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Ⅵ)氧化鸡冠花红的褪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0℃的水浴加热条件下,C r(Ⅵ)能氧化鸡冠花红使其显著褪色,且褪色程度(ΔA与C r(Ⅵ)的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C r(Ⅵ)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10μ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4L/(m o l.cm)。方法用于镀铬溶液和铬酸钝化液中C r(Ⅵ)和C r(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在硫酸介质中,90℃的水浴加热条件下,Cr(Ⅵ)能氧化色素直接金驼,使其显著褪色,且褪色程度(△A)与p[Cr(Ⅵ)]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Cr(Ⅵ)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3 m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9 kL/(mol·cm).方法用于镀铬溶液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姜华  郭振良 《电镀与涂饰》2002,21(6):50-52,69
在硫、磷混酸介质中,以花青为还原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镀锌白色钝化液中的铬(Ⅵ),利用过氧化氢氧化铬(Ⅲ)测定钝化液中的铬(Ⅲ)。阐述了该方法的测量步骤,探讨了测量波长、酸度、反应温度、时间、花青用量及共存离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铬(Ⅵ)浓度为0-1 04μg/mL时,所测吸光度与铬(Ⅵ)间的关系遵守比耳定律。与常用的硫酸亚铁铵滴定法相比,该方法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缸筒内表面镀铬,槽液三价铬的质量浓度升高,槽液性能变坏,需要经常电解处理。转动屏蔽法镀缸筒内表面可以稳定槽液的三价铬的质量浓度,介绍了屏蔽原理、屏蔽的有关计算及制作方法、缸筒电镀的装卡及导电机构。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近年来用光度法测定Cr(Ⅵ)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普通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阻抑动力学光度法等。  相似文献   

6.
在0.15mol·L~(-1)H_2SO_4介质中,以氯化三辛基甲胺(TOMAC)为萃取剂,Cr(VI)被TOMAC定量萃取,而Cr(Ⅲ)不被萃取。将Cr(Ⅲ)氧化成Cr(Ⅵ)后可测水中总铬含量,通过差减法求出Cr(Ⅲ)含量。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水中痕量的Cr(Ⅵ)和Cr(Ⅲ)。  相似文献   

7.
玫瑰桃红R褪色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的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5mol/LH2SO4介质中,玫瑰桃红R(Bordeaux-R)能与铬(Ⅵ)发生氧化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新的测定微量铬(Ⅵ)的光度法。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褪色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8×104L/(mol.cm)。铬(Ⅵ)质量浓度在0~8.0mg/L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微量铬(Ⅵ),结果与滴定法相符,6次测定值RSD<3%。  相似文献   

8.
玫瑰桃红R褪色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的铬(V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5 mol/L H2SO4介质中,玫瑰桃红R(Bordeaux-R)能与铬(Ⅵ)发生氧化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新的测定微量铬(Ⅵ)的光度法.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褪色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8×104 L/(mol·cm).铬(Ⅵ)质量浓度在0~8.0 mg/L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微量铬(Ⅵ),结果与滴定法相符,6次测定值RSD<3%.  相似文献   

9.
在监测电镀铬废水中的Cr(Ⅵ)时,系统多采用接触式检测,监测点数量多,监测准确率低,危险性强。提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Zigbee)技术的电镀铬废水中Cr(Ⅵ)的网络远程监测系统,通过采样对电镀废水中Cr(Ⅵ)含量和内梅罗指数进行检测和分析,依据检测的结果,进行信号转换,增加Zigbee网络节点并获取节点分配地址之间的偏移量,将数据帧转发给其终端子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经过Zigbee网络进行汇总及处理,实现对镀铬废水中Cr(Ⅵ)的网络远程监测。测试试验证明了该系统在网络远程监测Cr(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许家园  张文清 《电镀与涂饰》1995,14(4):15-17,20
采用伏安法测量镍盆电极在铬酸钝化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本方法是先测定钝化液硫酸和硝酸存在时阴极极化的总电流峰值,然后加入适当过量的碳酸钡,使溶液中的SO^2-4离子完全沉淀,再测定此时阴极极化的电流峰值,由于电流峰值与硝酸,硫酸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分别测得硝酸和硫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增敏碘量法同时测定含铬废水中Cr(Ⅲ)和Cr(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同时测定微克数量级Cr(Ⅲ )和Cr(Ⅵ )的简单、快速增敏碘量法。Cr(Ⅵ )用Na2 SO3 预先还原 ,在pH值为 3.0的醋酸盐介质中 ,Cr(Ⅲ )用过量的KIO4 氧化 ,多余的IO-4 用钼酸根掩蔽 ;加入KI ,用Na2 S2 O3 滴定游离出来的单质碘。用此法成功测定了含铬废水中Cr(Ⅲ )和Cr(Ⅵ ) ,结果满意 ,相对于EDTA滴定法 ,对铬的测定增敏 12倍  相似文献   

12.
朱绒霞  刘欣  张波 《广东化工》2011,38(10):139-140
在硫酸介质中,Cr(Ⅵ)能使铬蓝黑-R褪色,据此,建立了测定Cr(Ⅵ)的新方法。在500 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8 min,铬蓝黑-R褪色程度(△A)与Cr(Ⅵ)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50μg/mL。适用于各种含铬溶液中Cr(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棓花青褪色光度法同时测定镀铬溶液中的铬(Ⅲ)和铬(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沸水浴中以硫磷混酸为介质,铬( )能氧化花青显著褪色,据此建立了测定铬( )和铬( )的新方法。铬( )在NaOH溶液中以H2O2氧化成铬( )。铬( )的质量浓度在0~1.04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90×104L·mol-1·cm-1。此法用于测定镀铬液中铬( )和铬( )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提出采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结合碘量法测定镀铬溶液中的铬(Ⅲ)。对模拟的镀铬液进行了滴定,检验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采用该法、过硫酸铵-高锰酸钾法、过硫酸铵-碘量法3种方法分别对镀铬原液中的铬(Ⅲ)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过硫酸铵作氧化剂结合碘量法,易产生Ad沉淀,影响精确度;而该法的滴定终点清晰,易于掌握和观察,精确度高,特别适用于镀铬液的现场常规分析,但应注意控制待测液的酸碱度。  相似文献   

15.
高小龙 《广东化工》2010,37(11):64-65
文章较系统地研究了201×8阴离子交换树脂、HD-8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Cr(Ⅵ)和Cr(Ⅲ)的最佳条件,探讨了洗脱液的选择,减压微型交换柱对铬的富集倍率和富集限,Cr(Ⅵ)和Cr(Ⅲ)的淋洗曲线,有机物存在对Cr(Ⅲ)回收的影响以及共存离子的最大允许量,最后还结合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用水样分别上阴柱和阳柱测定了西湖水和自来水中Cr(Ⅵ)和Cr(Ⅲ)的含量,水样中Cr(Ⅵ)加标回收率在97%~99%。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用离子交换法分离镀铬液中Cr3+离子,在硝酸介质中Cr3+被H2O2氧化为蓝色的过铬酸(H2CrO6),然后被戊醇萃取.建立了镀铬液中直接测定微量三价铬的新方法.其桑德尔灵敏度为0.098μg/cm2,Cr3+含量在1.0×10-5g/ml~1.2×10-4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能准确测定镀铬液中Cr3+离子.  相似文献   

17.
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Ⅲ)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树东 《应用化工》2006,35(4):309-312
基于铬(Ⅲ)对过氧化氢氧化R(二甲基黄)褪色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及聚丙烯酸钠对催化的增敏效应,提出聚丙烯酸钠增敏催化过氧化氢氧化R(二甲基黄)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Ⅲ)的新方法。在所选条件下,Cr(Ⅲ)含量在0.40~2.8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ΔA=0.0857+0.2205CC r(Ⅲ),γ=0.9973,检出限为9.6×10-11g/mL。可用于测定水样中Cr(Ⅲ)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22,(6):1308-1311
采用3种方法对水体中Cr(Ⅵ)进行测定。方法一为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方法二和方法三则对其进行改进。方法二以1+7硫酸代替两种酸性溶液,测定时加入酸性溶液与显色剂。方法三以乙醇(95%)代替丙酮,并将酸性溶液与显色剂混合,测定时加入。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测定的标准曲线几乎一致,且线性相关性较好,精密度较高,均可用于水体中Cr(Ⅵ)的测定。其中方法三更加方便快捷,操作无毒害。  相似文献   

19.
彭蕾  姜岩  夏如馨 《化工学报》2021,72(9):4458-4468
铬及含铬的复合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修复技术处理铬污染场地具有应用潜力。本文剖析了微生物吸附、吸收、转化及外排Cr(Ⅵ)等作用机制;结合当前的污染场地状况,概述了多因子复合胁迫下生物去除Cr(Ⅵ)的研究现状,指出金属离子和氧阴离子胁迫对细胞生长代谢及Cr(Ⅵ)的去除产生复杂影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论述了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去除Cr(Ⅵ)的研究进展。提出当前生物修复铬污染场地技术,正经历着由突破功能型菌株选育向探索生物解毒机制的转变,以现有认知可以证实生物去除Cr(Ⅵ)核心技术的应用潜力;限制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瓶颈在于修复成本和技术载体等工艺本身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以推动生物修复技术走向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化工》2017,(9):34-36
在Mn(Ⅱ)和1%(体积比)Tween-20条件下,研究了二安替比林对甲氧基苯基甲烷(DAPMM)与Cr(Ⅵ的显色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吸收波长λ_(max)=4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18×10~4L·mol~(-1)·cm~(-1);在50m L溶液中Cr(Ⅵ)的浓度在0~0.7μg/m 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该体系对Cr(Ⅵ)选择性好,稳定性好,可用于微量及痕量Cr(Ⅵ)的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