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高青油田孔店组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钻井地质、岩心分析化验及试油资料为依据,采用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手段,研究高青油田孔店组火山岩沉积特征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指出该区火山岩油气分布的有利部位,为指导该区火山岩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留构造断层十分发育,东西两翼被平行于长轴的文东、文西大断层切割后,其顶部形成地垒构造带,该构造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油气丰富。东营组油藏是东濮凹陷复合式油藏最上部的一组油藏,油源来自下伏地层沙河街组,储集层为薄层砂岩.油气聚集在邻近油源的圈闭中.属次生油藏,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3.
梁建泽 《河南石油》2004,18(B06):6-8
草舍油田位于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南侧陡坡断阶带,东、西两侧分别为时堰和溱潼两个深凹,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指向部位。草舍油田自70年代初开始钻探工作,迄今已有三十余口井,先后在垛一段、戴二段、戴一段、阜三段、阜一段及泰州组六个层位获得工业油流。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逐步完善了该区的开发井网,并对该区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诸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草舍油田位于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南侧陡坡断阶带 ,东、西两侧分别为时堰和溱潼两个深凹 ,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指向部位。草舍油田自 70年代初开始钻探工作 ,迄今已有三十余口井 ,先后在垛一段、戴二段、戴一段、阜三段、阜一段及泰州组六个层位获得工业油流。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 ,逐步完善了该区的开发井网 ,并对该区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诸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埕北油田东营组油藏开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埕北油田东营组油藏地质、流体特点及开采特征,初步提出了开发此类油藏对钻井、完井方式、采油地面流程和机采方式的要求及开发经验。  相似文献   

6.
靖安油田长21砂组油藏分布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对研究区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控制油气成藏的因素较多,其中油源的丰富程度、微构造与砂体的匹配关系以及盖层尤其是局部盖层的厚度和质量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研究区及类似地区的油气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储层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储层是一套湖泊三角洲-浅湖滩坝砂体,砂体类型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解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口砂坝等,岩石类型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并含较多的粘土矿物和硬石膏、方解石、白云石胶结物,压实和胶结是使原生孔隙降低的主要成岩作用,而发生在油气大量生成 期的溶解作用则使较多的次生孔隙形成,储层物性受岩石结构如粒径,分选等控制,也受胶结物含量及溶解作用等控制。  相似文献   

8.
靖安油田侏罗系油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安油田侏罗系油藏受构造运动和岩性差异压实双重因素控制,油气来源于三叠系,在向上运移 中经受了严重的氧化作用。燕山运动对靖安地区侏罗系油藏形成有决定作用,对储层的展布和物性都有 影响。砂体发育程度和储层物性决定着油水在油藏中分布和油藏开发特征,因此,在注水开发中必须给 予重视,实践证明,温和注水和平面调整有利于保持侏罗系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一段沉积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上白垩统泰州组(K2t)为凹陷发育初期形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地层,总体自下而上构成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通过对区内30余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泰州组一段沉积早、中期为辫状三角洲沉积,晚期转变为正常三角洲沉积类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识别出5种亚相和11种微相。该区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典型的退积型沉积体系,但伴随湖平面的反复升降,又表现出明显的多旋回性。综合分析泰州组各沉积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及演化特点,指出了梁垛—安丰—海中一带沉积砂体发育,是油气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曙-区馆陶组油藏为发育于馆陶组砂砾岩储层中的超稠油油藏。该油藏呈顶凸底凹的椭圆形偏长透镜体状,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无明显的蓝层;在顶部与地层水接触区域原油粘度高、密度大、凝固点低,而油藏内原油粘度和密度相对较小、凝固点相对较高;分布于断层两侧和兴隆台油层剥蚀天窗正上方,与兴油源位置确定了油藏分布位置隆台油层直接接触.通过油藏空间分布特征和原油物性分析认为。控制油藏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油源位置、原油的高密度特征、原油的高粘度特征和高凝固点特征.原油高密度、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征控制了原油的运移和聚集,使原油不利于运秽的同时,由于自凝固圈闭而利于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1.
渤中坳陷存在多套烃源岩,烃源岩与油气分布关系的研究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演化史分析、盆地模拟及地化分析技术对渤中坳陷活跃烃源岩的分布作了研究。渤中坳陷沙河街组活跃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黄河口凹陷、庙西凹陷和渤东凹陷,而渤中凹陷主体区域沙河街组烃源岩已经达到了高过成熟阶段,仅在边缘分布少许活跃的烃源岩。东下段活跃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庙西凹陷的北段、渤东凹陷以及渤中凹陷的东部边缘。活跃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来源,PL19-3油源及油气成熟度研究表明其油气主要来源于周边活跃烃源岩,渤中坳陷周边沉降中心高成熟度地区对其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12.
苏北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是典型的复杂断块小油藏。自 1 990年投入注水开发以来 ,采用“河道注水 ,边滩采油”的开采方式 ,原油年产量稳中有升 ,已连续 6年产油量稳产在 2× 1 0 4 t以上 ,采油速度达2 %,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和可采储量。研究表明 ,搞好复杂断块小断块油藏的开发 ,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注水井网 ,并辅以转注、深抽、补孔和调层等配套措施 ,才能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钻井揭露、测井解释、压汞测试、油藏解剖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研究了热河台油田的火山岩的形成地质背景、储层岩石类型及分布、油气展布特征,并分析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最主要的火成岩储层为粗面岩,粗面岩物性条件相对较好,有较好的产能,孔隙结构可分为3类;在纵向上粗面岩主要分布在沙三中亚段上部,可分为4个期次。4期火山岩沿北东-南西分布,Ⅱ期粗面岩厚度最大,Ⅲ期分布面积最广,Ⅱ期火山岩油层面积、厚度较大,是最好的勘探层。整个火山岩油藏类型属于构造-岩性油藏,油气水分布受构造、储层岩性、物性条件多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东濮凹陷徐集、马厂、三春集地区目前的勘探现状,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述了三个地区Es3段油气分布规律,以及在构造背景、构造特征、油气成藏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提出了该区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应为Es3段探油,Es4段-古生界探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石相分析,综合电性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桩西油田桩89井区沙二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查明了沉积微相类型与含油性的关系。认为桩89井区沙二段地层为一套湖泊沉积体系,包括滨湖砂坝、湖坪、生物滩、浅湖砂坝、浅湖泥等微相,其中滨湖砂坝与生物滩微相的储集层含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泌阳凹陷白云岩层系油气生成和油气成藏特点,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了Eh2段白云岩有机质的成熟程度和成藏机理,证实了本区“自生自储式”成藏模式,并在“油—岩”对比的基础上划分出4种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7.
李永宏  王贵文 《测井技术》1998,22(3):190-194
冷湖三号油田为侏罗系煤系低渗储层油田。文中详细地描述了该油田的储层特征,并以沉积和成岩作用研究为基础,阐明了控制储层物性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以关键井为重点,综合岩心、测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分段分相带建立了适合于冷湖低渗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利用该模型冷湖三号油田40多口进行并进行了处理及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油气藏流体主要由烃类成分组成,在油藏及地面条件下,这种烃类混合物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及给定的温度和压力;油气藏地层流体PVT分析技术是一项用于判断油气藏类型、计算油气储量,提供在油气藏工程计算中有关数模、初步采收率研究、采供气方案设计和石油天然气深加工等基本数据的应用技术。初步总结和归纳三塘湖油田油气藏地层流体PVT、地层多级脱气、粘度与压力变化关系等特征,并结合油田的实际情况,为三塘湖油田编制科学的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威 《中国石油勘探》2008,13(4):14-17,21,1
在对辽河断陷构造、沉积、储层等石油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发育的各类构造油气藏和非构造油气藏发育特点、分布特征等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在辽河断陷发育的油气藏类型可分为两大类7个亚类14种油气藏类型;并对其油气整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后认为,辽河断陷油气藏分布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和分带性特征,深层油气藏及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程度较低。指出了下步勘探工作应围绕洼陷带深层砂岩油气藏及斜坡带、凸起带的潜山油气藏展开,尤其应该重视各构造带潜山深部油气藏的成藏条件研究并进行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