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冷却顶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海新 《暖通空调》1996,26(6):47-49
介绍了室同冷却表面尤其是冷却顶板的工作原理及其室内供冷的可能性,分析了冷却顶板在空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转轮除湿用于冷却顶板空调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发现在低温环境下冷却去湿与冷却顶板结合的空调系统存在机器露点过低和需要较大再热量的不利因素,但把转轮除湿与冷却顶板空调系统相结合则不仅可以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还可以降低能耗,节省运行费用,增强冷却顶板空调系统节能效果、提高湿度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3.
冷却顶板空调系统中用新风承担湿负荷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冷却顶板空调系统中利用最小新风量去除室内湿负荷的可行性,以及单独用表冷器处理新风的不足和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4.
置换通风加冷却顶板技术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提高系统的制冷量,置换通风与冷却顶板结合使用,这不仅改善了室内空气品质,提高了人体的热舒适,而且减少了能源消耗,节省了能源费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德国冷天花元件的两个主要测试标准FG和DIN4715。天津大学根据FGK标准建造了冷天花性能测试实验台,对不同冷天花元件进行了测试,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冷却顶板-置换通风空调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冷却顶板设计样式,同时对冷却顶板进行了换热分析。冷却顶板只能除去显热负荷,无法除去湿负荷,置换通风的除湿能力受到送风量的限制,当整个制冷系统处于温度最低点时,冷却顶板表面温度可能会降到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以下,而出现结露的危险。为了保证冷却顶板表面不结露特别是在湿负荷较高的状况下, 本文提出了在冷却顶板表面形成干燥空气保护层的建议,同时以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模型为基础,采用有限容积法对具有干燥空气保护层的冷却吊顶一置换通风系统的气流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析计算了采用不同空气换热器组合方案时CC/DV系统和CC/MV系统的新风能耗,指出两个空气热回收装置组合使用可以消除新风再热能耗,但在夏季湿热地区,排风潜热回收比消除新风再热能耗更重要,应尽可能使用全热空气换热器。  相似文献   

8.
冷却顶板系统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喆  朱能  涂光备 《暖通空调》2004,34(3):73-76
从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角度讨论了冷却顶板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冷却顶板系统设计中的负荷计算、通风系统搭配、水系统和除湿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冷却顶板空调系统中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林  刘方 《山西建筑》2009,35(4):11-12
采用CFD软件,探讨了某通透大型玻璃幕墙建筑顶板冷辐射空调系统中的空调方案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并进行了热舒适评价,研究表明:在不能安装辐射换热管系统的部分空间内,可以采用安装地板辐射管,并采取适当的通风方式带走室内余热以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置换通风和冷却顶板相结合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该系统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论述了各种参数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辐射顶板供冷以其节能、良好的热舒适度、无吹风感、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峰值能耗、节省建筑空间等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地选作空调末端。辐射顶板供冷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同时对辐射顶板制冷量的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两种顶板辐射供冷性能实验测试方法(DIN EN 14240标准和ANSI/ASHRAE 138标准)和两种辐射顶板制冷量的计算方法(ASHRAE手册和BS EN 1264标准)做了介绍,并对辐射板供冷量的两种实验测试方法和两种计算方法分别做了比较;在按EN 14240标准搭建的实验台中对金属辐射顶板进行了测试,将辐射板单位面积供冷量两种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误差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一种表面温度均匀分布的辐射冷顶板,分析其物理结构和传热机理,建立其辐射供冷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计算其供冷量,并通过该辐射冷顶板的热工特性试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模拟得到的顶板温度和供冷量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小于6%。通过对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定流量稳态工况下,该辐射冷顶板结构由于存在空气夹层,顶板的供冷量随顶板温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受冷冻水温度的限制,顶板的温度在实际运行时宜保持在18~20℃之间。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室内相对湿度随顶板温度的变化规律、房间的温度分布及其通过对流和辐射方式各自分担的冷负荷。  相似文献   

13.
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冷热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了以地热水、地下水、地热(土壤热)、太阳能、电锅炉、燃气锅炉作为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热源或冷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天棚辐射供冷系统换热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天棚辐射供冷是一种舒适度很高的新型空凋技术。系统的供冷能力和天棚表面温度是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关键,研究它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建立天棚辐射供冷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影响系统供冷能力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冷水温度越低,天棚表面温度越低,系统提供的冷量越大。天棚表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量大于对流换热量,舒适度好。管子埋深越大,天棚表面温度越大,换热能力越小,但差别不显著:埋管间距越大,天棚表面温度越大,换热能力越小,所以埋管间距不宜取得过大。埋管管径的变化对天棚表面温度及换热量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运行参数的选择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天棚混凝土辐射供冷的优势;分析了混凝土辐射供冷中天棚最大允许换热能力和室内空气参数的关系、天棚辐射换热量的比例;分析了新风除湿对混凝土天棚供冷的影响以及利用冷却塔进行天棚供冷的可行性。得出的结论对工程实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广州地区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以其独有的舒适性好、能耗低等特点逐步被国内用户接受,并在民用建筑项目中被采用.本文以等效辐射换热系数方法对盘管式辐射顶板单位面积的供冷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以广州地区为例,对该系统的适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更适用于围护结构冷负荷指标低的节能建筑;当围护结构冷负荷指标低于20 W/m2时,采用较高供回水温度的冷水机组可满足室内设计要求且有明显的节能效果;顶板承担的冷负荷随人员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降低送风温度、采取大温差送风,可降低顶板承担的冷负荷.  相似文献   

17.
运用Fluent对一个顶板辐射供冷房间进行模拟.模拟发现随着辐射板温度的降低,辐射板换热量和外墙传热量大幅提高,而人体换热量却变化不大.可分析得出辐射制冷系统的节能性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8.
无保温楼板辐射供冷系统热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板辐射供冷是一种舒适度很高的新型空调技术:楼板内若不设保温层,天棚和地板均成为冷辐射表面向房间供冷:系统的供冷能力和楼板上下表面温度是空调供冷系统运行和调节的关键参数,研究它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建立了无保温楼板辐射供冷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系统供冷能力和楼板上下表面温度和诸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冷水温度越低,天棚和地板的表面温度越低,系统提高的冷量越大;天棚表面温度略大于地板表面温度;随着冷水温度的升高,天棚和地板之间的温度差异将减小,房间的舒适性好;地板辐射换热量远大于对流换热量,天棚辐射换热量略大于对流换热量;天棚提供给房间的冷量大于地板提供的冷量。且冷水温度越低,相差越大;管子埋深越大,天棚和地板表面温度越大,系统供冷量越小,但差别不显著;埋管间距越大,天棚和地板表面温度越大,系统供冷量越小;埋管管径越大,天棚和地板温度越小,系统供冷量越大,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运行参数的选择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辐射供冷空调结露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供冷空调具有良好的热舒适度、改善室内空气品质、节能等优点。但在热湿地区,由于辐射板表面容易结露,使得它在市场上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本文通过对辐射供冷空调系统结露问题研究现状的总结,提出了一种"疏导结露"的辐射板模型,为辐射供冷空调系统结露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金属辐射冷板的供冷能力和表面温度是冷板设计和运行的关键参数.建立了蛇形辐射冷板的稳态传热数学模型,分析了冷板供水量、供水温度、室内空气温度、非供冷壁面温度等运行参数对金属辐射冷板供冷能力和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供水量增加,管内水流速增大以及水温降低,冷板供冷能力将提高.但综合考虑水路阻力损失和冷板表面结露等问题,建议取管内流速0.3m/s,供水温度不低于16℃;室温和非供冷壁面温度升高,冷板供冷能力亦增大,表明冷板有自调节能力,当冷负荷变化较小可不考虑调节冷板的供冷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