的生物降解中,芴在培养的第5d已被完全降解,有5种代谢产物生成,菲在第7d降解率达到98.93%,生成10种代谢产物,芘在第9d时降解率仅为65.73%,代谢产物生成较多,其中6种可基本定性;而三种PAHs混合降解时,芴、菲和芘分别在第3d、5d和8d得到完全的去除,共产生8种代谢产物,其中芘在第8d时只产生了3种代谢产物。因此,芴和菲的存在不仅促进了芘的完全快速的降解,而且能够促进芘代谢产物的去除,并且芘的存在也促进了芴和菲的降解和代谢产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20.
以某污染场地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为原料,考察了热解吸修复温度、时间、土壤粒径等对污染土壤中超标多环芳烃热解吸效率的影响,并对各粒径土壤热解吸数据进行了一级动力学拟合,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热解吸效果越好;土壤粒径越小,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热解吸速率越快。对热解吸系统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有利于节能降耗和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